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真菌性心内膜炎(F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FE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确诊的6例FE的临床资料.结果①6例患者中,4例男性,病程15 d~9个月;②3例患者存在心脏基础病,风湿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换瓣术后1例,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③易患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5例次)、糖皮质激素使用(3例次)、狼疮活动(2例次)、心脏手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真菌性皮炎等(各1例次);④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6)、栓塞(5/6);超声心动图(UCG)检出瓣周漏及瓣周积脓1例、赘生物5例,并且所有赘生物大直径均≥1.2 cm;⑤6例患者共检出致病真菌7株,其中念珠菌多(4株),另有毛霉、隐球菌及青霉(各1株);⑥2例SLE患者接受了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1例好转,1例死亡;另4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痊愈2例,复发后死亡2例;结论FE是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之一,多数患者存在诱因及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赘生物体积大、栓塞发生率高等特点,早期诊断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王焕玲;范洪伟;王爱霞;于洪泉;谢秀丽;张文;李雪梅;邓国华;盛瑞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病变部位进行支气管肺灌洗或肺活检,分别进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2例患者中有7例诊断为念珠菌肺炎(4例为光滑念珠菌,2例为热带念珠菌,1例为白念珠菌),3例诊断为曲霉肺炎,1例诊断为肺毛霉感染,1例诊断为奴卡菌肺炎.其中6例患者同时合并细菌感染,所有患者根据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进行抗真菌和细菌治疗.有5例患者应用了两性霉素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3例应用了伊曲康唑,2例患者联合应用了卡泊芬净.12例患者中治愈5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波;刘一;彭渤;高和;纪树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鼻咽部病原学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1 100例肺炎患儿于入院首日负压吸取鼻咽部痰标本,分别采用单克隆抗体桥联酶标法(APAAP)、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细菌培养方法检测常见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DNA和细菌.结果①随着年龄的增长,肺炎患儿鼻咽部病原检出的阳性率明显降低,提示负压吸引法采集标本更适合年幼患儿的鼻咽部病原检查,年长患儿的依从性较差;②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副流感病毒(PIV)1,3是1岁以下婴儿主要的病毒种类,小于6月龄的肺炎患儿鼻咽部易检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具有高耐药性的特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均超过5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菌株占22%和75%,而大于6月龄的患儿,多见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链球菌等.结论鼻咽部病原检查,对于小年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有较高的病原阳性率;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病原种类及细菌的耐药性各具特点.
作者:王立波;张明智;冯海燕;张晓波;任慈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03年12月间经病原学和(或)病理学证实的19例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基础疾病,主要为原发肺部肿瘤(12例)、肺转移瘤(3例)、支气管结核(4例),其中因气道狭窄行支架植入术9例.感染的常见诱因有低蛋白血症(9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7例)、糖皮质激素(2例)及免疫抑制剂(10例)和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或缺乏(3例);感染的病原菌以烟曲霉为主(14例,73.7%);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84.2%),痰为白色或黄色胶胨样,或为刺激性干咳,近半数患者伴咯血(47.4%)、胸闷、气急(26.3%)等,9例(47.4%)患者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者12例(63.2%).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伊曲康唑全身用药,结合支气管镜腔内局部治疗,有效率为47.4%.结论气道侵袭性曲霉感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真菌感染,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应用、肿瘤化疗等密切相关,也与检测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支气管镜腔内诊治技术的广泛开展有关;感染的病原以烟曲霉为主,治疗非常棘手,除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外,还须联合支气管镜腔内局部治疗.
作者:黄怡;白冲;李强;徐浩;姚小鹏;王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004年上海地区部分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irby-Bauer(KB)法对26 890株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NCCLS 2004年版标准判断及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 890株临床分离株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5.3%(9 497/26 890),革兰阴性杆菌占64.7%(17 393/26 890).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63.9%和82.9%.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儿童患者的检出率较成人患者为高,分别为70.1%和8.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耐药的VISA,VRSA或VRE菌株.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的检出率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分别为36.5%和45.0%,24.0%的奇异变形杆菌亦可产生ESBLs.产ESBLs菌株对大多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强,两者对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的抗菌作用较其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好.结论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A和MRCNS)、儿童中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ISP和PRSP)以及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高,未发现糖肽类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较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好.本组监测资料对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朱德妹;汪复;张婴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前瞻性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对器官移植术后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连续检测62例器官移植术后患者血清中的GM,并根据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的标准将研究对象分类,分别计算各组的ELISA评价指标.结果ELISA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5.7%,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97.8%,阳性似然比为19.7,阴性似然比为0.15,准确度为94.3%.结论ELISA连续检测血清GM是一种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高危人群中GM阳性的患者应采取先发积极的抗曲霉治疗.
作者:朱小敏;周新;蔡逸婷;韩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肺炎衣原体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经成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3或第4位重要病因,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由于感染和再感染率高,感染范围广,加之越来越多的疾病如哮喘、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研究表明与肺炎衣原体感染有联系而受到重视[1],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的发现及深入研究,TLR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对TLR在肺炎衣原体感染中的表达及TLR在炎症反应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董静;施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器官移植、肿瘤、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以及艾滋病、糖尿病等免疫功能损害人群越益增多,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资料显示,上述人群中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约为11%~40%,病死率约为30%[1-2].更为严重的是,临床上已经发现有耐氟康唑的白念珠菌和耐两性霉素B的曲霉存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选择的药物范围很小,而它们的抗菌谱又有各自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临床上仍缺乏抗菌谱广、高效、低毒的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
作者:姚志文;李光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氟康唑对172株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酵母菌收集自2004年4月至2004年10月从住院患者采集的标本.采用NCCLS建议的改良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并以标准菌株做质量控制.结果白念珠菌常见,有110株,占64.0%;光滑念珠菌31株,占18.0%;热带念珠菌20株,占11.6%;克柔念珠菌3株,占1.8%;其他8株,占4.6%.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92.3%~100%.结论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崔健丽;张辉;李春霞;周泽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院血培养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5月-2004年4月3年间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BacT/ALERT 3D select及专用血培养瓶进行血培养的结果.阳性血培养转种后进行常规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测定.结果3年间总的血培养阳性率为8.1%,分离的270株病原菌株中,52.2%(141株)为革兰阳性球菌,其中葡萄球菌属105株,占所分离菌株的38.9%,占革兰阳性菌的74.5%;革兰阴性杆菌占41.1%(111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88株,占79.3%,非发酵菌23株,占20.7%;真菌10株,占3.7%.葡萄球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是我院菌血症和(或)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MRSA和MRCNS表现为高度的耐药性,但无一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产ESBLs菌株,且前者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应加强血培养中致病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李群;张杏怡;丁星;周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从老年病房中分离的60株酵母样真菌进行药敏分析,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分析鉴定仪进行真菌的分类鉴定,再用E试验药敏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60株酵母样真菌,其中白念珠菌33株,占55%,热带念珠菌14株,占23.3%,其他还有光滑念珠菌,副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无名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皱落念珠菌和奥默毕赤酵母菌共10种酵母样真菌.其结果显示,60株酵母样真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对氟康唑、酮康唑及伊曲康唑均有耐药株.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深部真菌感染仍有效,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程长,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老年人肝、肾功能较差,应加强治疗过程的监测,避免不良反应.
作者:董婷;魏惠永;黄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国产加替沙星与对照药物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3年12月自我院分离的307株细菌.采用NCCLS 2003年规定的琼脂稀释法测定国产加替沙星和其他8种抗菌药物对这307株菌的MIC并判断结果.结果氟喹诺酮类对于肺炎链球菌有良好抗菌活性,敏感率为93.5%~100%,其中莫西沙星的抗菌活性是加替沙星的2~4倍,加替沙星的抗菌活性是左氧氟沙星的4倍;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的抗菌活性不受青霉素、大环内酯类耐药性的影响.所有β-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均呈敏感.4种氟喹喏酮类对该菌的抗菌活性依次为: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MSSA对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加替沙星、莫西沙星100%敏感,仅50%的MSSA菌株对阿奇霉素敏感.4种氟喹喏酮类对肠球菌属的活性均较低.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12.9%和72.7%.头孢呋辛、头孢曲松、阿奇霉素、4种氟喹喏酮类对这2种细菌的抗菌活性均很高.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4种氟喹喏酮类的敏感率为30%~50%.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是环丙沙星活性的1/4.结论国产加替沙星对常见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原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一些医院内病原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
作者:王辉;徐英春;谢秀丽;原英;陈民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4种抗真菌药物对念珠菌属真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用E试验检测两性霉素B(AP)、酮康唑(KE)、氟康唑(FL)、伊曲康唑(IT)对78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属真菌的MIC值.结果78株念珠菌属真菌对AP、KE、FL、IT的总敏感率分别是89.7%、92.3%、85.9%、85.9%;白念珠菌对AP、KE、FL和IT的敏感率分别是96.9%、96.9%、100%和87.5%.结论4种药物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均较好,但对非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则较前者为差.
作者:冯羡菊;曾利;徐岷;张傅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致死样哮喘(NFA)缓解期患者与健康人中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的分布差异.方法研究对象包括NFA缓解期患者12例,轻症哮喘患者21例及无哮喘病史的健康人52名.诱导痰用于RNA及DNA的提取,PCR及RT-PCR方法用于7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微小病毒(HRV),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3,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的检测.结果NFA缓解期患者的病毒检出率为42%(5/12),而轻症患者为24%(5/21),健康人为10%(5/52).NFA患者的病毒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人.微小病毒、流感病毒A、B可存在于NFA缓解期患者的下呼吸道内.而健康人呼吸道内以微小病毒为主.哮喘患者气道内存在2种以上病毒定植的情况.结论呼吸道病毒可定植于哮喘患者及健康人的气道内而不诱发呼吸道症状,呼吸道病毒定植可能与哮喘的严重度有关.
作者:张卫东;张萧竹;Sonia Baig;邱迪文;WC Tan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趋势和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老年呼吸疾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发现医院感染105例,发生率17.6%.其中以呼吸道高,依次为胃肠道,泌尿道.主要致病菌为真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病情严重程度,住院时间,意识,吞咽障碍,放化疗,糖皮质激素和预防应用抗生素,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相关.结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结果,预防和治疗医院感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任小平;杨茁;徐灵彬;刘延梅;苗青;孙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急性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评价,为去甲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急性感染患者58例,细菌培养均证实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应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0.4 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分别对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去甲万古霉素组临床有效率87.9%,细菌总清除率91.4%(其中金葡菌清除率93.5%);不良反应发生率8.6%,主要见于高龄和原有肾脏疾病者.结论去甲万古霉素适合于治疗急性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高龄和原有肾脏疾病者需慎用.
作者:陈敏;周陶友;尹维佳;吕晓菊;冯萍;乔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20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据报道1980年至1990年,美国真菌医院感染由2‰增至4‰,念珠菌败血症增加5倍.1995-2002年美国49所医院连续7年的监测资料显示:念珠菌败血症在医院感染败血症中居第4位,仅次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葡菌和肠球菌,病死率则居首位[1].念珠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在住院患者为4.6‰,在社区人群中年发病率为8~10/10万,病死率29%~47.1%[2].国内10余年来,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亦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念珠菌感染居首位,占败血症的第4或5位,侵袭性曲霉病已成为器官移植患者特别是骨髓移植患者常见的合并症;隐球菌脑膜炎在我国人群中也并非少见.
作者:李光辉;汪复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