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6-4737
  • 国内刊号:31-1682/R
  • 影响因子:0.15
  • 创刊:198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40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2期文献
  • 论古代房中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房中术是中国古代研究性生活与养生关系的一门学问,之所以在东周秦汉时产生和发展起来,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首先,东周秦汉之时,社会上淫风盛行,房中术应时而生,房中术的目标是既要保证性生活的量,又能提高性生活的质.其次,贵族阶层的一夫多妻制,客观上使家中男主人的房事任务变得非常繁重,房中术能提高男人有限性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此外,房中术中的优生种子术是宗法制度的产物.东周时兴起的房中术,就是在前人种子与房中优生的零星知识基础上发展成系统的房中优生之术.

    作者:孙孝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议汪昂对归经理论的发挥

    归经理论发端于秦汉,形成于金元,完善于明清时代.清初新安医家汪昂不仅从药物的气味属性和药象方面等论述了其与归经之间的关系,而且首次较系统地提出了方剂归经学说,对药物学、方剂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作者:舒长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安地域文化对《神灸经纶》成书的影响

    新安文化以新安医学和徽商文化为特征.新安地域历史上医家众多,著述宏富,临床科目齐全,地域特征明显;徽商在物质和文化两个层面推动了新安医学的发展,一方面徽商中有直接从事与医学有关的商业活动,另一方面徽商所具有的开放、进取特质,成为相同时期、相同地域医学事业发展和兴旺的内在动力.《神灸经纶》为清代新安医籍之一种,是一部灸法集大成著作,其成书恰逢新安医学鼎盛之末,不失为一个旁搜博采、全面总结的好时机.新安地域为《神灸经纶》编撰和刊行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便利的出版条件.

    作者:邓宏勇;许吉;沈雪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内经》论“道”

    本文通过对《内经》中“道”字进行检索、统计,以定量方式研究其分布、数量、类型等方面所表达的意义,以期对其基本含义及演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为经络研究提供原始文献考据资料.分析显示,“道”字含义有“针灸之道”、“天地之道”、“阴阳之道”、“水道”、“脉道”、“气道”、“血道”、“津液道”、“使道”等.得出结论,“道”字在《内经》时代其一般意义是道路,进而引申为法则、规律、原理,甚至进一步升华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直至道教概念的产生.

    作者:梁琪;卜彦青;李铁;杜广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吴门治验录》中风临证思维探析

    本文基于《吴门治验录》治疗中风的经验,分析总结了其临证辨治的特点:重视中虚致病,细审病机之因,详究施治法活,注重后期调护;治疗以补虚养营为基,养血活络熄风,治肝肾祛风湿,重视内外之风,用药动静相宜,察病证审法度.

    作者:刘志军;金华;苏莉莉;曹强;王晋阳;吕国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近代广东地区中医药教材初步整理

    广东近代中医药教材是研究广东近代中医学术发展史的基础资料.通过对广东近代中医药教材讲义的初步整理,呈现这一时期中医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及挖掘近代中医医家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中医药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刘芳;刘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石氏经验方牛蒡子汤在伤科的临床应用

    石氏伤科理伤重痰瘀,形成以石氏伤科经验方牛蒡子汤为主的基础方,用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膝关节骨关节病等各种骨伤科疾患.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石琤;屠安琪;吴军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秦亮甫治疗难治性咳嗽临床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秦亮甫教授擅长治疗难治性咳嗽.他运用祖国医学理论把肺的形态功能做了高度的概括,形象而具体地阐述了咳嗽之由和治咳之法.秦教授治疗难治性咳嗽擅长运用综合方法,针药结合,方法灵活.内病外治是秦教授治病的一大特色.在运用内服药方面,秦教授主张抓住主证,灵活运用中西医理论,在止咳祛痰平喘的同时强调抗炎的重要性.

    作者:王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明代医家“薛立斋”之名考实

    薛立斋,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医家,一生著述、注评颇多.关于其名不同书籍记载莫衷一是,既可见“薛巳”又可见“薛己”.经考析本文认为“薛立斋”正名系“薛巳”.

    作者:付滨;杨美娟;周玉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再论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方向

    在临床实践中注意于“证中求病,病中求证”,以不断发现新的病和新的证,有利于中西医汇通,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医学只有一个,即研究人类的生老病死规律,我国存在中医和西医二种不同医学体系,乃由于二种不同的文化发展历史所形成,临床证候辨证是我国祖先一大发明,我们应该把现代临床西医诊断、鉴别诊断和中医证候辨证结合起来,于证中求病,病中求证,不断发现新的病和新的证,以提高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水平,为全人类健康服务,也是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方向.

    作者:王翘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清末民初医家眼中的王孟英

    王孟英为我国清代著名医家.清末民初各医家对王孟英的评价甚高,他不但天姿聪颖,勤奋好学,其才、学、识均超群,勤于临证,著述颇丰,医术精湛,胆热肠坚,其才其学久为后世敬仰,以成有清一代医中之伟人.

    作者:唐亚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谈允贤与《女医杂言》

    中国古代载入史册的女医甚少,而明代儒医世家出生的女医谈允贤却脱颖而出,为当时江南社会广泛认可,在女性医学史上独占鳌头.她秉承家训,从小“昼夜不辍”攻读各种医学典籍.谈允贤行医之后,“乡党女流得疾者,以必延致为喜,晚恐其沦胥而泯”,生平治人不可以数计.留下了《女医杂言》一书传于后世,其书是较早成书的医案专著之一,共收载了31例病案,就诊者均为女性.此书是一部女医生诊治女性病人内、外、妇、儿诸科病患的医案选集.我们可以在谈允贤的医案里,了解她的临证特色、诊疗的敬业精神,窥探到明代中期妇女生存和生活的一些现实.

    作者:沙蕾;龚芳芳;雍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药抗皮肤光老化实验研究十年进展

    皮肤光老化是指长期日光紫外线照射导致皮肤干燥松弛、皱纹增多、色素沉着异常等皮肤衰老症状.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医药防治皮肤光老化的研究日益增多,并从分子机制上肯定了其作用,显示出中医药在光老化预防及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皮肤光老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作者:王璐;杜沛;陈高敏;李中平;沈红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近代湖南坊刻医书述略

    近代湖南坊刻书业兴盛,清光绪到民国中期以邵阳、长沙两地为主的民间书坊出版了大量医学书籍.他们以雕版印刷为主要生产方式,出版对象和刻印量切合社会各阶层及不同医疗环境的需要.所刻医书注重实用价值,兼备专业性与通俗性,随营销流传各地,客观上为近代湖南普及医学文化、应对社会医疗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吴娅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试析复脉汤不用白芍

    张仲景制的复脉汤,为桂枝汤减白芍,倍甘草、大枣,加人参、麦冬、生地、阿胶、麻仁而成,治心阴阳两虚偏阴虚的心动悸、脉结代.取《内经》之“少火生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义和阳药量大会燥烈伤阴虞,故重用大队阴药.而白芍也为滋阴佳品,为何偏从桂枝汤中减去不用?因脉结代之源是心阳气虚弱致间歇停跳.心脏间歇停跳时,病家觉苦者即是心气暂滞的胸满胀闷,有窒息欲死之感.而白芍虽能滋阴,却能助满.证如《伤寒论·太阳篇》治表虚兼胸满的桂枝去芍药汤,故复脉汤减芍另加其它滋阴药.白芍增痞助满之证,又见《金匮要略·第十》治腹满兼太阳表证用的厚朴七物汤,即厚朴三物汤合桂枝汤去白芍.纵燥药多也要去掉白芍.又《金匮要略·第十四》治胃痞的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作者:高伯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针灸发展

    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针灸学发展传承有序,医家跃然见志,并有专术专著流传,为近代上海针灸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鸦片战争后,上海率先开埠,大大促进了人员的流动和科技的发展,上海针灸出现较大发展.一方面,西学东渐,中西方文化交融;另一方面,周边省份的医家都纷纷涌进上海,和本地医家一起,在竞争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海派文化逐渐形成,海派中医流派纷呈,海派针灸尤为突出.

    作者:杨枝青;杨杏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私淑固本培元派的新安医家

    明代新安医家汪机是新安医学的领军人物,其通过创立“营卫一气”论学说阐释了固本培元的重要理念.历史上汪机弟子众多,形成了以新安名医为主流团队的固本培元派,影响深远.而历史上还有一些医家虽与汪机没有直接的师承授受关系,但治学上却深受汪机学术影响而善于固本培元.本文介绍一批私淑固本培元派的新安医家.

    作者:朱长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严隽陶关于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之“禅”识

    严隽陶是中国著名的一指禅推拿流派之代表性传承人.将严老师“静虑”(定慧)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的源流、学术思想、一指禅推拿名词术语释义的内容加以整理,旨在传承一指禅推拿流派学术思想,推动一指禅推拿学术流派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龚利;严隽陶;孙武权;张宏;陈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中国方志库的药王庙研究

    中国方志库总计收录历代地方志2000种,其中487种记载“药王庙”相关信息,分布在全国30个省区.历史上,药王庙与三皇庙、先医庙、医王庙有密切关联.明代嘉靖年间,祭祀药王韦慈藏;清代乾隆年间之后供奉药王多为孙思邈.民间多在农历四月二十八日举办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药王文化对现今传统中药材市场的发展仍有促进作用.

    作者:韩素杰;胡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鸡血疗法”的教训——王翘楚教授访谈录之二

    本文以“鸡血疗法”事件为教训,剖析“鸡血疗法”失败的4个原因,督促科技工作者引以为戒,并应该引起有关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

    作者:刘立公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