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2005年对12例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有多个部位骨转移灶伴有疼痛的患者,采用国产紫杉醇周60mg/m2,静脉注射,每周一次,连用3周,休息1周,共使用6周.结果治疗后疼痛缓解率3个月为85%;6个月为74%.骨转移性病灶减少或缩小,可评价毒副反应8例,均可耐受.结论本组病例经紫杉醇周剂量化疗后疗效肯定,疼痛缓解较满意,且不良反应轻,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值得扩大病例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争信;冀红红;袁新华;陆敬义;苏天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研究联合应用口服可多华(多沙唑嗪控释片)和局部涂抹达克罗宁药液治疗早泄的效果.方法36例早泄病例,在性生活前6~8h服用可多华4mg,性生活前20 min和10 min各在阴茎皮肤和阴茎头涂抹一次达克罗宁.用药治疗后,射精潜伏时间延长≥4 min者为有效;射精潜伏时间延长至3~4 min者为改善;射精潜伏时间延长,但不到3 min者为无效.结果36例联合应用口服可多华和局部涂抹达克罗宁药液治疗后,总的有效率为50%,总的改善率为27.8%.结论联合应用口服可多华和局部涂抹达克罗宁药液于阴茎皮肤及头治疗早泄,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应俊;姚德鸿;任晓敏;徐明曦;彭兴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并检测血皮质醇浓度,12例患者均确诊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经静注地塞米松20mg/d或静滴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mg/d均治愈,疗程2~7d.随访4~20个月,平均13个月,均未复发.结论对于老年男性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应警惕发生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可能,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有利于及早诊治.
作者:石磊;高振利;王琳;孙德康;门昌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加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治疗Ⅲ B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方法对42例符合NIH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α-受体阻滞剂加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治疗,总疗程为60d,分别在治疗结束后7d和30d进行复诊和电话随访,评价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症状评分(PS)、排尿症状评分(USS)、生活质量评分(QLS)、尿流率(FC)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前患者疼痛症状评分(PS)为17.0±1.7.USS为7.0±1.5.QLS为8.0±1.4.治疗结束时PS为7.0±2.1.USS为3.0±1.3.QLS为4.0±1.5.治疗前后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1月时PS为9.0±1.7.USS为4.0±1.2.QLS 5.0±1.3.治疗前大尿流率(MFR)为18.5±3.8,平均尿流率(AFR)为10.4±2.3.治疗后MFR为22.2±4.0,AFR为12.8±2.5.结论α-受体阻滞剂加生物反馈疗法对Ⅲ B型慢性前列腺炎具有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排尿、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对尿流率下降的患者,可明显增加尿流率指标.
作者:薛蔚;王元天;陈奇;黄翼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四黄前列片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方法选用NIH系雄性小鼠,依文献方法,行前列腺腹叶内植入尿生殖窦组织,制备BPH动物模型,给药30d后处死动物,取前列腺组织,称重测量体积,组织切片观察前列腺腺腔面积和腺上皮高度,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实验各组前列腺组织中PCNA抗原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四黄前列片可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腺腔的面积和腺上皮高度,并能抑制前列腺组织中PCNA的表达,增加Caspase-3的表达.结论四黄前列片能抑制模型小鼠前列腺增生,其机理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凋亡有关.
作者:郭凯;时丹;杨磊林;甑山林;任铁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去势大鼠阴茎海绵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取1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对照组.1周后取阴茎海绵体,比色法测定阴茎海绵体一氧化氮(NO)含量(μg/g);原位细胞凋亡标记检测细胞凋亡数;逆转录多聚酶链聚合反应检测IGF-1、IGF-bp-3mRNA表达.结果IGF-1mRNA在对照组中表达(1.44±0.29)而在去势组未检测到表达.IGF-bp-3mRNA在去势组表达量(3.52±1.4)较对照组(1.10±0.51)升高(P<0.01).去势组阴茎海绵体细胞凋亡数(26.02±5.25)较对照组(12.51±1.81)高(P<0.05);凋亡细胞积分光密度去势组(33931.54±2459.36)较对照组(18766.37±3040.42)高(P<0.05).去势组阴茎海绵体NO浓度(14.45±2.38)较对照组(39.8±3.28)显著降低(P<0.01).结论去势1周后阴茎海绵体细胞发生凋亡.去势后阴茎海绵体细胞凋亡可能与IGF-1mRNA表达降低及IGF-bp-3mRNA表达增高有关.
作者:尚吉文;沈寅初;闫勇;陈代雄;梁国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卵泡液诱导顶体反应(follicular fluid induced acrosome reaction,FFIAR)与人精子体外受精能力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783对夫妇完成的797个常规体外受精(in-vitrofertilizaition,IVF)周期的结果,分析了FFIAR与IVF受精率等的关系.结果IVF受精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极显著正相关(r=0.111,P<0.01),与精子密度略相关(r=0.086,P<0.05),与FFIAR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r=0.052,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常规IVF受精率只与精子正常形态率显著正相关,与精子密度和FFIAR均没有相关性.FFIAR<2%组中,常规IVF受精率显著低于FFIAR≥2%组(60.5±29.3)%与(73.7±22.9)%,P<0.05;同时,FFIAR<2%的22个周期中,完全不受精的周期有2个(9.1%),其比例显著高于FFIAR≥2%的775个周期组(1%).结论FFIAR实验在IVF治疗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当FFIAR<2%时,应当选择ICSI为授精方式,以降低卵子完全不受精的风险.
作者:黄敏珍;吴敬之;史哲;陈创奇;杨少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PCa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on法,检测45例PCa和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中AR的表达,并探讨AR蛋白表达与PCa分期、分级、术前PSA、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R在PCa和前列腺增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和93.3%,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D期和A-C期PCa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87.5%,无显著差异(P>0.05),但D期PCa AR阳性表达程度显著增强(P<0.05);Gleason评分≤7和Gleason评分>7PCa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和100%,无显著差异(P>0.05),但低分化PCa(Gleason评分>7)AR阳性表达程度显著增强(P<0.05);PSA≤10ng/ml和PSA>10ng/ml PCa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和97.1%,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内分泌治疗有效和无效PCa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和90.9%,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R阳性表达程度与PCa分期、分级有关,对判断PCa生物学行为有参考价值.
作者:姜涛;李先承;宋希双;姜辉;张平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BPH膀胱逼尿肌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5例BPH患者和15例同龄无膀胱流出道梗阻(BOO)患者的膀胱逼尿肌,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逼尿肌结构改变,电镜下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PH组膀胱逼尿肌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AI)为19.07±4.52,较对照组8.57±3.20显著升高(P<0.01).BPH组Fas的阳性表达率为96.0%,较对照组73.3%明显增加(P<0.01).BPH组FasL的阳性表达率为96.0%,较对照组66.7%明显增加.(P<0.01).光镜和电镜下BPH组逼尿肌细胞形态紊乱,细胞问结缔组织增生,电镜下BPH组凋亡细胞相对增多.结论BPH患者逼尿肌较同龄正常逼尿肌细胞凋亡率上升,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升高,提示此改变是引起凋亡上升的原因.除去超微结构的改变等影响了BPH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外,逼尿肌细胞凋亡增加也可能是导致逼尿肌功能减退的原因.
作者:黄旭元;易彬;陈斌;薄隽杰;冷静;李东;孙杰;王益鑫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浆中IgA抗精子抗体对人精子顶体反应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珠法(IBT)筛选出IgA抗精子抗体阳性精浆标本同正常人精子孵育,以孕酮诱发精子顶体反应;以特异性荧光标记物-络合异硫氰酸荧光素的花生凝集素(FITC-PNA)标记精子顶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顶体完整性.结果与IgA抗精子抗体阳性精浆孵育的精子,其孕酮诱发的顶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精浆及精子培养液组(P<0.01),正常精浆组及精子培养液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gA抗精子抗体阳性精浆组、正常精浆组、精子培养液组自发顶体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性不育患者精浆中的IgA抗精子抗体可以明显抑制孕酮诱发的顶体反应的发生,可能是导致不育的原因之一.
作者:邢荣威;赵大伟;马圣君;孙博泉;张运召;王捍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酒精对大鼠前列腺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用50.0%、25.0%、12.5%的乙醇溶液和蒸馏水按10.0ml/kg每晚灌胃1次持续60d后,观察酒精毒染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的形态结构的变化;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前列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的水平.结果随着酒精剂量的增加,SOD、CAT、GSH-Px活力和PAP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和前列腺相对重量分别呈现上升和下降趋势,前列腺组织发生萎缩.结论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大鼠前列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氧化应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吴顺理;李世文;郑新民;胡礼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从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刀治疗26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碧锦;卢树乾;李德朝;刘春晓;丁智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以皮肤黏膜疣状增生为特征的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近年来,发生于肛周的CA不断增多,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治疗后复发率较高.我科自2001年开始应用微波、重组人α-2b干扰素凝胶、免疫增强剂治疗肛周CA,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英;李永喜;逄明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男性不育在不育夫妇中约占40%,它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干扰影响生殖生理活动某些环节而造成的临床结果.造成男性不育的因素很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导致的精子质量下降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1].在泌尿生殖系统中,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中大的附属性腺.慢性前列腺炎(CP)对精子质量影响如何,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作者:王世礼;安茂伟;张立真;王蒙;王桂民;李艳;李孟兆;任洪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阴茎部位的尖锐湿疣(CA)是男性较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STD).目前治疗方法颇多,有物理疗法、手术治疗及外用药物去疣等,但治疗后复发率可高达30%~70%[1].为有效降低复发率,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联合激光包皮环切、激光除疣、局部及全身应用α-2b干扰素等四联疗法治疗男性阴茎CA,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战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报道2型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血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改变,对糖尿病(DM)患者的生殖内分泌领域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雷永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是中青年常见病,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治疗方法也不统一.患者虽经长期治疗,但效果不佳.我们采用前瞻性对比法对48例CAP患者规律射精前后前列腺炎主客观症状变化进行观察,探讨规律射精在治疗CAP中的作用.
作者:傅旭锋;程怀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993年12月至1998年12月在厦门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厦广音乐台)<午夜悄悄话>节目中,通过热线电话和听众来信,收到有关青少年性方面的问题8394个.现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找到青少年所关心的主要性问题,以便在今后更好地做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安黎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前,临床应用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无特异性选择作用,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尤其是快速增殖的生殖细胞、骨髓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等也有杀伤作用,并产生不同的毒性作用.随着化疗疗效的提高,儿童和中青年多发的某些恶性肿瘤治愈率已达85%[1],长期存活者显著增多.由化疗药物所导致的男性生精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质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对化疗药物损害生精功能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和防治等研究较多,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李杜娟;王家富;黄庆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FasL为Fas的天然配体,是一种诱导细胞凋亡的Ⅱ型跨膜蛋白,属TNF超家族,能特异性地与靶细胞膜上的Fas结合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冯星;高惠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发病率很高,根据美国统计占成年妇女的30%~50%[1,2],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2000年Xin等[3]通过对我国540名23~55岁的健康女性进行女性性功能简明指数(BISF-W)评定,发现性生活不满意者、达高潮困难者、性生活每月少于2次者分别为55.5%、39.68%和31.75%.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对FSD的研究远落后于男性性功能障碍.目前对FSD发病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各项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FSD的生理学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杨春;袁亦铭;辛钟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研究前列腺的诱导分化对于研究前列腺在体外的生长发育过程,为前列腺细胞癌以及前列腺增生的形成、预防以及治疗的体外研究和建立动物模型有深远的意义.并对前列腺的损伤以及前列腺液的提取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下就泌尿系统中有关前列腺的诱导分化做一个综述.
作者:刘俊;黄翼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院自2002年11月至2004年7月对100例原发性早泄患者采用SSRI药物氟西汀联合真空负压气动按摩进行治疗,结果疗效较好.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占全;玉铂;黄桂芬;莫君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ation of Urology,EAU)射精功能障碍诊疗指南由Colpi(意大利)、Weidner(德国)、Jungwirth(奥地利)、Pomerol(西班牙)、Papp(匈牙利)、Hargreave(英国)、Dohle(荷兰)共同起草制定,发表在欧洲泌尿外科杂志2004年第46卷第5期上.
作者:王涛;刘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