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6583
  • 国内刊号:31-1951/R
  • 影响因子:0.89
  • 创刊:196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188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2期文献
  • 心血管疾病表观遗传机制研究

    本文阐述了心血管疾病表观遗传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包括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外环境变化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表型可塑性改变有关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体重塑等表观遗传变化,以及其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前景.

    作者:郑咏秋;李欣志;刘建勋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低氧血症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常见并发症.相关研究认为,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各种相关因素的作用关系,有利于选择正确的处理措施和对因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效预防部分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本文通过对CABG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大宗病例报道进行分析,结合本科室临床经验,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治疗起一定借鉴作用.

    作者:姚陈一;薛松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测定心肺储备功能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价值

    心肺运动试验是评估慢性心衰心脏储备和功能状态理想、安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提供心衰病人预后危险分层.评价慢性心衰病人危险分层的指标为大摄氧量<14 ml/(kg·min);调整后的大摄氧量(正常值百分比)只有在女性和肥胖病人中具有优势.无氧阈值和通气效率能佳预测6个月的死亡率;因此心肺运动试验可用于区别慢性心衰病人早期死亡的高度危险性,从而指导治疗选择,或使之能早期接受心脏移植治疗.

    作者:潘浩;王宁夫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因子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炎症反应是各类心脏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主要表现为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在心肌梗死、心衰、心肌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是调节心脏功能的主要受体,β受体兴奋后导致许多炎症因子的变化,两者之间的信号通路非常复杂,本文将探讨β受体与主要炎症因子之间的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汪熠;李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肌梗死易感基因:高通量研究的新进展

    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涉及脂蛋白的加工处理、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动脉血管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四条通路途径.全基因组分析和特定基因的大规模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某些基因在这四条通路途径上相互作用或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构成心肌梗死的基因易感性基础,本文就此新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吴志俊;金玮;陆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围生期心肌病的研究现状

    围生期心肌病(PPCM)是一种发病率较低但严重危害孕产期妇女的疾病,表现为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和心力衰竭.由于较低的发病率及发病分布的地域性,该病的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先天性因素、营养不良有关.传统的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PPCM的主要手段,对终末期患者心脏移植是后的选择.

    作者:张红强;王春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受损血管内皮修复的相关问题

    血管内皮损伤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及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发生的病理基础,防治内皮损伤及促进受损内皮修复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研究的重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多向分化及自我更新特性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受损血管内皮修复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玉巧;陈绍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内支架断裂是冠脉支架术后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1.8%.支架断裂后引起血管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支架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原因之一.支架断裂的发生可能与金属疲劳性、心肌收缩造成的铰链作用、支架本身的结构特点等有关.本文主要介绍冠脉支架断裂的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治疗等问题.

    作者:刘巍;冯微微;王放;李为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房颤动和炎症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了炎症与心房颤动的电重构,结构重构,氧化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抑制炎症反应可能对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石桂良;潘闽;朱健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心房颤动的药物预防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选择的治疗药物很多.本文主要讨论各种药物预防房颤发生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选择药物提供佐证.

    作者:谷国强;崔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他汀类药物在肺高压治疗中的作用

    肺高压是严重的慢性肺循环疾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他汀类药物具有多种非调脂作用,近年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有效减轻甚至逆转肺高压,改善肺血管重塑,可能为肺高压的药物治疗带来希望.

    作者:宋浩明;沈玉芹;王乐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易损斑块的中医药治疗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研究为中医药应用干预易损斑块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就与易损斑块相关的中医病机、治则、方药作一综述.

    作者:陶玙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

    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ASE)结合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使得定量分析局部心肌功能障碍成为可能,弥补了传统观察指标主观性强、不同研究者分析差异较大的缺点,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将对ASE在诊断心肌缺血、评估存活心肌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作者:赵勤华;何汝敏;孙寅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卵圆孔未闭不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长期以来,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备受关注.早期的病例对照研究认为:PFO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55岁的年轻PFO患者中隐原性卒中的发生率增高.而近年的前瞻性研究则认为:PFO不是缺血性卒中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PFO与隐原性卒中显著相关.

    作者:邹育海;郑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噻嗪类利尿剂与新发糖尿病

    相对于其他新型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加更多新发糖尿病(NOD)的发生率.临床试验证明NOD的主要原因是噻嗪类利尿剂的长期使用并发机体钾的缺失,防止钾缺失可减少NOD的发生率.

    作者:谢志红;苏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药物防治钙化性心脏瓣膜病

    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瓣膜病,瓣膜钙化的病理生理与动脉粥样硬化相似.对该病的药物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他汀类药物和干预-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但益处尚不明确,对其他防治途径的研究偏少.本文就近年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黄正林;高大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几种特殊情况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治疗

    目的:探讨合并有其他疾病的特殊情况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7例先天性心脏病伴有各种其他疾病的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术前处理、术中注意事项和手术时机及治疗结果.结果:1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合并脑梗死3例、心肌梗死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肾移植术后1例、房颤6例、慢-快综合征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下腔静脉异位引流1例.所有病例全部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除1例患者术后第4天再发脑梗死而死亡外,随访6个月内患者均无不适症状,封堵器位置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有其他疾病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只要认真准备,掌握佳手术时机,介入封堵治疗同样是安全的.

    作者:陈金明;廖德宁;杜荣增;钱建英;陈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40 mg/d对国人调脂作用有效性和耐受性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大剂量辛伐他汀40 mg/d对国人调脂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电子期刊和OVID中检索2001年至2007年的相关文献,主要入选标准:(1)研究内容为国内辛伐他汀40 mg/d的临床应用;(2)研究对象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人;(3)研究观察时间不少于2个月;(4)分别记录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及样本量的大小;(5)数据为计量资料.比较应用辛伐他汀40 mg/d前后血脂的变化,并利用RevMan4.2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同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结果:11项研究共517例病人入选,经辛伐他汀40 mg/d治疗2个月后LDL-C平均降低1.54 mmol/L,TC平均降低2.25 mmol/L,HDL-C平均升高0.16 mmol/L(P均<0.00001).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纳差、腹胀腹痛,共15例;轻度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升高11例、轻度肌酸激酶(CK)升高8例,肌肉酸痛2例.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40 mg/d在国内的临床调脂治疗中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作者:谢坤;李勇;王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ICD复律房颤1例

    患者,男,51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内径87.7/101mm、右室内径27 mm、左房内径65 mm、EF 26.7%、FS13.1%.

    作者:张灵;杨成悌;常鹏;张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全身动脉硬化1例

    患者,男,55岁,因间断心慌、气短2年,加重3 d入院.既往有关节游走性疼痛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病史,无间歇性跛行病史;无家族史,无烟酒嗜好.

    作者:谷国强;崔炜;郑红梅;王秉臣;李保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007年ACC/AHA关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指南重点更新的介绍

    2004年ACC/AHA颁布了第一项关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实践指南,在2007年底,ACC/AHA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对2005、2006年开展的临床试验及其他可能影响到指南建议的关键资料进行了总结,对2004版的指南进行了重点更新.以下主要介绍2007年ACC/AHA关于STEMI指南的重点更新.

    作者:赵碧莲;范维琥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