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8-90
  • 全年订价:15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 中医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年6期文献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获取49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确定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通过阈值辨证结果,分析本病证候要素组合与分布规律.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气虚、气滞、血瘀、痰浊、阴虚、火热等证候要素,可有单一证候要素、2个证候要素、3个证候要素、4个证侯要素及4个以上证候要素组合类型,气虚、气滞、痰浊在本病证候要素总体分布及组合分布中出现频率较高.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病机特点为气虚为本,气滞、痰浊为标,临床应全面分析.

    作者:袁国强;李叶双;吴以岭;贾振华;高怀林;陈静;谷春华;吴相春;魏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温阳活血中药复方调控冠心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内受体、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血小板内受体、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方法:采取高脂饮食、脑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及寒冷刺激方法建立冠心病(心)阳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血小板内受体、信号转导的的影响.结果:温阳活血中药复方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浓度、血栓素B2(TXB2)含量、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ma(GP Ⅱb/Ⅲa)分子数和a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均明显下降,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增高(P<0.01,P<0.001).电镜下模型组血小板腔泡内致密颗粒减少,易于变形,伸出伪足,温阳活血中药复方组血小板表面尚光滑,未见伸出伪足.结论: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具有抑制血小板受体的表达、信号转导的作用.

    作者:张明雪;常艳鹏;曹洪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海昆肾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对肾组织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海昆肾喜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0只,造模组50只.造模组采用空腹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模型,模型组大鼠按55mg/kg,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72h后血糖≥16.7mmol/L,尿糖≥4个+者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血糖高低随机分组,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海昆小剂量组和海昆大剂量组,给药12周.第4、8、12周末收集大鼠24小时尿量及检测尿蛋白量.12周末处死大鼠,取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甘油三酯(TG)等,采用HE、Mallory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海昆肾喜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蛋白尿,增加体质量,降低Scr和BUN,改善肾功能,调节TG,改善脂代谢紊乱,海昆肾喜能够明显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并且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内的CTGF在细胞浆内的表达(P<0.01).结论:海昆肾喜可能抑制CTGF蛋白的过度表达,进而减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作者:张新雪;李杨;赵宗江;杨美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试论宋金元时期的药用衡制

    通过长期的研究,笔者认为,宋、金、元时期医家所使用的衡制,既不是汉唐时期医家使用的斤、两、分、铢制,也不是明清时期医家使用的斤、两、钱、分、厘制.而是斤、两、分、钱、字制.

    作者:李具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清脂复肝颗粒防治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清脂复肝颗粒(qingzhifugan granules,QZFG)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QZFG分为6、3、1.5g/kg剂量组,进行预防给药,连续4周后,分别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的半胱氨酸酶3(Caspase-3)表达水平;RT-PCR检测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表达水平;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QZFG各剂量组轿清中AST、ALT的含量及Caspase-3、CYP2E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且给药组之间差异明显,即表现出剂量相关性.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给药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QZFG可能通过降低肝脏中CYP2E1、Caspase-3水平发挥防治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

    作者:华海婴;张转建;付康;杨波;王曙炎;戈士文;叶启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富钒鹰嘴豆芽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目的:研究富钒鹰嘴豆芽降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糖尿病大鼠模型,饲喂不同浓度的富钒鹰嘴豆芽4周,观察大鼠血糖和血脂等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升高了4倍,血浆胰岛素降低了57.63%、糖化血红蛋白(GHb)升高了42.28%,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浆脂质水平明显升高.而分别饲喂不同浓度富钒鹰嘴豆芽4周后,糖尿病大鼠的上述指标都得到改善,其中以中等剂量(100 ug/ml)富钒鹰嘴豆芽治疗组的效果明显:血糖水平降低了58.60%(P<0.05);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接近正常;GHb降低了32.81%,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明显下降(P<0.05),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分别降低了39.98%和41.37%.而葡萄糖耐量得到显著改善,2h的血糖值降低了38.46%.结论:富钒鹰嘴豆芽能阻止糖尿病大鼠高血糖的进展和血浆脂质水平的改变;这种钒的有机复合物形式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目的,具有较佳的应用前景.

    作者:毛雪琴;张玲;王梦欣;孙兆峰;夏作理;杨晓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仲景治肝病常用药对探讨

    药对是药物配伍的基本单位,文章筛选<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有关肝病证治的方药,按治法分类,将仲景治肝病常用药对归纳成疏肝、活血、治风、退黄、清肝、温肝、补肝、调和等八个方面,并研究其配伍的规律.

    作者:徐小玉;连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蒙药草乌药效组分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目的:分析传统蒙药草乌的药效组分.方法: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对蒙药草乌的水煎煮液进行了直接分析.结果:草乌水煎煮液中含有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等共3种类型生物碱.结论: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可以对蒙药草乌药效组分作出快速分析,方法简便,直观,用样量少.

    作者:图雅;张贵君;刘志强;王淑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红曲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红曲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红曲低、中、高剂量组,普拉固组和倍美力组,分别予以蒸馏水、红曲水提液、普拉同水溶液、倍美力水溶液胃灌,10天后,制备含药血清;将从4-5周SD大鼠取材制备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于含药血清培养液中,应用MTT法、对硝基苯磷酸盐法及茜素红染色等方法观察红曲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碱性磷酸酶表达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结果:含红曲血清明显增加了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水平及矿化结节的形成(P<0.05或P<0.01).结论:体外成功培养了骨髓基质细胞和成骨细胞;证实了含红曲血清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矿化.

    作者:卢建华;钱煦岱;华江;王维佳;朱小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归经入脑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阐述中药归经入脑的证据及方法论,中医学证据主要有文献记载的相关药物、脏腑系统证据、经络系统证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归经与血脑屏障、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受体学说、环核苷酸、脑保护作用等均有密切关系,为中药归经入脑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宋秋英;郑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咳痰宁分散片的制备

    目的:优选咳痰宁分散片处方,制备中药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方法:以制粒情况、片子的外观、崩解时间、抗张强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咳痰宁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以MCC与PVPP(1:2)、PVPP加入方法内加:外加(1:1)、硬脂酸镁加入量为1%制备咳痰宁分散片,药片在3min内崩解,抗张强度为70N.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合理稳定,咳痰宁分散片具有明显的速释特征.

    作者:蔡光先;李跃辉;李超;杨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董廷瑶脾胃学说之临床应用

    根据董廷瑶教授对小儿脾胃病的认识,辨证特点,治疗原则等,例举了临床运用升清运脾、和营养胃、疏肝理脾、培土生金、清脾化湿、健脾益气等通过调理脾胃而达到治愈各种疾病的方法.

    作者:董继业;董幼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何子淮从肝论治妇科疾病经验

    何子淮是国家级著名老中医,在中医妇科领域颇有建树.他总结出一套从肝论治妇科疾病的方法,即舒肝散郁、温肝暖宫、养血柔肝、清肝泻火、养阴清肝、疏肝健脾法.临床实践中运用,屡屡奏效.

    作者:严宇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组药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

    组药是方剂配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架起中药与方剂之间的桥梁.文章探讨了组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以期研究出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方剂及方法.

    作者:黄晓玲;柴可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发性硬化缓解期中医补肾为主减少复发

    肾虚是多发性硬化(MS)发病的核心,临床上治疗本病,虽常涉及化痰、活血、清热、通腑、解毒、祛湿、利水等法,但健脾益气、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等调理脏腑功能也是常用方法,而其核心是补肾.无论是补肾贯穿始终,还是以补肾来收功,无不体现补肾在MS治疗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樊永平;张庆;周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渊源,文章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总结分类出多种活血化瘀方法,并列举出常用方法,且初步阐述了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原则,为人们重新审视活血化瘀法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地位提供了必要的新思路.

    作者:赵钢;孙秋;黄艳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从郁论治内障眼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应用

    已故名老中医张望之主任医师从郁论治内障眼病,立论独特,经验丰富.他认为内障眼病多因郁而病或因病而郁,故治疗应以开郁导滞为先,非大虚莫补.在此理论指导下,拟制内障主方.

    作者:霍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疏肝化浊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30例的临床观察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一般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作者:陶琳;张声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胃炎患者不同舌象唾液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变化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EGF)是目前公认的与胃肠黏膜再生、修复密切相关的生长因子,EGF在颌下腺中合成并分泌到唾液中,通过吞咽及全身的血液循环作用,表达对胃黏膜创伤愈合过程的系统效应.

    作者:陈雪功;张琼玉;周雪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药自微乳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中药剂型现代化伴随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各种现代剂型被应用到中药制剂的研究中.然而,中药不等于一般的动/植物药,其有效成分/组分中除了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组分外,还含有许多脂溶性和水难溶性有效成分/组分,直接影响这类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应用范围.

    作者:袁海建;陈彦;贾晓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医诊疗体系的模式与发展趋势

    文章基于中医诊疗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历程,阐释了辨病治疗、辨证论治、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后者包括基于中医诊断疾病而进行辨证论治的中医病证结合模式,和基于西医诊断疾病而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的病证结合模式,并探讨不同诊疗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提高中医治疗疾病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建生;赵敏;陈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