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筋一词原出《黄帝内经》.文章综合历代医家之论,首次对宗筋概念、生理功能与相关经脉的联系作了系统的论述,丰富了中医藏象理论;并指出阳痿从宗筋论治的理论意义及具体运用,从而为中医临床治疗阳痿提供了新的见解.
作者:王琦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含药血清对内皮素-1(ET-1)诱导的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分6组,正常组(10%正常对照组血清)、模型组(ET-1加10%正常对照组血清)、小青龙汤高剂量组(ET-1加10%小青龙汤高剂量组血清)、小青龙汤中剂量(ET-1加10%小青龙汤中剂量组血清)、小青龙汤低剂量组(ET-1加10%小青龙汤低剂量组血清)、地塞米松组(ET-1加10%地塞米松组血清),每组8孔.采用MTT比色法检测ASMC 24h、48h、72h增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青龙汤低剂量组含药血清各期及中剂量组24h、72h对ASMC增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青龙汤高剂量组各期、中剂量组48h及地塞米松组各期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青龙汤药物血清能有效抑制ET-1诱导的ASMC增殖作用,可知抑制哮喘大鼠平滑肌增殖是小青龙汤影响哮喘大鼠气道重建的途径之一.
作者:薛汉荣;洪广祥;程光宇;付向春;兰智慧;王丽华;林色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其防治与中医体质理论,治未病思想相契合;亚健康状态表现心身相关,与中医情志致病原理,强调脏腑辨证之论治相符;亚健康症状的复杂多样,与中医综合调理及特色疗法之应用相合.从亚健康状态的特征探讨分析了中医药防治对策.
作者:钱会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保元活血颗粒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降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保元活血颗粒(试验组30例)和单纯西药对照组(30例)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甲襞微循环及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D-D)、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率的变化.结果:保元活血颗粒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D-D、CD62p、PAC-1的表达率,能明显改善甲襞微循环.结论:保元活血颗粒能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血栓前状态.
作者:杨明会;路军章;窦永起;刘毅;邓新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变量聚类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收集237例CFS患者,记录患者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在调查群体中CFS分为:精髓空虚,阴液亏虚,脾肾阳虚和肝火亢盛4型,解释比例为61.68%.结论:CFS的中医病机包括虚实两方面,其中以虚为主.变量聚类分析能够帮助CFS中医证候的合理分型.
作者:黄小波;李宗信;陈文强;王明越;张春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很多学者认为张仲景据《黄帝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简称为《伤寒》),因而以《黄帝内经》的六经、脏腑经络释《伤寒》,其结果是不能正确理解张仲景医学.笔者据考证资料证实,张仲景不是根据《黄帝内经》撰写的《伤寒》,它的主要内容方证,来自于《汤液经法》等经方医学.《伤寒》主要继承八纲辨证.并加入半表半里理念而形成了六经辨证.这样以六经为纲,以方证为目,形成了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伤寒》的六经与《黄帝内经》的六经是不同的理论概念,在解读《伤寒》时,两种概念不能混淆.
作者:冯世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大黄提取片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脂代谢、骨骼肌脂联素受体1(AdipoR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PARa)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大黄的减肥作用机理.方法:给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灌服低、中、高剂量(200,400,800mg·kg-1·d-1)大黄提取片,测定血脂、脂联素,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大鼠骨骼肌中AdipoR1和PPARa mRNA表达水平.结果:大黄提取片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强降脂作用,高剂量大黄提取片能显著降低肥胖大鼠血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增加骨骼肌组织PPARa mRNA表达水平,但3种剂量大黄均不能明显改变脂联素和骨骼肌AdipoR1 mRNA水平.结论:大黄提取片可通过增加肥胖大鼠骨骼肌PPARa表达、降低血脂水平而促进机体减肥.
作者:查兵兵;李益明;焦东海;洪晓武;万睿;马春姑;马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在近20年来发展很快,得到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不少学者据此提出一些新假说,如证治药动学、药代指纹图谱等[1-2].以前的研究证明大黄酸是人口服大黄后唯一被吸收入血的蒽醌类物质[3-5],为探讨大黄中大黄酸在不同证型人群中的药动学规律,本次研究比较了大黄酸在热证和寒证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作者:朱伟;阮新民;吴焕林;陈可冀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长期大量的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纤维化,甚至发展成酒精性肝硬化.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其防治已成为现在面临的重要课题.已往的研究发现,中药三七及其提取物具有护肝、抗氧化、抗纤维化等作用[1-2].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作者:陈芝芸;严茂祥;蔡丹莉;何蓓晖;陈华;刘庆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血栓素A2(TXA2)活化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血糖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是导致微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因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放PAI-1、血栓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激活凝血系统和血小板,促使血管收缩、微血栓形成,促进细胞增殖及增加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从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1-3].本科在多年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研制成的纯中药制剂贞清方,以前称为五龙克糖口服液[4],具有补肾养阴、活血化瘀等功效.本实验旨在观察贞清方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对PAI-1和TXA2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的影响.
作者:文秀英;郑龙轶;孙立敏;许明望;陈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治疗寒热错杂之心下痞的代表方剂之一,具有和中降逆,开痞散结之功.以往的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显著的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为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笔者采用细胞分离、培养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等技术,通过观察半夏泻心汤药物血清对小鼠胃肠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膜电位与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以此探讨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祝捷;李宇航;王庆国;洪庆涛;杨建茹;黄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药指纹图谱是目前能阐述和表达中药制剂,体现中医药理论深刻内涵的形式和技术,为现代中药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山茱萸为常用滋补良药,其提取液及其不同的有效部位具有抗休克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1-2].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山茱萸提取液指纹图谱,为山茱萸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山茱萸提取液不同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分析,同时考察了大鼠给药后所得血清指纹图谱,旨在阐明山茱萸不同提取液的药效物质基础.
作者:李小娜;王巧;张国华;殷玮;张兰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非酶糖化(nonenzymaticglycation)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3].
作者:孙敏;孙晶;朱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姜良铎教授认为外感病的发生发展与内伤存在与否关系密切.无内伤时,外感病呈典型过程,与体质类型有关;有内伤时则呈非典型过程,个体差异显著.消渴病患者因其疾病特点所致,表现出对外感病的易患性,且临床经过不同于其他外感病的普遍规律而有一定的特殊性.
作者:李春颖;邱泽计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从医四十余年,一生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临床研究.笔者曾有幸师从于张教授门下,受益匪浅.兹将其治疗银屑病的用药特点及常用对药配伍经验介绍予同道.
作者:王莒生;王萍;邓丙戌;张凡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方均为治疗外感发热的常用方剂.全国名老中医史载祥教授从医理入手,将各方之适应证概括为:邪入少阳,选小柴胡汤;少阳热化,取大柴胡汤;少阳寒化,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太阳少阳合病,投柴胡桂枝汤;少阳邪漫周身,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根据以上归纳应用于临床,不但对外感发热每获良效,对很多疑难病症也有佳效,从以下病案可见一斑.
作者:贾海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笔者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艺;刘静;张小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已在国内普遍开展.由于药物流产简便、安全并可免除人流手术操作的痛苦,受到普遍欢迎.但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笔者采用2种不同的服药方法观察了宫血宁胶囊对减少药流后子宫出血的效果,并与未加用宫血宁胶囊的对照组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泽;章晓梅;马艳萍;包红梅;卫滇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而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正常成年人血清尿酸水平波动范围较窄,国内男性为(261.8±59.5)μmol/L,女性(202.3±53.4)μmol/L,一般男性高于420μmol/L(7mg/dl),女性高于350μmol/L(6mg/dl)即为高尿酸血症.痛风作为高尿酸血症的主要临床病症,其发病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单关节剧痛伴有红、肿、热症状.由于发病急骤、疼痛剧烈,患者难于忍受,因而如何尽快缓解患者痛苦、控制疾病发展,成为急性发作期痛风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临床观察发现痛风急性发作多为痰湿瘀浊阻滞,日久化热所致[1].选用了原本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痛风急性发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恒侠;张江海;邱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肾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钠的转运、血管反应性增高和管壁增厚、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血管扩张激素、神经肽、胰岛素抵抗等有关[1].中医药在改善高血压病临床症状、保护靶器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对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内容涉及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单体以及非药物疗法的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胡小勤;陈利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导致脑组织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近些年来,随着对VD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VD,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熊祎虹;王少杰;白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