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6年8期文献
  • 成人尿道下裂的临床处理

    目的 探讨成人尿道下裂的临床特点,提高成人尿道下裂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2001年9月至2005年12月治疗16~62岁(平均22.9岁)尿道下裂28例,共计施行各种手术39例次,其中尿道成形手术34例次,单纯补瘘5例次.通过临床观察、随访,对几种常用手术方法进行评估.此外,根据成人特点设计改良了术后包扎方法以帮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结果 28例单次手术的成功率19例(67.9%).尿道成形术的34例次共发生尿瘘10例次(29.4%),其中1例在术后2个月自愈(尿瘘发生率26.5%).发生尿瘘的分布为:Snodgrass术7例次(7/21,33.3%),镶嵌式唇粘膜尿道成形术1例次(1/7,14.3%),Duckett术1例(1/2,50%),Methieu术1例.单纯补瘘的5例中1例术后尿瘘复发.尿道成形术后尿道狭窄发生6例(6/34,17.6%),4例表现为严重尿道狭窄.尿道狭窄发生的分布为:4例发生于用Snodgrass方法的再手术病例(4/21,19%),1例发生于Duckett术后(1/2,50%),另1例发生于邻近包皮皮瓣再次尿道成形术后.5例目前已经镶嵌式唇粘膜尿道成形术再次手术治愈,1例等待再次手术.结论 成人尿道下裂手术容易出现并发症,手术方法的选择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合理的阴茎包扎方法和术后处理对手术的成败有重要影响.

    作者:叶惟靖;刘毅东;王元天;江鱼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前列腺癌去雄激素治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 观察去雄激素治疗前列腺癌的不良反应,并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2006年1月112例去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中,97例完成了不良反应的调查.随访3~36月,去雄激素治疗后潮热、性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分别为46%、75%、4%;患者潮热、精神疲乏、四肢乏力、纳差症状明显加重(P<0.05);性功能明显减退(P<0.05).12例潮热症状严重者使用抗抑郁药博乐欣(25mg,tid)1~2周症状减轻.7例有骨转移性疼痛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每45d一次,骨痛症状缓解.结论 去雄激素对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博乐欣可减轻患者潮热症状,唑来膦酸可预防和治疗去雄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并发症.

    作者:王荫槐;赵晓昆;杨罗艳;张选志;刘任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

    目的 探讨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5~2004年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2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由前列腺左右叶分别穿刺3点,中叶穿刺2点.干纱布置入直肠内压迫止血.穿刺前后各应用抗生素3d.结果 穿刺后32例患者出现肉眼血尿(14.16%),12例患者直肠出血(5.31%),尿路刺激症状伴有/不伴有发热34例(15.04%),排尿困难29例(12.83%).上述患者经相关处理后恢复.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简便方法,但在应用中仍有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使用细针穿刺和穿刺前充分的肠道准备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边炜;史本康;徐祗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长期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难治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初步研究(附37例报告)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难治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37例难治性E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都完成了6周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服药2周后勃起功能改善明显.第6周完成治疗后疗效满意,34例(91.89%)患者IIEF-5评分、勃起硬度达到正常;停药后第2周及第6周复诊,33例患者疗效维持,4例稍有下降.结论 长期服用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难治性ED患者疗效良好,其机制仍待探讨、证实.

    作者:赵良运;涂响安;王文卫;邓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膀胱癌转移至阴茎致异常勃起1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转移性阴茎癌致异常勃起的认识.方法 回顾1例转移性阴茎癌致异常勃起的处理过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发病情况、发病机理、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例阴茎持续痛性勃起10d、有膀胱癌手术史的患者,先接受阴茎、尿道海绵体分流术,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2周后行阴茎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阴茎中移行细胞癌浸润.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转移癌及肺转移癌可疑.4个月后患者死于全身衰竭.结论 顽固性阴茎异常勃起结合膀胱癌病史,应考虑到膀胱癌的阴茎转移,阴茎全切除术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但预后较差.

    作者:陆超;张士青;顾欣;潘惟昕;童福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法行前列腺切除术(PKVP)81例.结果 81例术中出血少,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和前列腺包膜穿孔发生.术后随访1~6个月,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的(6.2±4.1)ml/S上升至术后的(21.2±4.6)m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的(25.6±4.8)分下降至术后的(6.8±2.6)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的(5.1±0.5)分降低至术后的(1.8±0.5)分;残余尿由术前的(67±70)ml减少至术后的(15±20)ml.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作者:汪祖林;徐佑璋;骆德兴;宋立;俞仲伟;唐来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晚期前列腺癌去势联合伽玛刀治疗

    目的 总结伽玛刀结合去势手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方法 15例前列腺癌患者,比较双侧睾丸切除+伽玛刀治疗前后PSA、排尿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尿流率、治疗并发症发生率,0.5~2年后前列腺体积变化.结果 双侧睾丸切除后1周,PSA迅速下降至原基础值一半,伽玛刀治疗一疗程后,PSA下降至4.0 μg/L以下,大尿流率增加,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下降,残余尿量减少,放疗后6个月复查肿瘤明显缩小或消失,0.5~1年、1~2年后复查前列腺体积缩小.治疗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中晚期前列腺癌伽玛刀配合去势治疗,不仅能使肿瘤消退,缓解癌细胞生长,减慢病情进展,消除转移灶,而且能显著改善排尿症状,使前列腺体积缩小,无明显放射并发症.

    作者:张武杰;陈泽奎;吕孝军;张小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压力-流率测定的诊断价值评估

    目的 评估压力-流率测定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80名伴有下尿路症状的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和IPSS评分.结果 根据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BOO组156例,轻度BOO组61例,无BOO组63例,其大尿流率(Qmax)分别为(6.44±1.44)ml/s,(7.49±1.76)ml/s,(8.11±1.97)ml/s,BOO组与另二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分别为(73.49±15.91)cmH2O,(49.90±6.82)cmH2O,(30.70±6.04)cmH2O,3组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术前IPSS评分分别为(20.55±5.09),(17.51±4.46),(17.54±4.96),BOO组与另两组之间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术前剩余尿量(PVR)分别为(104.53±37.14)ml,(106.66±41.70)ml,(104.29±40.75)ml,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压力-流率测定可了解BPH患者BOO严重程度,对BPH治疗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朱英坚;叶敏;王伟明;沈海波;常秀华;陈方;齐隽;刘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淫羊藿苷与睾酮治疗亚急性衰老雄性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及睾酮对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T、E2含量,睾丸组织P16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只SD成年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淫羊藿组、睾酮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OD活性、T、E2含量,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变化,SP法观察睾丸组织P16蛋白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SOD活性、T含量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1);各组E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睾丸组织出现退行性变化,睾丸生殖细胞P16阳性细胞百分率(PI)和凋亡指数增加,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淫羊藿组和睾酮组SOD活性增加,T水平升高,生殖细胞凋亡指数下降,较模型组差异显著,睾丸组织的退行性变化明显改善.淫羊藿组生殖细胞P16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而睾酮组变化无显著意义.结论 与睾酮相比,淫羊藿不仅可以提高亚急性衰老雄性大鼠血清SOD活性和雄激素水平,减少生殖细胞凋亡,改善睾丸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还可通过抑制生殖细胞衰老基因P16蛋白表达这一途径延缓性腺衰老.

    作者:章振保;田生平;杨镜秋;蔡崇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从内痈论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从内痈论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AP/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4例患者,按照内痈三期辨证分别予消、托、补三法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有效率为85.7%,NIH-CPSI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 从内痈论治CAP/CPPS,将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扩大中医辨证的内涵,使辨证更具有规范性及科学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白遵光;陈志强;王树声;王昭辉;代睿欣;吕立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管紧张素Ⅱ与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其1型受体(AT1)在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E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整个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实验在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饲养8周,筛选出有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把所有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糖尿病组(DM)、DED组.3组大鼠麻醉后下腔静脉取血;取阴茎组织,分别用于免疫组化观察Ang Ⅱ受体分布量的变化以及放免法测定组织匀浆和血液中AngⅡ水平.第二部分实验在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后,立即分为3组:糖尿病不治疗组、缬沙坦组、螺内酯组.治疗8周后,分别用阿朴吗啡法筛选和海绵体内压测定方法评价勃起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M组血液和海绵体组织及DED组血液中Ang Ⅱ水平明显升高(P<0.05);DED组阴茎组织中Ang Ⅱ水平显著升高(P<0.001);各组大鼠阴茎组织Ang Ⅱ受体分布随Ang Ⅱ增高而降低.而使用缬沙坦治疗8周后,与不治疗组和螺内酯组对比,前者的勃起率和海绵体内压均有明显的增加.结论 Ang Ⅱ在DED的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应用血管紧张素Ang Ⅱ受体AT1拮抗剂可能会成为将来治疗DED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戴玉田;李三祥;陈赟;姚乐申;温端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清PSA测定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选择经手术证实的前列腺癌(Pca)组50例和前列腺增生(BPH)组50例,术前均测定血清TPSA、FPSA和P(V)、RI水平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进行比较相关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学处理.结果 Pca组与BPH组比较,血清中TPSA,FPSA,F/T比值,PSAD和P(V)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低分化癌组与高分化癌相比较:血清TPSA、FPSA、PSAD和RI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分析表明血清TPSA、FPSA、PSAD和RI水平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r≈0.4),而F/T比值和P(V)无相关性.结论 PSA是前列腺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林延双;梁建波;何大光;刘时才;苏依莱;韦华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尿道外伤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尿道外伤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相关因素.方法 对40例外伤所致尿道损伤患者采用IIEF-5量表、夜间阴茎勃起监测、血管活性药物注射下阴茎血流彩超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中,11例存在明显勃起障碍,3例有血管病变依据.所有患者受伤前后IIEF-5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耻骨联合有分离病人较不分离者在IIEF-5评分变化上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在背深动脉收缩期流速上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后尿道损伤患者在阴茎勃起长度变化、周径变化以及勃起持续时间上较前尿道损伤患者明显变小,且ED概率更高.背深静脉流速>5 cm/s患者的比率在两组人群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静脉流速>5cm/s人群主要集中在30~40岁.结论 尿道外伤患者发生勃起功能障碍与损伤部位尤其是耻骨联合分离与否、前后尿道损伤位置、神经受损受伤年龄相关,与心理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作者:冯超;徐月敏;俞建军;费肖芳;陈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改良Palomo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附38例报告)

    目的 探讨改良Palomo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采用改良Palomo术,即采用内环上3cm斜切口,避开腹壁下动、静脉,行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38例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5min.38例患者手术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30例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年,未见症状复发和睾丸萎缩.术前有5例伴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的患者,经治疗后有3例患者的精子质量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 改良Palomo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暴露清楚,而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不失为一种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汝强;徐耀庭;荆翌峰;许晓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多普勒超声技术动态观察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阴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目的 动态观察多普勒超声技术配合阴茎海绵体注射在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0例疑血管性ED患者在阴茎注射PGE1后5min、10min和20min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阴茎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血流阻力指数(RI).另100例心因性ED设为对照组.第一次注射后勃起不佳的患者3d后增加PGE1剂量重新检测.结果 120例患者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有动脉性ED者34例,静脉性ED 55例,混合血管性31例.ICI后不同时间的多普勒测量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有一定差异.结论 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有一定意义.阴茎海绵体注射药物后须动态观察阴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汤育新;蒋先镇;阳建福;汤进;黄凯;谭靖;龙智;吴萍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SA mRNA及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微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SA mRNA及蛋白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取抗凝血,Ficoll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RT-PCR检测PS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A蛋白表达.结果 (1)血清PSA>40.0ng/ml者23例,两者均表达的19例,阳性符合率82.61%(19/23);血清PSA<20.0ng/ml者16例,两者均表达的5例,阳性符合率31.25%(5/16);(2)PSA 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均呈正相关;(3)血清PSA<20.0ng/ml的16例患者随访18个月,1例PSA mRNA及蛋白均表达阳性者,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半年内死于癌转移.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SAmRNA及蛋白的联合检测是判断前列腺癌微转移的有效手段之一,并可预示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和不良预后.

    作者:李扬;毛建华;张灵;计国义;潘玉琢;赵雪俭;高洪文;王伟华;孔祥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会阴穴封闭加手法按摩治疗前列腺痛(附29例报告)

    前列腺痛是泌尿外科、男科临床常见的前列腺疾病.笔者探索应用曲安奈德会阴穴封闭加手法按摩治疗前列腺痛2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仁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阴茎上皮样肉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阴茎上皮样肉瘤罕见,我院于2003年10月收治一例并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赵声龙;李伟;施宗伟;陈晓竹;何科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男性少弱精子症的中西药治疗临床观察(附63例报告)

    男性不育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约占育龄夫妇的10%~12%[1].而精子数量减少及活力减弱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从2004.1~2005.9采用中西药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6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秦素;单鸣;罗华;王万东;张锐;张河;雷星辉;刘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改良上游法在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观察

    精液的体外处理是人工授精实施中的重要环节,为使精子授精能力增强,从而更有效提高IUI的成功率.我们从2002年2月开始对精液指标正常或略差的精子制备改良常规上游法进行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刘馨;张丽;潘国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α1受体阻滞剂及定期快速射精联合消炎痛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是目前我国青壮年男性常见病、疑难病之一,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α1-受体阻滞剂联合定期快速射精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志坚;袁子彦;李普云;柳建军;洪伟平;吴宏;黄木春;苏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和勃起功能障碍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不能达到和(或)维持勃起,以达到满意的性生活.在西方,至少十分之一的男性有不同程度的ED.粗略的估计,全世界1995年男性ED为1.52亿人,预计到2025年将会上升到3.22亿人[1].因为阴茎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血管床,所以器质性ED很大一部分是由血管本身病变引起的,现就易引起血管病变导致ED的各种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李三祥;戴玉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隐睾的影像学诊断

    睾丸下降分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腹腔内的移行,发生于孕10周~15周,这一进程受副中肾管抑制激素的控制.第二阶段是由腹股沟向阴囊内的移行,发生于孕26周以后,这一过程受睾丸引带移行、附睾发育、雄性激素刺激、生殖股神经和腹压的控制.以上各因素可影响睾丸的正常下降,从而造成睾丸在下降过程中停留在腹股沟管的内环、管内或外环,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则称为隐睾.此外,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也是造成隐睾的主要原因.若睾丸沿引带尾端其他分支下降至会阴、耻骨部或股部,则称为睾丸异位,但不多见.

    作者:刘东;李凤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四象限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包皮过长

    包皮环切是泌尿外科常用手术之一,手术方法多种.我院1998年6月~2005年7月采取自行设计的四象限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32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彭伟;张青汉;董能本;叶绪龙;潘卫斌;姜卫东;桂定文;陈小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前列腺癌治疗进展

    前列腺癌是西方社会重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美国男性中大约有1/6终可能发生前列腺癌,在所有肿瘤致死率中排名第二[1].大量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相关死亡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也成了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近几年有关前列腺癌的治疗从基础到临床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现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宋希双;刘颖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