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因数种病毒感染在人群中引起流行或暴发流行,其中腺病毒感染多见于小儿群体,而成人少见,现将我们一次性收治的42例成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血清腺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田琦琦;陈盛鹏;李丽倩;刘进才;郭素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近40多年来,人类一直被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所困扰,MRSA不但在医院内流行,而且逐渐成为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
作者:王丽珍;张天托;黄静;朱家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和畜类都可发生的急性传染病[1].主要存在于食草动物和牲畜群落中,并能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近年来,炭疽病例较少,但2005年7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宝丰镇发生一起皮肤炭疽暴发流行,发病者均为当地农民,13例患者由平罗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收治,现报道如下.
作者:勾爱红;杨志勇;余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1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静脉血,分离PBMC,分为空白对照组、G-CSF预处理加脂多糖(LPS)刺激组和LPS刺激组.体外培养48 h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6、IFN-γ和IL-10水平;并用反转录(RT)-PCR法检测PBMC中的TNF-α、IL-6、IFN-γ和IL-10 mRNA表达水平.数据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BMC在体外经LPS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6、IFN-γ、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经G-CSF预处理的PBMC上清液中的TNF-α水平显著低于LPS单独刺激组[慢性重型肝炎:(2.56±1.28)μg/L比(5.30±4.27)μg/L,F=8.365,P=0.006;健康对照:(2.11±1.01)μg/L比(3.93±1.84)μg/L,F=16.346,P=0.003],IFN-γ水平亦显著低于LPS刺激组[慢性重型肝炎:(520.76±201.66)ng/L比(735.85±263.83)ng/L,F=41.799,P=0.005;健康对照:(264.74±100.21)ng/L比(410.51±191.78)ng/L,F=23.021,P=0.016],IL-6水平显著高于LPS刺激组[慢性重型肝炎:(982.35±387.06)ng/L比(733.00±278.69)ng/L,F=16.190,P=0.019;健康对照:(793.99±214.71)ng/L比(620.65±222.57)ng/L,F=47.921,P=0.015],IL-10水平亦显著高于LPS刺激组[慢性重型肝炎:(655.13±324.12)μg/L比(441.85±200.23)μg/L,F=22.986,P=0.012;健康对照:(491.52±139.46)μg/L比(355.90±154.02)μg/L,F=34.139,P=0.019].PBMC中的TNF-α、IL-6、IFN-γ、11710的mRNA水平变化与培养上清液相同.结论 G-CSF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BMC功能均有调节作用,G-CSF预培养可抑制PBMC在LPS刺激下TNF-α和IFN-7的释放,同时促进IL-6、IL-10的释放.
作者:徐旭雯;谭德明;钟艳丹;傅蕾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估计全球每年有100万~200万人直接死于HBV持续感染[1].中国每年乙型肝炎发病超过600万人次.目前,已发现的HBV基因型为A~H 8种[2].
作者:曾俊涛;刘正稳;陈静;曾仕平;吴雄芳;云天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999年起国内开展HIV/AIDS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云南省瑞丽市于2004年8月开始对符合治疗条件的HIV/AlDS患者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
作者:李品银;张金桥;丁雨生;何永强;蒋丽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对广州市登革热发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 对广州市1978至2006年法定传染病年报、疫情监测、实验室监测、历年登革热防控工作总结以及相关的调查报告、疫情简报和阶段性汇报材料等数据进行收集、提取和分析.结果 全市各区、县级市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数13 301例,死亡12例.先后有13个年份出现不同规模大小流行,有8年无病例报告,其他年份有散发或输入病例报告.登革病毒血清型的4个型别曾在广州市流行,除1991年出现登革1型和登革Ⅳ型两种病毒血清型的交替流行外,其他年份为一种血清型;5至12月份为流行期,8至9月份为发病高峰,疫情发生与控制程度有关;临床类型以典型登革热为主,病死率较低;性别、年龄和不同人群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登革热流行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较广;疫情多由输人性病例引起.
作者:罗雷;杨智聪;王玉林;刘于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我国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用于诊断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结核特异性ELISPOT法检测76例诊断明确的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同时选择30例无结核接触史、胸部X线片无异常且PPI)皮试阴性的成年人作为对照.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结果 76例患者总体阳性率为71.0%,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6.7%.按照患者抗结核疗程分为治疗1个月内、治疗6个月内、治疗6个月以卜3组,阳性率分别为87.5%、74.1%和52.0%(X2=35.63,P=0.000).该技术在初治结核患者中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0.3%.结论 结核特异性ELISPOT技术在我国初治(抗结核化疗疗程1个月内)的结核病患者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饶英;莫凌;钟敏;孟成艳;张西燕;虞胜镭;陈刚;王莹;王菲菲;陈嘉臻;朱静;张文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鼻分泌物中麻风分枝杆菌对麻风病传播的影响.方法 对流行区患者与密切接触者在治疗前、后采用扩增重复序列片段套式PCR法,并对患者皮肤损伤组织与鼻分泌物麻风分枝杆菌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基因型进行比对.采用X2检验.结果 常规PCR检测38例麻风病患者阳性率为47.4%,31例接触者和29例流行村一般人群阳性率为8.3%,套式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0%和40.0%.其中15份PCR阳性标本经DNA测序,确认鼻分泌物中有麻风分枝杆菌,而非流行区健康人鼻分泌物中无麻风分枝杆菌.未经治疗的多菌型与少菌型患者鼻分泌物中麻风分枝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39);分组及队列比较显示,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多菌型患者分泌物中麻风分枝杆菌阳性率无明显下降,但街切接触者治疗前后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皮肤损伤部位和鼻分泌物中的麻风分枝杆菌基因型一致.结论 多菌型患者鼻分泌物排菌是导致高流行区接触者、一般人群易感原因.短期治疗不能阻断鼻排菌.提示早期发现和治疗对阻断麻风病的传播尤为重要.
作者:王峥;刘健;潘江武;杨寿先;李桓英;翁小满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对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临床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HBV P基因序列变化.方法 选择患者治疗前、LAM治疗后1年、更换ADV治疗后1年3个时间点标本,采用一步法扩增HBV株P基因,随机挑选5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和ADV治疗1年后血清所有克隆的HBV均为B基因型,LAM治疗1年后血清所有克隆的HBV均为C基因型.LAM治疗后1年,5个克隆中有4个发生rtM204I变异,并伴随rtI91L(A区)、rtS256C(E区)双突变,还有10个氨基酸发生变异.ADV治疗1年后,所有克隆的HBV均转为无YMDD突变的病毒株,spacer domain区发生27~183个碱基缺失,同时有21个氨基酸发生变异,未见rtN236T和rtA181V/T相关变异.与治疗前序列对比,有15个氨基酸发生替代.结论 核甘(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是否发生基因型转换有待证实,spacer domain区大片段碱基缺失可能与HBV对ADV耐药相关.
作者:王宇平;江家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血浆置换(PE)后肝功能衰竭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易感因素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PE后肝功能衰竭合并真菌感染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元逻辑回归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PE患者真菌感染率为31.0%,感染部位为口腔(61.3%)、肺(32.3%)、肠道(19.4%)、泌尿系统(9.7%)、腹腔(6.5%)、血液(6.5%)和留置导管(3.2%).真菌感染种类为白念珠菌(58.1%),热带念珠菌(12.9%),末分类酵母菌(6.5%),曲霉菌(12.9%),毛霉菌(9.7%).PE后真菌感染与应用激素和抗生素、中性粒细胞降低、细菌感染、终末期肝病模型(MEI.D)积分及PE次数有关(X2值分别为5.201、7.979、14.373、6.955、12.548和9.878,P<0.01),而与性别、年龄,低蛋白血症无关(P>0.05).PE治疗后真菌感染组的病死率为80.6%.多因素分析显示复数菌感染、MELD积分,多部位真菌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 PE治疗增加肝功能衰竭患者真菌感染概率,发生真菌感染后增加患者病死率,患者预后与复数菌感染,MELD积分和多部位真菌感染有关.
作者:于建武;孙丽杰;康鹏;李树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39岁.8 d前患者无明确诱因发热,体温38.5℃,伴咳嗽、少量白痰、流涕、眼酸不适.第4天开始从面部及耳后出现少量皮疹,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体温高达39.5℃,咳嗽加剧并出现腹泻.
作者:王静波;颜迎春;王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24岁,因畏寒、发热20余天,左卜腹持续性疼痛7 d就诊.20余灭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每天午后出现寒战,继之发热,未测体温,每次持续约4 h,出汗后热退.
作者:姜宏刚;朱德才;董勤勇;朱汉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19岁.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前臂外侧及右腿外侧皮肤麻木,4个月前曾诊断为多发性单神经炎,予泼尼松、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症状有所减轻,但出现皮疹,右膝外侧皮肤烫伤后无痛感再次入院诊治.
作者:司小莉;李永军;汪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检测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套式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方法 根据HBV cccDNA与松环DNA(rcDNA)结构上的差异,设计2对跨缺口的特异引物及1条位于负链缺口下游的特异TaqMan荧光探针.根据Plasmid-SafeTM ATP-Dependent Dnasc(PSAD)对rcDNA与cccDNA作用的不同,对模板DNA进行酶切纯化,降解reDNA,再进行套式PCR扩增,先用外引物和模板进行第一轮常规PCR,再用内引物、荧光探针和第一轮PCR产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根据阳性参照标准品,得出待检标本定量值.结果 检测阳性参照标准品.得出该方法灵敏度可达2 lg拷贝/mL.用上述方法检测34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标本,25份血清HBVcccDNA阳性,28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cccDNA阳性.27份健康对照者血清HBV DNA阴性标本,6份HBV cccDNA阳性.对5份HBV cccDNA阳性标本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无碱基缺失、突变.与HBV不同基因型序列(A~G)比较,同源性为90.6%~99.1%,其中,与B、C基因型同源性为95.3%~99.1%,验证了方法的特异度.结论 套式-实时定量PCR法可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BMC中的HBV CCCDNA,且具有敏感、特异性.
作者:陈延平;王平忠;白雪帆;黄长形;连建奇;徐光华;高峰;孟存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我国不同地区动物中狂犬病毒带毒率并分析糖蛋白编码基因序列.方法 El.ISA、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586份采集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犬、猫,蝙蝠和野鼠脑标本和16份犬唾液中狂犬病街毒,阳性标本乳鼠颅内接种.并测序.结果 ELISA、免疫荧光法均在犬脑中分离到10株狂犬病街毒,其中贵州省113份犬脑中分离到2株病毒,湖南省62份犬脑中分离到2株病毒,武汉市70份犬脑中分离到2株病毒,江苏省85份犬脑中分离到4株病毒,沈阳市69份犬脑中未分离到狂犬病毒;79份猫脑、100份蝙蝠脑及8份鼠脑中未检出狂犬病街毒,16份犬唾液标本未检出狂犬病毒.在贵州省和武汉市,冬季采集的112份犬脑末检出狂犬病毒.春夏季采集的40份犬脑中,4份阳性.分离的10株狂犬病毒阳性株颅内接种乳鼠后.均发病死亡.所有分离株均属狂犬病毒基因1型,可分为4个亚组.结论 同一地区的狂犬病毒分离株以及相邻省份的狂犬病毒分离株的同源性十分接近,动物样本采集时间与狂犬病毒阳检率有关.
作者:徐葛林;孟胜利;吴杰;肖奇友;周敦金;朱凤才;王萍;王定明;明平刚;严家新;张永振;董关木;唐建蓉;杨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转染HBV X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株中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为筛查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分子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稳定表达HBV X蛋白(HBx)的肝癌细胞株HepG2+HBx,同时设空载体peDNA3转染细胞HepG2-pcDNA3及HBV全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为对照.PCR法扩增Neo基因检测质粒DNA片段的插入,免疫印迹法检测HBx蛋白的表达.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3种肝癌细胞株HepG2-pcDNA3、HepG2-HBx和HepG2.2.15的总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分析、识别细胞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3种细胞的双向电泳(2-DE)图谱.软件分析表明,HepG2-pcDNA3、HepG2-HBx和HepG2.2.15细胞的2-DE凝胶可识别蛋白点分别为(2 095±137)、(2 188±105)和(2 109±20)个.比较HepG2-pcDNA3与HepG2-HBx细胞的2-DE图谱发现37个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其中21个在HepG2-HBx表达上调,16个下调.6个表达量差异在5倍以上(t=0.027,P<0.05);HepG2.2.15与HepG2-HBx细胞相比,有38个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其中35个在HepG2-HBx细胞中上调,3个下调,14个表达量差异在5倍以上(t=0.031,P<0.05).结论 HBx基因转染引起人肝癌细胞株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可能与感染的肝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
作者:李卫华;缪晓辉;戚中田;朱诗应;赵克开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t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病死率高,尤其随着HIV/AIDS的流行及多重耐药MTB的传播,更使结核病在全球流行,难以消灭.虽然已普遍接种卡介苗(BCG),但其在预防成人肺结核方面的效力仍有争议,尚需研制更有效的结核疫苗.
作者:张舒;张文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近年来,动物源性传染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突出表现在与动物相关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发生,流行或暴发频率大为增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引起世界的关注[1].
作者:马亦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由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拉米夫定(LAM)能显著降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率,因此,该治疗方案已被广泛接受,用于防治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的复发.
作者:郑树森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