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9-7708
  • 国内刊号:31-1965/R
  • 影响因子:3.77
  • 创刊:200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2年5期文献
  • ICU与非ICU MRSA医院感染患者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制订有效的MRSA感染控制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l-6月MRS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ICU) MRSA医院感染率高于非ICU,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U MRSA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61.1%)和血流感染(27.8%)为主,而非ICU以皮肤软组织感染(66.7%)为主,不同科室MRSA感染疾病谱存在差异(P<0.05);ICU和非ICU MRSA感染患者在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手术、疾病转归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和非ICU MRSA感染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作者:丁丽丽;喻玲丽;韦艳;古力夏提;王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5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5-2009年中枢神经系统术后感染患者的易感因素和病原学分布.方法 查阅该院自2005 2009年符合病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结果病例45例,回顾分析相关病史资料.结果 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诱发因素中,脑外伤15例,占33.3%;自发出血8例,占17.8%;脑室打开7例,占15.6%.共分离出57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株,占33.3%;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42.1%.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中枢系统感染脑外伤是主要的诱发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作者:陈明宇;钟平;吴菊芳;徐健;徐铭;陈旦麒;黄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上海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以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表示),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该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429株(不包括2周内重复菌株),标本来源大部分为痰标本(92.3%).在2009年和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9.1%和45.7%、头孢哌酮-舒巴坦18.2%和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7%和48.6%,上述结果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3%和54.3%,P<0.0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6%和14.3%,P<0.01)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亚胺培南(AUD:2.32上升至4.96)、头孢哌酮-舒巴坦(AUD:0.16上升至7.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UD:2.19上升至4.76)的使用强度呈明显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570,P值为0.067.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1,R=0.88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31,R=0.647)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强度相关(P=0.038,R=0.630).结论 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增加相关.

    作者:周晴;钟鸣;胡必杰;阴忆青;黄声雷;诸杜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蒙特卡洛模拟优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两步法给药方案

    目的 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两步输注法(OTIT)与延长输注法(PIT)、传统输注法(TIT)给药方案的药效学.方法 收集已发表的哌拉西林的药动学资料,利用Crystal Ball(7.2.2)软件模拟10 000个“患者”的治疗试验,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下各MIC值(1~64 mg/L)的达标概率(PTAs),从而选出佳方案.结果 在蒙特卡洛模拟中,所有OTIT给药方案的PTAs均明显优于TIT,4 g每8小时1次组中OTIT所有给药方案均优于PIT,4 g每6小时1次组中2 g/0.5 h+2 g/3~4 h及4 g每8小时1次组2 g/0.5 h+2 g/4~6 h在MIC=32 mg/L时PTA仍可达到100%.结论 在这3种给药方式中,两步输注法能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获得更理想的药效学目标,预期可提高危重症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臧宗美;王英;张睢扬;闫春连;宋云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T细胞斑点试验在肠结核诊断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T-SPOT.TB)对诊断肠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3例肠结核患者、20例克罗恩病和20例结肠息肉患者,分别行结核菌素皮试(TST)和T-SPOT.TB检测.结果 13例肠结核、20例克罗恩病和20例结肠息肉患者中,TST阳性分别为7例、3例和3例,T-SPOT.TB阳性分别为12例、5例和4例;TST检测活动性肠结核灵敏度53.8% (7/13),特异度85.0% (34/40).TST和T-SPOT.TB方法用于检测肠结核灵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SPOT.TB方法可以作为肠结核诊断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邱志兵;钟良;杨海静;戎兰;张文宏;乔春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检测

    目的 了解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Ⅰ类整合子的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与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测定194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兼并引物PCR方法,扩增整合子5 '保守区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作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 44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检测出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比整合子阴性的菌株高.结论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强,Ⅰ类整合子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性相关.

    作者:李宁;伍严安;吴长生;胡辛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皮肤软组织及创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毒素基因检测

    目的 了解皮肤软组织及创伤感染的金葡菌携带的杀白细胞素(Panton-Valentine Leukocidin,PVL)基因、表皮剥脱性毒素(ETs)基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的tst基因的特点.方法 对连续收集的皮肤软组织感染中分离的90株金葡菌,采用多重PCR同时检测金葡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mecA基因、PVL基因,采用PCR法检测TSST-1及EtsA、B基因.结果 金葡菌mecA基因阳性47株(占金葡菌52.2%)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有1株MRSA的EtsB基因阳性,1株MRSA的TSST-1阳性,有7株金葡菌携带PVL基因,其中3株为mecA基因阳性株(MRSA).结论 金葡菌可分泌多种毒素,携带PVL毒素的金葡菌常可以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尤其对产毒的MRSA感染引起足够的重视,是防控的重点.

    作者:邓家德;陈惠玲;叶惠芬;凌艳英;李焕庭;杨银梅;周小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10年中国CHINET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E试验法,按照美国CLSI 2010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 5.4软件统计分析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14所医院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细菌22 4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3.2%,革兰阳性菌占16.8%.下呼吸道常见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8.0%)、铜绿假单胞菌(17.0%)、肺炎克雷伯菌(14.2%)、金葡菌(10.9%),上呼吸道标本常见分离菌为化脓性链球菌(20.1%)、金葡菌(14.8%)、肺炎克雷伯菌(13.2%).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门诊及儿童患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儿童分离株中肺炎链球菌青霉素不敏感株(PRSP、PISP)检出率分别为13.2%、16.7%,明显高于成人分离株(2.9%、3.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70%,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仍保持较高敏感性.流感嗜血杆菌儿童株和成人株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23.1%和34.1%,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90%.金葡菌中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59.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耐药率<6%),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5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率<30%.ICU分离菌耐药性高于非ICU菌株.结论 本次临床分离的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现象严重,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增高,应引起各医院的高度重视.

    作者:骆骥才;杨青;俞云松;倪语星;孙景勇;徐英春;张小江;孙自镛;陈中举;汪复;朱德妹;胡付品;蒋晓飞;王传清;王爱敏;卓超;苏丹虹;胡云建;艾效曼;黄文祥;贾蓓;张朝霞;季萍;张泓;孔菁;魏莲花;吴玲;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1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国内主要地区15所教学医院(13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细菌药敏试验.按CLSI 2011年版判断结果.结果 2011年1 - 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菌共59 2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 872株,占28.5%,革兰阴性菌42 415株,占71.5%.金葡菌(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平均分别为50.6%和74.6%.甲氧西林耐药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RSA中有73.3%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CNS中有88.2%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细菌中粪肠球菌对所测试的抗菌药(氯霉素除外)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耐药.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成人株和儿童株中PSSP所占比例较2010年均略有升高,PRSP的检出率均有所下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株分别平均为50.7%、38.5%和13.8%.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4%~6%.不动杆菌属细菌(鲍曼不动杆菌占88.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0.4%和61.4%.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仍有少数泛耐药株.结论 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在某些科室内的流行播敖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作者:胡付品;朱德妹;汪复;蒋晓飞;杨青;徐英春;张小江;孙自镛;陈中举;王传清;王爱敏;倪语星;孙景勇;俞云松;林洁;单斌;杜艳;徐元宏;沈继录;张泓;孔菁;卓超;苏丹虹;张朝霞;季萍;胡云建;艾效曼;黄文祥;贾蓓;魏莲花;吴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 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ICU,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实体瘤等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及外周静脉导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总病死率为42.0%,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4.0%.结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卢鑫;孙文逵;徐瑾;李渺苗;苏欣;赵蓓蕾;孙辉明;施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析

    目的 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学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来全部血液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住院患者,将符合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及明确诊断是感染的病原菌计入结果,进行分析(不包括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结果 3年共检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800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199株,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的病原菌23株.3年住院血流感染患者总计542例,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住院患者.共检出医院获得感染的病原菌578株,占全部菌株的72.3%.血流感染菌株和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分别占40.3%和43.4%,革兰阴性菌分别占54.8%和50.3%,真菌(包括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分别占4.3%和5.7%,厌氧菌分别占0.6%和0.5%.全部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18.6%,肺炎克雷伯菌占9.8%,金葡菌占8.1%,肠球菌属细菌占7.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4.1%和2.9%.全部送检标本中有129份为污染菌,污染率为1.4%.复数菌感染36例,占全部感染的4.7%.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中,普通病房感染病原菌株362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62.6%,ICU感染菌株216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37.4%,其中呼吸ICU55株,外科ICU 83株,新生儿ICU50株,急症ICU27株.普通病房感染多的是大肠埃希菌,呼吸ICU和急症ICU感染多的是CNS,外科ICU感染多的是鲍曼不动杆菌,新生儿ICU感染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该院近3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普通病房及不同专科ICU的主要病原菌菌种有所不同.

    作者:赵敬焕;刘迪;李亭;刘伟丽;宋岩;宁永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005-2010年北京协和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北京协和医院2005-2010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共收集2005-2010年临床分离的26 459株非重复的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6 459株非重复株中常见的菌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7%)、铜绿假单胞菌(10.5%)、金葡菌(10.3%)、鲍曼不动杆菌(9.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9.4%)、肺炎克雷伯菌(8%)、粪肠球菌(5%)、屎肠球菌(4.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和阴沟肠杆菌(2.8%).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4.9%,革兰阳性菌占35.1%.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CNS(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2.8%和59.2%.MRS对β内酰胺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仍有76.4%和87.6%的MRSA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磷霉素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发现少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根据表型推测多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可能为VanA型,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属细菌.β溶血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94.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7.0%、27.2%、23.6%和5.4%.产ESBLs菌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2010年发现少数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6%,13/497)和大肠埃希菌(0.2%,2/99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7.1%和20.9%,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13.2%).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2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9.0%和66.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分别为36.0%和14.2%.2010年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51.5%)明显高于2009年(42.2%).结论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长趋势,特别对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临床治疗面临的挑战.

    作者:张小江;杨启文;孙宏莉;王贺;王瑶;谢秀丽;原英;窦红涛;宋红梅;王澎;朱任媛;赵颖;刘娟;刘文静;郭莉娜;徐英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目的 评价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肠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细菌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的敏感性.结果 多重耐药的155株鲍曼不动杆菌,99株(63.9%)对米诺环素敏感,39株(25.2%)对米诺环素耐药,17株(11.0%)对米诺环素中介.75株多重耐药MRSA,50株(66.7%)对米诺环素敏感,20株(26.7%)对米诺环素中介,5株(6.7%)为耐药株.93株多重耐药屎肠球菌中36株(38.7%)对米诺环素敏感,57株(61.3%)对米诺环素耐药.39株粪肠球菌中25株(64.1%)对米诺环素敏感.75株MRSA对替加环素100%敏感,132株肠球菌100%敏感.5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和4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不动杆菌全部对替加环素敏感,MRSA和肠球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为100%.结论 替加环素对米诺环素耐药的肠球菌和MRSA有很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替加环素对米诺环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也不理想.

    作者:梁慧;彭国钧;张薇;刘佳;王海燕;王秀梅;郝钦芳;胡红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社区获得性嗜肺军团菌肺炎治疗的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嗜肺军团菌肺炎抗菌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嗜肺军团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38例确诊嗜肺军团菌肺炎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的转归及临床特点,分析联合用药、疗程、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8例患者治疗后痊愈,给药后(2.2±1.1)d体温降为正常,总住院时间(23.5±13.5)d,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选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嗜肺军团菌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薛洪源;葛向华;蔡长春;闫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棘白菌素类药物

    棘白菌素类药物是一类全新的抗真菌药,通过非竞争性抑制1,3-β-D葡聚糖合成酶,干扰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合成,导致真菌细胞壁渗透性改变,细胞溶解死亡.2001年第1个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获得FDA批准上市,目前已上市的该类药物有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本文将概述这3种药的药动学、体外抗菌活性、疗效、适应证及安全性.

    作者:张树敬;杨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在深部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及评价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肺移植的增加,深部真菌病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目前,抗真菌药物应用主要存在问题:①种类少;②疗程长、机体难以耐受;③价格昂贵;④不良反应大.抗真菌药物主要分3类: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 (Amphtericin B,AmB)]、三唑氟化嘧啶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

    作者:高卫卫;李培;施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