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国际刊号:1008-7125
  • 国内刊号:31-1797/R
  • 影响因子:1.21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624
  • 全年订价:24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病学杂志   2014年3期文献
  • S-腺苷蛋氨酸对活化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背景: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S-腺苷蛋氨酸(SAM)是机体重要的甲基供体,既往研究表明SAM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能抑制HSCs的活化.目的:观察SAM对活化人肝星状细胞株LX-2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SAM培养LX-2细胞24h,采用CCK-8法检测SAM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yclin Dl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0 ~8.0mmol/L SAM能抑制LX-2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2.0、4.0 mmol/L组G1/G0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4.0、8.0 mmol/L组早期凋亡率和总体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2.0、4.0 mmol/L组cyclin D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1.0、2.0、4.0 mmol/L组α-SM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SAM能抑制LX-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的表达而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同时,SAM能诱导LX-2细胞的凋亡,并下调α-SMA的表达.

    作者:张峰;诸葛宇征;顾建祥;李昱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肠道清洁对T-RFLP分析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背景:肠道菌群失调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已广泛用于UC肠黏膜菌群多样性的研究,但采集肠黏膜标本前清洁肠道对T-RFLP分析黏膜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尚未明确.目的:探讨肠道清洁对T-RFLP分析UC患者肠黏膜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纳入UC患者38例,根据结肠镜检查前是否行肠道清洁将患者分为洗肠组和未洗肠组,分别于结肠镜下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组织,以T-RFLP分析肠黏膜细菌多样性.结果:聚类分析显示,洗肠组、未洗肠组菌落构成成分相似.洗肠组与未洗肠组的丰度、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洗肠组Shannon-Wiener指数较洗肠组显著增高(P<0.05).Msp Ⅰ酶切结果显示,281 bp为未洗肠组特有优势末端限制片段(T-RF),37 bp为洗肠组特有优势T-RF.两组共有优势T-RF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显示,洗肠组490 bp T-RF较未洗肠组显著增高(P<0.05),其余优势T-RF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清洁对T-RFLP分析UC肠黏膜菌群多样性总体无明显影响,但可能会造成部分罕见菌群减少.

    作者:冉文斌;欧阳钦;史维;孙晓滨;王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

    背景: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NEC)较为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标准治疗方式亦尚未形成共识.目的:分析食管NEC患者的临床资料,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食管NEC病例26例,对其临床、内镜、影像学、病理学表现以及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食管NEC患者男女比例为4.2∶1,平均年龄60.1岁(46 ~ 75岁).常见的首发症状为进食梗阻感/吞咽困难(76.9%),肿瘤中心部位以食管中段居多(73.1%),其余为食管下段(26.9%),内镜下多呈溃疡型(46.2%)和隆起型(38.5%).病理类型以小细胞NEC居多(69.2%),大细胞和混合性NEC分别占3.8%和26.9%,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gA阳性率分别为80.0%和21.4%.20例(76.9%)患者发生转移,主要为淋巴结和肝转移.23例(88.5%)患者行根治性手术,随访期间(1个月~7年)6例患者复发,其中5例死亡.结论:食管NEC呈侵袭性生长,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局部治疗与全身性治疗相结合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作者:袁柏思;金鑫鑫;刘炯;路又可;杨妙芳;王少东;季洪赞;汪芳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抵抗素样分子-α在急性胰腺炎继发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

    背景:抵抗素样分子-α(RELM-α)是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具有促进肺血管生成和收缩、抗细胞凋亡、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分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功能.然而,RELM-α在急性胰腺炎(AP)继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RELM-α在AP继发急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4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以3.5%牛磺胆酸钠和20%L-精氨酸建立ANP和AEP模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表现;测定肺湿/干重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CRP、淀粉酶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RELM-α的表达和定位.结果:ANP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肺湿/干重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数量、血清CRP和淀粉酶水平、肺组织RELM-α表达水平均较AEP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显示,肺组织RELM-α表达水平与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肺湿/干重系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数量呈正相关(P<0.01).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肺组织RELM-α表达水平与血清CRP、淀粉酶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RELM-α在AP急性肺损伤的肺组织中表达增高,其作为促炎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炎性细胞,介导急性肺损伤发生,可作为监测AP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陈英;陈平;王唯一;孙蕴伟;章永平;袁耀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iR-483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在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miR-483位于IGF2基因第7号内含子中,与宿主基因共表达,但其具体功能尚未明确.目的:检测miR-483-3p、miR-483-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结直肠癌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收集75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非癌组织样本,以real-time PCR检测miR-483-3p、miR-483-5p表达并分析两者间以及两者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ROC曲线分析两者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性能.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483-3p、miR-483-5p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非癌组织(P<0.000 1),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s =0.554 5,P<0.000 1).miR-483-3p和miR-483-5p诊断结直肠癌的佳截点分别为9.22和11.61,相应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67%、62.67%和50.67%、85.33%;如两者联合检测(并联试验),诊断敏感性可提高至89.48%.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miR-483-3p、miR-483-5p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两者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潜在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刘媛;蒋菁蕊;吴少亘;曹望森;于成功;崔恒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相关性的分析

    背景:近年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熟悉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提高CRC诊断水平.目的:总结CR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经结肠镜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CR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RC好发于>60岁的老年人(69.5%),男女之比为1.33∶1;直肠为常见的发病部位(40.4%),便血为常见的症状(41.0%),肿瘤大体类型以溃疡浸润型(54.9%)为主,病理类型主要为管状腺癌(75.1%).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直肠癌发生率明显降低,右半结肠癌发生率明显上升,浸润型CRC少见,Ⅱ期CRC明显升高,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更常见,细胞中分化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右半结肠和分期较晚的CRC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CRC的发病部位、肿瘤类型、临床分期、临床表现和分化程度与非老年患者均有明显差异.血清25(OH)D水平可能与CRC患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分期有关

    作者:徐艳丽;郑晴晴;常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相关microRNA在胃癌中的作用

    已有研究提示微小RNA (miRNA)参与了多种肿瘤包括胃癌的发生、发展,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期研究表明Hp可能通过miRNA途径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胃癌相关miRNA,尤其是Hp感染相关miRNA分子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师瑞;王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白藜芦醇(RSV)是一种提取自红葡萄酒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其为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激动剂,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纤维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RSV在IBD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抗炎和抗纤维化两个方面,本文就其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平;林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是一组长度超过200 bp、缺少完整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其在表观遗传学调控以及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lncRNA参与了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本文就lncRN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王诗怡;范一宏;吕宾;李善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缔组织相关性胃肠疾病研究现状

    结缔组织是细胞附着、移动、增生、分化和发挥细胞特殊功能的骨架.大量证据表明,胃肠疾病的发生与结缔组织的变化密切相关.狭义的结缔组织相关性胃肠疾病称为结肠结缔组织病(DC),表现为结肠固有肌层结缔组织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后天性萎缩继而影响胃肠蠕动.广义的结缔组织相关性胃肠疾病除固有肌层结缔组织网减少或缺失外,还包括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引发的胃肠道胶原增生或纤维化.局灶性结缔组织的缺失是肠憩室和穿孔的主要原因.本文就结缔组织相关性胃肠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吕健;殷晓星;马保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舒尼替尼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现状

    舒尼替尼是一种口服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然而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其治疗肝细胞癌(HCC)有较高的药物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率,且客观应答率较低.近年一项Ⅲ期临床试验提示,舒尼替尼治疗进展期HCC的中位总体生存期显著短于多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因此舒尼替尼单药不被推荐用于治疗进展期HCC.一项正在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拟比较舒尼替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用TACE治疗HCC的疗效,其结果将证实舒尼替尼是否可作为TACE治疗HCC的辅助手段.

    作者:祁兴顺;贾佳;韩国宏;樊代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胃窦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

    病例:患者男,41岁,因“上腹部胀痛1周”于2013年6月3日就诊于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患者1周前饮酒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初呈阵发性后转为持续性,无进行性加剧、无背部放射痛,伴嗳气,无反酸、呕吐、腹泻,无胸闷、心悸,无气促、头晕.发病以来胃纳差,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以及外伤手术史.

    作者:孙彩龙;吕永平;金国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并文献回顾

    病例:患者女,59岁,因“反复腹泻,伴面部、四肢末端皮肤变黑2年,加剧2个月”于2013年2月19日收治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约3~5次/d,呈黑色糊状便,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无恶寒发热,伴轻度恶心、呕吐、阵发性右上腹痛、腹胀,排便后不可缓解;面部和四肢末端皮肤逐渐变黑,伴指(趾)甲变薄、脆裂.服用小剂量泼尼松7.5 mg qd可缓解症状.近2个月内,上述症状加剧,腹泻可达每天十余次,体重下降约4 kg,伴乏力、头晕,无眼花、无嗜睡、无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右侧第六肋陈旧性骨折后改变.家族中无类似息肉病和遗传病的患者.

    作者:倪思忆;范一宏;蔡利军;张烁;吕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意义

    背景: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的特异性指标,但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疾病分期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pANCA在UC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 2012年9月北京军区总医院125例UC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ANCA,回顾性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血清p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1.2%对0,P<0.05).活动期UC血清p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缓解期(57.9%对11.1%,P<0.05),而不同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C患者血清pANCA阳性率可能与疾病分期有关,与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等无关.

    作者:赵晓军;武子涛;王志红;谢婧;韩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莪术油对小鼠糜烂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

    背景:莪术油具有抗菌、抗炎、促进黏膜修复再生等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宫颈糜烂的治疗.目的:建立小鼠急性糜烂性食管炎(EE)模型,比较莪术油与常用黏膜保护剂磷酸铝、蒙脱石对EE的治疗作用.方法:100只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磷酸铝组、蒙脱石组和莪术油组.模型组和三组治疗组以食管灌注稀盐酸造模,三组治疗组造模后分别予食管灌注相应药物14 d.处死小鼠,观察食管黏膜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模型组小鼠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增生,黏膜糜烂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大体和组织学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治疗组食管黏膜损伤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P<0.05),以莪术油组为著,该组黏膜愈合良好,大体和组织学评分显著低于磷酸铝组和蒙脱石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莪术油对小鼠急性EE模型有明显治疗作用,效果优于常用黏膜保护剂,为临床研发特异性食管黏膜保护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谷颖;刘春英;夏允;夏运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自身抗体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

    目的:分析自身抗体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特点,并总结诊疗经验.方法:对167例AIH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将自身抗体阴性AIH患者定义为:符合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组(IAIHG)1999年描述性诊断标准且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型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均为阴性者.结果:167例中17例自身抗体阴性,占10.2%.自身抗体阳性和自身抗体阴性AIH患者在一般情况(诊断时年龄除外)、生化指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自身抗体阴性组血清IgG水平低于自身抗体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肝组织学炎症分级无明显差异,而自身抗体阴性组中存在更多纤维化进展期患者(P<0.001).采用1999年诊断积分系统评估时,自身抗体阴性组中11例(64.7%)为可能性诊断,其余6例(35.3%)为确定性诊断;采用简化诊断积分系统重新评估后,仅3例(17.6%)达到可能性诊断,且无1例达到确定性诊断标准.与自身抗体阳性组相比,自身抗体阴性AIH患者接受24个月的免疫抑制治疗后累积完全生化缓解率为86%,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 =0.658).结论:自身抗体阴性AIH在国人中并非罕见,在应用免疫抑制治疗方面与自身抗体阳性AIH患者类似,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绮夏;江伟骏;苗琪;肖潇;张海燕;黄珊珊;沈镭;华静;李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第四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会讯

    由卫计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台湾消化系医学会、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香港消化病学会、香港消化内镜学会、厦门市医学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四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于2013年11月21 ~ 24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作者:程微子;许鸿志;王琳;陈建民;任建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