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赤指南车》是清代福建医家邓旒所著,记载着其对儿科诸症的辨证施治临症心得.书中专辟两卷详细论述痘疹的辨治和预防,包括其在福建长期施种牛痘术的经验总结,实为其毕生所学与所悟的记载.
作者:黄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清代女科著作中,“十月受胎图”在《广嗣秘书》与《产科》两书中均被收录,这说明该图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对妇女妊娠的描述大多符合人体胚胎学生长发育的过程.
作者:李洪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伤寒五法》,伤寒类著作,现存多种古籍版本,其中不乏明代的珍稀刻本.但是,相关的书目文献记载却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文献调查,运用目录学、版本学等文献学方法,详细考辨了《伤寒五法》的作者,分析了《伤寒五法》的异名同书与同名异书现象,整理了《伤寒五法》的版本系统.在对《伤寒五法》文献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医古籍的文献整理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版本研究浅尝辄止的现象比较突出,以至于现有书目文献的记载错误频出.本篇论文澄清了《伤寒五法》一系列的版本问题,为进一步进行古籍整理工作奠定了文献基础.
作者:高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和《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均将清道光七年丁亥(1827年)太邑友文堂《傅青主女科》列为此书现存版本的第一条.通过考证《傅青主女科》版本源流,将张凤翔刻本、太邑友文堂刻本、祁尔诚序刊本及五福堂本等进行比较,发现唯独张凤翔本没有眉批,应该早于其他刊本.又通过语言文字上的比较,可以肯定《傅青主女科》太邑友文堂刻本刊刻的时间并不是道光七年,该刻本不是现存早的版本.
作者:卫云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提出了以证统病的概念,简述了研究背景,归纳了研究现状,讨论了研究内容,指出了尚存在的缺陷.认为解决“以证统病”的缺陷是今后要研究的目标.
作者:焦一鸣;王放;付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横膈膜是分割胸腔与腹腔的膜,有阻隔胸腹之义,《素问》用“鬲”表示横膈膜,源于煮食物的器具鬲的阻隔之义,《灵柩》用“膈”,为“鬲”的后起形声字.二书用字不同,恐怕是经过后人加工润色而成,已非成篇时的原貌.
作者:傅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医文献学界正在开展400部中医药古籍的整理工作,笔者在阅读整理出来的部分初稿中,发现诸多带有共通性的问题,归纳为一“要”八“不要”,以提请各地参与此项工作的学者举一反三.
作者:段逸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甘肃省名中医王道坤教授对敦煌卷子颇有研究,临床应用敦煌古医方治疗脾胃疾病疗效显著.王道坤教授临证十分重视脾胃,推崇李果“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善于通过调理脾胃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现将王师治疗面肿的经验结合病案加以论述,并对敦煌医学卷子《张仲景五脏论》中提出的“面肿关脾”进行探析.
作者:杨晓轶;王道坤;李应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戴德英教授从事中医妇科医教研工作近50载,她治学严谨,潜心于妇科疾病的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她搜集古今医家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擅长使用补肾调肝法和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对于妇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在诊治月经病方面,她认为产生月经的根本在于肾,月经失调的根本原因在于肾虚.因此在临证之时,不论患者临床上是否有肾虚表现,都必须追溯到根源,重视肾在发病因素中的地位,她认为调经应首先重视肾的调节,提出“调经必究于肾”的治疗观点,并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举病案3则以资说明.
作者:束兰娣;张婷婷;冯静华;王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从历代本草、名方的应用、中药药理方面,论述了对紫菀润肺功效的理解,将有利于紫菀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开发.
作者:杨琪;王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方证对应是中医历代医家创立的经验传承体系,和辨证论治一样,是中医临床处方用药重要的指导原则之一.本文以李东垣治疗内伤发热名方升阳散火汤为例,从方源、方义、方证、方药、临床运用五个方面对之进行了方证解析,并阐述了阴火的病机及祛风药在升阳散火汤中运用的意义.
作者:裴宏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常长期持续存在.本文查阅了6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文献,主要从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证治以及针灸治疗等方面来介绍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概况,总结各家对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认识,临床辨证分型治疗的疗效,针刺和穴位敷贴、穴位注射、针药合用的状况,并分析了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为今后慢性胃炎的中医药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陆瑞峰;李琰;周阿高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古代中日医药交流史的研究中,知聪受到我国现代史学界尤其是医史学界的关注,认为知聪是中国将中医书籍直接传入日本的第一人,并认为知聪以及他的后人对中日医药交流、促进日本以及朝鲜的医学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史料中知聪的人名表述、他的国籍及赴日日期的认定似有疑点.笔者参考王勇《吴越移民与古代日本》和日本村上祥子《韩国假面剧与日本伎乐的比较研究》等文献后认为,知聪应作智聪,是朝鲜三国时代加罗(任那)诸国之一的久礼人.智聪持药书、《明堂图》等,于钦明天皇初(约542年)随官职大伴连狭手彦赴日.智聪所持的《明堂图》等中国医籍,是中朝医学交流的实物见证,也对日本的医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佐忻;全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观察解郁活血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共计60例患者,治疗组以解郁活血汤为主辨证论治,对照组给予口服黛立新.治疗前后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以观察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后抑郁状态都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83%(P<0.05),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解郁活血汤对缺血性卒中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中风康复有一定帮助.
作者:杨志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医药文化随笔》(新增订版)(以下简称《随笔》)全书共载文206篇,纵观是书,大致作归纳统计,中、西医学史和医药题材的文章有97篇,占全书的47.1%,有关医学文化及历史方面一些选题,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内容的文章有60篇,占全书的29.1%,一些带有特殊性质的医学内容的文章有25篇,占全书的12.1%,还有人们比较感兴趣的医学文化知识性文章有24篇,占全书的11.6%,细读每篇文章,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具有浓厚的医药文化内涵.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中担负着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中医药院校文化建设既有利于院校自身发展,也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振兴.建设中应坚定中医信念,弘扬中医精神,建设中医药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方向性、特色性、整体性、主体性原则,不断加强领导、确保投入、培育人才、积聚力量、科学规划、形成制度.中医药院校要勇于实践,以先进的理念引导中医药文化建设,以高尚的精神确立中医药文化建设,以鲜明的特色丰富中医药文化建设,以良好的声誉促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作者:王键;杨丙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汪机是明代嘉靖年间四大名医之一,毕生辛勤治学,精研经典,通晓内、外、妇、儿、针灸诸科,而于外科造诣尤深,所撰《外科理例》一书中论及的常见外科病证,除用药物治疗外,多采用针灸治疗疮疡,尤以灸法治疗疮疡极富特色.本文从“灸治疮疡”的理论渊源、学术理论和操作方法等方面阐述汪机灸法治疗疮疡的学术特色及其对后世医家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胡吴斌;胡玲;郑保主;余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岭南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祖国医学的基本原则与岭南当地气候文化特点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医学的分支.岭南地区由于地域阻隔,生产、文化等方面均落后于中原大地,因此,中原地区的民族迁徙对于岭南地区的文化等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岭南医学的发展作用更加明显.
作者:李姝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研读近代名医岳美中、蒲辅周、祝谌予的3则不孕症医案,从原案领会其诊疗经过和用药特色,同时说明同病异治及辨病论治的重要性.
作者:刘应阶;彭慕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