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书<大方>为宋、金时期作品,<永乐大典>载其著者为袁当时.此书亡佚已久,近世医者少有所闻,但此书内容被我国古代国宝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可见在当时其医学价值是被肯定的.现将所辑得的<大方>条文作了详细的考证,并对此书著者情况、成书年代和亡佚条文加以探究,希望可以将这部鲜为人知的古医书重新展现给读者,并为文献研究、临证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张雪丹;张如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经过文献考证和有关专家的鉴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馆藏明·崇祯刻本<辨症入药镜>六卷为国内孤本.通过简介该书著者生平事迹和内容提要,说明该书的文献价值和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孙建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宋·林亿校注<脉经>不仅是后世<脉经>诸本之祖本,而且林亿校注该书所采取的文献学方法亦是后世整理古医籍之典范.现从博求众本、四校合参,除去重复、补其脱漏,改易篇第、注释经文三个方面,对<脉经>校注之文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今天的中医古籍整理工作有所裨益.
作者:陈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苏沈良方>是由沈括所著<良方>与<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以及苏轼所作部分医药论说混杂而成的一部医学著作.区分该书中各则方、论的作者究竟是苏轼或是沈括,对于重现沈氏<良方>以及<苏沈良方>的实际面貌,对于分别研究苏、沈二人各自在医学方面的贡献,具有一定意义.现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区分<苏沈良方>中各则方、论的作者,并作出详细考证.
作者:李淑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屈大均<广东新语>是清代笔记名著,是书有关中医药内容者逾300条,总计3万余字.举凡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疾病诊治、本草药物、养生长寿等无所不包,反映出屈大均本人在医学上的素养和功底.然而,这部著作的中医药内容至今无人问津,使得这部著作的中医药价值隐没不彰,殊为可惜.现从疾病及治疗、药方、本草药物、养生与长寿等4个方面对这部分内容作一初步分析,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作者:张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109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同期队列对照,其中治疗组50例,采用凌氏治癌经验指导下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56例,不加特殊干预,只定期随访,观察两组1、2、3年生存率.治疗结果:治疗组1、2、3年生存率为79.2%、66.0%、56.6%,对照组1、2、3年生存率为69.6%、53.6%、4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是:凌耀星治癌经验在大肠癌肝转移治疗中可能有稳定病情发展,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
作者:吴士延;陈越;蒋霆辉;李欣;张庆荃;王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介绍彭培初教授治疗前列腺癌的经验,提出把握阴阳转归的主线,早期真阴受损,以滋补肾阴为主,晚期阴损及阳,寒凝湿滞,治以温阳散寒的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作者:彭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倪克中长期致力于中医脾胃病等方面的临床工作,对胃肠道疾病的中医诊治方面有独特的经验.本文介绍倪克中教授治疗高位脊髓损伤后患者黏冻样便的验案一则,并对该病产生的原因、病机、用药配伍特点加以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个有效的中药治疗途径.
作者:倪欢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清代医学大家黄元御熟读先贤医学典籍,旁涉诸家学说,一生著述颇多,中年进入宫廷成为御医.其所著<四圣悬枢>五卷,以六经辨证为纲,解析温、疫、痘、疹四病症侯,各卷均先论病义、源流、传变和治则,次论症侯、治法和方药.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遵古崇圣特色十分鲜明.由于<四圣悬枢>关于温病的理论,早于吴鞠通、薛生白等清代温病大家,是清代中期温病理论和临床发展的代表性的著作,对研究温病理论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徐延祚,字龄臣,清末辽宁籍医家.约出生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京行医二十余年.著有丛书<铁如意轩医书四种>10卷,含<医粹精言>4卷、<医意>2卷、<医意脏腑图说>(又名<医意内景图说>)2卷、<医医琐言>2卷(续1卷).徐延祚之医学贡献主要表现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汇通中西、医论丰富、重视外治等方面.
作者:曹瑛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福建邵武乃八闽重镇.明朝设置邵武府治.政治经济发展,医药卫生繁荣,本文广泛收集采撷资料,考证探讨明朝时期邵武医学,惠民药局及养济院等医药卫生机构设置和他们官员任职情况;对当时比较重大疫病流行的确切记载进行了考证,更时嘉靖二十年任邵武知府邢址在邵武刊印心印绀珠经;二难宝鉴所作序进行标点句读.通过上述工作,认为明朝邵武对医药卫生较为重视,为当地保健做出很多成绩,值得进一步整理研究.
作者:杨家茂;杨剑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江苏中医流派可分为地域流派、世家流派和学说流派三个类别,具有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较大等特点.近年来江苏中医流派在对吴门医派和孟河医派等著名的流派研究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研究重点是对医家的临证经验的挖掘方面.但是对流派内涵概念、学说思想提炼、相关文献整理、流派所涉范围的研究则明显不足,须加以改进.
作者:陈仁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肝气郁结,肝脏疏泄功能失常,多由情志抑郁所致.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久化火,肝火炎上,炽盛于内,耗伤肝阴.气滞不畅,亦可导致血瘀.肝气郁结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疏肝法.肝郁化热,在治疗上,除用疏肝理气外,应加清热泻火药物,常用清肝、泻肝法.肝郁化火伤阴,治疗除疏肝理气外,还要重用滋阴养肝益肾药物,常用养肝法.肝气郁滞,补时在气,久则入络,故在治疗上,除用疏肝理气外,应加养血活血药物,常用软肝法.
作者:陈传淑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