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6583
  • 国内刊号:31-1951/R
  • 影响因子:0.89
  • 创刊:1961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188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1期文献
  •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的测量和药物应用

    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是评估冠状动脉功能的“金标准”,已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实践.该文就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测量方法及测量中药物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喻溥蛟;范国鑫;骆家晨;许嘉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决策

    主动脉瓣狭窄是发病率高的心脏瓣膜病,其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当患者出现左室扩大、射血分数降低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风险增大,造成了治疗困难.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是一种侵入性更小的治疗手段.该技术的发展为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作者:王建;王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姜黄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姜黄素是姜黄根茎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大量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调脂、抑制血管生成、抗凝抗血栓等作用.研究证实,姜黄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代谢综合征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作者:周瑶瑶;张俊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Apelin/APJ系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时可出现缺血-再灌注(I/R)损伤,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凋亡和细胞功能障碍.Apelin是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相关蛋白(APJ)的内源性配体.Apelin/APJ系统在心血管系统中表达丰富.研究表明,Apelin可以限制梗死心肌面积和改善心力衰竭导致的心脏机械功能受损,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肌损伤的新方法.

    作者:曾俊中;田国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穿孔所致的心包压塞

    心包压塞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穿孔是发生心包压塞的主要原因.该文主要介绍冠状动脉穿孔所致的心包压塞的分类、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作者:戴士鹏;徐泽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可变铁池: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与心血管疾病

    可变铁池是体内一种特殊的铁存在形式,细胞内可变铁池水平可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可变铁池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自由基,导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余贵泉;刘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状旁腺激素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碱性单链多肽类激素,它由84个氨基酸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代谢,促使血钙升高、血磷下降.PTH是重要的系统性钙调节激素,在调节骨骼和矿物质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心力衰竭可能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检测PTH水平可能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危险分层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浩;刘巍;刘凤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院内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 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共1 007例,回顾性分析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断其对PCI后发生院内死亡事件的预测能力. 结果:所有高龄冠心病患者中共33例发生院内死亡,死亡率为3.3%.PCI后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急诊PCI(OR=8.59)、肾功能不全(OR=4.53)、急性心肌梗死(OR=6.83)、左室射血分数<50% (OR=3.53),左主干病变(OR=6.12)、C型病变(OR=5.90)、置入支架数≥3(OR=4.64),ROC曲线下面积为0.9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48. 结论:急诊PCI治疗、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50)%、左主干病变、C型病变、置入支架数≥3是高龄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该回归模型对PCI后院内死亡事件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能力.

    作者:李茂巍;张必利;郑兴;赵仙先;陈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新型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抗栓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佳药物治疗(OMT)的基石,主要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OAC)抗凝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无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尤其适用于合并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心瓣膜病、左室附壁血栓以及既往有肺栓塞病史的患者.OAC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Ⅹ因子抑制剂、Ⅸ因子抑制剂和凝血酶受体拮抗剂等.该文主要介绍OAC在ACS中的应用.

    作者:王小东;刘学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肥胖相关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肥胖相关高血压的发病有多种可能机制,包括瘦素通路改变、胰岛素抵抗、微血管功能紊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肾脏损伤等.对肥胖相关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控制此类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芦波;桂明泰;符德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肾综合征的诊治及研究进展

    心肾综合征是心脏和肾脏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在此状态下,两者之中一个器官的急、慢性功能不全,能导致另外一个器官急性或慢性的功能受损.心肾综合征分为5种类型,该文主要介绍了心功能不全为原发因素的心肾综合征1型和2型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

    作者:郭俊;冯灿;陆阳;赵仙先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心病常用药物的抗炎作用

    许多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具有抗炎作用,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钙离子拮抗剂(CCB),除其传统的药理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杨海平;孔一慧;李为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YP2C19基因型检测对PCI术后氯吡格雷应用的指导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冠心病治疗的关键环节.为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第二代P2Y1 2-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已广泛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研究发现,氯吡格雷疗效的个体差异性与功能丧失的酶P450系统中的CYP2C19基因有关.该文主要介绍CYP2C19基因型测定对PCI术后氯吡格雷应用的指导价值.

    作者:杨雅薇;李攀;陈韬;刘宇;陈启;柳俊梅;马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同型半胱氨酸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机制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方法:贴壁培养的大鼠原代VSMC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完全培养基);(2)同型半胱氨酸组: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同型半胱氨酸(0.05 mmol/L);(3)辛伐他汀组: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同型半胱氨酸(0.05 mmol/L)和辛伐他汀(10 μmol/L).培养24 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采用半定量PCR法检测c-myc、P27kip1的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 E、cyclin A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组c-myc mRNA水平上调,P27kip1 mRNA水平下调,下游cyclin D1、cyclin E、cyclin A和PCNA蛋白表达增加.与同型半胱氨酸组相比,辛伐他汀组上述检测指标均得到逆转.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可促进大鼠VSMC c-myc、cyclin D1、cyclin E、cyclin A等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P27kip1表达.辛伐他汀可逆转上述效应.

    作者:席锐;邹琛;陈桢玥;吴春芳;陆国平;徐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吡格列酮抑制心房肌细胞肿胀激活性氯电流通道重构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房肌细胞肿胀激活性氯电流(ICl,swell)通道重构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心房肌细胞系HL-1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吡格列酮组、AngⅡ+夹竹桃麻素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活性,全细胞膜片钳检测ICl密度.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Icl密度增高,伴有ROS产生明显增多及NOX活性升高;吡格列酮或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上述效应(P均<0.05). 结论:吡格列酮可抑制AngⅡ诱导的ICl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宋芝萍;顾俊;胡伟;刘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替米沙坦在牵张刺激导致的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通道改变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在牵张刺激导致的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改变中的作用.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乳鼠心室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牵张组、替米沙坦组、牵张+替米沙坦组.定量分析细胞蛋白/DNA比值及细胞培养上清中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以鉴定牵张有效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基因KCNH2、KCNQ1、KCNE1和KCNE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KCNH2和KCNQ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牵张刺激导致心室肌细胞蛋白/DNA比值增大和细胞培养上清中NT-proBNP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牵张组KCNH2、KCNQ1、KCNE1和KCNE2 mRNA水平上调;替米沙坦可明显抑制牵张刺激引起的KCNH2、KCNQ1和KCNE1变化,而对KCNE2基因无显著抑制效应.与对照组相比,牵张组KCNH2和KCNQ1蛋白表达下调;与牵张组相比,牵张+替米沙坦组KCNH2和KCNQ1蛋白水平明显上调. 结论: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可以抑制牵张刺激引起的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通道改变.

    作者:杨君;杨龙;唐倩;郑亚西;何炯红;胥亚楠;夏桂玲;田水;叶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器械及策略进展:2014年回顾

    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虽然是目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但是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发展、操作技术和策略的规范,以及术者经验的积累,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比例正逐年升高[1].本文就目前国内外CTO病变PCI治疗领域的新动向,包括器械、操作和策略等作一回顾.1 器械进展

    作者:张奇;沈卫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指冠状动脉与心腔、冠状静脉(或冠状静脉窦)、肺动脉或其他血管形成的异常通道,其发生率约为0.27%~0.40%[1-2].我院心内科自2004年起开展CAF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松华;石仁华;徐淼;陆阳;赵仙先;朱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T段抬高重症心肌炎患者12例临床分析

    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情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病情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近年来,心肌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部分患者,尤其是重症心肌炎患者,在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和心电图等方面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然而两者的治疗措施却截然不同[2.AMI的治疗关键是尽快开通闭塞血管,使缺血心肌获得再灌注;而重症心肌炎则主要是对症支持、积极纠正心力衰竭等综合治疗.因此,充分了解重症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早期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迟永辉;黄乐富;唐煜;王乐丰;杨新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