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HBV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健康问题.而防治这些严重肝病的关键仍是抗病毒治疗.RNA干扰自发现以来,已在病毒、肿瘤及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RNA干扰在抗HCV、HBV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席晓蓉;孙强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效应是指一种高效的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寂现象.在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现在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生物学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简要介绍其作用机制及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技术在抗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作者:李付鸾;谢忠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尚无有效预防和治疗办法.本文概述了以树突状细胞(DC)为基础的HPV疫苗研究现状,包括病毒蛋白及肽段负载的DC疫苗、HPV-DNA、RNA、病毒样颗粒刺激的DC疫苗及肿瘤细胞与DC融合疫苗等,并讨论了其在尖锐湿疣防治中的可能应用.
作者:王飞;毕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摘要对目前研究发现的具有抗HBV和HCV作用的药物如白介素-12、乙肝治疗性疫苗、消炎痛、Vit B1、Vit E、氧化苦参碱、左旋咪唑、苷必妥、微卡、胸腺素α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病毒疫苗等的现代应用进展进行了扼要总结.
作者:程书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通常呈潜伏感染.先天性巨细胞病毒主要侵入脑组织,是宫内感染造成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研究者通过对鼠巨细胞病毒感染造成小鼠脑损伤模型的观察发现脑室下区和皮质边缘区的神经干细胞,神经祖细胞和未成熟神经胶质细胞对MCMV具敏感性,并且这种敏感性随着脑组织的发育而逐渐衰退.在转基因鼠模型中MCMV早期基因e1启动子的激活受限于中枢神经系统提示CMV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亲和力,且其在急慢性感染中的神经特异性激活与脑功能失调的发病机制有关.此外,脑组织中CMV潜伏感染的好发部位多为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或祖细胞,而这正是脑发育的关键位置,潜伏感染的持续存在或是间歇的再激活也可能是引起长期感染后脑功能障碍的原因.
作者:李丹;赵玉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即疱疹病毒5型,属疱疹病毒科,为线状双链DNA病毒.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我国相当普遍,多在婴幼儿期发生,儿童感染率85%左右,成人感染率95%左右,由于HCMV是一种弱的致病因子,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或潜伏感染,但在免疫功能下降或缺陷时,可引起疾病.在胎儿和新生儿可致全身播散性感染,并可致头小畸形,智力障碍[1],生长发育迟缓和神经性耳聋,室间隔缺损等畸形.在器官移植,艾滋病及其他免疫缺陷患者,可增加病死率和器官移植排斥率[2、3].同时还发现HCMV是婴儿期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患儿出现肝大或质地异常,SALT升高可伴黄疸[4].自1956年Smith首次用组织培养方法从患者腺体中分离出病毒以来,世界各地已对HCMV感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目前发现病毒诱生的细胞因子在HCMV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熊书君;方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的暴发流行导致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异防治方法和措施特别是疫苗极为重要.目前不同类型SARS疫苗的研究已迅速展开,其中SARS灭活疫苗研究进展较快,目前已进入临床人体试验.本文综述了SARS疫苗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姜涛;秦鄂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筛选和研制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病毒模型是很重要的.丙型肝炎病毒(HCV)颗粒在体外培养增殖是很困难的.建立HCV RNA的复制系统可以评价药物抑制HCV复制的效果,但由于HCV病毒粒子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复制过程,目前不能鉴定药物抗HCV是作用于病毒复制周期的早期阶段还是晚期阶段.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BVDV)和HCV有许多相似地方,因此,BVDV是HCV理想的模型病毒株.
作者:古长庆;李君文;晁福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HAART可以控制HIV感染的病程,延长生存期,但如果产生耐药,疗效就会下降.耐药是病毒的药物作用靶位蛋白变异的结果.本文对耐药的机制以及耐药的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吴亚松;吴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卢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石伟先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余文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