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6-4737
  • 国内刊号:31-1682/R
  • 影响因子:0.15
  • 创刊:198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40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1期文献
  • 肝肾同源理论源流简述

    肝肾同源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古今医家有关肝肾的医学文献,对肝肾同源的理论分萌芽、深化、形成和充实四个阶段进行溯源.

    作者:罗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武威汉代医简札记三则

    文章通过对武威医简语境的分析,结合相关异体字的考查,对“(那)”、“(嗤)”和“(歹大彜)”进行了释读.

    作者:彭达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俄藏黑水城文献4384西夏文古医方考

    本文首次对《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十册,编号и н в.NO.4384第6页所载西夏文药方进行翻译,认为此方为“治偏头病方”,方药组成为“荆芥、川芎、青州蝎、独活”.此西夏文药方所依据的底本应为某种已佚汉文医方.

    作者:梁松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傅青主女科·种子》方药特色评析

    《傅青主女科·种子》乃独树一帜之种子精典突出不孕之主证,论病审证求因种子;辨治着重肾、肝、脾三脏,并结合奇经立论,补肾为种子之要;灵活运用五行理论,协调脏腑气化种子;处处以照顾精血为其思想核心,着重扶正毓麟;培补元气,调中健脾除痰湿之源种子;倡方证对应,独创效方,注重炮制,用药纯和而精当.总之,《傅青主女科·种子》是我国妇科中独树一帜的,且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种子典籍,乃不孕症之佳作,对今天治疗不孕症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庞保珍;庞清洋;庞慧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张卿孑《仲景全书》版本流变简考

    明末清初张卿子版《仲景全书》成书于1624年,包括张卿子《集注伤寒论》十卷、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三卷、宋云公《伤寒类证》三卷三书,后传入日本.清末民初该版本经一日本医家由上海返传入我国,再经我国中医学界先后二次修订,终形成五书汇集本张卿子版《仲景全书》(除明末清初版三书外,另加上《运气掌诀录》、《伤寒明理论·附药方论》),因其临床指导意义较大并有一定文献参考价值,兹就此版本流变过程考列于下,以飨同道.

    作者:胡正刚;陈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褚氏遗书》平脉学说浅识

    《褚氏遗书》共10篇,2200多字,篇幅短小精悍.其在受形、本气、平脉、津润、精血、除疾等方面的学术思想创新发明较多,尤其是在寸口脉诊法中的男女脏腑脉位认识上有别于医经,后世医家褒少贬多,本文试从其平脉学说的理论渊源、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学术价值.

    作者:梁天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医门法律》“秋燥论”探微

    《医门法律》是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所著,首创秋燥病名,专论燥邪为病.他指出《内经》所述“秋伤于湿”当为“秋伤于燥”,并对内外之燥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指导季令养生.创立名方清燥救肺汤,为后世所传用.

    作者:熊正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颅囟经》版本考

    《颅囟经》是具有很高的文献与学术研究价值的一种儿科学专书,但作者及成书年代难以考据,自《宋史·艺文志》始有著录,惜该传本早已亡佚,目前所见乃是《永乐大典》辑佚本的再传版本,即《四库全书》辑佚本,四库辑佚本目前存有三版,其后的的版本流传大致分为两个支流:一支为《函海》系列版本,共有四版;一支为陈鱣系列版本,亦有四版.经考察现存各版本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陈鱣家抄本文献价值大,《函海》系列版本和当归草堂本流传广,《中西医学群书》本和《古今医学会通》本未见书目记载,民国时期也有多个版本出版刊行.

    作者:刘燕君;王凤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新刻幼科百效全书》版本研究

    明代著名医家龚居中所著《新刻幼科百效全书》一书,是儿科按摩推拿学方面的早期著作,自问世以来,刊行较少,几经周转,已濒临失传.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遗产,提高其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就迫切需要对这方面的文献进行再次整理,便于传承和发扬.

    作者:张利克;江蓉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证类本草》转引《肘后方》文献考略

    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收录了晋代葛洪《肘后方》中的部分内容,其著录方式大致有“肘后方”、“葛洪”、“百一方”、“葛氏方”、“葛氏”等,大多是文字简练的单验方和简便方,主要收录于“附方”之中,所涉药物有200多味.

    作者:陈仁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疮疡经验全书》考略

    本文从作者、版本及主要内容等三方面简要介绍了《疮疡经验全书》一书,认为本书内容多从实践中得来,语言朴实无华,颇具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永健;邸若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谢春光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大大提高.谢春光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自拟调脂减肥汤为基础方加减,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景璟;谢春光;林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陈广恩治疗高血压性鼻衄经验

    陈光恩教授通过深究《内经》对老年病的记载,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老年人发病的病机为“上实下虚”,高血压及其所致鼻衄正是此种病机的较好阐释.病机论的来源主要是《内经》记载的“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关于其治则,则取《内经》:“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而补足少阴之不足,平足太阴之气逆.治法则取《先醒斋广笔记·吐血论》的“降气”、“行血”、“补肝”三原则.陈教授通过在临床上的不断摸索,创此效方,及其加减,方名为苏子降压止血汤,以疗高血压及其所致鼻衄,取得显著效果.本文阐述本方的方义,附病案两例,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作者:刘冠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民国广东医家卢觉非

    通过整理《觉庐医案新解附医话录存》中关于卢觉非的资料,研究卢觉非的学术思想.认为卢觉非的学术特点在于融中西医于一炉,为中西医汇通作出了一定贡献;重视寒温,并融会贯通,认为温病方药之使用有地域之分;审证眼光独到,用药胆大心细;对中西医结合认识、治疗痔疮有独到见解.

    作者:黄子天;李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体质理论研究进展

    有关中医体质研究的文献众多,涉及中医体质养生的文献也渐趋增多.本文着重从体质概念、体质分型、体质与临床、体质与养生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体质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佳;李其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叶天士运用小建中汤规律

    小建中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重要方剂,本文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小建中汤的医案进行总结研究,分析叶天士运用小建中汤的规律.其中包括运用小建中汤的病因病机,临床上运用小建中汤的重要指征,小建中汤的加减规律.研究结果体现出后世名家对《伤寒论》这部经典著作的继承和发展,对经方的临床运用大有启发.

    作者:孙晓光;赵艳;彭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叶天士治疗脾胃病的方法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继承金元时期李杲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脾胃当分论、分治”,首创“胃阴学说”,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脾胃学说.叶氏医案中有大量治疗木土关系失调的病案,注重木土关系是叶氏治疗脾胃病的又一大特点.通过对清代医家叶天士脾胃病医案的研读,对其治疗脾胃病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例举出叶氏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充分学习和了解叶氏的学术思想、辨证规律及用药特点.

    作者:吴春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有关中医人体结构潜态系统若干问题的探讨

    中国的古人以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意识(体悟)到人体内存在潜在的生命系统.这一观念主要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尝试就中医人体结构潜态系统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李小青;许峰;李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基于自然语言检索的中医中风康复古代文献数据库构建

    本文以古医籍有关中风病康复治疗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基于本体的古医籍知识获取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具有自然语言功能的中医古籍专题文献数据库和检索方法.通过搜集古医籍中有关中风病康复治疗的文献,用基于本体论的方法建立数据加工平台整理数据,建立同义词表以实现古今术语表达汇通,设计多功能文献检索平台,建立了利用计算机有效获取古医籍知识的方法,并建立中风病康复治疗古医籍检索系统.

    作者:李灵辉;林尔正;林玉婷;林丹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