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消化病杂志

国际消化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6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消化系统疾病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3年2期文献
  • 鸟苷酰环化酶C与大肠癌微转移检测

    鸟苷酰环化酶C是新近发现的鸟苷酰环化酶家族成员之一,仅在大肠组织中表达,在细胞发生恶变、肿瘤转移等改变时,这种表达持续存在,因此非常适合大肠癌微转移的检测.本文主要阐述了鸟苷酰环化酶C在大肠癌微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大肠癌微转移的研究近况.

    作者:邓燕;胡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功能影像学与功能性消化疾病

    脑和消化道之间的功能联系早就被人们所发现,然而这种联系的研究一直到近年来随着消化道动力学的开展和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才开始.本文重点讨论了有关消化道功能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和正常人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处理消化道感觉的研究结果.

    作者:廖专;邹多武;许国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理社会因素与慢性便秘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特发性便秘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本文对心理因素可能通过疑病反应、脑-肠轴、精神内分泌学等引发便秘的几种机制及诊断工具、方法作一综述.另外,由于心理因素与特发性便秘之间关系的研究仍有不同结果,本文对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也作了介绍.

    作者:徐三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硬化性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表现为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某些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余小虎;朱金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进展

    本综述介绍了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atic node SLN)的定义;淋巴结造影和前哨淋巴结定位的几种主要方法,并重点介绍前哨淋巴结在胃癌方面的临床研究和进展.

    作者:王晓彦;朱正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在消化系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多种消化系统肿瘤组织高度表达.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通过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与SSTR特异性结合,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可与靶向肿瘤表面高密度的SSTR结合的特性所开发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SRS)、生长抑素受体介导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等技术,对表达SSTR的消化道肿瘤及其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其他常规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并能对此类肿瘤进行治疗及监测疗效,故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张建中;刘克辉;王江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逆转MDR-1基因相关的消化系统肿瘤多药耐药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度表达P-糖蛋白(p-gp)是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逆转MDR-1基因相关的消化系统肿瘤多药耐药,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的方式有两类:一是直接抑制p-gp的药泵功能;二是干扰MDR-1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颖;吴云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aspase-1激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近来证实IL-1β在急性胰腺炎时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IL-1β分泌依赖于caspase-1的激活.本文阐述caspase-1激活的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caspase-1抑制剂在重症急性胰腺炎防治中的应用,为SAP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作者:张晓华;李兆申;许国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D第一个易感基因NOD2及其与CD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目前认为克罗恩病(CD)是遗传易感者受环境因素作用而发病,其发病符合多基因病的遗传规律[1],其遗传易感性主要表现在家族聚集现象及双胞胎共患率上[2].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和多基因病研究及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已发现了人类CD的第一个易感基因-NOD2基因,现命名为CARD15基因,本文就NOD2基因及其与CD易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杰芳;邹晓平;李兆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胰腺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胰腺干细胞对于各种胰腺损伤、胰腺炎,特别是糖尿病的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生物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胰腺干细胞的起源、培养、鉴定及调控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夏冬;何红媛;雷正明;张陪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对胰腺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对胰腺的微循环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旨在探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新概念.

    作者:龚自华;王兴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难辨梭菌性肠炎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而引起的腹泻在逐年增多,难辨梭菌感染亦成为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难辨梭菌是一种以芽孢形式存在的产毒的G+厌氧菌,通过产生毒素A、B对肠粘膜造成损伤,引起自限性腹泻或剧泻.应用抗生素中出现腹泻时应予警惕难辨梭菌感染性腹泻的可能,需进行粪便难辨梭菌培养和毒素A、B的分析,尽早治疗.

    作者:王薇;刘新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近年来西方及我国报道其发病均有增加趋势.患者以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阳性和肝内小胆管破坏为特点,终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PBC至今病因不明,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提示细菌和异生物素有关的分子模拟、患者胆管上皮细胞自身抗原发生变化以及患者免疫反应的异常等机制可能引起PBC的发生.

    作者:郭津生;王吉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表型遗传修饰对消化系肿瘤端粒酶的调节

    端粒酶的活化使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是恶性肿瘤的普遍现象.正常细胞不表达端粒酶,而85%以上的肿瘤细胞中有端粒酶的表达.端粒酶活性调节包含较多内容,本文主要综述近几年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对消化系肿瘤端粒酶的调节研究.

    作者:陆嵘;房静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食管功能性疾病,目前对其治疗主要是缓解临床症状,本文比较四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即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治疗、球囊扩张以及肌切开术的疗效,用于选择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佳方案.

    作者:张轶群;姚礼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使用的增多,出现了与其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增多的现象,本文就其发病率、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等各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徐海栋;刘博;李兆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13C-尿素呼气试验

    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已经十余年,临床实践证明该试验是一种快速、准确、无痛苦的检测方法,本文就13G尿素呼气试验的原理、适应症、与其他几种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刘懿;钟良;孙大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病程与恢复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的病程演变、恢复、再生及与慢性胰腺炎的相互关系逐渐成为近年胰腺病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这些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倪金良;袁耀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IGFs家族基因在肝细胞癌变中的分子机制

    IGFs家族包括IGF-Ⅰ、IGF-Ⅱ、IGF-Ⅰ受体和IGF-Ⅱ受体以及IGF结合蛋白.近年研究发现,IGFs家族基因异常表达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确切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自分泌和/或旁分泌生长调控机制、抑制细胞凋亡、刺激肿瘤血管形成三个方面探讨IGF-Ⅱ及其受体IGF-ⅠR和IGF-ⅡR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作者:汤绍辉;杨冬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NF-κB与炎症性肠病

    NF-κB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调控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中多种蛋白的基因转录.NF-κB的活化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节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关系密切.

    作者:张可;邓长生;朱尤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Toll样受体研究进展与胃肠疾病

    Toll样受体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宿主抗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表面受体分子.它不仅在天然免疫应答中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构型(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激活先天性免疫应答,还诱导共刺激分子CD80的表达,为获得性免疫的启动提供必要的活化信号.因此,Toll样受体在免疫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Toll样受体的结构及其与病原微生物结构成分的相互作用、信号传导途径和在宿主免疫防御中的作用以及Toll样受体重要的临床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郭秋莎;夏冰;黄梅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013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血栓危险因子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012 布地奈德治疗胶原性结肠炎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及病理学形态分析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O11 英国消化性溃疡住院率及死亡率的新趋势:老年病人溃疡出血率升高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010 超声内镜检测食管曲张静脉总横断面表面积预测患者出血危险度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