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大鼠烫伤创面给予康美肤烧伤膏治疗后,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在愈合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数据分析,分别在烫伤后第3、5、7、9、14d检测EGF、TNF-α、TGF-β_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EGF的表达:治疗组伤后第1d在基底细胞中有少量表达;伤后第5d表达明显,伤后第7-14d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对照组伤后第7d出现表达高峰.②TNF-α的表达:对照组TNF-α的表达在伤后3、9d出现2个高峰.治疗组TNF-α的表达第二个高峰较对照组提前,分别在伤后3、7d出现2个高峰.③TGF-β_1的表达:治疗组伤后第1d在创面浅层细胞中有少量表达;伤后第5d表达明显;伤后第9d之后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对照组伤后第1d基本无表达,第3d开始有所表达,第7天表达出现高峰.结论:康美肤烧伤膏能够促进EGF、TGF-β_1在创面修复的早期表达,并抑制TNF-α在创面修复后期的过度表达,有利于创面愈合.
作者:徐伟;朱洪民;洪振丰;郑海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赵氏微调三号治疗大肠癌的临床及实验疗效.方法:大肠癌患者口服中药赵氏微调三号6个月以上,观察临床主要症状、生活质量、客观疗效、生存率等指标.观察中药赵氏微调三号对移植性肉瘤的抑瘤作用、对实验动物细胞因子的影响、对人大肠癌HT-29细胞和大肠癌LOVO细胞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结果:赵氏微调三号可以改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9.52%),提高生活质量(P<0.05),稳定肿瘤(临床获益率86.67%);延长生命(3年生存率为49.52%).实验研究显示中药赵氏微调三号的抑瘤率为29.68%,能显著提高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可使HT-29、LOVO大肠癌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中药赵氏微调三号治疗大肠癌,可以改善患者主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抑制肿瘤、促使大肠癌细胞凋亡,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周留勇;尤建良;单珍珠;黄箫娜;龚时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是从西医角度全面阐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基础与临床问题,是西医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指导原则.笔者另辟蹊径,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去解读和认识,开拓创新了COPD稳定期中医药治疗的思路,使其更好地为中医药防治COPD服务.
作者:洪广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脏腑虚证的分布、组合及演变规律,探讨冠心病的病变脏腑特点.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的方法,收集了106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采集其四诊信息,进行脏腑辨证,统计分析脏腑虚证的分布、组合及随冠心病发生发展不同病程(0-2年;2-5年;5-10年;10年以上)阶段的演变规律.结果:冠心病脏腑虚证以心虚证(占35.73%)、肾虚(占29.75%)、肝虚证(占12.44%)为常见.虚证组合以两证组合为常见(占37.89%),多为心、肾虚并见.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病程阶段,心虚证(均>25%)、肝虚证(均>25%)、肾虚证(均>10%)出现频率始终高.肾虚证所占的比例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结论:冠心病的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肾,与肝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病程阶段病变脏腑侧重不同,肾虚的程度可能与冠心病的病程病情呈正相关,并提出治疗冠心病的心肾相关学说.
作者:何庆勇;王阶;姚魁武;邢雁伟;李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毒素清颗粒对内毒素肺损伤家兔小肠组织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血管间黏附因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射脂多糖建立家兔肺损伤模型.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毒素清大中小剂量组及双黄连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小肠组织巨噬细胞、TNF-α、ICAM-1和V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小肠组织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毒素清各剂量组和双黄连组巨噬细胞、TNF-α表达明显减弱(P<0.01),毒素清各剂量组肠组织中ICAM-1阳性单位PU值和毒素清大、中剂量组VCAM-1阳性单位PU值明显减低(P<0.01,P<0.05);与双黄连组比,毒素清大剂量组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阳性单位PU值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模型组小肠组织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表达显著增强,毒素清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TNF-α、ICAM-1、VCAM-1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李素云;李建生;王湘雨;刘宝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方法:利用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我国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9省市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横断面现场调查的21948例大样本数据,随机抽取性别、年龄结构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基本一致的8448例,组成代表中国一般人群的样本.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得分;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分析一般人群的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以社会人口学变量分组,采用χ~2检验比较各亚组体质构成比的差异.结果:中国一般人群中,平和质占32.14%,8种偏颇体质占67.86%;8种偏颇体质中居于前3位的体质类型是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分别占13.42%、9.08%和9.04%.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的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一般人群中约1/3的人群为平和体质,约2/3的人群为偏颇体质;偏颇体质中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较多见;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人群的体质特点不同.
作者:王琦;朱燕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头痛是临床颇为常见的病证.气候异常变化常可诱发头痛,文章结合<素问>运气七篇大论及相关医案,阐释和分析了外感因素在头痛证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作者:薛辉;王庆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肾气不足证与肾阴亏虚证的患者双手六部脉进行脉象描记与分析,揭示其脉象信息特征,探索证候与脉象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0例肾气不足证和35例肾阴亏虚证的患者,与25例正常组作对照,利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根据中医寸口诊法三部九候的基本要求,同时检测并记录受试者两手寸、关、尺六部脉象的变化,并采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结果:通过症状量表辨证判定与脉象信息判定的对照分析,得出实验组脉诊仪正确辨证诊断的符合率为68%,而正常人群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88%,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脉象变异程度及多部异常改变与患者病程的长短、病情轻重及其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根据传统中医脉诊理论,通过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及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分析方法,可以观察相关证候的脉象信息特征;揭示了脉象、证候之间的相关性,对中医客观化诊断及辨证论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君;王莉;魏红;刘明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龙葵中澳洲茄碱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_(18)(4.6×1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5nm,柱温30℃.结果:澳洲茄碱在0.812-8.120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2%;方法精密度及重现性良好.结论:方法简便、准确,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袁海建;安益强;陈彦;贾晓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气血祛风湿方治疗肾脏病的有效作用和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用益气血祛风湿方水煎剂以及黄芪当归和青藤碱等进行干预治疗4周.实验结束时留取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技术观察肾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技术测定肾组织中α-SMA、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等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的蛋白表达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多,α-SMA和ROCK1基因表达也显著增高.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益气血祛风湿方与青藤碱组显著优于芪归治疗组.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α-SMA、Rock1基因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益气血祛风湿方显著降低肾间质纤维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在α-SMA方面作用较黄芪当归显著增强.
作者:杨汝春;王永钧;鲁盈;张迎华;朱晓玲;厉春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痹痛灵颗粒对家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将痹痛灵颗粒按2ml/kg给予新西兰兔灌胃,连续3天,制备含药血清;取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设立不同浓度痹痛灵颗粒含药血清组及空白血清组、实验对照组、抗骨质增生胶囊含药血清组,观察各组对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痹痛灵颗粒可显著提高SOD活性,且降低NOS活性.结论:痹痛灵颗粒能有效防治骨性关节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NO表达,激活SOD有关.
作者:章敏;王勇;李媛媛;赵映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脑灵片对广防己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对广防己的解毒问题.方法:广防己与脑灵片共煎后用RP-HPLC法测定马兜铃酸A的吸收值,观测其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加人脑灵片后,广防己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脑灵片可显著降低广防己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作者:冯高平;孙芸;毛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优选川乌药材中总生物碱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法,以提取物得率和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并用RP-HPLC法测定三种生物碱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氯仿-二乙胺(70:30:2:0.1).结果:筛选出的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用氨试液浸润,加入15倍乙醚溶剂,冷浸24h.结论:该实验提取工艺合理、科学.
作者:刘学湘;陈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检索2007年10月以前的MEDLINE、BIOSIS、CNKI、EMBASE、VIP、CBM、<天坛脑血管病会议2006>论文集、<天坛脑血管病会议2007>论文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及所获资料的参考文献.按照Cochrane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分析,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3个研究随访了6个月时的病死率或残疾率(BI≤60),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研究采用了SSS(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量表,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显示针刺或电针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MD3.49,95%CI(2.00,4.99)].结论:尚无法证实针刺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和病死率;虽然针刺可以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质量较低,故目前还不能肯定针刺的疗效.今后应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获得更可靠的证据.
作者:张彤;张莉;张惠敏;李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将125例患者按随机表随机分为中药组(65例)和西药对照组(60例),治疗组治以肃降肺胃法,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中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肺胃同治、肃降肺胃法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具有良好的疗效,为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东;刘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室重构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慢性心衰模型,外试验血管紧张素Ⅱ作用48h诱导心肌肥厚、制作肥厚心肌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心脏指数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含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以及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法)检测NF-κB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在益气温阳活血方及拆方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模型组TNF-α、IL-18含量及NF-κB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益气温阳活血方能够明显减少TNF-α、IL-18含量及抑制NF-κB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NF-κB在慢性心衰心室重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益气温阳活血方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杨冬花;付蓉;卞震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治疗组60例应用舒血宁注射液,对照组58例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53/60例),对照组为70.7%(41/58例),差别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NFDS评分和Barthel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脂各项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适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有关.
作者:张洪;周敏;章军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加减抵挡汤治疗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重复阿霉素注射造成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以加减抵挡汤治疗并用西药科素亚为阳性对照,观察模型组和各治疗组的肾功能及24h尿蛋白定量,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TIMP-1及其PAI-1的mRNA的表达.结果:加减抵挡汤各组均能降低肾小球硬化大鼠增高的24h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且加减抵挡汤能下调大鼠肾组织TIMP-1和PAI-1mRNA的表达.结论:加减抵挡汤通过下调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TIMP-1和PAI-1 mRNA的表达,延缓肾功能衰竭.
作者:柴可夫;张曾亮;黄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周仲瑛教授是中医临床大家,擅长治疗内科各种疑难杂病.在肺系病证的治疗方面亦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治疗咳嗽以宣肺为要,尤其是陈寒伏肺之久咳,更非温散宣通不解;支气管哮喘之病机为风盛痰阻、风动痰升,治疗重在祛风涤痰;肺病日久及心者,治当痰瘀同治,尤重化瘀;而支气管肺癌病属癌毒阻肺,正气亏虚,治疗当扶正抗癌并举,以清养平补、不壅不腻、化痰消瘀、攻不伤正为要.
作者:王志英;郭立中;叶放;金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韩冰教授是我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从医50载,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运用奇经八脉理论进行疑难妇科病的诊治.文章将韩冰教授治疗不孕症的治则治法及临床验案进行整理,包括补肾调冲法、理肝调冲法、宣通带脉法,并举典型病案4则.
作者:秦淑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子宫内膜异位征的好发部位之一是阴道直肠隔,随病情发展,异位内膜可在隔中形成包块,向阴道穹窿部突出,形成后穹窿结节,患者可出现痛经、性交痛、肛门坠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这种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在手术治疗方面又有一定困难.
作者: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1],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
作者:蒋志洪;罗和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既加强了针灸针的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的创伤性.
作者:吕彤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周期性发生于月经期的痉挛性疼痛.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一般开始于在排卵周期建立之后的青春期,其产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液中前列腺素的增加,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并造成缺血而产生疼痛[1].
作者:杨欢;陈旭;金侣位;刘婉宁;马增斌;郑媛媛;朱江;刘存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医史研究应当为当今中医学发展服务,方剂学史研究者应当思考当今方剂学发展问题.作者提出当前中医方剂学发展的3个问题:第一是方剂学的学术分野问题,如治法与剂型的学科归属;第二是方剂分类与中医理、法一致的问题;第三是<药典>对方剂的局限问题,现行<药典>关于中药炮制方法、使用剂量的规定不能满足中医临床的实际需要,提出除了<药典>之外,中医应当制订一部<方典>.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医诊治痰病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萌芽于秦汉,发端于晋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近现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章基于先秦两汉至隋唐时期中医药典籍相关内容的整理研究,对痰病诊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研讨,希望能对现代中医养生与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潘桂娟;柳亚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