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研究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有效性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维生素D对阿仑膦酸钠疗效的影响,为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获得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且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时间≥18个月,用药期间每3~5个月测25-羟维生素D(25-OHD)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579例.检测血清维生素D,记录所有被纳入者的身高、体重、用药时间、血清25-OHD水平、基础骨密度、治疗后骨密度、有无新发脆性骨折等临床资料.根据复泰奥欧洲研究(EUROFORS)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无效组以及治疗有效组.对2组间的25-OHD水平进行比较及t检验,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阿仑膦酸钠疗效与维生素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579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治疗有效者437例(75.5%),治疗无效者142例(24.5%);2组患者血25-OHD水平分别为(59.96±12.56) nmol/L、(47.50±9.92)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与维生素D水平显著相关(P<0.01),25-OHD水平升高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当25-OHD ≥50 nmol/L时获益大.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服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期间25-OHD水平应维持在50 nmol/L以上.
作者:潘凌;游利;彭永德;陈瑾瑜;陈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301悦优血糖仪在血糖监测中的准确度及重复性.方法 采集1 092例患者的指尖毛细血管血和前臂静脉血,并分别用301悦优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测量毛细血管血糖和静脉血糖.鱼跃实验室通过静脉血制备极低、极高浓度样品并分别测量毛细血管血糖和静脉血糖.以静脉血糖为参考值,参照国际血糖监测系统标准(ISO15197:2003)的要求评价该血糖仪的准确度;用Clarke误差栅格分析图分析两者血糖的一致性;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实验室内,利用5台血糖仪分别重复测量高低浓度质控液20次,测试血糖仪血糖检测的重复性.结果 获得1 092例患者的静脉血糖和毛细血管血糖,98.6%的血糖差值都落在±0.83 mmol/L(当血糖浓度<4.2 mmol/L)或者±20%以内(当血糖浓度≥4.2 mmol/L),符合ISO15197:2003标准.误差栅格分析图显示毛细血管血糖值100%都落在A、B区.毛细血管血糖值与静脉血糖值在整体水平上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15).重复性测试显示低浓度测量值的标准差SD<O.1 mmol/L,高浓度测量值的变异系数百分比为3.4%,满足ISO的要求.结论 301悦优血糖仪表现出良好的准确度和重复性,符合国际血糖检测系统标准的要求.
作者:王海滨;陈康;赵家军;冉兴无;朱大龙;刘超;巴建明;母义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活性维生素D对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SD大鼠45只,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按随机表分为3组:糖尿病组(DM)、糖尿病维生素D低剂量组(LD)、糖尿病维生素D高剂量组(HD).选取健康同龄大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普通饲料同步喂养.LD组和HD组分别给予0.03和0.10 μg·kg-1·d-1的1,25-二羟维生素D3(溶于0.05 ml花生油灌胃),NC组及DM组给予花生油0.05 ml/d灌胃.1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血清钙、磷、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24 h尿钙水平;右股骨脱钙后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成骨细胞护骨素、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结合因子1(Cbfa1)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骨组织护骨素、RANKL、Cbfa1、骨钙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 (1)DM组大鼠24 h尿钙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2)DM组大鼠血清骨钙素较NC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N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组织中Cbfa1 mRNA表达水平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钙素mRNA表达水平DM组较NC组显著降低(P<0.05);RANKL mRNA表达水平DM组较NC组显著降低(P<0.05),LD、HD组较DM组显著升高(P<0.05),HD组较LD组显著升高(P<0.05);护骨素mRNA表达水平DM组较NC组显著降低(P<0.05);RANKL/护骨素比值HD组较DM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维生素D能通过上调骨钙素、RANKL表达等多种途径促进糖尿病大鼠的骨代谢.
作者:王芳;王庆祝;秦贵军;赵艳艳;王晓静;杨慧霞;刘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干扰素-γ诱导下曲古霉素A(TSA)、5-氮杂胞苷(5-AzaC)及其联合干预对胰岛p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白细胞介素-1β和干扰素-γ诱导大鼠胰岛素瘤细胞(RIN-m5f)损伤,用TSA、5-AzaC对其进行干预.具体分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因子诱导组、0.05/0.10 μmol/L TSA干预组、0.63/1.25 μmol/L 5-AzaC干预组、0.10 μmol/L TSA+ 1.25 μmol/L5-AzaC联合干预组.用MTT法检测RIN-m5f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能力.结果 0.05/0.10 μmol/L TSA干预组、0.63/1.25μmol/L 5-AzaC干预组、0.10 μmol/L TSA+ 1.25tμmol/L 5-AzaC联合干预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70.1%/79.2%、67.3%/82.9%和89.1%,高于细胞因子诱导组的33.9%(P<0.05);其凋亡率分别为10.3%/10.5%、7.9%/9.6%和8.2%,低于细胞因子诱导组的16.6%(P<0.05);各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能力均比细胞因子诱导组升高(P<0.05).结论 TSA和5-AzaC可以促进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β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和恢复p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作者:侯粲;王燕飞;蔺怡;梁功平;陆前进;周智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甲状旁腺素(PTH)对老年小鼠骨折后骨愈合的作用.方法 12月龄野生型小鼠采用三点加压法制造右侧股骨稳定性骨折模型,术后分为对照组(6只,生理盐水皮下注射0.1 ml/d)和PTH干预组(6只,rhPTH 1-34皮下注射40μg·kg-1·d-1),14 d后血管造影并处死动物,取材右侧股骨中段,固定、micro CT扫描、包埋切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统计软件对骨痂各部位VEGF表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H干预14 d显著性增加骨痂部位骨容积和骨量(P<0.05),升高单位体积骨小梁数量,降低骨小梁分离度(P<0.05);增加骨痂部位血管发生,尤其管径≤50μm血管显著性增加(P<0.05);PTH干预组骨痂内骨小梁、软骨和间质部位VEGF表达量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PTH促进骨痂内软骨发生和骨发生,并且促进骨痂内血管发生,可能是通过上调骨痂内VEGF的表达起作用.
作者:程群;杜艳萍;洪维;唐雯菁;李慧林;朱晓颖;张雪梅;薛思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男性,42岁,工人,因渐起头痛、左侧脓涕伴左眼视力下降10d,伴多饮、多尿、消瘦1周于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2012年3月23日入本院耳鼻喉科.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左侧眼睑肿胀,上睑下垂,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外凸,活动差,瞳孔固定,对光反射消失,视力无光感,左眼视盘边界欠清.
作者:刘海蔚;傅世华;魏欣;陈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所有原发甲状腺肿瘤的1% ~5%、所有淋巴瘤的1% ~ 2.5%[1-3].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相对多见,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易漏诊误诊.近年来,由于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报告例数略有上升,在临床上该疾病常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本研究收集了2007年至2011年4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患者,并复习了近15年来相关文献.这4例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均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制片和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采用Elivision plus二步法.所用抗体为CK、CD3、CD10、CD20、CD21、CD79a、Ki67、Kappa、Lambda等,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贾爱华;徐少全;王兵;杜洪泉;李玉红;许俊龙;张培;白洁;张光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患者女性,48岁,因“骨痛8个月,CT发现肋骨、肩胛骨肿瘤样病变1d”入住血液科,排除血液疾病并发现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后转入本科,体检:左肩胛骨及T3、T4棘突压痛,双侧甲状腺未及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468 U/L(正常范围35~104 U/L,下同),钙2.92 mmol/L (2.15~2.55mmol/L),磷0.46 mmol/L(0.81~1.45 mmol/L),PTH 1 276pg/ml(15 ~65 pg/L).影像学检查:彩超示甲状腺左侧叶后方食管与颈动脉之间5.0 cm×1.0 cm低回声,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血流信号较丰富,考虑肿瘤性病变.
作者:郑伟红;吴高松;朱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利拉鲁肽是一种新型的胰升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201 1年在我国上市并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降糖作用显著,但长期心血管安全性尚未证实,近年发现该药可致心率增快,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性,48岁,因血糖高10年,消瘦8个月,心悸3个月入院,曾在饮食及运动基础上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及甘精胰岛素30 U”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波动于15.0~17.0 mmol/L).
作者:时学秀;闫丹丹;任彦红;黄婷;栗夏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代谢组学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平台,为药物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本文汇总近年来在代谢组学领域中降糖药物的研究以及从机体代谢谱变化角度对药物应用价值评价的资料,对代谢组学在降糖药物中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作者:许怡婷;包玉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正常人群.本文就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因素,脂联素水平与1型糖尿病不良临床特征、并发症、伴随状态和全因死亡率等的关系,以及潜在机制及研究方向进行概述.
作者:涂怡婷;李霞;周智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甲状旁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是高钙血症引起的全身多个器官受累.迄今为止,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核素显像及超声可帮助发现早期病灶.手术全切及可疑受累淋巴结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化疗及放疗效果欠佳,新型免疫治疗的疗效亦不确切.本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主要取决于初次手术时肿瘤的完全切除,超过5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预后较差.
作者:曹琳;刘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真核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和细胞器的更新来维持内稳态.自噬是一种类泛素化的降解过程,在维持细胞生存、分化和胞内物质清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之前关于自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神经变性疾病等方面,自噬与能量代谢的研究很少.2009年开始陆续有关于自噬调节代谢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新的关于自噬与脂肪细胞分化、自噬与脂滴的储存与分解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玉杰;杨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不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其中都有显著的β细胞量的损失,了解β细胞量在糖尿病病程中的变化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将提供重要的信息.以核磁共振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为代表的功能显像方法因其具有实用性、非创伤性以及安全性等特点,在β细胞量检测中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影像技术是针对人体β细胞敏感的显像方法,在针对β细胞量的dihydrotetrabenazine PET显像上,已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对于导致2型糖尿病的关键因素,18F-6-葡萄糖(18F-6-deoxy-6-fluoro-D-glucose,18F-6-FDG)已被证明是活体研究葡萄糖转运状态的有效示踪剂,因而其在反应胰岛素抵抗状态中具有潜在研究价值.进一步发展糖尿病的功能影像学诊断研究对于明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建立客观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评估各类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具有潜在巨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喆慜;张政伟;左传涛;管一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多细胞物种都与原核生物维持一种共生关系.在人类,这种宿主与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共生关系在胃肠道中尤为突出.技术和观念上的更新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他们对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的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有关.本综述旨在探寻人类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肠道微生物菌群对人类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及代谢性手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而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探寻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雷蕾;王娇;蔡德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糖尿病是重要的慢性非传染病之一,虽然不同年代流行病学研究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不一,但其在我国人群中患病人数和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若任其自然发展,我国将面对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严重健康、医疗支出与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即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亟待解决且意义重大之事.
作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甲状腺未分化癌是临床上罕见但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2012年美国甲状腺学会首次公布了针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诊治指南.指南强调,甲状腺未分化癌一经诊断,需尽快明确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采取多学科多方法综合治疗.手术完全切除和高剂量体外放射治疗是延长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国芳;刘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本期发表了潘凌等[1]《阿仑膦酸钠疗效与维生素D血清水平的相关性》的文章,研究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服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期间,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应该维持在50 nmol/L以上.虽然该文在研究对象选择、研究设计、药物疗效评定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但该文的结果再次说明在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中需要关注患者的维生素D状态.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不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无数科学家致力于获得大量的具有完整功能的胰岛β细胞的研究,目前获得β细胞主要有3种方法:(1)通过诱导胚胎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分化为β细胞系来重新合成β细胞.(2)通过重新编码使已分化细胞转变为β细胞.(3)促进已经存在的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复制.如果说Betatrophin的发现为促进已经存在的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的复制打开了大门,那么发表于1月29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新研究论文为胰岛β细胞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捷径.
作者:陈刚;黄延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11年于本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5 4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1 709例,对伴发与未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结节大小、淋巴结转移、侵袭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44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6.5% (354/5 440)患者伴发桥本甲状腺炎,与未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相比,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女性比例更高(88.1%对68.3%,P<0.01)、患者更年轻[(45.40±12.09对47.47±12.42)岁,P<0.01]、结节直径更小[(1.93±1.46对2.62±1.70)cm,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比例显著升高(52.26%对30.29%,P<0.01).(2)1 70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与未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组相比,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女性比例更高(86.49%对67.98%,P<0.01)、患者更年轻[(41.77±11.86对44.08±11.93)岁,P<0.05]、结节直径更小[(1.34±1.19对1.58±1.26)cm,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比例低(7.0%对16.8%,P<0.01)、甲状腺外侵袭的发生率低(2.2%对7.9%,P<0.01).(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桥本甲状腺炎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独立危险因素[0R=2.413,95%CI1.879 ~3.098,P<0.05].结论 伴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与未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组相比,伴发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女性更常见、发病年龄更年轻、结节直径更小,但是预后可能会更好.
作者:闫慧娴;谷伟军;杨国庆;黄薇;巴建明;王先令;杜锦;金楠;臧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弹性应变率比值(SR)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US-FN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6例患者共222例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资料、二维超声图像和SR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变量尤其是SR的诊断效能,统计SR法、US-FNA法和联合法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多因素分析筛选出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按OR值高低依次为:SR、结节回声、年龄.SR法、US-FNA法和联合法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4%、82.1%、83.3%;91.5%、82.1%、85.6%;97.6%、94.3%、95.5%.结论 SR<0.5是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重要的危险因素,SR联合US-FNA法后显著提高了US-FN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在US-FNA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敏;张捷;金志斌;杨建;彭娟;曹秋月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手术及131碘治疗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水平对甲状腺癌转移的诊断价值,并确定其相应的危险度.方法 共15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131碘治疗,并进行3年随访.154例患者分为有或无复发/转移组,根据不同Tg水平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Tg≤1 μg/L组,1μg/L<Tg≤10 μg/L组和10 μg/L<Tg≤100 μg/L,以TgAb>40 kIU/L被认为TgAb阳性,进行相对危险度分层分析,研究各不同Tg水平组别中,TgAb阳性对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当Tg≤1 μg/L时,TgAb>40 kIU/L对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大,转移相对危险度是27.000(95% CI6.727 ~ 108.374),TgAb阳性与转移高度相关.而当Tg>1 μg/L时,应以Tg水平为准.此外,TgAb的水平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关系不大.结论 在Tg≤1 μg/L患者中,TgAb>40 kIU/L是预测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的佳值.
作者:柴红;陈泽泉;余永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确定高分辨率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指标,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63例,术前予高分辨率超声、弹性成像和造影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区分良恶性病变,筛选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诊断标准.结果 (1)高分辨率超声中有意义的指标为结节低回声、结节回声不均、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以及结节内细小点状钙化(均P<0.05).(2)超声弹性成像分级评分在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造影有意义的指标为强化边界不清和强化形态不规则(均P<0.05).(4)高分辨率超声的诊断标准为符合6个指标中的任意3个,敏感性80.0%,特异性77.6%,准确性78.6%.弹性成像诊断标准为弹性评分≥3分,敏感性48.6%,特异性83.7%,准确性69.0%.超声造影的诊断标准为符合2个指标中任意1个,敏感性68.6%,特异性82.5%,准确性为76.0%.结论 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高分辨率超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的特异性较高.
作者:吕颖钺;栗翠英;巩海燕;叶新华;林红军;沈美萍;杨涛;段宇;武晓泓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