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6583
  • 国内刊号:31-1951/R
  • 影响因子:0.89
  • 创刊:196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188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9年2期文献
  • 应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应激性心肌病是临床表现为一过性类似急性心肌梗死样胸痛的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QT间期延长;心肌酶学可以有轻到中度升高;心脏超声表现为短暂的左室心尖-中段气球样改变,运动减弱伴基底段收缩力增强.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器质性狭窄.心室造影提示收缩末期可见左室心尖一中段的心腔扩大、基底段缩窄.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作者:陈千生;浦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5-HT及5-HT4R在心房颤动中的研究

    在心房,5-羟色胺通过与G蛋白偶联的5羟色胺4受体结合,使L型Ca2+电流和起搏电流If增加,发挥正性肌力、快速收缩和舒张的作用,参与心脏节律的调控.本文就5-羟色胺及5-羟色胺4受体对心房颤动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陆志斌;陈亦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Copeptin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

    Copeptin(和肽素)是精氨酸加压素原C末端的一部分,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晚期心力衰竭的预后判断方面甚至优于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现就copeptin的一些生理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叶忠;郑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再内皮化延迟与晚期血栓形成

    药物洗脱支架能有效减少支架再狭窄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然而,与金属裸支架比较,药物洗脱支架术后晚期血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支架术后再内皮化延迟与晚期血栓发生密切相关.内皮化程度是组织学上预测支架晚期血栓发生的重要指标,而内皮祖细胞是再内皮化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促进内皮祖细胞再内皮化可显著降低由支架损伤引起的晚期血栓发生.

    作者:张琳;张瑞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左室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开通血管有利于挽救濒死的心肌、保持乃至提高左室的功能;择期再通闭塞的梗死相关血管可提高左室收缩功能和改善左室重构,其原因在于再灌注可挽救潜在存活的或者冬眠的心肌,恢复前向血流对梗死周围心肌仍有益,并且减轻左室重构、降低心室不稳定性从而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和为其他区域提高侧支循环;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培光;齐向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冠脉侧支循环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再血管化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发现,某些患者存在自身形成的侧支循环,而某些人却未见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循环的形成对于冠心病患者症状和预后的改善有明确的益处,但这其中出现差异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现有的研究提示,冠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可能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细胞因子和药物相关.

    作者:黄彦博;施海明;李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腺苷A2A受体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临床研究证实,腺苷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出现无复流现象,减少血运重建后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有研究表明,腺苷A2A受体在腺苷的心脏保护作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可能与A2A受体激活可以扩张微血管、抑制免疫反应和促进血管修复及重建有关.本文将综述腺苷A2A受体的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曲楠;李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起源于主动脉左窦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窦室性早搏(室早)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1 8例起源于主动脉左窦的室早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激动顺序标测,靶点Ⅴ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30~50 ms,温控大头导管温度65℃~70℃·放电240 S. 结果:靶点位于主动脉左窦左冠状动脉开口下方1~2cm,即刻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内,18例患者复查动态心电图均仍见室早.由术前(281 57±1360)次/日降低为术后(856±310)次/日.术后1个月后,除4例器质性心脏病者仍见室早(697±263)次/日,其余患者室早消失.随访3~24个月无复发. 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窦的室早安全有效,器质性心脏病者也可以尝试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靳晨亭;周晓舟;朱桂平;周万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倍他乐克注射液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所伴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效果

    目的:回顾性观察倍他乐克注射液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合并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65例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倍他乐克注射液治疗的患者137例,采用钙离子拮抗剂128例(维拉帕米51例、恬尔心77例),均因围手术期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或高血压而静脉用药.比较两类药物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方面的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与钙离子拮抗剂组相比较,倍他乐克注射液可迅速减慢心室率;但降低血压的效果不及钙离子拮抗剂.倍他乐克组不良反应少,累计发生15例次(10.9%),钙离子拮抗剂组发生30例次(23.4%). 结论:倍他乐克注射液治疗围手术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合并症安全、有效.

    作者:罗心平;倪唤春;山缨;施海明;李剑;朱军;李勇;范维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是一种少见、但后果却很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1.2%(0.5%~2.0%).大部分左室破裂是由医源性损伤或二尖瓣瓣下结构切除过多所导致.左室破裂后修补困难,死亡率高,往往需要再次建立体外循环.对于Ⅱ、Ⅲ型破裂多采用心外修补,对于Ⅰ型破裂多采用心内修补,必要时可以联合修补和使用一些特殊修补方法.该病的有效预防为重要,包括治疗活动性风湿、改善营养、重视左室小的高龄女性患者,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术后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左室破裂患者的预后尚缺少大样本随访资料.

    作者:戚晓通;陈亦江;吴延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支架置人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医用材料和介入器材的改进和发展,介入治疗先心病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从早期的瓣膜球囊成形术和间隔缺损封堵术逐渐发展到支架置入术.当前,支架置入已经能够治疗各个年龄段先天性和获得性血管狭窄、闭塞,如右室漏斗部狭窄、主动脉缩窄、肺动脉和肺静脉狭窄、受限的动脉导管、各种狭窄的外科人工管道血运重建等,有效避免单纯球囊扩张术后弹性回缩所致的再狭窄,为其后外科矫治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张坡;朱鲜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非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可压缩性支架瓣膜置换术的新进展

    随着人工心脏瓣膜在材料、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的不断进步,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成为治疗严重心脏瓣膜病变成熟、有效的方法.传统设计的瓣膜需要在体外循环下置入体内,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且存在较多的手术禁忌证.近年来,微创瓣膜置换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经皮置入的肺动脉和主动脉可压缩性支架瓣膜已先后成功地应用到临床,但非体外循环下二尖瓣可压缩性支架瓣膜置换术仍处于起步阶段.现就将二尖瓣可压缩性支架瓣膜置换术的新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杨新伟;王毅峰;王志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CP支架和双球囊导管在儿科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狭窄中的应用

    Cheatham-Platinum(CP)支架专门用于治疗与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血管梗阻,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儿童躯体生长将来支架再扩张问题;双球囊导管则有助于支架的精确定位.CP支架治疗儿科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狭窄安全可行,初步结果令人鼓舞.

    作者:赵武;李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左心室辅助装置应用进展

    在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室辅助装置可以提供部分或完全的循环支持,但传统的左心室辅助装置需外科手术置入.目前临床有2种运用比较成熟的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Tandem Heart和Impella系统,虽然它们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但临床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和临床使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顾明标;泰永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心力衰竭现状

    近年来,心室辅助装置(尤其是轴流泵技术)的应用已从心血管手术后复苏、心脏移植过渡或替代,拓展至终点治疗及恢复性处理.许多新的装置不断出现.仔细掌握指征、合理运用设备、正确把握时机,有利于提高心室辅助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心室辅助装置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周健;臧旺福;沈卫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的应用前景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mechanical circulatoty support,MCS)依靠外源动力系统,辅助或替代衰竭心脏的泵血功能,维持机体循环系统的良好灌注,开创了心衰综合治疗的新领域.

    作者:臧旺福;徐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心尖带瓣膜二尖瓣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由于二尖瓣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介入二尖瓣置换相比其他瓣膜的介入置换难度更大.经心尖带瓣膜二尖瓣支架植入术是二尖瓣的介入和杂交治疗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发展.

    作者:殷亮;王毅峰;纪广玉;王志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008年ESC心力衰竭指南更新浅析

    2008年欧洲心脏病年会(ESC)上关于心力衰竭(心衰)的指南较以往有较多的更新,下面对此作简单介绍.1 关于心衰定义和分类的更新

    作者:张凤如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