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6-4737
  • 国内刊号:31-1682/R
  • 影响因子:0.15
  • 创刊:198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40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6期文献
  • 两面针药用部位的古代文献研究

    两面针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已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因其药用效果显著,经济价值高,用量逐年增大,导致两面针的野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本文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资料,对两面针的药用部位历史进行研究,发现在历代中医古籍中有丰富的文献记载,可以明确它的药用部位包括根、茎、子(实)、枝、叶等多处,并且不同药用部位的功效可能针对不同的病证.这一发现将对扩大两面针的药用部位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两面针更多用途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成莉;甄艳;詹志来;陈敏;国华;黄璐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医学衷中参西录》探讨“大气下陷”的辨治要点

    “大气学说”由张锡纯首创,大气下陷是临床重症、危证.笔者就《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的52首医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总结其辨证要点,探索其用药规律.

    作者:崔盈盈;臧力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清代御医日记二种》校注后记

    在中国医学史上,《北行日记》、《纪恩录》是两部非常独特的著作.文中归纳《北行日记》、《纪恩录》二书的特色,介绍二书作者的生平事迹、版本的流传情况,揭示二书的精湛内容与医学价值,并记述二书的校注价值与体会.

    作者:张如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地方志文献的禹州药市研究

    禹州中药材资源丰富,药材贸易繁盛,被誉为药都.通过收集到的12种禹州地方志文献(明代1种,清代7种,民国时期1种,现代3种),整理研究发现:清初禹州州判从临县移来洪山庙会,招揽药材商人来禹贸易;乾隆年间起,药市达到繁盛状态,贸易遍布国内外;至民国时期,禹州药材贸易仍为当地经济支柱;建国后,禹州药材市场历经3次搬迁,规模愈来愈大.地方志文献中记载的禹州地产中药材多达900余种,历代多次被列为大宗药材的有50余种.禹州道地药材有禹南星、禹白附、禹密二花等10余种.

    作者:韩素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养生更须修天德——“天人合一”观于传统养生的另一层指导意义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理念之一,它对于中国传统养生法具有指导意义.但是,目前人们对如何在养生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的认识方面尚有偏颇,往往仅强调“生活起居须应天时”这一层意思.实际上,“天人合一”观作为传统养生法的指导观念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思,这就是“道德品质须顺天德”,即养生更须修天德.

    作者:李小青;许峰;沈晓东;赵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少林寺医药发展的特点

    少林寺医药属于佛医,同时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特点和学术思想.近年来,少林寺医药学的相关研究有上升的势头.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侧面和正面论述少林寺医药的重要特点,如“从禅论医”、“从武论医”、“少林寺伤科”、“少林寺僧医”等.

    作者:周华;李良松;张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症的古今文献对比研究

    通过文献对比,分析总结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症的主要伴随症状、配伍用药及服药方法和使用剂量上的古今差异.小柴胡汤治疗失眠症的病机为少阳胆热内郁,热扰心神;临床选方的关键为脉弦、口苦、口干、便干、烦躁;古方多配伍清热药,现代多配伍安神药;古方使用剂量小于现代.

    作者:程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俞瑾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诊治特色

    俞瑾教授以其所创的生命网络调控观为指导,融合中西医的观点方法,熟悟经旨,经过六十多年的摸索,形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论治的独特经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了卓有成效的非手术治疗途径.其主要点是:诊察病机,瘀为生命网络切入点;知己知彼,治前战略战术必揣度;摸准病状,审因论治,标本兼治;气为血帅,女性肝肾尤为本;认准痞症,巧用通腑疗效快;多元创新,服、塞、灌、敷,药力到病所;注重心理疏导,针药并用显奇效.

    作者:周丽蓉;王莉;俞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岭南伤寒派医家方恩泽医案浅析

    方恩泽中医师是岭南伤寒派名家黎庇留的再传弟子,临证强调辨证运用经方的重要性,擅长对疾病的准确辨证和对经方的灵巧运用,是对岭南伤寒派的继承与发展.文中将方恩泽医案进行整理分析,并将《伤寒杂病论》中对经方适应证的论述与方恩泽医师的辨证治疗进行比对,总结方恩泽医师在辨证使用经方上的宝贵经验.

    作者:刘薇;陈凯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素问》“气”的使用看其本质

    “气”作为中医概念系统中常用的术语,其内涵一直存有争议.分析“气”在《素问》中的具体使用及其语义特征,可知“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并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的巨系统.中医概念系统中的“气”和中国古代哲学之“气”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学界对“气”的本质难有确论,是由学科、时代差异形成的思维模式差异造成的.

    作者:范崇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放松功的临床研究进展

    放松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性,不仅适合于健康人群,同样适用于临床治疗.为了进一步明确放松功的临床疗效,笔者就放松功临床研究文献作一总结.

    作者:马丽亚;陆颖;李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喻嘉言《寓意草》现代研究撷英

    喻嘉言是我国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其代表作《寓意草》是医文并茂、卓有影响的医案珍品,现代研究者趋之若骛,论文繁富.今撷其要,从创“议病式”、法遵《伤寒》、治重脾胃、善治急症、力挽误治、特色治法、用药特点、文采流芳八个方面对其全面剖析,基本可窥其全豹,旨在使古代名医经验古为今用,薪火相转.

    作者:徐春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国古代社会办中医的历史回溯

    通过对古代社会办中医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古代中医药由医药不分家逐渐演变成相对独立的中医业与中药业.民间中医药的存在方式有个体行医、开设中医诊所和医院、开设中药药店、药市的发展等;民间医学教育有师徒传授、家世相传、民办医学校等;民间团体组织形式有民间医学团体和民办医学杂志.由于古代缺乏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政府扶持,民间中医发展处于离散状态.

    作者:陈凯佳;庞震苗;邱鸿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拟中药降脂汤结合中医体质治疗中老年人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医中药对血脂异常有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临床试验,将9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中医体质干预;治疗组45例,在中医体质干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降脂汤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得出中药降脂汤结合中医体质治疗能明显改善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结论.

    作者:王宁;洪庆祥;吕奇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陈浩然温病汤头歌诀全集》评述

    《陈浩然温病汤头歌诀全集》为陈浩然先生为教授温病学而作,陈氏将前贤有关温热病处方及温病辨证概要辑于一处,编为歌诀以成此集.本文从著者及版本、体例及内容和学术价值及影响等三方面加以简要评述,以期得识全貌,对了解和研究陈氏的中医学术思想或有裨益.

    作者:孙红友;罗世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以中医理论创新探索为特色的名老中医经验总结——评《王明杰黄淑芬学术经验传承集》

    《王明杰黄淑芬学术经验传承集》在中医理论方面有着诸多创新探索,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总结中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推荐.本文从发挥河间“玄府说”,构建现代“玄府论”;首倡“治血先治风”,发掘风药新功用;薪火传承向未来,创新学派待后生三个方面进行评述.

    作者:和中浚;汪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旴江喉科学术特点及成因分析

    江西旴江流域是戏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声腔、剧种、剧作闻名于世,民间戏曲活动长盛不衰.繁盛的戏曲文化直接推动了地方喉科的学术发展,使旴江喉科呈现出学科发展领先、病证分类详备、治疗方法圆融的鲜明特征,并对其他地方喉科流派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李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应用验案举例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乃太阳少阴同病之方.本文中下肢奇冷、全身水肿及头昏畏寒案虽症状不一,但病机均为阳气虚弱,体有阴寒之邪,以至出现功能衰退之证.均可用之加味,收到“异病同治”之效.

    作者:莫宁;贯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祝味菊救治危急血症案三则赏析

    已故沪上名医祝味菊以善治危急重症而著称于世,通过对其救治咳血案、便血案和崩漏案三则内、妇科危急血症案例的分析研究,反映出祝味菊临证治疗“阳主阴从”的学术思想和善用附子的配伍用药技巧,对于我们临床救治危急血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高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見文亦見人

    宋代朱熹在注《论语(八俏)》中“文献”两字时说,“文,典籍也;献,贤也.”当今,我们研究古代文献,既需要阅讀文字资料,又要聆听請教有经驗的師長贤者.研究古代文献,必须見文亦見人.

    作者:严隽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5年11月13~15日,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全国药史本草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及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联合承办.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安徽三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为本届会议提供了支持.

    作者:彭华胜;赵玉姣;程铭恩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