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颅咽管瘤术后生长激素缺乏(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GHD)儿童和青少年短期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颅咽管瘤术后患者18例,经胰岛素耐量试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 ITT)证实均存在垂体生长激素储备功能缺陷。对18例患者的获益与风险进行系统评估后,将其分成 rhGH 治疗组(n=9)和对照组(n=9)。治疗6个月后分析观察2组治疗前后身高、生长速度(GV)、身高标准差计数(HtSD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6个月随访头颅 MRI,观察2组患者颅咽管瘤术后复发及再发肿瘤发生情况。结果18例颅咽管瘤术后患者均存在继发性垂体功能减退,其中17例(95%)存在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17例(95%)存在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减退,7例(39%)存在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12例(67%)存在中枢性尿崩症。根据患者垂体-靶腺轴系功能缺陷情况酌情予左旋甲状腺素、泼尼松、去氨加压素等替代治疗。 rhGH 治疗组9例患者开始治疗时的中位数术后时间为48(36,72)个月,所有接受 rhGH替代治疗6个月后患者身高、GV、HtSDS、IGF-Ⅰ、IGFBP3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均 P<0.05)。此外,rhGH 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身高、GV、HtSDS、IGF-Ⅰ相对基线的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2组治疗期间,rhGH 治疗组无异常临床症状,对照组有1例出现轻微头痛,未行处理1周内自行消失。2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血糖等)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hGH 治疗组随访头颅 MRI 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中有3例颅咽管瘤复发。结论儿童和青少年颅咽管瘤术后可出现多个垂体-靶腺轴系功能减退,其中 GH-IGF-Ⅰ轴功能减退较为显著。 rhGH 短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颅咽管瘤术后 GHD 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短期内未观察到鞍区肿瘤原位复发及继发肿瘤发生。
作者:赵亚群;钟历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小头畸形-骨发育不良-原基性侏儒综合征Ⅱ型(Microcephalic or Majewski's osteodysplastic primordial dwarfism type Ⅱ,MOPD Ⅱ)主要由中心体粒周蛋白(Pericentrin,PCNT)基因功能性突变所引起,临床上极其罕见。本文报道1例13岁男孩,因“身高增长缓慢13年余,肤色加深半年余”入院,除 MOPDⅡ表现外还合并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黑棘皮病,多发牛奶咖啡斑。但头颅磁共振无动脉瘤等血管畸形。二代测序显示患者 PCNT 基因存在无义突变 c.502C>T(p. Gln168*杂合突变)和c.3103C>T(p. Arg1035*杂合突变),均为新突变,其父携带无义突变 c.3103C>T(p. Arg1035*杂合突变),其母携带无义突变 c.502C>T(p. Gln168*杂合突变)。给予患儿二甲双胍片等治疗后,其血糖趋于正常,黑棘皮较治疗前减轻。针对 PCNT 基因突变的 MOPD Ⅱ患者,需要定期评估血管异常情况。
作者:常国营;李娟;王剑;王秀敏;丁宇;程青;李辛;沈亦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大样本的中国 Gitelman 综合征(GS)患者进行基因型、表型分析和随访研究。方法对67例 GS 患者进行 SLC12A3基因突变分析。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特点,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67例 GS 患者 SLC12A3基因突变为41种,其中11个新突变,5(12.2%)个频发突变,且有3个家系(5.7%)存在3个突变等位基因。67例患者中,6例(9%)患者未发现典型的低尿钙症,8例(11.9%)患者无明显的低镁血症。另外,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出现更高的尿电解质排泄分数和更早的发病年龄。2例患者患有慢性肾脏病,13例(19.4%)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14例(20.9%)患者糖耐量受损,5例(7.5%)患者空腹血糖受损。结论本研究共确定41个与中国人群 GS有关的 SLC12A3突变位点,其中11个新突变和5个频发突变,尿电解质排泄分数在 GS 患者表型评估中可能更为敏感。 GS 患者低血钾和低血镁难以纠正至正常。 GS 患者较普通人群具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风险。
作者:邵乐平;逯静茹;郎艳华;周丽敏;王翠;刘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机选取妊娠前半期妇女352例,检测血清 TSH、FT4,并随访妊娠结局。结合中国及美国甲状腺学会(ATA)2个指南的诊断标准中 TSH 水平不同进行分组:T1期对照组(0.1≤TSH≤2.5 mIU/ L)、观察组(2.55.17 mIU/ L,L-T4治疗),T2期对照组(0.2≤TSH≤3.0 mIU/ L)、观察组(3.05.22 mIU/ L)。结果显示, T1期观察组胎膜早破、早产及总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种妊娠不良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期观察组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 T1期对照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在观察组所占比率明显升高(P<0.05)。妊娠前半期,尤其 T1期 TSH 水平升高是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有效的 L-T4干预可使其明显减少。
作者:张菲;彭伟;林彦琳;王颜刚;赵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索更适用于临床的胰岛素低血糖-生长激素刺激试验(ITT)中胰岛素用量的计算方法。方法56例疑似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按原发性与继发性分为2组,2组患者均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及 ITT。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AUCINS )、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PG )。比较 ITT 中组间胰岛素用量的差异,并分析影响胰岛素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原发组与继发组在 ITT 中的胰岛素用量无明显差异。指南中的胰岛素初始用量与本研究人群实际胰岛素用量有显著性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 AUCINS及体重指数是影响胰岛素用量的独立因素,并得到 ITT 优化系数(γ)的计算方程式。结论临床上 ITT 中实际使用的胰岛素量与指南中的推荐用量存在差异,因而为了使 ITT 试验进行得更加高效而安全,本研究探索性提出了用更优化的计算方法以帮助提高 ITT 中胰岛素诱发低血糖的一次成功率。
作者:张豫文;孙首悦;陈宇红;贾慧英;齐研;郁忠勤;王卫庆;宁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糖状态下有氧运动对小鼠心肌组织的保护作用与心肌内 miR-22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 C57BL/6小鼠分为正常非运动组(SC)、正常运动组(EC)、糖尿病非运动组(SD)和糖尿病运动组(ED)。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后,EC、ED 进行为期5周的游泳训练。实验结束时,光镜下观察小鼠心脏病理学改变,RT-PCR 检测心肌内 miR-222表达,Western 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及蛋白激酶 B(Akt)的表达水平。结果(1)光镜下可见糖尿病小鼠心肌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细胞排列紊乱,运动干预后病理改变得以改善;(2)无论是正常小鼠还是糖尿病小鼠,运动后心肌组织中 miR-222表达均增加(均 P<0.05);(3)与 SC 组比较,糖尿病小鼠心肌 PTEN 表达增强(P<0.05),PI3K/ Akt 表达受抑制(均 P<0.05);运动干预后,糖尿病小鼠心肌内 PTEN 表达显著降低(P<0.05),PI3K/ Akt 通路得以重新激活(均 P<0.05)。结论运动干预可能通过诱导心肌组织 miR-222的表达,激活 PI3K/ Akt 信号通路保护高糖状态下的心肌细胞。
作者:林延艳;赵林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养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经尾静脉输注 hMSC 或等量10倍浓缩的 hMSC 培养上清后,每日检测实验大鼠血糖。治疗后第7天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耐量试验。胰腺组织行胰岛素/胰升糖素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干细胞注射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下降(均 P<0.01),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性均明显改善(均 P<0.01),胰岛内β细胞数量增加。尾静脉输注10倍浓缩 hMSC 培养上清可在糖尿病大鼠中发挥类似 hMSC 的治疗效应。结论在2型糖尿病大鼠中尾静脉输注 hMSC 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增加胰岛内β细胞数量,该疗效可能源于 hMSC 的分泌效应。
作者:高杰清;谢宗燕;母义明;郝好杰;谢敏;程愈;张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ism, CHI)是导致新生儿和婴儿时期持续性低血糖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胰岛素过量分泌而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其发病率占活产婴儿的1/50000~1/30000,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1]。治疗 CHI 所致顽固性低血糖症,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二氮嗪、硝苯地平、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择胰腺部分切除术,大多数患儿病情可获缓解,少部分则无效。2015年9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收治1例 CHI 患儿,经上述药物及手术治疗后,仍反复出现低血糖,住院时间长达3个月余,需要持续泵入葡萄糖液。经查阅文献,国外有报道西罗莫司(Sirolimus)治疗重症 CHI 患儿成功的病例[2]。西罗莫司原称雷帕霉素(Rapamycin),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作为雷帕霉素靶蛋白(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特异性阻断剂,通过抑制 mTOR 活性,导致其下游底物的磷酸化调节作用减弱或消失,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和代谢[3-4]。而西罗莫司的不良反应则包括肝肾功能损害、全血细胞数减少、血脂异常及免疫力下降等。经家长同意后,开始应用西罗莫司治疗,随访3个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小红;王会贞;陈永兴;卫海燕;罗飞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SIRT3基因作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uin)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内膜,具有强大的去乙酰基作用,不仅参与调节能量代谢、细胞凋亡、肿瘤生长、抗衰老等活动,在心血管方面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 SIRT3在代谢综合征及心肌肥厚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 SIRT3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马艳艳;巩会平;朱林;杜贻萌;Eloy Yinwang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已经明确,针对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管理指南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然而,正常范围内的甲状腺功能亦与房颤、冠心病、骨质疏松和脂质代谢异常等风险相关,且受年龄、其他疾病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故以促甲状腺素(TSH)异常作为是否干预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的阈值存在局限性。对此,有学者提出,分级诊断甲状腺功能异常,以及根据个体 TSH 值和合并症建立危险分层来评估是否给予干预。
作者:陈国芳;刘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cytochrome P450 oxidoreductase deficiency,PORD)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青春发育延迟,外生殖器幼稚,以及耳廓畸形、颅骨或四肢长骨骨性联结。本文通过对1例经基因测序明确诊断为 PORD 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分子遗传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疾病的诊治作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林建立;郑俊杰;聂敏;茅江峰;王曦;伍学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一、住院患者高血糖概述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7.8 mmol/ L,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地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治疗[1-4]。造成高血糖的原因既可以是由于已知的或未诊断的糖尿病,也可以是由于急危重症所致的应激性高血糖。不论高血糖的原因如何,也不论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血糖均会增加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对所有的高血糖患者在入院时均应检测血糖并应询问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必要时检测 HbA1C水平以明确患者住院前是否已经存在糖尿病。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HbA1C ≥6.5%;而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HbA1C水平一般不高;血糖的水平通常随导致血糖升高的急危重症的出现或缓解而升高或恢复正常[2]。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背景识别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对于疾病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18610名中国35~74岁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化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在随访期间,收集研究对象的疾病发病状况等资料。本研究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以空腹血糖水平70~99 mg/ dl 的研究对象作为参照,调整人体测量学指标、社会经济状况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传统危险因素,分析不同的空腹血糖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7.8年(145223人年),共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519例。在单因素分析中,空腹血糖受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相关,OR(95% CI)为1.52(1.23,1.88)。经过多因素调整后,低空腹血糖水平组(<70 mg/ dl)、空腹血糖受损组(100~125 mg/ dl)和糖尿病组[≥126 mg/ dl,使用降糖药物和(或)自报糖尿病病史]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OR(95% CI)分别为1.35(0.84,2.15)、1.02(0.81,1.27)和1.68(1.26,2.23)。空腹血糖受损显著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多因素调整后 OR (95% CI)为3.67(3.20,4.21)。另外,糖尿病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风险比高于脑卒中;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与糖尿病发生相关,但不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有助于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J Diabetes 编辑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细胞外 Ca2+对于很多生理过程的调节均至关重要。钙敏感受体(CaSR)在钙稳态调节中发挥中心作用,而 G 蛋白α-11亚单位(Gα11)和适配器相关蛋白复合物2σ(AP2σ)也是介导 CaSR 信号转导的关键因子。相应编码基因的失活与激活突变导致不同类型的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FHH)和常染色体显性低钙血症(ADH)。拟钙剂和溶钙剂对各种 FHH 和 ADH 有着一定的疗效。本文是对2016年11月发表在《分子内分泌学杂志》(2016,57:R127-R142)上的综述“钙敏感受体及其伴侣蛋白功能失调:钙稳态分子机制的深入探讨”的中文编译。本文的发表获得了原文作者和杂志的同意。
作者:单畅;叶蕾;刘建民(审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的血清 C 肽水平与病情严重性的关系,探讨 C 肽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57例 DFU 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空腹与餐后2h 的血清 C肽水平及 C 肽释放曲线下面积(AUCCP ),随访患者的溃疡治疗结果与死亡情况,分析患者入院时 C 肽水平与溃疡深度(Wagner 级别)、感染程度(1~4级)的关系以及对愈合率的影响。结果足溃疡患者血清空腹、餐后 C 肽和 AUCCP 中位数分别为1.37(0.02~9.00) nmol/ L、3.22(0.02~29.61) nmol/ L、511.65(3.60~2691.30)nmol·min-1·L-1,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中位随访时间2.8(1.0~5.1)年,结果有75.88%患者愈合,3.5%患者大截肢,23.74%患者死亡;经相关因素校正后,患者空腹、餐后2h C 肽水平和AUCCP与其 Wagner 分级和感染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 C 肽及血红蛋白是 DFU 愈合的独立保护性因素,高龄、男性、溃疡感染和糖尿病家族史是 DFU 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FU 患者的 C 肽水平低下,与溃疡深度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溃疡的愈合密切相关。
作者:王淑敏;何泱;许蕾;郭凯;顾俊义;沈亚萍;顾雪明;汤正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常见细菌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病情特点,探讨不同病原菌对足溃疡病情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从1025例 DFU 患者中筛选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例,选取感染多见的5个菌种,以菌种分组,进行病情分析和观察3个月随访结果,根据愈合、未愈、截肢、死亡等病情结局,分析各组间差别与不同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常见感染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占720例培养阳性的405例;入院时各组别相应临床指标基本无差别,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 Wagner 1~2级病变比例分别为55.0%、71.1%,轻中度感染比例分别为77.5%、84.2%,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 Wagner 3~5级比例分别为49.2%、52.8%、63.2%;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组重度感染比例分别为38.2%、42.1%;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组3个月愈合比例超过47%;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组愈合比例低于40%,截肢比例均在40%以上(均 P<0.05);心功能3级以上、严重下肢动脉病变、HbA1C>9%是影响足溃疡愈合、导致截肢的主要危险因素(均 P<0.05)。结论不同细菌感染的 DFU 病情有一定的差别,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DFU 患者足部病情相对较重,短期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张杉杉;赵连礼;何泱;许蕾;钱泓洁;郭凯;王淑敏;顾雪明;汤正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 LC3及 Beclin-1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糖尿病状态下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足病科住院治疗的 PA 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DF 组)共31例。以同时期在天津武警医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 PA 感染的足部烧伤患者为非糖尿病对照组(CON 组)共19例。取2组患者足部创面肉芽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LC3及 Beclin-1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巨噬细胞内 LC3的表达。结果与 CON 组相比,DF 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 LC3及 Beclin-1表达明显减弱(1.75±0.36对2.44±0.33,0.75±0.22对1.46±0.21,均 P<0.01),且巨噬细胞内 LC3表达减弱。与 CON 组相比,DF 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的检出率较高(48.4%对5.3%,P<0.01);在 DF 组中,与非 MDRPA 组相比,MDRPA 组患者肉芽组织中 LC3及 Beclin-1表达明显减弱(1.62±0.08对1.91±0.13,0.62±0.11对0.89±0.14,均 P<0.01)。结论 PA 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 LC3及 Beclin-1表达下降,且 MDRPA 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中表达更低,糖尿病足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可能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减弱有关。
作者:马亚楠;侯小丽;朱晓晴;徐俊;丁敏;冯书红;张靖航;赵紫熙;王鹏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内分泌代谢专业高级学术刊物,以广大内分泌代谢专业医师和内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内分泌代谢及相关领域中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内分泌代谢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也设立适合全科医师参阅的讲座、临诊应对及内分泌学读片等栏目。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