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国际刊号:1674-1242
  • 国内刊号:31-1999/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80
  • 周期:季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58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1990年及1990-1992年获全国省级学会杂志“学会之星”奖
  •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JPEG2000压缩算法及其在医学图像DICOM格式中的实现

    本文描述了在医学图像DICOM格式中实现JPEG2000压缩算法的编程思路和方法.提供了部分VC++代码,对关键函数进行了较详细的注解,并对两种图像压缩格式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一个详细的实验结果.

    作者:夏新;郑西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一种基于PLC的X射线发生器的控制方案探讨

    本文探讨FLC技术应用于工频大中型X射线发生器的控制,努力改变传统的工频X射线发生器控制中使用继电器与模拟电子技术的状况,提高控制水平与可靠性.

    作者:尹今扬;汤以范;万国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基于参考信号的ICA方法进行诱发电位单导提取

    诱发电位(EP)信号的检测与分析技术是临床医学诊断神经系统损伤及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EP信号总是淹没在人体自发产生的脑电图信号(EEG)中.因此,为利用EP信号诊断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病变,本文使用带参考信号的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从混合信号中快速将EP信号提取出来.计算机模拟表明,采用带参考信号的ICA方法可以从单导混合信号中有效地将EP信号提取出来.

    作者:郭文强;潘丽;赵玉章;邱天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基于SOPC技术的多路并行ECG实时检测分析系统的设计

    针对目前心电监护设备微型化、实时性、高采样率、存储量大等实际需求,采用了一种基于新的SOPC(System On a Programmable Chip)技术的心电检测系统的设计.将DSP和MCU的功能集成在一块FFGA上,在FFGA内部实现多路心电信号的并行处理,由SD卡记录较长时间的连续心电信号,并实现心电信号的实时分析和心律失常的预警等扩展功能.

    作者:王彬;戴厚德;周山宏;江国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基于改进型组织特异纹理滤波器的乳腺肿瘤超声图像处理

    基于乳腺超声图像的多参数纹理分类实验,改进了Gjenna Stippel等的自适应纹理滤波器,通过引入模糊函数、增加重叠区域和迭代次数的措施,在减少图像噪声的同时,增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视觉差别.量化比较乳腺超声图像经该滤波算法和几种常用滤波算法处理前后的的统计特征参量和肿瘤边缘检测的精确率,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作者:李添捷;汪源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气相色谱法检测交联透明质酸中交联剂残留量

    目的建立一种二乙烯基砜交联透明质酸中交联剂二乙烯基砜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二乙烯基砜残留量,色谱柱为HP-5毛细管色谱柱(Agilent 19091J-413:325℃:30m×320μm×0.25 μm),程序升温,采用FID检测器,载气为氮气.结果二乙烯基砜在1μg~50μg/g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RSD为2.6%,n=5).结论气相检测交联透明质酸中交联剂含量,结果准确,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交联透明质酸水凝胶产品质量控制.

    作者:朱彬;葛翠兰;顾其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三维重建技术与生物陶瓷相结合在下颌骨连续性缺损个体化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与生物陶瓷相结合,制作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的可能性.方法 (1)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获得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三维重建模型;(2)完成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假体的生物陶瓷置换.结果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准确地获得与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相匹配的个体化生物陶瓷修复体.结论三维重建技术与生物陶瓷相结合可以完成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个体化修复,这种技术可以满足下颌骨连续性缺损的外形和功能重建的需要.

    作者:王悦;周中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DR全脊柱成像技术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DR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侧弯畸形诊断及测量中的价值,研究不同检查方法对成像质量及测量精度的影响.方法利用PHILIPS公司Digital Diagnost DR系统和具有全脊柱拼接功能的SUN后处理工作站,对分次所摄的脊柱正位、侧位、左、右侧屈位影像进行拼接处理后作必要的测量,并打印成像.结果经上述处理后的全脊柱正位、侧位及左、右侧屈位均能将颈、胸、腰、骶椎完整联接,显示在1张14·17的X光片上,其测量的数据真实可靠.结论 DR全脊柱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颈、胸、腰、骶椎单独成像后测量上的误差,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

    作者:付贝;王敏杰;汪军;丁海岭;徐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爱克发ADC Compact CR系统常见图像伪影分析

    本文以爱克发ADC Compact CR系统为例,分析CR系统常见图像伪影的产生原因.并结合CR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本人工作经验,介绍各种伪影的处理过程及方法,供大家参考.

    作者:徐小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型发热材料在医疗辅助用品上的应用——安全型电热毯与电热敷

    本文应用新超安全型发热材料(电热FTC,NTC性能的多层加热线)于医疗辅助用品电热毯,电热敷,进一步提升了这一传统产品的安全系数和产品性能,并以此为基础跨人了超安全型电热毯,电热敷这一行业发展的方向性领域.

    作者:电子工程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电子病历的信息交换接口设计

    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病历中数据的特性,及其进行数据交换的需求,然后根据医学信息和电子病历的数据特性,分析了信息交换接口引擎的总体设计模型,阐述了总体设计的思路和模型.

    作者:蒋友好;徐永晋;马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创新型单手操作新生儿复苏器的研制

    该复苏器操作简便、安全.只要把面罩盖住新生儿口鼻,用一只手即可对手泵吸球进行加压给氧.加压过高时能排余气并发声报警,避免发生气胸,提高抢救效果.另外,该手泵吸球可一物两用,按瘪后将长嘴放入新生儿口内或鼻孔口,放松时可吸羊水等黏液.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大有利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推广普及.

    作者:石树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外阴诱发电位及其应用

    诱发电位(EP)是继脑电图和肌电图之后临床神经电生理的第三大进展,在检测神经系统的状态和变化上有重要意义,常常用来协助确定神经系统的可疑病变,检出亚临床病灶,帮助病损定位,监护感觉系统的功能状态.其中,视觉、听觉和部分体感诱发电位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外阴诱发电位的相关原理及其应用等.

    作者:郁芸;王惠南;罗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脑循环功能检测技术近三十年进展

    脑循环功能的异常改变往往早于形态学和影像学改变,这对于脑血管的早期检测以及治疗过程中疗效的评价有显著意义.国内外脑循环功能检测技术的发展已有30年左右的历史,本文综述了脑循环动力学参数的生理背景及脑循环功能检测技术近年来的发展.

    作者:龚剑秋;李丽;丁光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直接心室辅助致动方法的现状与发展

    直接心室辅助通过在心脏外侧柔性挤压心脏,帮助虚弱的心脏恢复功能.它能够避免人工器件与血液接触引发的血栓、血感染等问题,是人工心脏辅助器件研究与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直接心室辅助的致动器,决定了器件的结构、形状、及其性能,是整个辅助器件关键中的关键,致动器上的任何突破有可能对直接心室辅助器件产生革命性影响.因此,本文从致动原理的角度,分析、探讨了直接心室辅助的致动方法及其存在问题,这对探索与开发满足要求的下一代直接心室辅助致动器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杨明;臧旺福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