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二甲双胍对甲状腺癌TPC-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rn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二甲双胍对内质网分子伴侣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binding protein,Bip)及相关凋亡蛋白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水平的影响.建立裸鼠TPC-1甲状腺癌移植瘤模型,分别胃内灌注磷酸缓冲液和二甲双胍,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裸鼠成瘤组织中Bip及CHOP的表达.结果 二甲双胍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同时上调TPC-1细胞的凋亡水平;与未处理组比较,二甲双胍处理后,Bip的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同时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12及CHOP表达水平增加;应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预处理,降低二甲双胍诱导的TPC-1细胞的凋亡水平;应用内质网应激激动剂毒胡萝卜素预处理TPC-1细胞后,协同二甲双胍促进TPC-1细胞的凋亡水平.裸鼠移植瘤后应用二甲双胍,瘤体体积及重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二甲双胍胃内灌注后瘤体组织中Bip及CHOP表达量增加.结论 在体外及体内水平上,二甲双胍可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途径促进甲状腺癌TPC-1细胞凋亡.
作者:齐蕾;叶健文;唐红卫;蒋燕燕;张军;张会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探讨外源性短链脂肪酸(SCFAs)对高糖诱导的肾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炎症的影响.体外培养正常小鼠肾系膜细胞,高糖作为刺激因子,设计 siRNA 靶向沉默 SCFAs 特异性 G 蛋白偶联受体43 (GPR43)表达,观察不同浓度SCFAs(乙酸、丙酸、丁酸)和GPR43受体激动剂干预后细胞活性氧簇、丙二醛和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变化.SCFAs和GPR43受体激动剂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诱导的肾系膜细胞活性氧簇和丙二醛生成,抑制MCP-1和IL-1β的表达和释放(均P<0.05);SiRNA靶向沉默GPR43受体部分逆转SCFAs介导的抗氧化应激和抗炎效果(均P<0.05).外源性SCFAs抑制高糖诱导的肾系膜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GPR43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该信号通路可能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潜在防治靶点.
作者:黄炜;周路平;徐勇;徐友华;龙洋;高陈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脂肪萎缩症又称脂肪萎缩综合征,包含先天性或获得性脂肪代谢障碍,临床表现为选择性脂肪萎缩及胰岛素抵抗倾向,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属于罕见病,发病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1-3] .下颌骨发育不良-耳聋-类早衰症及脂肪萎缩综合征(Madibularhypoplasia, deafness, progeroid features and lipodystrophy, MDPL)是其中一种罕见类型,表现为下颌骨发育不良、感音性耳聋、特殊面容以及进行性全身脂肪萎缩,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等代谢紊乱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病的发病率不详.现将1 例MDPL 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子勤;陈晓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本文是对近期一篇有关补充钙和维生素D与骨折关系meta分析的评论.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现有防治骨质疏松方法中简单、经济的一种.在用药过程中,同时应遵循地域化和个体化原则.
作者:朱汉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骼健康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骨质疏松症作为影响骨骼健康的主要疾病,致残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钙和维生素D作为骨骼的主要营养素,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基石.近年来,一些研究对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骨健康是否有益提出不同的观点.鉴于此,我们对钙、维生素D与骨骼健康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的指南推荐和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钙和维生素D营养与骨质疏松症工作组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女性性激素如雌激素,参与调控许多生理过程,如生长、发育、生殖和新陈代谢等.雌激素参与众多的生理过程具有受体依赖性,主要通过雌激素受体(ER)发挥作用.ER可分为Erα和Erβ两种类型,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雌激素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下丘脑发挥各种生物学作用,表明中枢ER在雌激素调控的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回顾雌激素在能量代谢方面的作用,尤其关注下丘脑部位的能量代谢作用,为生殖、能量代谢相关性疾病寻找中枢药物治疗的靶点.
作者:李倩;温俊平;陈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 TS)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之一,也是人类唯一能生存的单体综合征.TS 典型临床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不全、原发性闭经、身材矮小、躯体畸形、不能生育等,还可伴发一系列内分泌异常如糖代谢紊乱、甲状腺疾病等.
作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性腺学组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作者:J Diabetes 编辑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探讨中老年人群中脂质蓄积指数(LAP)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选取2011年7月至12月参与调查的年龄≥40周岁的大连市社区居民,按照入组及排除标准,共纳入10109人.通过曲线拟合模型描述LAP与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相关和线性回归证明LAP对HOMA-β的影响.LAP与HOMA-β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趋势,随着LAP的增加,HOMA-β先逐渐上升,之后进入平台期,然后逐渐下降.根据LAP四分位分类,每个分类分别作为一个单独的数据进行分析.Spearman相关结果显示:HOMA-β与LAP在Q1组呈正相关,Q2及Q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4组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Q1组和Q4组内LAP仍可进入方程(P<0.05).随着LAP增加,胰岛β细胞出现分泌活动代偿性增加到失代偿再到分泌活动减弱的过程.
作者:李占斌;高政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在肥胖成年人中检验血清胎球蛋白B(Fetuin-B)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横断面调查收集1318名中心型肥胖的普通成人人口社会学、生活方式及临床数据,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Fetuin-B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Fetuin-B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820(62.2%)例研究对象为代谢综合征患者,其血清Fetuin-B水平比对照组人群显著升高[(4.18 ± 1.39对4.02 ±1.35)μg/ml,P=0.043].随着血清Fetuin-B水平的增加,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病率、胰岛素抵抗比例均显著增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经矫正混杂因素后,血清Fetuin-B水平可显著增加代谢综合征及胰岛素抵抗的风险(OR=1.19,95%CI 1.06~1.34,P=0.004;OR=1.15,95%CI 1.01~1.30,P=0.031).结论 血清Fetuin-B水平与NAFLD密切相关,血清Fetuin-B水平升高可显著增加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
作者:刘永文;王冬梅;李志斌;林明珠;刘长勤;陈政;石秀林;杨叔禹;李学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分析新疆农村维吾尔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并探讨其中心性肥胖组分腰围的适宜切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疆喀什伽师县18岁及以上常住维吾尔族农村居民3542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分析男性、女性不同腰围水平和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聚集的关系,并寻找检出两个及以上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距离短的腰围切点,作为维吾尔族成人代谢综合征中心性肥胖组分适宜腰围切点.结果 按照IDF标准,当男性腰围≥85 cm、女性≥82 cm时,ROC曲线距离短,以此切点结合其余组分诊断农村维吾尔族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1.3%,男性为19.5%,女性为23.0%,女性高于男性(P<0.05).随着腰围升高,维吾尔族人群≥1个、≥2个代谢综合征组分检出率呈增加趋势,OR值明显增高.结论 新疆农村维吾尔族居民代谢综合征患病水平高于全国,建议以男性腰围≥85 cm,女性≥82 cm为切点,结合IDF标准其他组分定义作为农村维吾尔族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作者:何佳;郭恒;马儒林;刘佳铭;丁玉松;张景玉;张眉;闫贻忠;李毓;马娇龙;胡云华;魏斌;庞鸿瑞;李述刚;郭淑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