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广泛应用于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但其诊断价值尚未完全明确.目的:评价EUS-FNA对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占位性病变患者70例,对占位性病变行EUS-FNA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评价EUS-FN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约登指数.结果:66例患者获得足够细胞或组织学标本,穿刺成功率为94.3%.穿刺成功患者(66例)中,EUS-FNA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约登指数分别为100%、36.4%、88.7%、100%、89.4%和0.887;所有穿刺患者(70例)中,上述数值分别为100%、26.7%、83.3%、100%、84.3%和0.833.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EUS-FNA对诊断占位性病变安全、有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韩超群;刘俊;丁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在人肝细胞癌(HCC)中表达下调,上调HNF1α表达可显著抑制HCC细胞增殖和小鼠肝脏原位移植瘤生长.然而HNF1α在HCC中表达下调的机制仍有待明确.目的:探讨HCC细胞中HNF1α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JASPAR软件预测HNF1α启动子上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联合应用含HNF1α启动子的报告基因系统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和点突变技术,研究JASPAR软件预测的配对盒基因6(PAX6)对HNF1α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以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PAX6与HNF1α启动子的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PAX6对HepG2细胞内源性HNF1α表达的影响;qRT-PCR检测PAX6、HNF1α在人HCC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并以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PAX6可直接结合至HNF1α的启动子区域,在转录水平促进HNF1α表达.人HCC组织中PAX6表达明显降低,并与HN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7530,P<0.0001).结论:PAX6可调控HCC细胞中的HNF1α基因表达,其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张蓝天;丁晨虹;汪培钦;张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背景:目前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用于治疗伴抑郁或焦虑状态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关于SSRIs治疗无明显情绪障碍IBS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评价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匹维溴铵对无明显情绪障碍、长期反复发作腹泻型IBS(IBS-D)的治疗作用.方法:本临床研究协作组前期关于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匹维溴铵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中,376例患者完成观察.23例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为无明显抑郁、焦虑状态者中,对照组7例(口服匹维溴铵8周),试验组16例(口服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匹维溴铵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和HAMD、HAMA评分以及总有效率.结果:服药1周后起,试验组腹痛、腹泻评分和症状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服药4周后起,试验组HAMD、HAMA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体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5%对28.6%,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匹维溴铵可改善无明显情绪障碍IBS-D患者的核心症状和不良情绪因子,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匹维溴铵.
作者: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协作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背景: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是β2整合素家族成员,广泛表达于几乎所有白细胞中.LFA-1/ICAM-1共刺激分子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IBD患者外周血LFA-1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名健康体检者和93例IBD患者(其中CD 66例,UC 27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LFA-1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疾病部位、疾病行为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D和UC患者PBMC中LFA-1的MFI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和UC患者缓解期外周血CD4+细胞和PBMC中LFA-1的MFI与活动期无明显差异.空回肠型CD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和PBMC中LFA-1的MFI较回肠型、结肠型、上消化道型CD患者明显升高(P<0.05);狭窄型CD患者外周血CD4+细胞中LFA-1的MFI显著高于非狭窄非穿透型CD患者(P<0.05);有2种肛周病变的CD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和PBMC中LFA-1的MFI显著高于有1种肛周病变者(P<0.05).ESR、血清CRP与CDAI评分、Mayo评分呈正相关(P<0.05);HCT、Hb、血清ALB与CDAI评分、Mayo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LFA-1参与IBD的发病过程,与CD疾病行为的关系尤为密切,但用于判断疾病活动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华梦超;孙瑾;于成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背景:胶囊内镜是明确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检查手段之一,其诊断率可能受到检查时机和出血自然病程的影响.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OGI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佳检查时机.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46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OGIB患者.回顾性分析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阳性率、疑诊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不同检查时机对OGIB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胶囊内镜检查诊断OGIB的阳性率为71.7%,疑诊率为13.0%,阴性率为15.2%,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75.0%、92.9%、85.7%.活动性出血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停止组(96.3%对68.4%,P=0.030),显性出血者的检出率与隐性出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75.0%,P=0.148).出血停止≤2周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出血停止>2周者(90.9%对37.5%,P=0.041).结论:胶囊内镜是诊断OGIB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出血后尽早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高阳性诊断率并为进一步干预创造条件.
作者:许鸿志;施华秀;王琳;林逊汀;陈建民;任建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背景:microRNAs是一类对靶基因表达具有转录后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小RNA.microRNA-101(miR-10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低表达,而过表达外源性miR-101可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前期体内、外实验发现外源性miR-101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环氧合酶-2(COX-2)表达.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的miR-101、COX-2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和配对癌旁非癌组织标本30例,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iR-101、COX-2 mRNA表达,分析两者间以及两者与胃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绝大多数胃癌组织中miR-101表达低下,COX-2 mRNA则呈过表达.胃癌组织与癌旁非癌组织间miR-101、COX-2 mRNA表达量差异显著(P<0.01),且两者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呈负相关(癌组织:r=-0.767,P=0.000;癌旁组织:r=-0.718,P=0.000).TNM Ⅲ、Ⅳ期胃癌和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miR-101表达分别显著低于TNM Ⅰ、Ⅱ期病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COX-2 mRNA表达分别显著高于TNM Ⅰ、Ⅱ期病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结论:miR-101与COX-2之间的负相关性可能有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miR-101表达低下伴COX-2过表达与胃癌临床进展和转移有关,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邵耘;何晓璞;丁清清;许海尘;薛绮萍;孙为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背景:EYA4(eyes absent 4)是一种非巯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参与器官发育、细胞凋亡调控、先天性免疫、DNA损伤修复、血管生成等过程.目的:研究EYA4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1例结直肠癌患者,采集其癌组织和相应癌旁非癌组织.以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HCT116、SW480、SW1116.应用MSP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HT29、HCT116、SW480、SW1116细胞中EYA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EYA4基因甲基化关系.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中EYA4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EY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7.4%对6.5%,P<0.01).EYA4基因和蛋白在启动子甲基化的HT29、HCT116、SW480细胞中不表达,在启动子非甲基化的SW1116细胞中显著表达.以5-Aza-dC处理后EYA4基因和蛋白在HT29和SW480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EYA4基因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甲基化相关基因,有望成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标记物.
作者:田筱青;孙丹凤;赵树靓;熊华;房静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内脏感觉过敏、胃肠道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免疫异常、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脑-肠轴异常等有关.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IBS症状的产生和持续有关.本文就肠道菌群失调与IB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小萍;王巧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人类SHIP蛋白为肌醇磷酸酶家族成员之一,由定位于染色体2q37.1的INPP5D基因编码,主要表达于造血细胞中,在造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发挥方面起关键性负向调控作用.PI3K信号通路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SHIP能特异性地水解PI3K的第二信使PI-3,4,5-P3(PIP3)肌醇环上的5'位磷酸,生成PI-3,4-P2,从而下调PI3K依赖性Akt激活,负向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目前对SHIP在包括炎症性肠病(IBD)在内的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认识.本文就SHIP及其相关信号通路与IBD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蒋巍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腹痛或腹部不适是其主要症状,亦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IBS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诊治手段.目前,诸多研究表明免疫异常与IBS发病相关,本文就IBS与免疫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蒙;吕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摇摇克罗恩病(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不易根治.以下消化道大出血为首发症状的悦阅罕见.我科收治员例,现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总结,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郭严;陈东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背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完全应答包括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和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是评估乙型肝炎治疗效果和停药的监测指标.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影响HBeAg转阴的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治疗15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观察ALT、HBV DNA、HBeAg治疗前后变化,分析治疗前基线HBV DNA载量、ALT水平、HBV DNA降至检测下限的时间对HBeAg转阴和定量的影响.结果:替比夫定治疗48周后,HBV DNA转阴128例(82.1%),ALT恢复正常153例(98.1%),HBeAg转阴52例(33.3%);HBV DNA载量、HBeAg定量、AL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HBV DNA<107 copies/mL、ALT≥200 U/L组的HBeAg转阴率分别显著高于HBV DNA≥107 copies/mL、ALT<200 U/L组(46.4%对23.0%,P<0.01;55.2%对16.9%,P<0.01),且HBeAg定量显著降低(P<0.01).HBV DNA降至检测下限的不同时间组HBeAg转阴率和定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HBV DNA<107 copies/mL、ALT水平较高、治疗后HBV DNA降至检测下限的时间对替比夫定治疗48周时HBeAg转阴和定量具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张夏华;吴广通;米丽;龚守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背景:胃出口梗阻(GOO)是进展期胃癌的常见并发症,此类患者手术切除机会较低,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目的:评价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对进展期胃窦癌合并GOO的姑息治疗作用.方法:2012年1月~2013年5月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32例表现为不能进食或进食后呕吐,经上消化道造影证实存在GOO并接受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治疗的进展期胃窦癌患者纳入研究.治疗前后以GOO记分系统(GOOS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梗阻情况和心理状态,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且膨胀良好,术后1周和4周GOOS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SAS、SD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发生支架移位,2例发生支架阻塞,未见穿孔和明显出血病例.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进展期胃窦癌合并GOO,内镜下置入幽门支架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可缓解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倾向.
作者:崔永康;李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胃癌在病理学上是一种具有异质性且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肿瘤,是危及国人健康的元凶之一.目前关于胃癌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通过越来越多的临床、病理、流行病学、基因学研究结果,可以将胃癌分为三大类:近端胃贲门癌、非近端胃癌、弥漫浸润型胃癌,其发病机制和致癌因子各不相同.在中国,大多数胃癌为非近端胃癌,主要发生在远端胃的胃窦、胃角等部位,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其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全民戒烟、改善环境等措施加以预防.对高危人群,应进行年度胃镜检查和活检,按胃黏膜上皮病变程度和性质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内镜监控和治疗,以期尽早检出早期胃癌并进行根治,防止其进展至晚期胃癌,从而大幅延长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是一个需要患者与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
作者:黄勤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