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期间20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5%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升高,95%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明显升高,100%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明显升高,摄碘率均低下,给予糖皮质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热、颈部压痛症状缓解迅速.
作者:李青丽;孙良阁;邵明玮;齐亚丹;孙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贵阳市妊娠中晚期妇女25-羟维生素D[25(OH)D]营养状况.方法 贵阳市正常孕妇(孕12 ~40周)459名.于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问卷调查了解生活习惯,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统计分析孕妇25(OH)D水平缺乏[25(OH) D<20 ng/ml]、不足[20≤25 (OH) D<30 ng/ml]、正常[25 (OH)D≥30 ng/ml]情况.结果 贵阳市妊娠中晚期妇女25(OH)D平均水平为(17.86±8.59) ng/ml,其中25(OH)D水平缺乏、不足、正常分别为306例(66.7%)、107例(23.3%)和46例(10.0%).孕中、晚期25(OH)D平均水平分别为(17.86±8.61)和(17.85 ±8.60)ng/ml.不同季节孕妇25(OH)D平均水平分别为春(3~5月)(13.17±5.56) ng/ml,夏(6~8月)(24.15±9.61) ng/ml,秋(9~11月)(18.59±7.39) ng/ml,冬(12~2月)(13.44±5.15) ng/ml,夏季高于其他季节(P<0.01).结论 贵阳市妊娠中晚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非常普遍,孕期补充维生素D营养品尚有待科学指导.
作者:向菲;蒋佳;欧亚萍;梁英梅;龙丽;陈琳;张扬;黄莹;田嘉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短期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后血糖升高的特点,及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时剂量的调整方法.方法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糖尿病未接受甲强龙治疗(DM1组)及COPD伴(DM2组)或不伴糖尿病(NDM组)接受甲强龙治疗后进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血糖平均水平(MBG)、餐后血糖水平超过11.1 mmol/L的血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水平超过10 mmol/L的时间百分比(PT)、餐后血糖峰值(PGS)、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等指标,并分析DM2组甲强龙治疗前后胰岛素剂量变化.结果 DM2组患者24 h MBG比DM1组高约42%,比NDM组高约38% (P<0.05),餐后血糖AUC、PT及MAGE均明显高于DM1、NDM两组(P<0.01).DM2组早餐PGS及PPGE均高于NDM组(P<0.01),与DM1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DM2组午餐、晚餐PGS及PPGE均明显高于DM1、NDM两组(P<0.01).NDM、DM2两组午餐、晚餐PGS及PPGE均明显高于早餐后(P<0.05).NDM组餐后血糖高峰出现在午餐后大约70 ~ 80 min,约为静滴甲强龙后(5.71±0.56)h,大约21:00血糖水平开始下降,夜间维持在较低水平.DM2组餐后血糖高峰出现在晚餐后大约1.5h左右.DM2组应用甲强龙治疗后胰岛素剂量明显增加,较未用激素前增加了74%(P<0.01).其中午餐、晚餐前胰岛素需要量多,比早餐前高53% ~ 67% (P<0.01).结论 COPD不伴糖尿病的患者应用甲强龙治疗引起的血糖高峰主要在午餐后.而COPD伴糖尿病者应用甲强龙后血糖达峰时间延迟至晚餐后约1.5h.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胰岛素剂量即应增加约50%,主要应增加午餐、晚餐前剂量.使血糖水平控制良好至少应增加74%的胰岛素剂量.
作者:咸玉欣;李莉;孙瑞霞;曹彩霞;吕文山;王静;张杰涛;高燕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短期极低热量限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以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41.3±7.3)岁,体重指数(25.91 ±2.83) kg/m2,其中,男性5例,女性15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后,实施9天极低热量(300~ 600 kcal/d)限食,重新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对比限食前后受试者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1)限食后患者平均体重由(70.5±1 1.0) kg降至(65.9±10.5) kg(P<0.01),腰围由(86.68±10.26) cm减至(81.03±9.77) cm(P<0.001),体重指数由(25.99±2.78) kg/m2降至(23.89±2.66) kg/m2(P<0.01).其中,内脏脂肪面积由(104.79±29.65) cm2减至(97.44±29.14) cm2(P=0.015),体脂肪重量由(22.8±4.9)kg减至(20.9±4.5)kg(P<0.01) (2)限食后患者空腹血糖由(8.47±1.77) mmol/L降至(6.30±1.82)mmol/L(P<0.01),空腹胰岛素由(10.8±4.0) mIU/L降至(7.1±4.2)mIU/L(P<0.01),甘油三酯由(2.36±1.71) mmol/L降至(1.28±0.50) mmol/L(P<0.05),收缩压由(127± 11)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17±10) mmHg(P<0.01),舒张压由(80±7) mmHg降至(73±10) mmHg(P<0.01),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限食后患者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量由(62.37±40.28)mIU/L增至(98.18±77.17) mIU/L(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限食后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 A-IR)由4.12±1.87降至2.02± 1.25(P<0.01).结论 短期极低热量限食可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一相分泌,改善糖脂代谢,降低血压.
作者:李春睿;陈国芳;狄红杰;徐书杭;陈杰;朱登月;刘媛;程清;相小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孕期糖代谢异常患者产后1年糖、脂代谢的转归.方法 2007年2月至12月于本院分娩,并分别于产后6~12周及产后1年于本院复诊的患者73例,年龄(32.0±3.6)岁.妊娠糖尿病46例(63%),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27例(37%).所有患者均就诊于妊娠糖尿病产后随访门诊,分别于产后6~12周及产后1年进行随访.了解体重变化,测量腰围、臀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血月脂检测.结果 与产后6~12周相比,产后1年体重、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均出现有下降.产后1年与产后6~12周比较,空腹血糖(5.19±0.06)对(4.84±0.57) mmol/L(P<0.01),6~12周无空腹血糖受损(IFG),1年后出现4例IFG;餐后血糖(6.84±1.93)对(7.33±1.50) mmol/L(P=0.017),糖耐量受损(IGT)发生率28.8%对38.4% (P=0.167),其中6例6~12周餐后血糖正常者1年后出现IGT.与6 ~12周相比,产后1 年高甘油三酯血症更多(19.2%对13.7%),高胆固醇血症减少(19.7%对30.0%,P<0.01),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显著增加(21.9%对4.1%,P<0.01),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减少(21.9%对49.3%,P<0.01). 无沦是产后6~12周或产后1年,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及妊娠糖尿病两组间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妊娠糖尿病是育龄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在体重、腰臀比等指标显著改善的情况下,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1年仍存在普遍的糖、脂代谢异常.
作者:吴红花;孙伟杰;朱赛楠;张扬子;惠岩;杨慧霞;郭晓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牧区55岁以上蒙、汉族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水平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在2008至2009年对内蒙古牧区55岁以上9 146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中国诊断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超重和肥胖.结果 内蒙古牧区蒙、汉族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2.43%(WHO标准为32.25%,下同)、19.09% (9.91%)和33.60% (29.85%)、15.19% (7.66%).蒙古族居民的肥胖患病水平高于汉族居民(x2=16.272,P<0.01).蒙、汉民族女性居民肥胖程度均高于男性居民(P<o.05),汉族女性人群的超重程度与男性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1,P=0.019),蒙、汉民族比较肥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72,P<0.01),蒙、汉族人群腰围,腰围/身高比值及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两族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降低趋势.结论 中国内蒙古牧区55岁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并且存在民族差异.
作者:张春雨;王德生;张国华;贺娟;王智光;江名芳;呼日勒特木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南昌社区中老年女性产次等生育相关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南昌社区40岁及以上女性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获得有效人数5 894名.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标准诊断.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产次、巨大儿生育史、哺乳时间、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首先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P<0.05)进一步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产次、哺乳时间、绝经年龄是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均P<0.05);婚姻状况、流产次数、巨大儿生育史、月经初潮年龄与代谢综合征不相关(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年龄40 ~ 49岁组而言,50~59岁、60 ~ 69岁、≥70岁组的患病风险逐渐增加,分别为OR=1.51(95% CI0.98 ~2.32)、OR=2.10(95% CI 1.34 ~ 3.30)、OR=2.63(95%CI1.61~4.31);非体力劳动者相对于体力劳动者患病风险增加,OR=1.33(95% CI 1.04~1.70).相对于产次1次组而言,2产次、3产次、4产次的患病风险逐渐增加,分别为OR=1.46(95% CI 1.14~1.88)、OR=1.78(95% CI 1.30 ~2.43)、OR=1.84 (95% CI 1.24 ~ 2.72);随着绝经年龄增加,患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降低,绝经年龄每推迟1岁,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降低6%,OR=0.94(95% CI0.90~0.99).文化程度和哺乳时间对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多产次、早绝经、少体力劳动和增龄可能会增加女性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作者:徐芳华;霍亚南;吴明斌;刘精东;章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曲普瑞林)兴奋试验对青春发育延迟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128例青春发育延迟患者行曲普瑞林兴奋试验,其中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77例,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CDP)51例,在试验前15 min和注射曲普瑞林后0、30、60和120min采血测定LH和FSH.对其中3例IHH患者行GnRH延长试验.结果 LH峰值、FSH峰值、LH增加值诊断价值较高.以LH峰值8.2 IU/L作为鉴别IHH和CDP的切割值,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0.4%、结论 以曲普瑞林兴奋试验LH峰值8.2 IU/L作为鉴别青少年IHH和CDP的切点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GnRH延长试验可明确下丘脑或垂体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作者:丁艳霞;李志臻;王庆祝;冉慧;谢子一;秦贵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分析无锡地区50岁以上居民肥胖及相关衡量指标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特点以5 316名无锡地区50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记录性别、年龄及一般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等,并检测相关代谢指标.该人群肥胖患病率为11.95%,其中中心性肥胖率占57.24%,男性均小于女性(P<0.05);随着体重指数及腰围的增加,胰岛素抵抗发生率逐步增加(P<0.05);同时随着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增加,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P<0.05);体重指数、腰围及腰臀比对胰岛素抵抗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并且男性腰围切点为87.5 cm,女性腰围切点为84 cm;相同体重指数水平人群中,中心性肥胖组的代谢指标大多高于对照组,且在体重指数正常组中代谢指标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正常代谢性肥胖组的代谢指标大多高于代谢正常性肥胖组,其中以空腹血糖、胰岛素、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无锡市50岁以上人群中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同时腰围能够及时有效地预测胰岛素抵抗,预防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冠怡;许岚;蒋艳敏;凌冰玉;姚勇;朱晓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青海西宁、果洛两地区居民食盐持续加碘16年后的碘营养及甲状腺功能和免疫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果洛居民尿碘中位数高于西宁[200.9 μg/L(156.9 ~ 584.6)对183.80 μg/L(58.9 ~547.2),P<0.05],而西宁成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阳性率[13.11%对3.67%,P<0.05]、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病率[2.74%对0.5% 、10.21%对1.83%,均P<0.05]均高于果洛.
作者:杨历新;米娜;王叶;朱沁芳;韩维良;李金娟;李政;崇显瑾;李国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患者的临床及生化特点,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43例MM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测结果,并探讨不同类型患者的表现差异.结果 143例患者中单纯型MMA 53例,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90例.单纯型MMA患者多于出生后1d~1个月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呕吐、代谢性酸中毒、高血氨等;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多于1个月~1岁发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贫血等.单纯型MMA和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乙酰肉碱比值及尿甲基丙二酸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3.54 μmol/L、0.85、632.08和7.97 μmol/L、0.67、161.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间各参数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单纯型MMA患者发病较早、病情较重;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较常见,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对于疑似患者需重视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黄倬;韩连书;叶军;邱文娟;张惠文;高晓岚;王瑜;季文君;李筱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4周龄雄性SD大鼠经高脂喂养8周后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以建立糖尿病模型,分为糖尿病组和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ligand,TRAIL)干预组,另选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TRAIL干预3个月.与糖尿病组相比,TRAIL干预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胰岛素显著降低,大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病变面积及光镜下内膜厚度减小[(23.8±5.7)%对(47.6±7.8)%].提示TRAIL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作者:刘敏;向光大;卢俊颜;董靖;向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对甲状腺细胞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色氨酰-tRNA合成酶(TTS)表达的影响及其在Graves病中的免疫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经IFN-γ刺激后甲状腺细胞系Nthy-ori3-1和人甲状腺原代细胞内IDO和TTS mRNA表达情况,及甲状腺组织内IDO和TTS mRNA表达.结果 人甲状腺细胞系Nthy-ori3-1和人甲状腺原代细胞均可低表达IDO和TTS,经IFN-γ刺激后IDO和TTS mRNA量显著增加(P<0.01);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组织高表达TTS,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8 2),IDO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与IFN-y mRNA水平呈显著相关性(R2=0.716,P=0.002).结论 Graves病发病早期,甲状腺细胞可能通过IFN-y上调IDO,TTS的表达,降解局部色氨酸,抑制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功能,平衡过度的自身免疫反应.
作者:章晓芳;綦一澄;张倩为;黄凤姣;林东平;宁光;王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甲状腺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取Graves病患者甲状腺组织,提取原代甲状腺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加入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细胞,然后培养于地塞米松中,分为4组,即对照组、地塞米松组、TNF-α+ IFN-γ组和地塞米松+TNF-α+IFN-γ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浓度.提取细胞全蛋白,Western印迹法检测GSK-3β、P50和P100蛋白浓度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10-5mmol/L地塞米松为佳作用浓度.TNF-α+IFN-γ组CXC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地塞米松+TNF-α+IFN-γ组与TNF-α+ IFN-γ组相比CXC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TNF-α+IFN-γ组CC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地塞米松+TNF-α+IFN-γ组与TNF-α+IFN-γ组相比,CCL2水平降低(P<0.05).TNF-α+IFN-γ与对照组相比,GSK-3β、P100蛋白表达增多,地塞米松处理可以降低+TNF-α+IFN-γ诱导的蛋白表达.结论 TNF-α和IFN-γ能刺激甲状腺细胞分泌CXCL10及CCL2,介导甲状腺免疫炎症的发生.地塞米松可降低CCL2水平,减轻体液免疫反应.地塞米松对CXCL10无明显变化.地塞米松使NF-κB相关蛋白GSK-3β、P100表达减少,抑制NF-K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冯田田;胡蕴;陈婧;程程;何珂;毛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MIN6细胞给予400 μmol/L H2O2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加H2 O2组、Scramble 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组和RIP140 siRNA组,400 μmol/L H2O2能增加MIN6细胞的凋亡率(27.89%±1.91%对3.74%±0.55%,P<0.01)和丙二醛含量[(35.17±6.26对20.07±1.86) nmol/mg,P<0.05],明显减少MIN6细胞活力(24和48 h,均P<0.01)、总超氧化合物歧化酶水平[SOD,(4.79±0.85对3.09±0.60) U/mg,P<0.05].下调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40(RIP140)表达能减少H2O2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率(11.45% ±2.27%对30.39%±5.32%,P<0.01)和丙二醛含量[(22.32±1.94对33.42±2.51)nmol/mg,P<0.01],增加总SOD水平[(5.32±0.40对3.09 ±0.15)nmol/mg,P<0.01)].
作者:薛君力;邓浩华;曾姣娥;陈小奇;代喆;邹润梅;孙家忠;徐焱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促进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神经元谷氨酸释放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PAG神经细胞,免疫组化法鉴定原代培养的PAG神经细胞为PAG神经元细胞;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观察鲑鱼降钙素(sCT)是否诱发PAG神经元谷氨酸释放并探讨其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结果 sCT可促进PAG神经元谷氨酸释放(P<0.01),此作用可被sCT受体拮抗剂sCT8-32所阻断(P<0.01).sCT诱发的PAG神经元谷氨酸释放可以被蛋白激酶C(PKC)阻断剂白屈菜季氨碱(Che)部分阻断(P<0.01).结论 sCT通过与PAG神经元上的降钙素受体结合,激活蛋白激酶PKC信号途径引起PAG神经元谷氨酸释放增加.
作者:李海英;肖智;李树法;向非;王青;蒋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转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很常见.然而,甲减转为甲亢的病例罕见,且机制不明.2013年8月本院内分泌门诊收治1例甲减转为甲亢的患者.现将病例资料整理报告,同时结合国内外新文献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此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娜仁其木格;李冬梅;米林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miRNA(微小RNA,micro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RNA.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miRNA与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相关.本文主要就miRNA在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中的调控作用、生物标志物的价值以及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方面作一综述,为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作者:徐凤;钱玲玲;王如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罗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其心血管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RECORD试验结果及重新审查的结果支持初的临床试验结论,罗格列酮及含罗格列酮的复方制剂与常规二甲双胍/磺脲类治疗相比,不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BARI2D试验的事后分析结果也同样显示罗格列酮治疗与主要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无关.鉴于新数据显示,没有明确证据表明罗格列酮会增加心血管风险,美国食物和药物管理局(FDA)于2013年7月公开表示决定取消对其处方和销售限制.
作者:陈燕铭;唐喜香;曾龙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但有研究显示对高血糖患者给予适当治疗后,在一段时期内不用药物仍可维持正常血糖,提示至少在某些糖尿病患者中胰岛β细胞功能是可逆转的,恢复β细胞功能为2型糖尿病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作者:李光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前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难以有效的早期鉴别恶性嗜铬细胞瘤.许多分子标志物的出现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
作者:钟旭;王卫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可造成甲状腺滤泡的破坏,从而引起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当其与Graves病共存于同一患者时易被漏诊并可能造成甲亢加重本文详细介绍1例在抗甲状腺治疗过程中突发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治经过,以使临床医师重视Graves病合并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治.
作者:陆静毅;周健;包玉倩;贾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国内外药物经济学研究证实,包含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的降糖治疗方案具有优异的成本效益比.另外,与其它降糖药物的比较研究结果证实,在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中,DPP4抑制剂的降HbA1C疗效稍逊于二甲双胍,但胃肠道耐受性更好;同时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降糖疗效相似,且不增加体重.在二甲双胍治疗患者中,DPP-4抑制剂的降HbA1C疗效与磺脲类(同时具有不增加体重、低血糖事件更少的优势)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同时有不增加体重及总体耐受性更好的优势)相似.此外,良好的降糖疗效得以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务损失,从而大幅缩减2型糖尿病患者的间接支出.
作者:母义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运用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RT 2010)声明评价2012年国内期刊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以“随机,糖尿病”为自由词,搜索2012年万方数据库中RCT期刊文献,依据CONSORT 2010声明,对文献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选择中华系列杂志及中国糖尿病杂志,与其他杂志进行对比.共检索5 269篇文献,经筛选后共纳入RCT文献2 591篇,其中纳入中华系列和中国糖尿病杂志文献70篇,其他文献2 521篇.2 591篇文献中,19篇(0.7%)文题能识别随机临床试验,2 574篇(99.3%)有结构式摘要,2 510篇(96.9%)阐述背景,2 053篇(79.2%)描述试验设计,1 936篇(74.7%)有受试者合格标准,2 588篇(99.9%)描述干预措施,10篇(0.39%)预先设定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120篇(4.6%)阐述产生随机序列方法,0篇(0.0%)描述分配隐藏,28篇(1.1%)实施盲法,308篇(1 1.9%)描述基线资料,941篇(36.3%)描述危害和意外效应,385篇(14.9%)描述偏倚和不确定原因,2 505篇(96.7%)解释结果.与其他杂志比较,中华系列和中国糖尿病杂志在描述试验设计(x2=16.348,P<0.01)、受试者合格标准(x2 =21.667,P<0.01)、预先设定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x2=53.128,P<0.01)、产生随机序列方法(x2=187.63,P<0.01)、受试者流程(x2=16.969,P<0.01)、描述招募期和随访期(x2=8.938,P<0.01)、基线资料(x2=140.67,P<0.01)、讨论局限性(x2=8.581,P<0.01)、可推广性(x2=146.29,P<0.01)等主要方面报告比例高.2012年国内发表的关于糖尿病方面RCT文献报告,中华系列和中国糖尿病杂志虽然在多个方面较其他杂志报道比例高,但与CONSORT 2010声明标准差距仍较大,还需在相关期刊推广并采用CONSORT声明.
作者:王博;刘珺;宣淼;周尊海;宋晓敏;顾蕾;张玄娥;唐文佳;朱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