学术投稿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中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7-1334
  • 国内刊号:31-1276/R
  • 影响因子:0.75
  • 创刊:1955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13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际药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刊物
  • 医药卫生综合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年3期文献
  • 张玉萍用泻肝补肾法治疗脱发的经验

    介绍张玉萍老师治疗脱发的临床经验. 病因病机方面强调肝热肾虚、虚实夹杂;治疗上拟泻肝补肾为基本大法,并注意辨证加减,灵活用药.

    作者:汤晓龙;袁久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清开灵联合干扰素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清开灵联合干扰素(IFN2α)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病毒性脑炎患儿174例,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肌肉注射干扰素及常规予以退热、止惊、降颅压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清开灵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显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清开灵辅助干扰素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杜光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健康宣传指导对慢性胃炎的干预效果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生活习惯对慢性胃炎发病的影响以及中医健康宣传指导的作用.方法 制定调查问卷,明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收集临床病例183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筛选出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制定中医健康教育手册;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88例,单纯药物治疗)和结合组(95例,药物治疗结合中医健康教育);两组疗程均为8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习惯的改变情况.结果 慢性胃炎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饮食喜生冷和辣味、易怒、饮酒、吸烟、喝红茶;慢性胃炎的保护因素为多喝绿茶.与单纯药物组比较,结合组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5),患者对慢性胃炎发病的认知程度也明显提高.结论 治疗慢性胃炎,除了必要的药物,加强健康教育和中医养生指导有助于慢性胃炎患者的康复.

    作者:胡桃英;杨安林;马天雯;王忆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寒温合方退高热——刘英锋教授运用柴胡杏仁汤的经验

    刘英锋教授运用柴胡杏仁汤治疗寒温合病的疑难性高热症,效果良好,从主病基础、组方原理及临证验案三方面加以阐述和验证.

    作者:曹彩云;占玮;刘英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律宁冲剂治疗气阴两虚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律宁冲剂治疗气阴两虚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给予复律宁冲剂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宁心宝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对房性和室性早搏有效率以及心电图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律宁冲剂对气阴两虚型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金志刚;沈琳;孙丽华;何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清肠活血汤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清肠活血汤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30例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清肠活血汤灌肠治疗,对照组以甲硝唑灌肠治疗,14d为1个疗程,均治疗4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相关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0%)较对照组(63%)有显著差异,P<0.05.显效率治疗组(50%)较对照组(30%)有显著差异,P<0.0l.结论 清肠活血汤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更为有效.

    作者:方蔓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服清颗粒洽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一服清颗粒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感发热患儿10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用一服清颗粒,对照组30例用静脉滴注青霉素、病毒唑(高热的患儿首次使用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治疗组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为71.14%,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为60.00%,总有效率为93.33%.24h内退热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一服清颗粒治疗小儿上感发热具有退热快、疗效稳定的优点.

    作者:李安源;司国民;吕红;张林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清热养阴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50例

    目的 观察清热养阴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患者采用清热养阴中药口服及敷面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 总有效率为92%.结论 中药清热养阴法对激素依赖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蔡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推拿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

    目的 观察推拿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34例,给予推拿手法治疗)和综合组(34例,推拿手法配合三维牵引治疗).比较两组JOA腰痛量表积分、临床疗效和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P<0.01),且组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疗程明显比推拿组短(P<0.01).结论 推拿手法配合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缩短疗程.

    作者:顾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毒损肝络论治的理论初探

    阐述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是毒损肝络,并探讨其现代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是肝内炎症.提示解毒通络调肝法可通过抑制肝内炎症,而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淼;朴春丽;南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案3则话辨证

    通过对巅顶头痛、大便秘结和肌肤肿胀等3则医案治疗经过的总结,阐述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作者:陈文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承气汤治疗急重症验案2则

    自古中医治疗急症重症就有其独特的功效.在《伤寒论》中有很多条文是关于急症治疗的,近期笔者使用大承气汤治疗两例不同疾病的ICU重症患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林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保肝宁对瘦素刺激HSC增殖及其JAK2-STAT3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保肝宁对瘦素刺激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功能的作用及其对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给正常Wistar大鼠灌胃保肝宁煎剂7d,制备含药血清,用噻唑兰(MTT)比色法检测保肝宁对100ng/ml的瘦素刺激HSC-LX2增殖的影响;应用蛋白印迹试验检测保肝宁对100ng/ml的瘦素刺激HSC-LX2中的JAK2、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保肝宁组对瘦素刺激的HSC-LX2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保肝宁作用6h后,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开始降低,此时JAl2降低较为明显:24h时STAT3蛋白降低较为明显.结论 中药复方保肝宁有抑制瘦素促HSC-LX2增殖的作用,而JAK2-STAT3通路被阻断,JAK2、STAT3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而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瘦素发生生物学效应的JAK2-STAT3经典通路,降低JAK2、STAT3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侯丽颖;贺松其;文彬;吕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肾衰竭大鼠心脏重塑与肾心宁及其拆方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CRF)大鼠心脏重塑及肾心宁方干预的疗效.方法 将SD大鼠用5/6肾大部切除法造模,予灌胃肾心宁方及其益气养阴、温阳活血拆方,并以蒙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BUN、Scr、Hb、RBC、血尿酸、血脂、心肌酶谱,血浆和心肌的AngⅡ,心脏Ⅰ型胶原、Ⅲ型胶原、PCNA,观察心肌形态和超微观结构变化,探讨药物的干预作用.结果 肾心宁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肥大心肌的重量,抑制心肌重构,表现在心重指数和左心室相对指数的降低,心肌胶原阳性表达减少,PCNA阳性细胞数减少.拆方中,其温阳活血方疗效优于益气养阴拆方.结论 肾心宁方具有抑制和延缓心脏重构的疗效;且从拆方疗效佐证了CRF心脏的病因病机以阳虚血瘀为主.

    作者:杨雪军;何立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健脾益气法下调大鼠肝癌有关新基因的克隆

    目的 研究健脾益气治法下调DEN诱导大鼠肝癌高表达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为进一步揭示健脾益气法防治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在课题组以往大范围揭示出健脾益气法下调大鼠肝癌高表达基因谱的基础上,采用电子克隆与RT-PCR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健脾益气法明显下调的17个ESTs片段的全长cDNA序列.结果 成功克隆出14个ESTs片段的含完整编码区全长或近全长cDNA序列,经Blast对比,有7个基因为新基因,已向GenBank申报,并实现登录,命名为健脾益气药物下调大鼠肝癌ZH1、ZH3、ZH8、ZH12、ZH14、ZH16、ZH17基因.结论 本研究在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资源的基础上,成功克隆出7个健脾益气法能明显调控的新基因cDNA序列,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新基因的功能,以及深入探讨健脾益气法防治肝癌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张辉;方肇勤;管冬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回顾了近十年有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文献,较全面地综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并就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及相关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

    作者:郑敏宇;何颂华;张丽朵;陈浩;张英兰;田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柴胡、白芍药配伍的古今应用

    对柴胡、白芍药配伍的古今研究应用作一论述.柴胡与白芍药古代配伍的功效主要有四方面,包括疏表达邪、疏肝养肝、疏调气血、升阳散火等,而现代柴胡、白芍药配伍的复方大多具有抗肝损伤、防止脂肪变及纤维增生、降低转氨酶及利胆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肝炎、脂肪肝以及胆石症等疾病.

    作者:陈少丽;陈德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986年Murry[1]提出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PC)的概念,因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确切作用而给临床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但临床上IPC具体实施存在潜在危险因素而难以得到应用.

    作者:梅琪;陈坚;孔祥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对中医体质调研的几点思考

    结合既往中医体质的临床调研工作,从问卷题目的选取、维度的设计以及体质的分类与描述等角度,阐述了有关体质调研的基本思路与体会.

    作者:宋红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古代医家对脱发的认识及理法方药

    通过医籍整理,总结古代医家有关脱发的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治疗方法;头发望诊与脏腑气血有密切关系,脱发多由于肝肾不足、风邪乘虚而入,或血热化风化燥、脾虚湿热上蒸,或肝郁气滞等因素导致毛发失养所致:治疗上以补肾精养肝血为根本大法,兼以祛风、活血、清热祛湿等.

    作者:杨宪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夏翔诊治虚劳脉案举隅

    上海市名中医夏翔教授擅长辨治疑难杂病,脉案独具特色;治虚损重于甘温益气,调补脾肾,又参于药食结合,通补兼施,善于守方缓图调治之法,临床疗效颇为显著,并举验案两则以佐证.

    作者:王亚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杨少山临证诊治经验——老年疑难病症验案举隅

    介绍杨少山主任医师治疗老年梅杰综合征、味觉丧失、阿尔茨海默症、2型糖尿病合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高血压病合并顽固性畏寒症等老年疑难病症验案5则.

    作者:李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同灭菌方法对牡丹皮质量的影响

    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1].

    作者:何广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朱进忠辨治疑难杂病的临证经验探析

    朱进忠教授行医50余载,学验俱丰,对疑难杂病诊治规律和辨证论治方法学尤有研究.率先提出了天人相应辨证法,疑难病从肝论治,久病、杂病辨证脉为第一依据等论点,并被很多医者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今举朱老辨治疑难杂病医案数则,以示朱老辨证之特色.

    作者:胡兰贵;李庭凯;胡娜;张维亮;高凤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移平对不同乳腺癌肺转移动物模型VEGF蛋白表达和MVD计数影响的研究

    目的 从乳腺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及MVD计数的角度探讨乳移平抑制不同乳腺癌肺转移的机理及模型间的差异.方法 对BALB/c(SPF级)裸鼠和津白Ⅱ号(TAⅡ)小鼠分别采用人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株MDA-MB-435和小鼠乳腺癌细胞株MA-891原位接种造模,随机分为乳移平组、环磷酰胺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脱颈处死,称量记录瘤重,计算瘤重抑制率,计数肺转移结节数;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计数MVD.结果 乳移平具有明显抑制不同乳腺癌肺转移模型肿瘤生长和降低肺转移发生的作用,可以降低不同模型肿瘤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MVD数量,其中以对MDA-MB-435模型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 乳移平对不同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均表现出抑瘤和抗转移作用,但对各模型的敏感性不同;乳移平对肿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和降低MVD计数、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与其抑制肿瘤肺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刘胜;花永强;杨新伟;孙霃平;谭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徐灵胎与《洄溪医案》(一)

    徐灵胎(1693-1771),原名大椿,曾名大业,晚号洄溪老人,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医学家.灵胎治医,无师自通,学验俱丰,医名远播.其生平著述颇多,可分为医学专著、评点他人医书和非医学著作三类.

    作者:包来发;汤晓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