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6-4737
  • 国内刊号:31-1682/R
  • 影响因子:0.15
  • 创刊:198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40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1期文献
  • 论王士雄对何梦瑶医学思想的继承和深化

    何梦瑶、王士雄同为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受曾祖父王学权的影响,对何梦瑶的著作情有独钟,在疾病的鉴别诊断、疾病的机理等方面,对何梦瑶《医碥》中的学术观点,既有继承,更有深化.乾隆中期以降,何梦瑶仅有《医碥》受到医家的重视和传播.

    作者:荀铁军;杨丽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香草续校书·内经素问》版本考述

    《香草续校书·内经素问》是晚清著名儒家学者于鬯校注医经的重要著作,向来受到研治《内经》者的重视.文章对该书存世各版本的详细情况及其源流关系作了考证梳理,可供中医古籍的学习研究者参考利用.

    作者:姚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丛桂草堂医草》临证膏剂评议

    《丛桂草堂医草》是江都名医袁焯记载治疗经验的专著,其中有许多临证膏剂运用之记载.袁氏善用成方制膏,熟练运用成膏,对外科膏剂治疗亦有心得体会,其临床用膏的理念对指导现今膏剂调治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苏姗;荆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清代名儒景日昣及其《嵩厓尊生书》

    景日昣,清初一代名儒,对《周易》造诣颇深.因母病习医,精研《内经》、《难经》诸书,常以易释医,认为医易同源,阴阳之消长变化,在天地与人无二致,重视阴阳升降,提出“微阳宜养”,“微阴宜惜”,业医者须知常以达变,著有《嵩厓尊生书》.是书为综合性医书,经多次刊刻,版本极为复杂.其中较早的版本应为本衙藏版和扫叶山房藏版.景氏对金元时期李东垣、朱丹溪至为推崇,书中多次引用二家之说,但亦未固守古人之窠臼,论病往往独出新意.其论治遵循《伤寒论》,采用方证证治方法,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切于实用,故成书后广为流传.

    作者:谷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女科万金方》版本源流及作者医学思想窥奥

    《女科万金方》一书乃南宋著名妇科医家薛辛所撰,我国古代中医妇科珍贵的临床专著,凝聚了作者一生的临床经验,详尽论述了妇女在经、胎、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医理简捷精辟,经验丰富老到,处方简明有效.书成之后,承继者视为珍秘,私相授受,辗转传抄,未能付梓,几阅千年.

    作者:鲍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学集成》版本研究

    《医学集成》(又名《医学指南》)为清代医学家刘仕廉的代表作.对其版本研究发现,是书在同治、光绪、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出现了三次再版高潮,形成了醉吟山房刻本系统、大生德号刻本、博文堂校刻本和益新书局石印本四个主要的版本系统,其中醉吟山房刻本系统为本书流传的主要系统.大生德号刻本的发现补充了《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内容,充实了本书的版本系统,是本次研究的重大发现.

    作者:吕凌;王雅丽;曹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张锡纯的补助元气静坐法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中医学家,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被称为我国中医界“第一可法之书”.张氏十分倡导气功养生,在自身体悟和临床实践基础上,张氏提出了一套方法明确、依据充分、验之有效的静坐法,称之为“补助元气静坐法”.本文对《张锡纯医学全书》中涉及该静坐法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提炼操作要点,总结练功要诀和注意事项,并汇总其理论依据和临床案例,希望有助于今人重新认识这一优秀的养生祛疾功法并用之于临床实践.

    作者:沈晓东;许峰;李小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道藏》中医药文献研究考略

    《道藏》作为道教文献典籍的汇总,内容庞杂,篇幅浩大,不仅涵盖了哲学、化学、养生、文学、音乐等内容,而且还包涵了大量的中医药知识.其道教医药学更是属于广义的中医学范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现对北京白云观藏明《道藏》之源流、现代研究,以及其中的医药文献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整理与探讨.望能引起学者对《道藏》中医药文献的重视,从而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作者:刘珊;张其成;沈艺;翟文浩;张青颖;王娟娟;段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林水淼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经验举隅

    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林水淼教授中医药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经验.林师将该病称为“脉劳”认为血脉当有劳,以延缓衰老为着眼点,从衰入手,还精为本,补益精血为其治疗的重要方法,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具体说明.

    作者:潘露茜;顾耘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陈熠运用祝氏温阳法的临床经验

    祝氏内科流派创始人祝味菊先生临床擅用温阳法,陈熠老师作为再传弟子,不但继承了祝氏温阳学说,而且根据临床需要对温阳药范围进行了扩大,并打破了“夏不入桂”的禁忌.

    作者:石书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古医籍序跋的文体特点及错标误注分析

    本文在作者审阅中医古籍校注书稿的基础上,归纳论述古医籍序跋的文体特点有“四多”:典故多、句式多、生僻字词多、古代文化知识多.并对古医籍序跋中错标误注现象举例进行分析.

    作者:张如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名医许胤宗生平及其医学成就

    简要介绍了名医许胤宗的生平事迹,着重表彰了他作为中医临床家的主要业绩:运用熏蒸疗法一举治愈了柳太后的中风失语症和在关中大显身手治愈骨蒸病.还论述了他对医学的科学认知:脉理精微、病源明晓和用药精准.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许胤宗的医学成就.

    作者:徐建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近代中国教会医院发展概述

    在中国近代史的长河中,西方教会为了传教布道,在中国各地兴办了大量教会医院,开启了中国西医近代化的先河,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作者:高洁;陈丽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八桂医学之中医学术流派述略

    八桂医学是指与八桂区域密切相关的传统医学,是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地方医学,由于学术继承及师承授受形成了不同的中医学术流派,包括八桂妇科流派、八桂针灸流派和八桂骨伤流派,其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是八桂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精髓,亟待后学者研究探讨并继承发展.

    作者:林怡;戴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梁玉瑜《医学答问》浅析

    《医学答问》由清代岭南名医梁玉瑜所著.全书分为四卷,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阐释医理.内容涉及证候诊断、疾病治疗、养生保健、医家及其著作评述、古方的遴选辑录等.其内容丰富充实,言辞朴实客观,初学者凭此可纲举目张,业医者阅之则避谬纳新.

    作者:孙玮;陈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谢映庐应用仲景经方的学术特点研究

    本文通过对《谢映庐医案》的分析,研究谢映庐先生应用仲景经方的学术特点.谢氏医案中应用仲景经方的比重很大,其应用经方秉承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根据病机和方药特点灵活应用.既有体现仲景经方原文本义的方证应用,亦有自身经验体会的运用扩展.

    作者:王萍;杨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山东省图书馆藏海源阁医籍考述

    通过梳理山东省图书馆海源阁医籍的入藏经过,参照《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著录,按《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所收医籍范围,并结合实地考察,发现山东省图书馆藏海源阁医籍十九种.其中,子部医家类著录计十八种,包括明刻本四种、清刻本十三种、清抄本一种;另有清刻本医籍一种著录于子部谱录类之下.若以单书细目计,则有医书二十六部四百四十二卷.海源阁所收医籍类别丰富且效用实际,递藏名家珍本,为古医籍版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满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顾植山谈“补土派”

    李东垣是“补土派”的创始人.后学对其建立的学说多归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一端,而对东垣当时经历金元之交“壬辰大疫”这一因素的影响缺乏进行系统深入的专业探讨.顾植山教授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的视角,对东垣重视脾胃、强调补土的学术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学术脉络、运气条件,流派发展等多个维度对“补土派”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顾植山指出:李东垣所经历的“三年化疫”所化的大疫为土疫,当时的大司天是寒湿,其遇到的疫病病机多属脾胃内伤.李东垣根据运气特点,抓住脾胃病机进行治疗,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顾植山认为:对古代学术流派的研究,要重视与五运六气的关系,不同的运气条件产生不同的疾病,造成不同的学术主张和学术流派.学术流派的传承,终要完成其历史使命——融入主流学术中去,提升中医的整体学术水平.

    作者:老膺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