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 国际刊号:1674-1242
  • 国内刊号:31-1999/R
  • 影响因子:0.50
  • 创刊:1980
  • 周期:季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558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1990年及1990-1992年获全国省级学会杂志“学会之星”奖
  •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杂志   2013年3期文献
  • 25个ROI斑点追踪分析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左心室前壁局部心肌功能

    目的 运用多点取样的方法,分析左室前壁心肌上25个感兴趣区的应变与应变率,观察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者的额断面局部心肌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健康对照组40例,HFPEF患者43例.在左心室前壁心肌额断面采集25个ROI的斑点追踪所获的收缩期、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的应变、应变率,并比较两组间的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25个ROI斑点追踪矩阵取样法对HFPEF患者左心室前壁局部心肌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 HFPEF组的SRS、SRE及SRA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P =0.000 ~0.002);SRS、SRE与EF、E/é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787~0.396).结论 应用左心室前壁心肌额断切面以25个ROI的方法能够检出HFPEF患者的局部异常心肌功能,在分辨HFPEF患者心肌功能异常上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郑东燕;张宇辉;韩勇;郑建华;刘怡;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跨多机构多医院的生物医学影像研究平台(e-Science)的设计

    目的 近来,愈来愈多的影像信息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渴望构建影像信息的基础设施或新的框架以利于医学研究人员、临床医生、生物医学工程师在一个安全有效透明的环境中进行多学科合作研究.该文介绍了在上海建立的用于生物医学影像信息研究与应用的e-Science平台的梗概与初步设计,平台的设计理念、设计策略及初步结果,并讨论在建立该平台过程中遇到的若干挑战性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作者:张建国;张凯;杨媛媛;凌彤辉;王土生;王明庆;胡海波;徐学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仪对大鼠进行造影成像的研究

    该文介绍使用低场核磁成像技术研究两种造影剂在大鼠体内的成像效果.分别探讨了不同的注入方式:尾部静脉注射以及口服注射这两种注入方式大鼠的表现特点,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做准备.研究发现,使用低场核磁对大鼠造影成像测试亦能得到很好的影像效果.

    作者:高美连;陈国军;蒋伟;张英力;庄天戈;杨培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感染形式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目的 分析浙江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并了解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HBV基因型和HBV-DNA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乙肝免疫标志物,并对三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25份标本检出基因B型138例(32.47%),基因C型272例(64.00%),BC混合型15例(3.50%),未发现其他基因型;发现C型基因HBV-DNA含量与HBeAg阳性率均高于B型基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临床诊断分析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ASC)以B型基因为主,而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以C型感染为主.结论 浙江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以B、C为主,未检出其他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中基因C型较基因B型更易转为慢性化,基因C型HBV感染者所致病更为严重.

    作者:薛立芝;潘克女;徐爱芳;张永乐;刘寿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种新型基因芯片技术在人乳头瘤病毒(HPV)高通量基因分型检测的应用研究

    目前应用比较多的采用反向点杂交/线性杂交方法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方法,操作比较繁琐.该文通过设计针对29种HPV基因型的引物对和特异性探针,对HPV样品进行PCR扩增后,将反向引物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与固定在HPV基因芯片上的HPV DNA探针杂交、清洗和酶标显色,再对芯片进行图像分析转化为数字信号、确定HPV型别,建立HPV高通量基因分型方法(HPG).HPV基因芯片大小为0.36 cm2,每个芯片可在96孔板内的小孔中进行杂交和显色.与HCII方法检测的203例样本比较,对13种高危型检测的结果表明,HPG和HCII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63),HPG的分析灵敏度更高.显示了高通量快速检测的在大规模流行病调查、疫苗试验和常规诊断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曹友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激光肿瘤消融设备及其安全管理措施

    该文介绍了激光肿瘤消融的原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激光肿瘤消融设备是由激光系统、导航系统与超声系统三部分构成.并从设备管理的角度提出,与其相关的安全措施.

    作者:郭明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于网络化技术的医用耗材订货平台的建立与运用

    该文在分析医用耗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医用耗材订货平台.通过该订货平台在耗材采购中的使用证明,该系统的应用可提高物资采购的效率,提高医用耗材管理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并提出了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将是订货平台发展趋势.

    作者:夏甦敏;杨坤;乐莹;邵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系统备份技术在预防性维护中的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诊察、治疗设备和临床医疗工作需要依赖计算机与医用网络.该文简单分析了系统备份技术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就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医疗设备保障工作中的结合作出了探索.

    作者:乐莹;杨坤;郑博;邵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诊断用多排螺旋CT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中模拟定位的应用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和调强放疗技术(IMRT)中模拟定位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0例肿瘤患者,应用诊断用64排螺旋CT机进行模拟定位扫描,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TPS)工作站,设计放疗计划、确认后在X线模拟机下移治疗中心,治疗前在加速器治疗机复位并拍验证片验证后实施治疗.同时将移中心后第一次拍摄的前野(0°)和侧野(90°)图像保存在计算机上,治疗后每周复位校野.放疗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照射野验证片及治疗期间每周在模拟机下复位校野图像与三维TPS的数字影像重建技术(DRR)图像进行比较,头颈部误差<3 mm,体部误差<4 mm.60例患者中20例完全缓解,32例部分缓解,6例稳定,2例进展,总有效率为86.7% (52/60),放疗期间未见Ⅲ-Ⅳ级毒副反应.结论 在开展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中,利用诊断用多排螺旋CT模拟定位,同样能够提供精确定位,取得精确放疗的良好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吝生;林益匡;徐宜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院急救医学装备配置中POCT的应用与管理

    POCT含义是现场保健检验,它实现了快速反馈(STAT)直接提高了临床诊断效率和急救成功率.POCT在急救乃至医院中的应用和管理,坚持质量是关键.加强网络化管理和人员培训,有助于POCT使用的规范与合理.

    作者:张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于30例脑卒中所致肢体瘫痪,同时合并患肢感觉障碍患者,除采取各种促通技术外,利用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进行治疗8周,治疗前及结束后,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linical Neural Impairment Measures Scale,NIM)进行评定.利用SPSS11.5软件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功能评定的差异.结果 经治疗后,BI提高、NIM降低(P<0.05).结论 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有助于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作者:范文祥;倪朝民;陈进;张金龙;穆景颂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型医院医用物资零库存管理探讨

    探讨了医院供应医用物资的采购-仓储-物流配送的供应链形态,建立“零库存”医院物资物流供应的模式,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产生物资编码、条形码、电子订单、采购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零库存管理大大提高了医院物资管理的效率.使库房物资存储时间缩短、节约了人力物资、减少流动资金、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了医院服务能力,更加体现医院价值竞争力.

    作者:谢晓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超声关键技术研究和进展(三)超声微泡分子成像与治疗以及声孔效应

    新的医学超声技术在不断涌现,并且从诊断领域跨入了治疗领域.超声微泡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在超声分子成像以及药物输送的作用日趋重要.该文将从超声微泡分子成像与治疗技术和声孔效应方面进行简述和探讨.

    作者:钱建庭;沈圆圆;余皓;汪天富;陈思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核素影像设备的进展

    γ相机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只能进行常规单光子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和双探头SPECT既能进行单光子显像,又能进行正电子符合显像.PET/CT系统的出现不仅提供高质量的衰减校正图像,保证了正电子显像校正的可靠性,而且能进行同机图像融合,提高了影像定位诊断的准确性.该文简要介绍了核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PET和PET/CT的原理以及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郭晋纲;郑永明;庄坤;赵富宽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