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近7年间重庆一医院肠道外分离的气单胞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住院患者肠道外分离的非重复气单胞菌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并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共分离肠道外非重复气单胞菌230株,以嗜水气单胞菌为常见,占83.0%,其次为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占14.8%.主要分离自伤口分泌物,其次为胆汁和尿液.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耐药为严重,耐药率为46.8%,其次为头孢曲松(37.0%)和头孢呋辛(28.8%),对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1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7%.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嗜水气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尚未发现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对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以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为主.气单胞菌科不同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差别.由于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较为严重,临床应慎重使用.
作者:赫童;杨双双;邓铃俊;严立;张莉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美罗培南常规输注(30 min)和延长输注时间(3 h)两种给药方法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肾清除率增加(ARC)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单盲研究.选择2015年9月—2016年8月住院的需要使用美罗培南治疗的老年H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给药方案为美罗培南1g加入0.9% NaCl溶液100 mL中,使用静脉输液泵匀速维持30 min,每8小时给药1次;研究组给药方案为美罗培南1g加入0.9% NaCl溶液100 mL中,使用输液泵匀速维持3h,每8小时给药1次.两组至少用药7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将40例患者中肌酐清除率(Ccr)≥130 (mL/min)/1.73 m2的患者列为A1组,其余患者列为A2组.将对照组和研究组中Ccr≥130 (mL/min)/1.73 m2的患者分别列为B1组和B2组.单独比较A1组和A2组,B1组和B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治愈率和28 d生存率明显升高[临床治愈率:70.00%(14/20)比50.00% (10/20);28 d生存率:85.00% (17/20)比65.00% (13/20),P均<0.05],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降钙素原(PCT)明显改善[CPIS降低值(分):(2.88±2.51)比(1.25±1.67);PCT降低值(μg/L):(2.43±0.68)比(1.05±0.27),P均<0.05],而美罗培南治疗天数、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及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与A2组比较,A1组临床治愈率,28 d生存率明显降低[临床治愈率:44.44%(4/9)比64.52% (20/31);28 d生存率:66.67% (6/9)比77.42%(24/31),P均<0.05],CPIS评分及PCT下降值亦有明显差异[CPIS降低值(分):1.62±1.61比2.19±2.2;PCT降低值(μg/L):(1.41±0.39)比(1.84±0.5),P均<0.05],而美罗培南治疗天数、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与B1组比较,B2组的临床治愈率、28 d生存率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3/5比1/4;28 d生存率:4/5比2/4,P均<0.05),CPIS评分、PCT值明显改善[CPIS降低值(分):(2.56±2.29)比(0.68±0.93);PCT降低值(μg/L):(2.21±0.63)比(0.61±0.15),P均<0.05],美罗培南治疗天数、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30 min常规输注给药方法相比,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至3h可以提高老年HAP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未增加.ARC导致患者临床疗效下降,通过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可提高ARC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勇;丁荣;张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快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3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留存的脑脊液进行DNA提取,采用细菌和真菌通用引物扩增病原本DNA并进行序列测定,对比同期脑脊液培养方法与PCR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137份脑脊液标本中PCR检测到细菌50株,真菌6株,脑脊液培养检测到细菌38株,真菌5株;PCR检测法灵敏度为40.9%,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38.2%,诊断效率为56.7%;传统培养法则分别为31.4%、100%、100%、34.7%、44.4%.PCR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诊断效率均明显优于传统培养方法,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与培养法相当,两方法鉴定菌种的符合率为97.7%.结论 通用引物PCR扩增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准确等特点,对细菌和真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静;曹敬荣;高世超;闵嵘;王培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NSICU45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和药物耐药性情况.结果 45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21例,感染率4.6%.股静脉部位置管感染率(10.5%)高于颈内静脉(4.0%)和锁骨下静脉(2.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55,P=0.008).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50.0%),革兰阴性菌11株(42.3%),真菌2株(7.7%).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常见;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4株)、黏质沙雷菌(3株)常见;真菌为白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各1株.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前2位是表皮葡萄球菌(19.2%)、肺炎克雷伯菌(15.4%);13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11株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有较高的耐药率;2株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药物高度敏感.结论 NS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为常见,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较为常见,且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应注意无菌操作,并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减缓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赵素民;赵贵锋;陈峰;刘永飞;康伟民;武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细菌性感染患者血液中的降钙素原(PCT)、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和中性粒细胞CD64(CD64)的表达水平,为临床细菌性感染早期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 2017年5月就诊治疗确诊的210例感染患者,另选取8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感染患者分为细菌组105例、病毒组105例,采用热景公司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PCT和HNL、BD 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测定并计算CD64百分比、制定工作曲线选取PCT、HNL及CD64截断值,从而分析比较细菌组、病毒组和对照组的PCT、HNL及CD64表达水平和诊断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 细菌组与病毒组、对照组的PCT、HNL、CD64和WBC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的CD64、WBC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的PCT和HN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55,AUC(HNL)为0.930,AUC(CD64)为0.928,AUC (WBC)为0.729.PCT、HNL和CD64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截断值分别为:> 0.79 ng/mL、>87.43 ng/mL、>9.01%.结论 细菌感染性疾病导致PCT、HNL和CD64表达水平升高,PCT、HNL和CD64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其中HNL的诊断价值高.
作者:牟娜;谢春艳;牟佳;姚新洁;张长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0年12月血标本分离的1株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可能的传播方式.方法 对该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敏试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基因筛选、质粒分型、PCR mapping基因环境分析.结果 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MLST属ST46型.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3存在~70 kb接合型质粒上,分别介导碳青霉烯类、磷霉素耐药.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blaTEM、blaCTX-M存在~150kb接合型质粒上,介导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PCR mapping结果显示blaKPC-2位于Tn 1721-blaKPC-2-Tn3样结构内,fosA3位于IS26-fosA3-IS26移动元件.结论 此株来源于血标本菌株携带blaKPC-2、fosA3、blaEM、blaCTX-M等多种临床常见耐药基因,其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可能的传播方式,应引起医院感控高度重视.
作者:田月如;马逸珉;王蓓;刘红;蒋晓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滁州市儿童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常见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3年间共分离细菌1 05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79株(45.3%);革兰阴性菌578株(54.7%).排名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9.6%)、金黄色葡萄球菌(15.9%)、克雷伯菌属(14.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6%)和肺炎链球菌(9.1%).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均敏感.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9.8%和74.4%.葡萄球菌属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敏感.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50.2%、32.4%和83.3%.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485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12株(2.5%)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结论 近3年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峻,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
作者:徐添天;谢瑞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4-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350株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2014年的标准进行药敏检测和结果判断.使用WHONET 5.6和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见合并其他病原感染.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3.1%,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高,为76.9%,对环丙沙星、头孢唑肟、氯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头孢克洛、氨苄西林敏感率分别为99.1%、98.9%、95.4%、88.3%、87.7%、74.9%、65.4%、56.6%、46.0%,未检出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不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结论 儿童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其高产酶特点使氨苄西林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高,对β内酰胺类以外抗菌药物,敏感的是环丙沙星,其次为氯霉素.
作者:甄杨;宋文琪;董方;郑红艳;甄景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15-2016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 共收集16 292株非重复临床分离菌,采用VITEK 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采用自动化仪器法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6年分别收集临床分离菌7 961株、8 331株,革兰阴性菌分别占62.0%、66.9%.2年分离前5位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16年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上升至第1位(16.1%),血标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由2015年42.6%降至30.0%,葡萄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2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56.2%、51.3%,耐甲氧西林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79.3%、63.1%.911株肠球菌属细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25.2%和73.2%.2年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1%、2.9%,2016年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持续上升,肺炎克雷伯菌对除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外所有选择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由2015年19.3%、18.5%上升至2016年24.2%、23.1%.2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规选择抗菌药物依然维持较高的耐药性,除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外,对其他受试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5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1.7%、15.5%、18.7%、20.1%、21.9%.2年间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曲南耐药率由2015年27.0%上升到2016年34.7%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出现了下降趋势.结论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不断变化,需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一步规范控制抗菌药物使用.
作者:李继红;时东彦;袁玥;范士英;孙倩;张琳;李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2015年河北省53所医疗机构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为区域内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按细菌耐药性监测方案要求,收集河北省53所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数据,药敏试验参照CLSI 2014标准,用WHONET 5.6分析数据.结果 共分离肺炎链球菌2 408株,占革兰阳性菌分离数第3位.分离的肺类链球菌对万古霉素、莫西沙星的敏感率均>95%;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6.4%、89.3%和67.4%;成人与儿童耐药情况基本一致.结论河北省内53所医院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总体与全国水平一致,但是仍有对个别抗菌药物耐药率增高.应警惕肺炎链球菌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的发生.
作者:金亮;赵建宏;时东彦;李志荣;冯军花;温海楠;左江华;苏维;邢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16年上海市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上海市47所医院的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包括28所三级医院(床位数31 373张)和19所二级医院(床位数16311张).采用CLSI 2016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122 548株临床分离菌,革兰阳性菌35 522株,占29.0%;革兰阴性菌87 026株,占71.0%.分离菌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分别占28.9%和71.1%;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二、三级医院中分别占25.8%和74.2%、30.3%和69.7%.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48.7%和77.2%.MRSA、MRCNS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5.9%、73.3%和45.9%、78.6%.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1 111株儿童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PSSP)、中介(PISP)和耐药株(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77.4%、13.2%和9.4%;上述细菌在二级医院中分别占97.8%、2.2%、0;在三级医院中分别占76.5%、13.7%、9.8%.285株成人分离肺炎链球菌PSSP、PISP和PRSP分别为94.0%、4.2%和1.8%;上述细菌在二级医院中分别占93.7%、5.3%、1.0%;在三级医院中分别占94.2%、3.7%、2.1%.发现37株屎肠球菌(二级医院14株,三级医院23株)和25株粪肠球菌(均分离自三级医院)耐万古霉素.根据PCR测序,多数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为vanA基因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52.2%、30.9%和29.8%.上述产ESBL菌株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检出率分别为55.1%、33.6%、34.0%和51.0%、29.7%、28.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8.9%、9.1%,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中耐药率分别为6.6%、7.1%和9.9%、10.0%.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出现对所有测试抗菌药物耐药的广泛耐药株,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分别为223株、63株、10株、4株和224株、201株、22株、9株.结论 目前临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仍极严重,对医疗机构构成严重威胁,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感控措施.
作者:郭燕;朱德妹;胡付品;汪复;蒋晓飞;王靖;李虎;王敏;周军;王传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河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Hebarin)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验证不同药敏试验方法结果,提高耐药性监测数据质量,指导临床实验室使用合理的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Hebarin鲍曼不动杆菌药敏数据.收集126株鲍曼不动杆菌,应用E试验法、纸片扩散法和VITEK仪器法检测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26株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种方法中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药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纸片扩散法的分类一致性、一般错误率、严重错误率、极严重错误率均在可接受范围,纸片扩散法和VITEK仪器法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分类一致性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的药敏试验方法会导致不同的耐药结果,从而使耐药监测数据出现方法学的差异.应用VITEK仪器进行药敏试验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药敏结果要结合纸片扩散法或E试验方法进行验证,以便更加准确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温海楠;谢守军;赵建宏;孙倩;魏宏莲;时东彦;李志荣;徐丽;闻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方法 测定替加环素对于药敏背景不同的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和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与MPC之间的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和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加环素药动学参数评估替加环素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结果 碳青霉烯类耐药、喹诺酮类耐药组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MPC较碳青霉烯类敏感、喹诺酮类敏感组高出8倍.替加环素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MPC范围在4~512 mg/L,MPC90为64 mg/L,远高于替加环素血药浓度.结论 替加环素长期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率较高,不宜单独使用,提示临床应加强监测替加环素菌株敏感性及替加环素疗效.
作者:钟雪;陈东科;许宏涛;冯婉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2017年1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所有国家密切监控鸟类和家禽中致死性禽流感的暴发,并迅速上报任何可能预示流感大流行的人类感染病例.自去年晚些时候,不同种的禽流感病毒已在欧洲和亚洲传播,导致大规模的家禽屠宰.专家担心该病毒可能发生突变,导致在人群中更容易传播.据WHO报告,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经有近40个国家在家禽或野生鸟类中新暴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作者:李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2012年,小型社区医院占美国所有医院的72.4%.瑞士健康保健机构也有相似的医院组成结构,小型社区医院占全部医院的81%.Stenehjem等近报道小型社区医院与大型社区医院相比,有相似的抗菌药物处方比率.尽管患者人群差异较小、或多数人群的应用指征不强,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小型和大型社区医院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HA-BSI)的病原菌有所差异,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要考虑到上述因素.
作者: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免疫接种负责人表示,随着城市的迅猛发展,给世界贫困儿童接种疫苗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增加疾病传播、暴发流行的危险性.在城市贫民区,疫苗接种覆盖面有限,其中越来越多的儿童未能接种疫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席顾问兼免疫接种主要负责人Robin Nancy表示,“我们特别担心疾病在城市中暴发流行,因为这可能快速传播并影响很多人”.
作者:李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2017年4月19日路透社Stephanie Nebehay:盖茨基金会、西方各国以及制药公司承诺将支持热带病消除计划,并鼓励更多捐助者加入,一同对抗这些导致热带地区贫困人民失明、残疾以及毁容疾病的斗争中.
作者:李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因为温暖的天气增加了当地寨卡病毒传播的风险,德克萨斯州的卫生官员提议扩大对南德克萨斯州的孕妇进行寨卡病毒检测的提议.德克萨斯州卫生部提议对来自卡梅隆、伊达尔戈、斯塔尔、韦伯、威利和扎帕塔的所有孕期为6个月以内的孕妇进行寨卡病毒检测.对于任何出现皮疹并至少合并1种常见的寨卡感染症状如发烧、关节疼痛或眼睛发红的居民,也应进行该病毒的检测.
作者:李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2016年11月20日吉利德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Vemlidy(富马酸替诺福韦阿拉酚胺)每日25 mg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病代偿期患者.Vemlidy产品标签上标有警告框:乳酸酸中毒/严重肝肿大伴脂肪变性和治疗后乙型肝炎严重急性加重的风险.
作者:王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对许多原发性小头症进行病理学检查显示,无炎性改变,无坏死.这与胎儿大脑感染寨卡病毒引起小头症的研究结果不同.在胎儿大脑感染中,小头畸形伴随着小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弥漫性神经胶质增生、坏死,脑室周围和皮质钙化,以及大脑收缩产生的脑积水.
作者:卞星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2017年4月11日—奥地利生物科技公司ThemisBioscience宣布开始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寨卡病毒疫苗的临床试验.该疫苗的开发基于麻疹疫苗免疫技术,是首个到达临床试验阶段的减活病毒的疫苗.
作者:吴俊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甚至全耐药菌感染不断出现,所致感染缺乏新的有效抗菌药物.临床医师重新开始关注一些经典的“老”抗菌药物,例如多黏菌素及磷霉素等.磷霉素属天然、广谱小分子抗生素,具独特的抗菌机制,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及阳性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多重耐药、泛耐药菌株对其有较高敏感率.
作者:周迎;徐晓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成功用于细菌的快速鉴定,其原理是根据不同细菌的特征性蛋白指纹图谱进行细菌鉴定,打破了传统生化反应方法烦琐的鉴定流程,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且具有准确、高通量等优势,为临床微生物检验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MALDI-TOF MS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应用主要涵盖以下方面:①病原微生物的鉴定;②细菌耐药性的检测;③某些特定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嵘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s)是一类有包膜、基因组为双链DNA的病毒.目前发现的能感染人的疱疹病毒有8种,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2,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和卡波济肉瘤相关病毒(Kaposi's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 [1].
作者:徐慧玲;陈军刚;何灿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心内膜和/或心瓣膜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生率高,据流行病学研究报道年发病率约有1.50~4.95例/10万人,死亡率高达14%~46%[l].不过,近年来在该病的分类和诊断,新型药物如达托霉素对IE的疗效研究、手术治疗指征及时机掌握的更新、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选择等方面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原创研究和报道,本综述旨在系统回顾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对IE诊治提供基于较高循证水平上的建议.
作者:马小军;杨文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 前言目前耐多药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少,新抗菌药物的紧缺导致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越来越受到重视.多黏菌素类抗生素于20世纪50年代获准上市,当时药物研发的审查标准较简单,可用于指导其临床使用的信息很少.近年来,随着多黏菌素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药理学研究的进展,为临床使用提供了较多信息.
作者:赵苗;张菁;张婴元;李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布鲁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以布鲁菌(Brucella)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多于接触带菌的羊、牛、猪或食用污染菌的食物等感染,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因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患者首诊科室不同,需逐一与相关疾病鉴别.下面介绍1例以肝损伤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布鲁菌病.
作者:王春艳;徐赫男;庄华东;徐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突发意识障碍3h”,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于2016年9月8日入院.病程中有呕吐及小便失禁,无抽搐.既往有小儿麻痹症及眩晕病史,否认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1℃,呼吸20次/min,心率103次/min,血压130/77 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浅昏迷,体格检查不合作,双瞳等大、直径3 mm、光反应阴性,颈试验有阻力,刺痛肢体屈曲,格拉斯哥评分6分.
作者:纪宗淑;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Fournier坏疽(Fournier's gangrene)是发生于外生殖器和/或会阴的一种进展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该病是一种少见的泌尿外科急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为患者挽救治疗时间,但即便早期广谱抗生素治疗和外科清创,仍可能死亡.2016年我院收治3例Fournier坏疽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现结合临床资料和复习相关文献,对Fournier坏疽的诊治报道如下.
作者:刘毓;宋鸿彬;孙文东;刘玉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随着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日益严重,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全耐药细菌的不断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成为全球抗感染领域关注的焦点[1].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发文成立广西细菌耐药性监测网,要求不断扩大监测范围,完善监测体系,逐步实现覆盖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提高监测水平.为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从而抵御细菌耐药、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健康权益,推动实验室自身科学发展[2].
作者:何毅;刘晓春;陈杏春;梁亮;唐娟;农生洲;周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