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9-7708
  • 国内刊号:31-1965/R
  • 影响因子:3.77
  • 创刊:200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医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7年5期文献
  •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征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血培养阳性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并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及耐药分析.结果 92例患者中64.1%发生血流感染时为粒细胞缺乏,所有患者均有发热,45.7%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82.6%检测到降钙素原升高.检出107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70.1%),革兰阳性菌27株(25.2%),真菌5株(4.7%).药敏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80.9%和91.3%;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31.2%和5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尚敏感.92例患者死亡35例(38.0%),初始经验治疗抗生素是否有作用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经验治疗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组的病死率略低于非碳青霉烯类治疗组(28.6%对4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预后较差,致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发生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应引起关注.初始经验治疗的有效性可显著影响预后.

    作者:田磊;王继军;景红梅;赵伟;董菲;万伟;克晓燕;胡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对VITEK2-Compact肺炎链球菌GP68药敏卡的性能评估

    目的 评估VITEK 2-Compact肺炎链球菌GP68药敏卡的性能,以E试验为参比方法.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98株肺炎链球菌,采用VITEK 2-Compact AST-GP68药敏卡进行药敏测定,结果与E试验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按CLSI标准,98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的分类符合率(CA)为80.6%、严重错误(VME)为0、重大错误(ME)为12.2%、微小错误(mE)为7.1%;头孢曲松CA为90.8%、VME为0、ME为4.1%、mE为5.1%;头孢噻肟CA为91.8%、VME为0、ME为5.1%、mE为3.1%;美罗培南CA为85.7%、VME为0、ME为2.0%、mE为12.2%;阿莫西林、厄他培南、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泰利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喹诺酮类(莫西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磺胺甲(哑)唑CA为100%.结论 VITEK 2-Compact AST-GP68由于检测原理缺陷使其对某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圬、美罗培南等的药敏试验结果出现假耐药现象,临床在遇到此类现象时,需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核确认.

    作者:熊安英;黄鹂;马莉;黄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分型

    目的 研究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和该菌ftsI基因分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第一季度住院患儿鼻咽吸出物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141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细菌的β内酰胺酶;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tsⅠ基因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141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40.4%(57/141)、氨苄西林耐药率为53.2%(75/141).检出fisⅠ基因突变率为72.3%(102/141),以Ⅲ型为主(72/102,70.6%).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耐药型菌株(gBLNAR)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敏感型菌株(gBLNAS)(P<0.05).结论 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ftsⅠ基因突变率高,以Ⅲ型为主.ftsI基因突变增加了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性.

    作者:秦惠宏;王春;潘芬;刘昌颀;赵克温;张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4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及病原学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近10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5年144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结果 全组患者以男性为主(2.3:1),平均年龄46.6岁.为常见的合并心脏疾病为先天性心脏病(22.9%),其次为退行性心瓣膜病(18.8%);合并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比例仅为10.4%.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91.7%),其次为心脏杂音(90.3%)和贫血(76.4%).常见受累的心脏瓣膜为二尖瓣(40.3%)及主动脉瓣(39.6%).右心瓣膜受累的IE患者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87例血培养阳性的IE患者中,草绿色链球菌占55.2%,为常见的致病菌.分离出的链球菌属细菌对青霉素G的敏感率为94.1%;葡萄球菌属细菌占24.1%,其中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细菌比例38.1%.结论 IE患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和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比例已经超过风湿性心脏病.草绿色链球菌仍是我国IE患者的主要病原菌.

    作者:马序竹;李湘燕;郑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6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对国内主要地区30所教学医院(26所综合性医院、4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6版判断结果.结果 收集2016年1-12月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共153 05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3 462株,占28.4%,革兰阴性菌109 597株,占71.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8.4%和77.6%.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绝大多数测试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MRSA中有92.3%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哑)唑敏感;MRCNS中有86.5%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氯霉素除外)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经表型或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主要为VanA型、VanB型或VanM型耐药.儿童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分离株中青霉素敏感和中介(PSSP和PISP)株所占比例较2015年有所上升,青霉素耐药(PRSP)株的检出率有所下降;成人分离株中PISP和PRSP均有所下降.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率分别平均为45.2%、25.2%和16.5%,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10%.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90.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8.6%和71.4%.与2015年耐药率数据相比,铜绿假单胞菌中广泛耐药株的检出率有所上升.结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措施,继续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作者:胡付品;郭燕;朱德妹;汪复;蒋晓飞;徐英春;张小江;张朝霞;季萍;谢轶;康梅;王传清;王爱敏;徐元宏;沈继录;孙自镛;陈中举;倪语星;孙景勇;褚云卓;田素飞;胡志东;李金;俞云松;林洁;单斌;杜艳;郭素芳;魏莲花;邹凤梅;张泓;王春;胡云建;艾效曼;卓超;苏丹虹;汪瑞忠;房华;俞碧霞;赵勇;龚萍;郭大文;赵金英;刘文恩;李艳明;金炎;邵春红;温开镇;张贻荣;徐雪松;鄢超;喻华;黄湘宁;王山梅;楚亚菲;张利侠;马娟;周树平;周艳;朱镭;孟晋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5年广州珠江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收集2015年1-12月临床分离菌共4 229株,革兰阳性菌1 541株(36.4%),革兰阴性菌2 688株(63.6%).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检出率分别为47.2%和76.4%.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94.0%MRSA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哑)唑敏感;83.1%MRCNS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为52.6%和39.7%,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绝大多数菌株耐药率低于4.0%.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9.2%和71.2%.结论该医院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增加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

    作者:付亮;江凌晓;龙军;姜长宏;林丽娟;方艳平;曾念宜;余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患者下呼吸道标本苛养菌阳性分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患者下呼吸道标本苛养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阳性分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10份下呼吸道标本,分别在采集后0.5 h、2h、6h、12h、24 h接种于血平皿和巧克力平皿,研究运送时间、运送培养基和不同接种培养基对苛养菌阳性分离率的影响.结果 200份合格下呼吸道标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增加,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阳性分离率呈现下降趋势,除0.5 h、2h时间段外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0.5 h、2h2个时间段样本阳性率无差异;含半固体培养基的阳性分离率在不同时间段均高于其他2种运送培养基,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在两种商品化平皿中阳性分离率、生长情况差别不大(P>0.05).结论 选择合适的运送时间、运送培养基和接种培养基对于提高苛养菌阳性分离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潘芬;赵婉彤;张天栋;石迎迎;蒋婕;张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6年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2016年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见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各类临床分离菌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共分离病原菌1 4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09株,占28.4%;革兰阴性菌1 032株,占71.6%.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7.5%和83.0%.葡萄球菌中未见对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全敏感,检出1株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检出率为2.6%.肺炎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儿科,对青霉素全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49.1%、24.2%和62.5%,产ESBL株对监测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0.4%.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95.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9.0%和78.2%.结论 2016年该医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严重,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作者:徐添天;谢瑞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儿童下呼吸道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研究儿童下呼吸道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流行病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9月0~5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815例患儿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培养阳性1 582例,检出率为32.86%.共分离出菌株1 614株,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9.66%)、肺炎链球菌(7.12%)、卡他莫拉菌(5.15%)等.细菌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较低,均<2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1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20%.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是四川省内江地区儿童下呼吸道分离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检出率有差异.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

    作者:袁翊;陈文碧;刘靳波;付魏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种类,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3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174例,描述其临床特征、病原菌种类,探讨预后相关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期间,共有174例入选,其中男108例(62.1%),女66例(37.9%);平均年龄(53.9±27.3)岁,年龄<18岁31例(17.8%),18~<65岁56例(32.2%),≥65岁87例(50.0%);ICU患者59例(33.9%),心外科58例(33.3%),呼吸内科21例(12.1%),普外科14例(8.0%),另有神经内科、血管外科、骨科等.所有患者均有发热,起病时体温37.5~37.9℃3例(1.7%),38.0~38.9℃81例(46.6%),39.0~39.9℃85例(48.9%),体温≥40.0℃5例(2.9%);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9/L)162例(93.1%),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0.75) 166例(95.4%),血小板下降(<100×109/L) 24例(13.8%).病原菌株中白念珠菌99例(56.9%),光滑念珠菌37例(21.3%),近平滑念珠菌20例(11.5%),克柔念珠菌11例(6.3%),热带念珠菌4例(2.3%),其他念珠菌3例(1.7%).死亡患者87例,病死率50.0%(87/174);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血小板减少、低白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留置导尿管与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死亡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白蛋白血症、合并细菌血症、留置导尿管为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以ICU及外科感染者常见;病原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病死率高;高龄、低白蛋白血症、合并细菌血症、留置导尿管与医院获得性念珠菌血症患者死亡相关.

    作者:刘海波;魏东;夏静鸿;朱光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儿童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儿童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性.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 1年1月-2014年8月住院患儿血培养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的MIC值;采用PCR法确定产NDM-1菌株;回顾分析病历资料了解感染产NDM-1菌株患儿的临床特征,并与感染非产NDM-1菌株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52株CRKp中共检出28株产NDM-1菌株.产NDM-1菌株组均为多重耐药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达100%(28/28),对氨曲南、甲氧苄啶-磺胺甲(哑)唑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7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 (28/28)、92.9%(26/28).产NDM-1菌株中碳青霉烯类高MIC值的菌株比例高于非产NDM-1菌株.产NDM-1菌株组的患儿中,82.1%(23/28)来自血液病房,常见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78.6%,22/28),20例(76.4%)患儿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产与非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相比,反复住院(P=-0.202)、近期使用抗菌药物(P=0.615)、常见基础疾病(P=0.856)以及深静脉置管(P=0.09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确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后,37例患儿接受了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敏感药物治疗.产NDM-1菌株组病死率与非产NDM-1菌株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28对3/24;P=0.625).结论 该院已出现产NDM-1肺炎克雷伯菌株,呈逐年增长趋势,此类细菌呈多重耐药,碳青霉烯类高MIC值的菌株所占比例高,临床特征上与非产NDM-1菌无明显区别.

    作者:张烨;董方;宋文琪;郭凌云;王艳;刘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和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N)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时研究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辽宁省为主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6]株CR-KPN,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受试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及DNA测序方法对受试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通过对受试菌株进行MLST,探讨其克隆相关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同时分析不同ST分型下CR-KPN的耐药特点、耐药机制及菌株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MLST分型显示61株CR-KPN共有18种ST分型,ST11为优势型别(53.3%),研究同时发现这部分ST11型菌株更容易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且MIC值较高,大部分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单因素分析提示ST1 1组患者在ICU接受治疗所占的比例及机械通气的使用率高于非ST1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ST型中ST2033、ST2135、ST2193、ST2194、ST2195、ST2196为世界范围内首次注册,其中ST2193、ST2194、ST2195与ST11有密切的亲缘性.临床资料提示同一所医院同一时期以相同克隆流行为主.结论 MLST显示CR-KPN共有18种ST型别,ST11为优势型别,结合临床资料发现同一所医院同一时期以相同克隆流行为主,提示CR-KPN有局部播散的风险.鉴于临床资料分析提示接受过ICU治疗和机械通气的患者容易发生CR-KPN菌株(特别是ST11型)感染的风险,此类患者应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

    作者:吴娜;田素飞;褚云卓;陈佰义;刘丽文;张智洁;王晶;肖晓光;路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上饶市乙型流感病毒耐药基因分析

    目的 分析上饶市乙型流感病毒耐药基因,为临床用药和疾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从哨点医院采集疑似流感患者咽拭子样本,接种犬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MDCK)及进行分离培养.选择分离到的乙型(即B型)流感病毒株进行核酸提取后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并进行核苷酸测序,采用DNA Star6.0,Mage5.0生物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推导出氨基酸序列,进行基因特性分析.结果 7株乙型流感病毒NA基因同源性高达99.5%以上,NA蛋白催化活性位点和辅助位点均无氨基酸替换.结论 7株毒株均对流感病毒NA抑制剂药物敏感,但仍应加强对流感病毒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张艳燕;赖宇;朱琳;熊英;李健雄;程畅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6年安徽铜陵市人民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2016年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临床所有分离细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收集2016年所有临床分离细菌并作药敏试验,结果统一输入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共收集细菌2 9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 134株(72.4%),革兰阳性菌815株(27.6%).革兰阴性菌数量居前5位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细菌;革兰阳性菌数量居前5位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链球菌属.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各自菌数量的42.3%和31.1%,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2%(8/640)和29.4%(108/367),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4.3%,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4.3%和74.9%,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的敏感率为78.2%,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在70%左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32.0%(74/23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65.6%(170/259),没有发现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未检出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属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 该院各类细菌分离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逐年增长,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的逐年增长趋势十分严峻,迫切需要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作者:潘恺;胡志军;潘晓龙;宋元明;吴道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6年山东省立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山东省立医院2016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VITEK 2-Compact仪器法测定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参照CLSI 2016版折点判读结果,使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4 81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 376株(70.2%),革兰阳性菌1 434株(29.8%).病原菌来源呼吸道标本所占比率高(38.1%),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标本(21.2%)和尿液(17.5%).分离菌中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4.3%)、金黄色葡萄球菌(10.2%)、铜绿假单胞菌(9.9%)、克雷伯菌属(9.8%)和肠球菌属(9.6%).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的阳性率分别为55.0%和37.9%.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6%和4.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4.3%和21.9%.鲍曼不动杆菌除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33.2%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为70.1%和97.5%.MRSA的检出率为31.4%.未发现对万占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发现1株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屎肠球菌.共分离肺炎链球菌191株,143株(74.9%)来自儿科病房,其中非脑脊液分离株未发现青霉素耐药菌株,其他溶血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及万古霉素均较敏感.结论 细菌耐药率呈增高趋势,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裕珍;张琳;金炎;王月玲;邵春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MALDI SepsityperTM Kit和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两种前处理方法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病原菌的应用评估

    目的 比较MALDI SepsityperTM Kit和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两种前处理方法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6年4-6月血培养仪报警的非重复血培养瓶138个,以传统培养鉴定的方法为金标准,同时采用以上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阳性标本,再进行MALDI-TOF MS鉴定.结果 本次共收集非重复的血培养阳性标本138份,排除6个假阳性血瓶,鉴定出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70株(53.03%)、革兰阳性菌57株(43.1 8%)、真菌3株和2例复数菌.MALDI SepsityperTMKit和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两种前处理方法的血培养快速鉴定病原菌准确率分别为91.67%和84.09%,种鉴定准确率分别为83.33%和61.36%.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后,革兰阴性菌的准确率分别为98.57%和95.71%,革兰阳性菌的准确率分别为87.72%和78.59%,两者鉴定所需时间为40 min/样本和25min/样本.结论 虽然MALDI SepsityperTMKit比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鉴定准确率稍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7%对84.09%,P>0.05),与MALDI SepsityperTM Kit相比,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是一种快速、易获得、低廉的MALDI-TOFMS直接鉴定血培养病原菌的前处理方法.

    作者:秦娟秀;黄芊;高倩倩;谢乙慧;李敏;张灏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1检测及分型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整合子和插入序列共同区1(ISCR1)移动元件的分布和携带耐药基因盒情况,以及菌株的同源性.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8株,采用VITEK 2全自动药敏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PCR及测序法检测Ⅰ~Ⅲ类整合酶基因和ISCR1元件保守区,以及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型研究.结果 检测菌株中77.8%(14/18)菌株Ⅰ类整合子保守区阳性,27.8%(5/18)菌株ISCRI元件保守区阳性,未检测到Ⅱ、Ⅲ类整合子;72.2% (13/18)菌株Ⅰ类整合子可变区阳性,未检测到ISCR1元件的可变区;整合子可变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盒(aadA1、aadA5、aac (6')-Ib-cr)和编码对磺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基因盒(dfrA、dfrA15、dfrA 17),可变区基因盒未检测到NDM-1耐药基因;PFGE分型将18株菌分成17种型.结论 产NDM-1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克隆播散趋势不明显,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此类菌中,ISCR1元件携带率较低,并且这两类移动元件与我院NDM-1基因的传播无关.

    作者:杜娜;卯建;刘淑敏;牛敏;尧静;张孟爽;杜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2013-2014年围产期孕妇携带B族链球菌的血清型与耐药分析

    目的 对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携带株的血清型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妊娠35~37周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并统计其阳性率.采用凝集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2009版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33例围产期孕妇进行GBS的检测,检出GBS 264株,阳性率10.4%(264/2 533).并对153株菌进行了血清分型,其中Ⅲ型占54.9%(84/153)、Ⅰa型占17.6%(27/153)、Ⅰb型占13.1%(20/153);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是32.9%、68.1%和62.1%;对不同血清型的耐药情况分析发现,Ⅲ型菌株对以上3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菌株.结论 孕妇阴道和直肠均为GBS的定植部位,建议应对孕妇的阴道和直肠分泌物同时送检以提高其检出率;Ⅲ型是GBS主要的血清型;青霉素仍可作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治疗GBS感染的首选药物,GBS阳性的孕产妇应立即进行干预治疗,以保证围产儿健康.

    作者:张丽华;郭主声;杨维青;谢树金;陈军剑;王佳敏;程志琴;王欣;朱学海;王剑文;王海卿;黄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厌氧菌存在会降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相关病死率?

    人类患者或大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可增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相关病死率.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降低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病死率风险增加相关.Holler等先前发现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重大变化(包括多样性的降低),多发生在移植阶段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阶段,抗生素主要用于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热情况.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之一是GVHD.不幸的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者不可避免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并且大多数抗生素大大影响了肠道厌氧菌菌群.Shono等做了以下假设:使用可大限度保留共生厌氧菌的抗生素,与重度GVHD风险降低有关.

    作者: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抗菌药物亚抑菌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益严重,而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却在明显下降[1-2],这使得细菌耐药,尤其是多重耐药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抑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发展,制定临床合理的抗生素应用策略,了解细菌耐药产生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对细菌耐药产生机制研究的进展,临床抗生素的应用策略也在不断改变,由基于低抑菌浓度(MIC)的治疗策略,发展为基于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理论的治疗策略.近年来,有学者又提出了与细菌耐药产生密切相关的亚抑菌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ub-MIC)和小选择浓度(minimal selective concentration,minSC)概念[3-4],作为对MSW理论的补充,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方舟;倪文涛;崔俊昌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临床药敏折点制定中的应用

    1 概述抗菌药物临床药敏折点用于判断病原菌对药物耐药或敏感,根据药敏试验方法的不同,折点可以用浓度或抑菌圈直径表示.药敏折点作为药敏试验结果的判断标准,为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治疗病原菌感染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不同的文献中,折点可能被表述为不同的含义,欧洲药敏试验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EUCAST)对折点的不同表述进行了定义[1].第1种是指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Ecoff),即微生物折点,也称作野生型界值(wild-type cutoff,COWT),用于将细菌划分为野生型和突变型.确定Ecoff值需要收集大量临床野生型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获得其MIC分布,之后取一个完整MIC分布的MICg0作为Ecoff值,或者根据野生型菌株MIC呈正态分布的特性,用非线性小二乘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得到[2].

    作者:李鑫;朱德妹;张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咽后壁脓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5个月.因“反复发热40 d,发现咽后壁脓肿约20 d”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儿40 d前家人喂食鸭汤后出现呛咳,1d后出现持续发热,高体温39℃,并伴有咳嗽,第4天咳嗽加重,伴有气促、发绀,时有仰头呼吸,并发生惊厥1次.就诊外院过程中突发心跳骤停,行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经气管插管收住人外院,入院诊断为:急性喉-支气管炎,Ⅲ度喉梗阻,惊厥原因待查,心肺复苏后.床旁X线胸片提示:两侧气胸,少量纵隔积气,即予双侧胸腔闭式引流.外院多次行血培养(包括真菌培养)均阴性,根据普通痰培养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具体用药情况见图1).入院当天痰培养为阴沟肠杆菌,药敏提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每次50 mg/kg,每8小时1次)联合利奈唑胺(每次10 mg/kg,每8小时1次)治疗,并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作者:程晔;陆国平;陆铸今;胡静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