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影响因子:1.21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4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病学杂志   2014年12期文献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特点和疗效的影响因素

    背景:糖尿病( DM)合并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热点。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反流性食管炎( RE)的临床特点和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0月经胃镜确诊为RE的老年患者200例,并分为T2DM伴RE组( T2DM组)和单纯RE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RE内镜分级和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分析T2DM组DM病程和血糖控制对RE疗效的影响。结果:T2DM组主要表现为食管外症状,典型的食管症状较少;RE治疗总缓解率随着内镜分级的升高而降低,但食管外症状明显改善。随着DM病程延长,T2DM组RE病变程度加重,血糖控制越差。在血糖控制良好者,随着病程延长, RE治疗总缓解率明显降低。结论:老年T2DM伴RE患者以食管外症状较多见,RE内镜分级较高,血糖较难控制,而DM病程和血糖控制情况可影响RE的疗效。

    作者:周旭萍;何荣海;全红;钟义春;周樱;王剑梅;涂湘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胃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以及收缩蛋白表达与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关系

    背景:糖尿病性胃轻瘫( DGP)与平滑肌细胞( SMC)病变有关,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在此病变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糖尿病( DM)患者胃SMC超微结构的变化,分析收缩蛋白表达与AGE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胃肿瘤行胃切除术的30例患者的全层胃组织,DM和非DM患者各15例,分别作为DM组和对照组。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SMC超微结构,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肌层收缩蛋白肌球蛋白重链( MHC)、α-肌动蛋白(α-actin)、钙调节蛋白( calponin)表达和AGEs重要组分Nε-羧甲基赖氨酸( CML)表达,以荧光定量PCR 检测MHC、α-actin、calponin mRNA表达。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收缩蛋白mRNA表达与CML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DM患者胃肌层SMC超微结构明显异常,表现为缝隙连接破坏、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出现脂褐素、细胞膜小凹数量增加和细胞膜外基层增厚。DM组胃肌层MHC、α-actin、calpon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CML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M组胃肌层MHC、calponin mRNA表达与CML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9,P=0.02;r=-0.63,P=0.01),α-actin mRNA表达则与CML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49,P=0.06)。结论:DM患者存在胃肌层SMC超微结构破坏,肌层收缩蛋白减少、AGEs增多且两者呈负相关。上述变化可能影响SMC收缩功能,进而参与DM胃动力障碍的发生。

    作者:王庆娥;朱滢;王云;孙晓萌;林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分次与单次口服肠道准备方案的清洁效果和耐受性比较

    背景:结肠镜检查是公认的结直肠检查的金标准,而良好的肠道准备是检查成功的前提条件。目的:评价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 PEG-ES)分次与单次口服作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方案的清洁效果和耐受性。方法:连续纳入427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无症状个体,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于检查前夜和检查前4 h分别口服1.5 L PEG-ES,B组于检查前5 h口服3 L PEG-ES,评估、比较两组Boston肠道准备量表( BBPS)评分、等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间性别、年龄和盲肠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BBP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1);尽管两种方案均能满足常规结肠镜检查的要求,但A组达到excellent肠道清洁等级者的比例显著高于B组(P﹤0.01),恶心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G-ES服用方式对肠道清洁度和恶心症状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P﹤0.05)。结论:与单次口服相比,分次口服PEG-ES的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方案能获得更满意的肠道清洁效果且耐受性良好。

    作者:蒋淼;田培营;李欢庆;卜淑蕊;樊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口腔酸感的临床研究

    背景:临床实践中,部分反流性食管炎( RE)患者除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外,尚有“晨起口腔酸感”主诉,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尚少。目的:探讨RE患者口腔酸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具有典型反流症状并经内镜检查证实为RE的患者52例,根据是否存在“晨起口腔酸感”主诉分为口腔酸感组和非口腔酸感组,分析两组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另选取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食管测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口腔酸感组和非口腔酸感组下食管括约肌长度( LESL)缩短,LES压力(LESP)和食管体部有效蠕动比例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酸感组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显著低于非口腔酸感组(P﹤0.05),夜间反流事件更为多见(P﹤0.05),两组间其余测压指标和反流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伴晨起口腔酸感RE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反流事件分布与不伴口腔酸感者有一定差异,UESP降低可能是RE患者口腔酸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

    作者:晋弘;张莉莉;赵威;赵春山;么琦;李婷;王邦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联合应用巴氯芬、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

    背景:对常规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无反应的胃食管反流病( GERD)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rGERD),国内主要联合多种药物治疗rGERD患者,但巴氯芬的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rGERD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14年4月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72例r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 bid +莫沙必利5 mg tid +巴氯芬5 mg tid;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 bid +莫沙必利5 mg tid,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症状、内镜下食管炎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症状总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A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B组(90.6%对70.0%;χ2=4.585,P=0.032)。两组内镜下食管炎分级情况明显改善,A组内镜下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93.8%对75.0%;χ2=4.500,P=0.034)。巴氯芬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晕和乏力,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巴氯芬联合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是一种有效治疗rGERD的方法。

    作者:吴登峰;黄中华;陈思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内镜技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黏膜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其中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CAG的典型特征。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多种新型内镜技术被应用于CAG的诊断。本文就普通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CAG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苏振华;张健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娠期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是妊娠期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子宫增大引起的腹内压增高、胃肠动力改变等。妊娠期疾病的诊治具有特殊性。多数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可减轻,用药时可按照抗酸药-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的顺序升序治疗。多数孕前无症状的患者在分娩后病情即可缓解。

    作者:原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上皮-间质转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胚胎发育过程中经上皮-间质转化( EMT)和间质-上皮转化后终形成各类组织器官,目前研究多集中于EMT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本文对EMT与胃炎、胃黏膜屏障、胃癌启动、侵袭转移、耐药、免疫逃逸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为胃癌病理机制的研究以及胃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戴金锋;王霄腾;陈超英;吕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内镜技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 GERD)是由下食管括约肌( LES)功能不全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目前GERD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和外科手术,但GERD患者多数需长期服药、且外科术后并发症较多。内镜技术是治疗GERD的微创方法,可安全、有效改善GERD症状,特别是Stretta 射频治疗、内镜下经口无创胃底折叠术( TIF)以及LinX抗反流系统等。本文就内镜技术在治疗GER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葛建超;王云;谭佳成;王颖;林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癌发生、发展和治疗相关microRNAs及其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长约20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其表达紊乱或功能异常可导致其靶基因调节异常,从而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胃癌为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目前已发现多种miRNAs及其作用靶点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凋亡以及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本文就胃癌相关miRNAs及其作用靶点以及靶向miRNAs在胃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梦舟;崔越宏;刘天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人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自然老化过程中,消化道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这些改变是老年人诸多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深入研究老年人消化道动力异常及其发生机制,对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消化道(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结肠、直肠和肛管)动力的增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小雯;郑松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干预方式对胶囊内镜消化道转运时间的影响

    背景:胶囊内镜目前广泛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近年如何提高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CER)日益受到关注。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对胃转运时间( GTT)和小肠转运时间( SBT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上海长海医院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右侧卧位组和运动组,吞服胶囊内镜后分别给予安静休息、右侧卧位和快步走,直至胶囊内镜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比较三组 GTT、SBTT、CER和疾病诊断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右侧卧位组GTT明显缩短( P﹤0.05),而SBTT无明显差异( P﹥0.05);运动组GTT、SBTT均明显缩短( P﹤0.05)。对照组、右侧卧位组和运动组的CER和疾病诊断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右侧卧位能缩短胶囊内镜GTT,快步走能缩短胶囊内镜GTT和SBTT,两者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春华;李慧;宋云峰;姚银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清pANCA与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关系的初步研究

    背景: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pANCA )在溃疡性结肠炎( UC )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克罗恩病( CD),对UC与CD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血清pANCA与氨基水杨酸( ASA)制剂对UC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轻、中度活动期UC并接受口服美沙拉秦治疗的患者70例,其中血清pANCA阳性和阴性患者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口服美沙拉秦治疗4周,pANCA阳性组UC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pANC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缓解率:80.0%对54.3%,P﹤0.05;总有效率:94.3%对77.1%,P﹤0.05)。结论:美沙拉秦对血清pANCA阳性UC患者疗效显著。pANCA作为UC的特异性免疫学指标,可能对ASA制剂的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作者:李紫琼;高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背景:传统的氨基水杨酸制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不能满足部分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的治疗需求,生物制剂的出现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希望。目的:评估英夫利西单抗对难治性U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因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而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中、重度活动期UC患者12例。疗程中以改良Mayo评分系统评估UC活动性,以评价英夫利西单抗的临床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并随访38周,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6周、22周和38周有效率分别为66.7%、83.3%和91.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对难治性UC疗效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邢慧;杨晓岚;宋艳燕;孔晨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视妊娠期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管理

    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或干预的药物,常缺乏与妊娠期安全性有关的数据。了解妊娠期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实践中的有限证据和相关治疗药物的妊娠安全性信息,将有助于我们准确评估在妊娠期开展相应诊疗手段的获益和风险。加强这一特殊人群的临床研究,将有助于妊娠期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管理。

    作者:茅益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肠病学2014年第19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轻瘫

    胃轻瘫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指无流出道机械性梗阻的胃排空延迟。本文就胃轻瘫的发病机制、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予以介绍。

    作者:桂道军;周建明;莫剑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15年《中华内科杂志》优惠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