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6-4737
  • 国内刊号:31-1682/R
  • 影响因子:0.15
  • 创刊:198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40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文献杂志   2014年6期文献
  • 《植物名实图考》在山西刊刻流传述略

    《植物名实图考》系清代吴其濬(1789-1847年)所撰,未完稿而病逝于山西巡抚任上,由继任巡抚陆应谷整理遗稿作序刊行,在山西刊刻流传的版本有太原节署本、山西濬文书局本、山西官书局本.《植物名实图考》中收载考证了山西地方植物文献,其在山西多次刊刻的原因可概括为晋省著作,颇受重视;珍贵文献,价值颇高;救灾赈荒、替代食品;药用植物,疗疾有资.

    作者:周益新;张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文论医评《内经》

    本文分析了周学海《内经评文》以文学评点方式解析《内经》的评点内容及评点特色,提出医学评点与小说评点的差异之处,探讨了周学海《内经评文》的学术价值.

    作者:李海峰;陈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共计33案,其中涉及灸法运用的共16则.本文通过对灸法医案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其具有选穴精简、辨势施灸、重视灸后调护的特点,对现在针灸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谢煜;徐振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葛洪《肘后备急方》诊治卒死类急症经验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关于卒死类疾病,包括卒中恶死、卒死尸厥死、卒客忤死三类.本文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诊治经验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其学术经验,探讨其学术渊源、传承及影响.

    作者:魏永明;刘小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历代有关医籍中导引内容之评析(续完)——兼再述导引之内涵与外延

    笔者曾对《诸病源候论》中所载导引法试作分类、评析,并试对导引法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阐述,形成文字,公开发表.本文则扩大范围,摘录了两汉至明清有关医籍中与导引相关的代表性记载,加以评析,进而对前篇文章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深化,再述导引之内涵和外延.导引法的内涵:在天人合一思想指导下,以调理内在气机为主,兼以锻炼外在筋骨皮的中国传统的防病治病方法;外延:中华民族自古原创并沿用至今的多种常用的保健养生的方法.

    作者:李小青;许峰;沈晓东;赵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祟脉”小识

    祟脉亦名邪脉、鬼脉,因病因与“鬼神”有关,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所以现已极少使用这个脉象名称.其脉象表现为“乍大乍小,或乍短乍长,或乍密乍疏,或乍沉乍浮,或乍有乍无,或错杂不伦,或促散”等,与散脉及怪脉之解索脉相合,皆是快速房颤脉.祟脉,为病则称祟病、鬼病等,与“鬼神”有关,乃迷信说法,然临床观察,并非如此,即祟脉并非皆是祟病.

    作者:金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王孟英《乘桴医影》选评

    《乘桴医影》是王孟英1862年5月旅居上海时所录医案集,篇幅虽小,却充分反映了王孟英“辨证精当,处方熨贴”的临证特点.

    作者:林振坤;张朝曦;宋文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伤科汇纂》文献学研究

    《伤科汇纂》乃汇集清嘉庆以前伤科著述之大成,于当今仍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然有清一代竟无刻本流传.作者从鉴定版本入手,仔细比对中山大学稿本、北大抄本与196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本三者之间的异同,补充了现有通行本之缺失,并介绍了该书成书过程及全书所具有的特点,从一个侧面证实该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作者:肖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

    黄吉赓教授系全国著名肺系病专家,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呈本虚标实之证候,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特别适合冬令膏方调治,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余民;孙文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俞瑾治疗复发性流产经验

    介绍俞瑾教授中西医结合辨治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经验.俞师认为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当责之肾气不固,气血虚弱,而肾所需赖后天脾土滋养,临床以补肾健脾为要;其次此类患者多忧思抑郁,耗伤营阴,故当心身同治,常以心理疏导配合药物宁心疏肝为辅;而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屡孕屡堕,耗气伤血,病久则入络为瘀,致瘀血阻滞胞络,新血不能下注胞宫是其不可忽视的病机,因此临证合理应用活血化瘀是常用的枢机之法.诸法同用,疗效显著.

    作者:钱俏红;王莉;朱芝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医案类数据库的构建与数据处理研究

    中医医案是承载历代名医经验和诊疗特色的唯一素材,后辈中医总是以学习前人医案为提高临床和学术水平,进而成材的一个主要途径.本文论述了中医医案数据库的研发背景,详细介绍了中医医案数据库的构建步骤,以及数据库的具体功能:包括查询检索、统计分析、药物研发及用户交互等功能.总结了中医医案数据库研发的意义并对起应用前景做出展望:①中医医案数据库大大提高中医医案资源在各方面的利用效率和价值.②纸质图书产品资源的重复利用.③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医学客观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作者:陈玲玲;刘诗发;张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北宋校正医书官高保衡考述

    高保衡为北宋校正医书局重要成员之一,但史书关于其生平事迹的记载较少,且目前亦鲜有人研究.通过发掘史料,本文拟从生平里籍、校书经历两方面加以考述.研究结论认为:高保衡为北宋名臣高若讷次子,并州榆次人,后迁徙卫州;生卒年不详;未见史料记载其科举入仕,但因其父为朝官,推测为门荫补官;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从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9年间与孙奇、林亿等校正医书10部,成绩突出,官升2次,累官至朝奉郎守国子博士校正医书骑都尉赐绯鱼袋,为保存和传承古代医学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孟永亮;梁永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新世纪大医精诚的新内涵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从医术与医德两方面阐述了“大医精诚”的内涵.今天国医名家们体现的“大医精诚”早已超出孙思邈当时的初始本义,他们不仅仅具备高尚的医德与精湛的医术,更在时代需要的关键时刻肩负起中医药复兴的伟大使命,他们是传承中医药的担纲举旗者,是引领中医事业发展的时代先锋.他们赋予了大医精诚更为鲜明、更为丰富的时代新内涵,是中医药行业和百姓大众保障健康的宝贵财富,值得珍惜,更迫切需要中医后人传承接力并加以发扬光大.

    作者:李楠;万芳;刘玉玮;周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祝味菊迁沪时间考

    祝味菊是近代中医史上颇有影响的杰出医家,他从四川来上海发展是一生重要的转折点.当时的上海经济繁荣,也是全国医学中心,海内外著名中西医家都云集于此,学术争鸣极为热烈.丰富的中西医学术土壤为祝味菊学术和临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他的学术成就也成为当今研究中医发展轨迹的重要热点.但是关于祝氏迁沪时间至今众说纷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祝氏研究的严肃性,笔者试图通过剖析各种说法的渊源,通过文献论证来推断其迁沪时间区域,以便对祝氏医学生涯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

    作者:杨枝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秦艽治疗风湿痹症的综述

    秦艽是龙胆科植物,主产于陕西,甘肃等地.其主要功效为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临床常应用于风湿痹症、中风不遂、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湿热黄疸等病.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作用.笔者阅读多篇文献,加以总结整合,对其祛风湿,通络止痛功效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现状作一概括.

    作者:张文华;张景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湿疹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急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之一.近年来急性湿疹的中医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对近年来急性湿疹的中医药临床治法和动物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了既往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需努力的方向.

    作者:秦岭;宋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近代上海中医医院发展概况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近代上海经济文化都有了飞速的发展,也为上海医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传统的医疗模式也因此而出现了改变,新型医疗机构——医院的出现,成为历史的必然.民国时期的上海出现了多所中医医院,对中医的发展影响深远.

    作者:陈丽云;姚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籍整理“群体事件”现象、由来及避免其再次酿发的对策思考

    剖析、反思历史上第三次由中央政府组织的医籍大整理中出现的大面积科学性或知识性错误“群体事件”与“学术灾难”,对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的“国家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避免重蹈覆辙提出应对策略.

    作者:李戎;刘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方慎盦为近代针灸名家,上海方氏针灸流派重要代表人物.方氏承名医黄石屏金针之术,擅治疑难杂症,临证兼收并蓄,多有创新.诊余积极筹办针灸医院,成立社团,著书立说,为近代针灸的传承与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者:邴守兰;纪军;张馥睛;刘立公;李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史教材“万全撰成《万密斋医书十种》”说法欠妥

    万密斋是明代著名医家,在当时与李时珍齐名,著述丰富,医史教材及其他文献常说他著成《医学全书》,这是不符合历史的.《医学全书》是他去世后后人整理的,他本人没有出过《医学全书》,本文对此考证,建议教材再版时作适当修改.

    作者:李媛媛;李紫璇;周计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