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蒽环类药物在治疗血液系恶性肿瘤以及实体肿瘤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而心肌毒性成了蒽环类药物使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对蒽环类药物心肌毒性的监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至关重要.目前常规的检测技术对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早期心肌毒性敏感性欠佳,故本文对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肌毒性的早期监测指标作一综述.
作者:云俊杰;吴士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a normal ejection fraction,HFNEF),通常也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ESC2008年的心力衰竭指南中建议称其为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目前尚缺乏针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的公认诊断标准及适治疗方案.在HFNEF的发病机制乃至诊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作者:刘启明;崔永亮;陈丽华;周胜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CT技术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心脏CT血管造影(CTA)无创和高成像质量的优势日益突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TA在诊断冠心病、辅助心房颤动消融以及判断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发展前景;同时,由于技术问题也存在部分局限性,该文就上述这些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杨眉;李毅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是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或肺动脉原位血栓形成的长期后果,由于种种原因血栓未溶解而持续存在,通过机化、纤维化造成肺动脉狭窄性重塑,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CTEP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肺动脉内皮功能障碍、肺动脉血管重塑在CTEPH的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晓宇;宋浩明;王乐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引发的Af以及手术后Af均有预防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其抗炎症、抗氧化应激作用以及作用于心房肌离子通道、作用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作者:李云婧;朱伟;刘铭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利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这些疾病能够有益地干预.肾素抑制剂可以在高水平起始位点上阻滞RAAS系统,可提供新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疗法.阿利吉仑(aliskiren)是一种可口服、非蛋白、低分子量的肾素抑制剂,迄今是进展到临床试验Ⅲ期的肾素抑制剂.本文综述阿利吉仑的药理学特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连士杰;秦永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临床上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5%~20%,一直是该治疗领域的难点.进入药物支架时代,新器械的发明和新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急性并发症及中、远期的靶血管重建率、再狭窄率.该文简要介绍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现状.
作者:何静;秦永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乙醛脱氢酶2(ALDH2)是线粒体内一种重要的醛类氧化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ⅱ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LDH2野生型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是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的保护因子.ALDH2还是体内重要的氧化应激分子,ALDH2野生型能够减少体内的氧化应激,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减少心肌梗死.ALDH2缺失型不是通过调节饮酒量,而是通过增加体内的氧化应激加重高血压,成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ALDH2是不依赖调节饮酒量的独立的心血管作用因素.
作者:王振军;孙爱军;葛均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PRKAG2心脏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主要临床表型包括心室预激、传导系统异常和心肌肥厚.由于编码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γ2调节亚基的基因(PRKAG2)突变,导致AMPK活性改变,心肌细胞内糖原储积.因此,PRKAG2心脏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心脏特异的糖原累积综合征.
作者:陈长源;郑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影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原因很多,先天性大脑发育异常、遗传综合征及心脏畸形导致的大脑缺血缺氧增加了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性.术中麻醉、体外循环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炎症反应及大脑灌注不足、微栓等均可加重神经发育障碍;患儿术后恢复情况亦会影响远期认知功能.
作者:申青华;王震宇;黄惠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Th17是新近发现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其特征是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目前已发现Th17与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自身免疫性损伤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因此,研究Th17细胞亚群在心肌炎中的作用十分必要,为进一步揭示心肌炎的发病机制,阻断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林松;伍伟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HERG(human ether-a-go-go-related gene)编码的钾通道介导快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Kr).IKr在心肌动作电位复极中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IKr的减弱可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导致长QT综合征(LQTS).HERG突变和HERG钾通道的药物性阻滞是LQTS的常见原因之一.心脏HERG钾通道功能受众多因素的调控,该通道的磷酸化是重要的调控因素之一.现有报道证实HERG钾通道的调节由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s A、C和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Src等)介导完成.
作者:黄瑞燕;林吉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会出现B型利钠肽(BNP)升高,除心肌坏死重构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也是血浆BNP升高的重要诱因.各类心绞痛发作时虽无心肌坏死,但仍会出现BNP的动态变化,这提示短暂性心肌缺血可使血浆BNP在短时间内出现升高,这为运动负荷下BNP测定,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以及判断稳定型心绞痛预后提供了依据.
作者:冯磊;魏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DI)和应变/应变率显像是目前评价心脏节段和整体功能敏感的工具.TDI和负荷试验结合能提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与血流多普勒指标结合能鉴别收缩功能保存的心力衰竭.此外,TDI能早期诊断亚临床的肥厚型心肌病、糖尿痛心肌病、重度二尖瓣反流、儿童心血管疾病等;对判断如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预后,评估心肌存活性,以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房颤动消融术、心脏移植术等的疗效均有一定价值.近年来,斑点追踪成像的出现为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心功能又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阮雯;沈卫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ABI)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以4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为冠心病组,选取同期住院明确排除冠心病的41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AB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血糖和血脂水平. 结果:冠心病组AB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为0.89±0.21对1.14±0.13,P<0.01.冠心病组患者hs-CRP和MPO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 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ABI降低,这可能与斑块不稳定、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受损有关.
作者:艾芬;李维;于阳;张利云;陈曼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时肺静脉及心房结构重构的变化,以期进一步阐明房颤的发病机制. 方法:将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房颤组(n=10).房颤组犬以400次/分快速心房起搏制备房颤模型.10周后分别取两组犬的左上肺静脉(LSPV)、左房峡部(LAI)、右心耳(RAA)处心肌进行心肌纤维定量分析,并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房颤组各部位Ⅲ型胶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肺静脉3301.97±309.70对1404.56±178.02、左心房峡部2477.86±190.43对1479.20±187.17、右心耳2045.92±139.43对1417.07±139.43.房颤组Ⅲ型胶原的含量肺静脉组织显著高于左房峡部,左房峡部显著高于右心耳(P<0.05),且存在明显的梯度差. 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肺静脉和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增加,发生结构重构.肺静脉、左房峡部和右心耳心肌纤维化的程度存在显著的梯度差异,可能是结构重构的关键部位,在房颤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马芹;高玉龙;王健;马长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通心络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EPCs.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CD34、CD133,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细胞计数法分别观察50、100、200、500、750和1000μg/ml通心络超微粉溶液和500μg/ml通心络超微粉溶液作用0、6、12、24和36 h后,对EPCs增殖、迁移、黏附的影响. 结果:不同水平的通心络均改善了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的功能,且在500μg/ml时作用为显著.采用500μg/ml的通心络进行时效作用的研究显示,通心络呈时间依赖性地增强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在36 h达到高峰(P<0.01). 结论:通心络能显著改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这可能是通心络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新机制.
作者:梁小卫;田福利;梁春;吴宗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病例1:女,81岁,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过性黑朦,无意识丧失,服速效救心丸稍缓解,急诊心电图示Ⅲ°房室传导阻滞,为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收入院.查体:血压150/80 mmHg,呼吸20次/分,心率70次/分,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刘培光;张健;齐向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患者,女性,68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植入DDDR起搏器(Vitatron SL900E),房间隔起搏电极为直行螺旋电极,术中检测各参数满意.术后第15天出现膈肌抽搐,与体位有关,伴腹部不适.
作者:钟常青;张翼;郭莹;韩明华;郭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堵塞而引发的严重疾患,其中99%的栓子为静脉或右心系统形成的血栓回流到肺动脉,所以PE通常指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作者:宋浩明;王乐民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