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辑本<神农本草经>的积极意义和<神农本草经>的不足之处等作了探讨.
作者:叶显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汪机<伤寒选录>自1575年问世后,国内一直未见过传本,1999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日本冈本启迪院藏明万历三年敬贤堂刻本复制本影印发行,为我们研究汪机的伤寒学说提供了依据.<伤寒选录>的研究方法及学说渊源于王叔和、成无己、王履,又能汇通诸家.从不同侧面对<伤寒论>的脉、证、方、治分别作了系统的归纳、分析、研究,载入了大量伤寒文献,使后世治伤寒之学者可籍此书而有所选择.
作者:张玉才;赵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张仲景不仅是一位擅长外感杂病的内科医生,还是位具有相当造指的针灸专家,整部<伤寒杂病论>涉及到针灸的条文共有69条.张仲景针灸法直接继承了<内经>的思想方法,并开创了后代针灸学的广阔道路.他的针灸法和他的整部著作一样,实用性强,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张仲景的针灸特色,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作者:王家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93种古医籍所载有关针灸治疗消渴内容进行整理研究,并从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分部取穴及刺灸法的特点加以分析.
作者:刘立公;顾杰;方东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古代医学典籍浩如烟海,至今有些仍存于世,亦有许多随时光的流逝而佚亡,湮灭或因战乱兵燹而损毁.我们今天能够对古代医学典籍的流传、保存状况有一个概貌的了解,对古代医学的学术发展状况有所了解,现存的医学书目是重要的工具.本文从古代医学书目的发展状况人手,对其学术特点做一粗浅总结,以期更好地发挥古代医学书目的作用.
作者:宋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陈以平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著名的中医肾脏病专家,积累了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对肾脏病的治疗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到的用药规律,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亲聆教诲,收益非浅,现将陈老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简介如下.
作者:卢巧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心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故预防治疗尤为重要.据近年临床报道,中医从瘀论治心病者,逐年增多.王翘楚教授治心病主张从脏腑人手,调和气血,平肝益气.中医的一脏,涉及西医多脏器,而西医一脏之病,也涉及中医五脏之气血.故从平肝、柔肝、补肾着手,兼益气活血,以提高整体功能.现举心悸病案述之.
作者:许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就中医文献研究现状,认为存在文献研究的自发性与无序性、文献研究人才和资料匮乏及资金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并提出培养人才,培育文献研究新学科及寻求新的技术支撑、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等观点.
作者:米鹂;成建军;王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对宋代吴(干干)的生平进行考证,并对其所撰之<吴内翰备急方>的内容特色进行探讨.
作者:杜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回顾了中医对妊娠恶阻的认识过程.早在汉代<金匮要略>就对妊娠恶阻的表现有初步认识并有相应的治疗方法.本病病名首见隋代<诸病源候论>,而且从体虚兼有风痰立论.<诸病源候论>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宋以前医家多宗此说.宋代<妇人大全良方>在本病病因上并未有突破,但在治疗过程中,并非单纯遵循化痰利湿原则,更加注重固护调理脾胃,在治则上有所发展.元代朱丹溪主张肝气克伐脾胃,丰富了对恶阻病因的认识.明清时期理论无大的突破,以张景岳为首的医家在治疗上更加注重辨证论治.总之中医对妊娠恶阻的认识起源于汉隋,发展于唐宋元,全面完善于明清,中医学对妊娠恶阻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另外对单味中药半夏在妊娠恶阻治疗的作用进行了简单论述.
作者:张旭宾;黄杰明;欧阳惠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新癀片内服,外敷为主治疗肛窦炎,治疗组患者的肛门疼痛指数,肛门坠胀和瘙痒程度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好转.
作者:毛旭明;赵秋萍;蒉纲;周阿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黑带之证,临床较为罕见,笔者曾运用<傅青主女科>利火汤治疗2例黑带,收到良好效果,兹介绍于下.
作者:赵柏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文主要探讨了吴又可<温疫论>中辨证论治温病的方法、特色及贡献.即温病初期,治宜疏利透达;温病中期,善用汗吐下三法;温病后期,注重养阴复液.
作者:李广浩;张再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