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80
  • 国内刊号:31-1365/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352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1年6期文献
  • 上海地区2009年至2010年婴儿呼吸道感染病毒谱系的特征

    目的 使用Seeplex(R)RV15 ACE检测试剂盒检测上海地区婴儿呼吸道感染病毒的病原谱系.方法 征集新华医院儿科呼吸道发热门诊0~1岁组患儿62例,以咽拭子对呼吸道分泌物采样,提取样本中病毒核酸,反转录合成cDNA,使用Seeplex(R)RV15 ACE检测试剂盒扩增15种呼吸道病毒的目的 基因,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特异性产物条带,判定感染病毒.并以检出病毒与检出季节和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数据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6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从咽拭子中检出病毒阳性36例,占58.1%,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B型(RSV-B)、鼻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hEV)、冠状病毒229E-NL63、A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和3型、博卡病毒、偏肺病毒、B型流感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2.9%、11.3%、11.3%、8.0%、6.5%、6.5%、4.8%、4.8%、1.6%、1.6%和1.6%.检出双重感染6例,三重感染1例,多重感染占阳性病例的19.4%(7/36).冬季RSV-B检出率,高于其他三季(Fisher's精确检验,P=0.001),夏季检出hEV高于其他三季(Fisher's精确检验,P=0.01).结论 RSV-B、鼻病毒和腺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儿呼吸道感染的前三位病毒病原体,多重病毒感染常见.

    作者:张国翠;王宏萍;胡芸文;周晓明;鲍依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细胞内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BcAg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1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穿刺,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内HBcAg的分布情况.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41例慢性HBV感染者中,36例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7.8%,其中23例肝功能中度异常,10例肝功能轻度异常,3例肝功能正常.HBcAg有膜、胞质与核三种形式表达.在23例肝功能中度异常者中,6例呈明显膜型表达,无明显胞质型及核型,17例以胞质型与膜型混合表达,未发现核型表达.在10例肝功能轻度异常者中,以单纯胞质型为主,未见膜型与核型表达.在3例肝功能正常者中,以胞质型表达与少许核型表达为主,未见膜型表达.HBcAg表达类型与肝功能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0,P<0.01).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损伤与HBcAg的表达有直接联系,提示膜型表达的HBcAg是肝脏免疫损伤过程中的靶抗原.

    作者:张丽涓;陈国民;王志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国首次基孔肯雅热流行患者的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特点,为防控该病提供借鉴.方法 分析46例确诊为基孔肯雅热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生物化学指标以及治疗方案.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46例基孔肯雅热患者中,发热、皮疹及关节痛分别为46、42和41例,分别占100.0%、91.3%和89.1%;15例患者外周血WBC下降,占32.6%,乳酸脱氢酶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升高比例分别为45.5%(20/44)和28.9%(13/45),3例ALT升高.利巴韦林治疗与单纯对症治疗效果相比,发热时间延长(t=2.588,P=0.013).结论 基孔肯雅热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对症治疗预后好,抗病毒治疗对缩短病程可能无益.

    作者:翟洁卿;李鸿超;林炳亮;陈桂轩;黄育波;殷思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自英国Jevons首次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以来,MRSA的感染率大大增加,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作者:林志青;黄延玲;黄萍;陈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抗病毒作用

    大量研究证实,HBV并不直接导致肝细胞发生病变,而是因为其在体内的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引发了T淋巴细胞介导的HBV病理效应.

    作者:邢利和;马文平;张丽欣;陶其强;郭立杰;张丽丽;刘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国汉族人艾滋病相关型皮肤卡波西肉瘤临床分析

    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是一种由异常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血管肿瘤,可分为经典型、地方型、免疫抑制相关型及AIDS相关型.

    作者:卢斯汉;唐小平;赖英荣;胡荣欣;李凌华;陈谐捷;易俊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浙江宁波地区99例成人麻疹临床特点分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之一.自从1965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广泛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下降,但是出现了散发趋势,且成人麻疹发病率增高.奉化市人民医院收治了99例有完整病史的成人麻疹患者,现将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周建芳;金嘉琳;童云龙;杨珊明;俞侠健;张莉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新疆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并发心肌损害分析

    目的 探讨新疆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期间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肌损害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各地收治的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 25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普通型164例.重症型94例,其临床特点以发热、咳嗽、咳痰、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咽痛等为主.94例重症型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紫绀、低氧血症、双侧肺炎等,死亡22例,病死率为23.4%;主要死因为呼吸衰竭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心功能衰竭.76%患者伴有各种慢性疾病,15例妊娠者中有12例发展为重症型.与普通型比较,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情重,重症型患者心电图、血WBC、血糖、AS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α羟丁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等异常比例高,重症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更低(1.23±0.56比0.99±0.53,t=3.543,P=0.039).结论 新疆甲型H1N1流感重症型患者原有慢性疾病、妊娠、心肌酶与心电图同时异常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者所占比例更多.

    作者:孙晓风;买买提艾力·吾布力;刘浩;依巴古力;李雯莉;李琴;贾晓焕;张跃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病程中有时会出现不易消退的重度黄疸,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CHB重度黄疸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红弟;徐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突变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

    HBV基因组负链碱基序列至少包含4个开放读码框(ORF):S、P、C和X.其中,HBV X基因位于第1374~1838位核苷酸(nt),长约465个碱基,是HBV基因组内结构和功能重叠明显的区域,包含增强子2、C基因启动子、直接重复序列1(DR1)和直接重复序列2(DR2),这些区段在HBV基因的复制、转录调节及表达中具有重要作用[1].目前,HBV慢性感染者疾病不同转归的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谭炳芹;王昌源;杜磊;张晓慧;王永康;张洪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斑点热三例

    例1女,18岁,学生.因发热4 d、呕吐腹泻1 d于2009年6月30日入院.体温高39℃,无寒战,伴头晕、乏力、轻度咳嗽,呕吐物为咖啡色液体.

    作者:刘庆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结核分枝杆菌102株临床分离株的磷脂酶C编码基因多态性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中磷脂酶C(PLC)编码基因plcABCD的突变情况,以进一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力.方法 102株菌株均分离于结核病患者并准确鉴定.增菌后提取DNA,并对plcABCD 4个基因同时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后分析基因的突变或缺失.结果 根据plcABCD 4个基因的存在或缺失情况,102株菌可以分为13个基因型,其中31株含有完整的plcABCD所有基因.为plc野生株,占30.39%;71株菌有不同plc基因的缺失,为plc突变株,突变率为69.61%.71株突变型菌株中,只缺失任意1个plc基因的有48株,发生任意2个plc基因缺失或突变的共有14株,发生任意3个plc基因缺失或突变的共有8株,plcABCD基因全缺失的菌株1株.61株菌plcD基因发生了突变,占全部菌株的59.80%,而plcABC基因发生突变则相对较低,分别为全部菌株的15.69%(16/102)、9.80%(10/102)和16.67%(17/102).结论 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中plcABCD基因存在多态性,其中plcD基因缺失的多.

    作者:王兆芬;Michael R.Barer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含CpG基序的单链寡核苷酸增强感染人轮状病毒乳鼠的细胞免疫应答

    目的 探讨含CpG基序的单链寡核苷酸(CpG ODN)干预对感染人轮状病毒(HRV)乳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40只ICR乳鼠随母鼠按窝随机均分为对照组、HRV感染组、CpG ODN预处理组和CpG ODN治疗组,每组10只.病毒攻击后第4天处死乳鼠,无菌取小肠、脾,对小肠组织按统一损伤标准评分,测定乳鼠脾脏指数,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4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数据.结果 HRV感染组、CpG ODN预处理组和CpG ODN治疗组肠黏膜损伤评分分别为4.00±1.31、2.75±1.28和2.87±0.9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P<0.01),与HRV感染组比较,CpG ODN预处理组、CpG ODN治疗组的小肠组织黏膜损伤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RV感染组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CD8+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升高,CD4+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CD4+/CD8+降低,Th1细胞因子IFN-γ表达增强,CpG ODN预处理组、CpG ODN治疗组的脾脏指数、脾脏淋巴细胞刺激指数、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IFN-γ均升高(P<0.05);与HRV感染组比较.CpG ODN预处理组、CpG ODN治疗组的脾脏指数、脾脏淋巴细胞刺激指数、CD4+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CD4+/CD8+和IFN-γ均升高(P<0.05).结论 CpG ODN增强感染HRV乳鼠的细胞免疫应答,以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为主.

    作者:徐志伟;陈益平;石海矾;狄军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犬肾细胞系、人喉表皮癌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混合培养检测常见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

    目的 建立犬肾细胞系(MDCK)、人喉表皮癌细胞(Hep-2)、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混合培养以分离常见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为临床检测主要呼吸道、肠道病毒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MDCK、Hep-2和Vero制备混合瓶,接种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流行株污染的咽拭子,观察细胞病变效应,以及采用单克隆荧光抗体、RT-PCR和PCR鉴定.结果 对应不同病毒,敏感细胞系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荧光抗体检测可见特异的绿色荧光颗粒,PCR产物电泳结果可见不同的目的 片段.结论 混合细胞瓶一次可以分离培养多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通过后续的特异性检测手段即可检测,比直接检测标本抗原、核酸的检出率高.该方法有利于推动临床病毒性疾病的诊断.

    作者:高颖阳;姜晨彦;蒋露芳;汪千力;居丽雯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严重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中分离的一株Klebsiella variicola菌株的鉴定

    目的 对一株临床分离的Klebsiella variicola疑似菌株进行鉴定.方法 扩增该临床分离菌株的rpoB、gyrA、mdh、infB、phoE和nifH六个基因序列,并测序,构建进化树,分析该菌与Klebsiella variicola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序列的差异性.结果 该菌六个基因的进化树中待测菌株分别与Klebsiella variicola各参比株形成一簇,与肺炎克雷伯菌稳定区分.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中分离到1株Klebsiella variicola,其基因进化与健康人所携带的肺炎克雷伯菌显著不同.

    作者:王宏萍;叶佩燕;吴文娟;周晓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结核分枝杆菌分泌抗原的基因克隆及表达鉴定

    对结核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与PPD,而以抗原抗体为基础的便捷的血清学方法目前尚不成熟.常用的以PPD为抗原的ELISA检测法不够简便、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也较差,且卡介苗(BCG)接种后,可使个体PPD反应呈阳性,从而削弱其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价值.

    作者:金磊;吴洁敏;高月求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稳定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HBV和HCV的急、慢性感染是造成肝细胞坏死、炎性反应,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重要原因.由于HBV和HCV有共同的感染途径,故HBV和HCV共感染的情况屡见不鲜.

    作者:祝成亮;李艳;夏蕾;郝世勇;潘莹;张平安;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登革病毒包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分4个血清型(DENV1~DENV4),主要以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为传播媒介,可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热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作者:温坤;车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