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99
  • 国内刊号:31-1282/R
  • 影响因子:1.74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13
  • 全年订价:48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92年12月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优秀期刊三等奖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6年9期文献
  • 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残余β细胞功能的预测

    目的:探讨影响新诊断年轻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进展后残余β细胞功能( RBF)的预测因素。方法入选110例12~35岁起病的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35.1±13.8)个月的临床随访研究。记录一般资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检测血清学指标、HbA1C和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水平,并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分型。根据随访终点的C肽峰值(Cmax)是否≥0.6 ng/ml将患者分成高RBF组和低RBF组。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预测RBF的相关因素。结果在随访终点,高RBF组的Cmax水平显著高于低RBF组[(1.87±1.35对0.23±0.19)ng/ml,P<0.01],HbA1C更低[(7.00±1.69对8.39±1.77)%, P<0.01],胰岛素剂量显著减低[(0.62±0.17对0.79±0.17) IU·kg-1· d-1, P<0.01]。 Logistics回归提示影响低RBF的相关因素有:起病年龄(OR=0.82,95%CI 0.73~0.92, P=0.001)、HLA-Ⅱ高危表型(OR=4.73,95% CI 1.28~17.52, P=0.020)、女性(OR=3.39,95% CI 1.03~11.22, P=0.04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史(OR=8.71,95%CI 2.31~32.83, P=0.001)以及病程进展中的HbA1C水平(OR=2.46,95%CI 1.47~4.11, P=0.001)。与血糖控制水平相比,起病状态的相关危险因素(起病年龄<18岁、女性、携带高危的HLA表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的综合预测概率值更大[( OR=145.75,95%CI 17.30~1228.31, P<0.01)对(OR=1.82,95%CI 1.24~2.69, P=0.003)]。结论起病年龄小、女性、HLA-Ⅱ的高危表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史和病程中血糖控制不佳是较长病程后低RBF的影响因素;且相比于病程中HbA1C水平,起病状态对残余β细胞功能的影响作用更大。

    作者:缪海韬;张娟娟;顾彬;高爱博;翟楠;洪洁;张翼飞;顾卫琼;王卫庆;宁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ampt与胰岛素抵抗及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Nampt)、白细胞介素-1β( IL-1β)与胰岛素抵抗及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选择32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率( UAC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 UACR<30 mg/g,11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 UACR 30~300 mg/g,10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 UACR>300 mg/g,10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ampt、IL-1β水平,另设105名为对照组。在上述实验组中筛选出未经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8例,与上述对照组比较,根据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得出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 QUICKI)、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比较2组间Nampt、IL-1β、HOMA-IR、QUICKI、HOMA-β等的差异。结果显示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Nampt、IL-1β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Nampt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Nampt与HbA1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尿酸、IL-1β呈正相关(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糖尿病组血清Nampt、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Nampt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HOMA-β、QUICKI呈负相关(P<0.05)。 Nampt、IL-1β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病理进展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有可能作为DKD肾损伤的检测指标,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并同时参与DKD的发生、发展。Nampt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及胰岛素抵抗水平。

    作者:安丽;马小羽;王晓宇;任慧雯;于菁;王秋月;吕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清CA19-9水平与血脂代谢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血清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水平与脂代谢异常患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09年于上海市宝山区淞南社区纳入的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上普通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共纳入3711名研究对象,分析CA19-9与血脂代谢相关性,并按照血清CA19-9水平是否升高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比较2组人群间血脂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结果淞南社区40岁及以上普通居民中,脂代谢异常的患病率达37.3%,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3.3%,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为20.9%,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12.4%。血清 CA19-9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19-9水平升高(≥37 U/ml)与脂代谢异常患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与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升高独立相关(OR=1.81,95%CI 1.16~2.81)。结论本研究发现血清CA19-9水平与血脂代谢密切相关,其水平升高与脂代谢异常患病风险升高相关,且与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升高独立相关,具体机制及因果联系尚需进一步探究。

    作者:杜瑞;戴蒙;林琳;徐瑜;徐敏;陈宇红;陆洁莉;毕宇芳;王卫庆;宁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合并冠心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连续收录无降脂药物应用史的137例亚甲减患者并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2组:合并冠心病组( n=100)和不合并冠心病组(n=37)。所有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诊断冠心病。结果较之于不合并冠心病的亚甲减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亚甲减患者高血压(66.00%对40.54%)、吸烟(40.00%对5.41%)的比例更高,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均P<0.05),而传统危险因素中年龄、男性、肥胖、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吸烟、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亚甲减患者的冠心病发生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与亚甲减发生冠心病呈独立正相关(OR=3.300,95% CI 1.418~7.679,P=0.006;OR=2.917,95% CI 1.089~7.813,P=0.033)。结论高血压、吸烟是亚甲减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蛋白a、炎症、凝血机制可能与亚甲减患者发生冠心病相关。

    作者:周冰洋;郭远林;朱成刚;吴娜琼;高莹;卿平;刘庚;董倩;李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甲巯咪唑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 Graves病疗效及预后评估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

    探讨甲巯咪唑联合左旋甲状腺素( L-T4)治疗Graves病的疗效及预后。初诊Graves病患者入组治疗且随访1年者共540例(男性179例,女性361例),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疗程12个月,联合治疗组给予甲巯咪唑和L-T4,入组治疗且终完成1年随访者共263例(男性83例,女性180例);单药治疗组只给予甲巯咪唑,入组治疗且随访完毕者共277例(男性96例,女性181例)。治疗过程中每2个月随诊1次,复查甲状腺功能、肝酶及白细胞,停药时外加复查甲状腺自身抗体,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测定甲状腺体积。分别在甲状腺恢复正常且停药后的2、4、6、8、10、12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比较2组的疗效,包括:Graves病缓解率、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 TRAb)变化、甲状腺体积变化及复发情况。联合治疗组较单药治疗组在治疗1年后TRAb水平显著降低,甲状腺体积显著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治疗组发生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有3例,单药治疗组有23例。联合治疗组在停药的2、4、6、8、10、12个月内Graves病的复发率分别是5.7%、6.1%、4.9%、3.8%、3.8%、2.7%,总复发率为27.0%;单药治疗组为6.5%、5.8%、5.4%、5.1%、4.3%,4.3%,总复发率为31.4%,治疗后各阶段及1年内总复发率在两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巯咪唑联合L-T4治疗有助于降低TRAb的水平,使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并能减少治疗过程中药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但并没有降低治疗后1年内Graves病的复发率。

    作者:黄霞;张久丹;胡潇豪;张真稳;金艳;董吉祥;华飞;陆卫平;王飞;叶小珍;彭丽;李洁;高佳麟;王雪芹;朱妍;李伟;王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线粒体糖尿病伴急性胰腺炎家系分析

    目的:分析1个线粒体糖尿病家系成员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家系基因谱。方法收集该线粒体家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提取该家系9位成员外周血DNA,检测所有成员mtDNA3243位点突变情况。结果5例糖尿病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神经性耳聋,平均发病年龄(32.4±9.2)岁,平均病程(8.2±6.1)年,平均体重指数为(18.85±1.48) kg/m2,平均空腹C肽为(1.07±0.64)ng/ml,餐后2 h C肽为(3.02±1.28)ng/ml,其中4例出现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心电图ST段压低或心室预激。3例患者在糖尿病确诊同时或之后均并发急性胰腺炎,未找到明确病因。9例家系成员中8例均携带mtDNA3243A>G突变,仅1例父系后代(Ⅲ-3)未发现该位点突变,符合母系遗传特点。3例尚未发生糖尿病患者均检出mtDNA3243位点突变,携带者平均年龄(11.7±10.3)岁,小年龄只有10岁,已存在生长发育不良、消瘦等线粒体功能障碍特点,其中2例心电图ST段压低或心室预激。结论本研究报道了1个携带tRNALeu(UUR)A3243G突变的线粒体糖尿病伴急性胰腺炎家系,有助于对线粒体基因突变和线粒体糖尿病疾病谱的认识,且早期发现线粒体突变有一定的临床干预价值。

    作者:祝洁;杨篷;张曼娜;李妍;盛春君;程晓芸;盛辉;李鸿;曲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清微量元素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肥胖和正常体重人群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探讨人体内微量元素与肥胖及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肥胖患者及正常对照各115例,收集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量血清中微量元素浓度。结果肥胖患者的血清钒、铁、钴、硒和锶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7.64±13.43对31.30±27.22)ng/dl,(1.35±0.50对1.67±1.52)μg/ml,(14.33±12.03对29.38±44.36)ng/dl,(97.69±16.16对105.82±33.87)ng/ml,(39.95±8.91对43.94±11.90)ng/ml,均P<0.05],而血清铬、锰、铜和砷的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53.07±73.31对27.09±55.46) ng/dl,(3.03±1.88对1.80±1.04)ng/ml,(99.31±18.03对91.72±19.46)μg/dl,(91.37±109.61对62.75±91.46)ng/dl,均P<0.05];无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中,肥胖组的血清钒及钴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肥胖组的血清锰及铜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钒、铁、钴、硒和锶与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体脂含量百分比及其他代谢相关指标多呈负相关(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血清铬、锰和铜与上述指标多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微量元素与肥胖密切相关,且可能参与体内的代谢过程并对肥胖及其并发症有进一步的影响。

    作者:姚霜霜;张翼飞;张志国;邓玉颖;洪洁;顾卫琼;王卫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国指南对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诊治策略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国2012年颁布的《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对解放军总医院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诊治策略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2011年与2013年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224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指南发布时间,将患者分为指南颁布前组(2011年,1013例)和指南颁布后组(2013年,1230例),比较指南颁布前后基线特征、术前诊断、良恶性结节构成比、良性结节直径分布、恶性结节的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等变化情况。结果(1)2组患者均以女性多见,指南颁布后女性比例更大(75.61%对69.20%,P<0.01)、年龄更小[(45.74±11.77对47.43±11.87)岁,P<0.01]。(2)与指南颁布前相比,指南颁布后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检测率增加(83.00%对65.55%, P<0.01),术前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活检术的比例增幅明显(47.95%对19.50%, P<0.01),良性结节手术比例减少(32.20%对49.95%,P<0.01),良、恶性结节直径均更小[(2.487±0.861对2.800±0.720)cm,(1.027±0.795对1.186±0.964)cm,均P<0.01]。(3)指南颁布后,甲状腺全/近全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比例均增加(31.29%对15.38%,16.91%对7.69%,64.15%对50.50%,均P<0.01)。结论国内指南的发布对本院甲状腺结节的规范化诊治有积极指导意义。

    作者:庞萍;贾晓蒙;宋烨琼;杨国庆;谷伟军;臧丽;杜锦;巴建明;吕朝晖;窦京涛;母义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叉头状转录因子O1对高糖环境下小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调节高糖下小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及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分别将持续激活突变型FoxO1慢病毒载体(LV-CA-FoxO1)、FoxO1短发夹样RNA慢病毒载体(LV-FoxO1-shRNA)和空慢病毒载体(LV-NC)转染足细胞。实验分5组:正常糖浓度组(5.6 mmol/L,A组)、高糖组(25 mmol/L,B组)、高糖+LV-CA-FoxO1组(C组)、高糖+LV-FoxO1-shRNA组( D组)、高糖+LV-NC组( E组)。各组培养24、48、72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法检测FoxO1、TGF-β1、Smad3、nephrin、desmin的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FoxO1在足细胞中的定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2 h上清中TGF-β1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FoxO1 mRNA及蛋白表达无变化(均 P>0.05),磷酸化 FoxO1(p-FoxO1)/FoxO1升高,TGF-β1、Smad3 mRNA 及蛋白表达升高, p-Smad3/Smad3升高,nephrin表达减少,desmin表达增多,且nephrin及desmin变化呈时间依赖性(均P<0.05)。与 B 组相比, C 组 FoxO1 mRNA 及蛋白表达升高, p-FoxO1/FoxO1降低, TGF-β1表达减少, p-Smad3/Smad3降低,nephrin表达增多,desmin表达减少(均P<0.05)。 D组与B组相比,FoxO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FoxO1/FoxO1降低,TGF-β1、Smad3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Smad3/Smad3降低,nephrin表达降低,desmin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 FoxO1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3传导通路的激活,抑制高糖下足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

    作者:杜萌萌;王庆祝;秦贵军;李雯;马晓君;吴丽娜;赵水英;郭丰;王欢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β信号通路在短期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β信号通路在短期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短期高脂饮食诱导小鼠早期脂肪肝模型,并给予整合素β的拮抗剂ATN161处理。检测脂肪肝表型、血脂、血糖及脂代谢相关基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蛋白的表达。用纤维连接蛋白处理HepG2细胞的同时给予ATN161,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1)短期高脂饮食喂养显著增加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和纤维连接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2) ATN161显著下调α-SMA 的表达,增加短期高脂饮食喂养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和PPARγ及其靶基因的表达。 PPARγ和SCD1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3)纤维连接蛋白抑制HepG2细胞脂质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ATN161可以明显减弱其抑制作用。结论抑制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β信号通路可阻断短期高脂饮食激活的肝脏纤维化信号通路,同时通过增加PPARγ的活性和表达进一步增加短期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

    作者:张菲菲;张学娇;王春炅;姚柳;马骁;刘雯丽;黄敬;艾玎;郑方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自发性纵隔气肿一例报道

    患者男性,42岁,因“烦渴多饮4天,恶心呕吐伴气促11 h”于2013年8月入院。患者自4天前起一直在歌厅及棋牌室通宵达旦娱乐,每天喝下甜饮料超过10 L,并伴有多尿,伴体重下降约6 kg,纳差乏力。11 h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数10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腹部不适,伴气促并逐步加剧,无胸痛。否认糖尿病史,高血压10余年,未服药治疗;吸烟10年,约30支/d;饮酒10年,约1两白酒/d。

    作者:龚维坤;赖静波;胡静艳;郭小芳;陈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厚皮厚骨膜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厚皮厚骨膜综合征(pachydermoperiostosis),又称厚皮性骨膜病、皮肤肥厚骨膜骨质增生症、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该病的特点是进行性皮肤增厚、杵状指和骨膜增厚[1]。现报道1例典型厚皮厚骨膜综合征合并垂体瘤的患者,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本病早期诊治。

    作者:郑瑞芝;晁云芳;安乐美;虎子颖;汪艳芳;袁慧娟;张会峰;周焰;王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血糖波动性是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外,评估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连续血糖监测技术系统( CGMS)是目前好的监测血糖波动的手段。血糖波动可能通过增加氧化应激导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但其和1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尚缺乏直接临床证据。血糖波动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还需长期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来确证,并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来阐明其机制。

    作者:陈燕铭;唐喜香;穆攀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辅助生殖技术出生个体的代谢异常风险及其潜在机制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出生人群的数量与日俱增,关于辅助生殖技术远期安全性的讨论也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提示,辅助生殖技术出生个体存在包括糖脂代谢在内的多种代谢异常,其可能机制包括辅助生殖技术相关干预造成个体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观遗传和基因印记发生改变,进而对多种调控代谢效应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生影响。本文将对该领域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路然;洪天配;魏蕊;王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二甲双胍降糖作用的分子机制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降低肝糖异生和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而发挥降糖效应。抑制肝糖异生在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中尤为重要,其分子机制复杂多样,与药物浓度等因素有关。药理浓度的二甲双胍可直接抑制mGDP,使得胞液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积聚,导致丙酮酸/乳酸比值降低,从而抑制糖异生,此种作用既不依赖于AMP也不依赖于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AMPK)。药理浓度的二甲双胍还能促进AMPK的亚单位组装而直接激活AMPK,发挥抑制糖异生的作用,此种作用不依赖于AMP但依赖于AMPK。超药理浓度的二甲双胍则抑制线粒体复合体Ⅰ,引起ATP/AMP比值降低,激活AMPK,抑制糖异生。 ATP/AMP比值的降低还能通过能荷机制直接抑制糖异生,并能通过拮抗胰升糖素-cAMP-蛋白激酶A( PKA)系统而抑制糖异生。超药理浓度的二甲双胍尚能抑制AMP脱氨酶,绕开呼吸链直接升高AMP,激活AMPK,抑制糖异生;亦能通过蛋白激酶Cζ( PKCζ)-肝激酶B1( LKB1)-AMPK磷酸化级联而抑制糖异生。此外,二甲双胍在吸收入血前还能通过激活肠黏膜 AMPK 促进胰升糖素样肽1(GLP-1)分泌,GLP-1作用于肠迷走神经传入神经元,通过脑孤束核的迷走神经传出神经元,抑制肝糖异生(肠-脑-肝轴途径)。

    作者:苏青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精准医学到精准公共卫生

    精准医学是根据患者不同的基因型、代谢状态、生活方式及环境,为其制定合理的治疗及预防方案。精准医学的特色包括在数据搜集阶段对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对组学数据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利用。将精准医学的概念推广到公共卫生领域,利用组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以提高疾病风险预测的精度,并促进个体化且精准的膳食营养、生活方式干预和疾病预防,终使更广泛的人群受益,并降低总体医疗费用。

    作者:王冬;Frank B. Hu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一例闭经伴高雄激素血症病例

    本文报道了1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因闭经就诊,体检发现双侧乳房发育良好,女性外生殖器,阴毛、腋毛缺如。实验室检查发现高雄激素血症,染色体分析46XY。子宫附件超声未见明显子宫样回声,盆腔左、右侧分别见低回声区。基因检测证实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T572C纯合突变。

    作者:孙首悦;顾卫琼;叶蕾;王凯;王文萃;王卫庆;宁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