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国际刊号:1673-4122
  • 国内刊号:31-1961/R
  • 影响因子:0.46
  • 创刊:197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190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07年4期文献
  • 去乙酰化酶分类及其抑制剂治疗寄生虫病的研究进展

    对真核细胞中转录的激活和遏制的研究揭示了组蛋白的乙酰化-去乙酰化作用的重要性,这个反应分别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去乙酰化酶(HDACs)催化.HDACs的抑制剂称为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I),研究表明HDI具有广谱的抗原虫活性.该文综述了HDAC的简要分类、某些HDI在治疗原虫感染中的可能性及前景.

    作者:庞建新;张嘉杰;徐伟;吴曙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毒副反应

    吡喹酮自临床和现场大量使用以来,所引起的轻微毒副反应时有报道,如恶心、腹痛、乏力等.重度的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如晕厥眩晕、消化道出血、瘫痪甚至死亡等.吡喹酮在家畜所引起的副反应与在人体的虽有所不同,但同样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如进行积极预防则可减缓或避免其发生.

    作者:陈文;闻礼永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学寄生虫学的网络资源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为科研人员学习和研究寄生虫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关寄生虫学的专业网站、期刊的网站很多,该文对其中的一些作了简单介绍.

    作者:薛明福;崔玉玲;何深一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疟疾研究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基因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众多研究领域中已显示出强大优势.恶性疟原虫和冈比亚按蚊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后,该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于疟原虫、传疟按蚊以及疟疾动物模型的研究.该文概述了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疟疾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国庆;汤林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RNA干扰技术在寄生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RNA干扰(RNAi)技术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基因沉默技术,已成为分析寄生虫基因功能的有效手段,它为基因治疗、药物阻断剂候选基因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该文对RNAi技术的发现、作用机制、分子特征及其在寄生虫基因功能研究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磊;邓洪宽;刘明远;夏慧卿;刘马峰;崔国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该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即蛋白质组分分离、鉴定,利用蛋白质组信息学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作者:陶丽红;林矫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蚊虫病原真菌研究进展

    蚊虫为疟原虫、丝虫及多种虫媒病毒的媒介.由蚊虫传播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的化学杀虫剂,由于其高效的杀虫性能,一直是世界范围内防制蚊媒疾病的重要手段,曾使得蚊媒疾病的控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然而,化学杀虫剂长期、大量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上升、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等.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化学杀虫剂的替代品,生物防制重新受到重视.该文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真菌杀虫剂,从其灭蚊能力、灭蚊机制及外界条件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张美春;郑小英;詹希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恶性疟原虫var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疟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恶性疟原虫是致疟疾病例死亡的主要病因.PfEMP1蛋白由var基因家族编码在恶性疟原虫的生存和重症疟疾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var基因家族基因数目多,调控机制复杂,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该文就var基因家族的分布、结构、多态性、转录、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面近期的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彭恒;张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及蚊抗疟原虫感染的分子机制

    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是个复杂的过程.蚊可在多个环节通过多种机制对入侵的疟原虫产生免疫杀伤作用,以抵抗疟原虫的感染;同时,疟原虫可利用蚊体内发生的一些生物变化逃避蚊的免疫杀伤作用,蚊体内发生的一些生物变化还为疟原虫的发育、繁殖提供了合适的微环境.该文就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及蚊抗疟原虫感染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英;黄复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国大陆肺孢子虫肺炎回顾性研究

    目的 分析中国大陆1959-2006年间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PC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互联网资源,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系统Web版(CBM)等数据库搜索PCP病例报告,排除重复报道及不可信病例,(1)从基础疾病等多个角度对比分析21世纪前、后我国PCP流行特点和趋势,(2)从HIV/AIDS患者的机会感染频率的角度分析文献报道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中PCP的发病情况.结果 (1)1959-2006年文献报道的PCP共384例,1959-2000年报道的有100例,其中HIV/AIDS相关PCP13例(占13%);非HIV相关PCP87例,主要涉及抗肿瘤化疗41例(41%),肾移植15例(15%)及其他原因导致免疫机能低下者24例(24%)等.2001-2006年间报道了284例,其中HIV/AIDS相关PCP160例(占56.3%).(2)在检获的HIV/AIDS患者合并PCP 11份文献中,报道了1985-2006年诊断的AIDS患者共1 249例,其中合并PCP 163例(13.1%).结论 21世纪以前,我国大陆PCP的基础疾病主要是非HIV感染者(87%);21世纪以后主要为HIV/AIDS患者(56.3%).但中国大陆AIDS患者合并PCP的发生率仅为13.1%(163/1249).

    作者:王晓黎;李欣;安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恙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恙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主要动物宿主为啮齿类,媒介为恙螨.我国恙虫病按季节分布可分为两型:(1)夏季型,流行于南方;主要动物宿主为黄毛鼠、黄胸鼠;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流行于5-10月;恙虫病东方体型别为Gilliam.(2)秋冬型,流行于江苏、山东省;主要动物宿主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大仓鼠;主要媒介为小盾纤恙螨;流行于10-12月;恙虫病东方体型别为Kawasaki.以环境治理、灭螨、灭鼠和做好个体防护作为防控方法.

    作者:吴光华;姜志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STAg和CT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刚地弓形虫特异性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属专性细胞内寄生性原虫,人群感染极为普遍,全球约20亿人感染,2001-2004 年中国人群血清阳性率高达7.88%.弓形虫感染在免疫缺陷、免疫抑制者可引起严重病变,孕期感染可经胎盘垂直传播致先天性弓形虫病.

    作者:孟晓丽;殷国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广州市某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2006年门诊及住院患者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粪便直接涂片镜检法进行.结果 在55 120例粪检中,感染虫种有华支睾吸虫、钩虫、蛔虫、鞭虫、蛲虫5种,总感染率为0.699%,5种寄生虫感染率依次为0.493%、0.122%、0.076%、0.005%、0.003%,感染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3.1、54.2、34.6、12、6岁;男性感染率(0.485%)高于女性(0.214%)(P<0.01).结论 来我院粪检患者肠道寄生虫感染以华支睾吸虫为主;不同虫种主要感染的年龄层有明显差异;男性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女性.

    作者:吴婉青;唐琼华;李莉莎;蓝红云;何伟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浙江金衢盆地褐家鼠体内发现西里伯瑞列绦虫一例

    目的 调查野生褐家鼠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 野外布鼠笼;捕捉野鼠后用乙醚麻醉,按常规动物解剖法对褐家鼠体表及体内各主要器官、组织详细检查,寻找寄生虫并取样鉴定;采用NOVEL(DN-401型)多媒体数码显微镜系统进行数码拍摄,并用配套的DN-3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该绦虫头节、链体以及孕节中的虫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捕获野外褐家鼠30只并解剖检验,于1只褐家鼠体内检获1条西里伯瑞列绦虫.结论 确认浙江金衢盆地褐家鼠体内寄生的绦虫为西里伯瑞列绦虫.

    作者:姜科声;吴保根;梁莹瑶;胡振坤;张雪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