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7年12期文献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在常规体外受精失败病例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病例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于常规IVF受精失败的病人在第2天进行补救ICSI(A组)21个周期,或在下一个周期直接应用ICSI技术治疗(B组)18个周期.分别与因严重少、弱精子症而行ICSI的243周期(对照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1.53%、81.73%、72.94%,均比B组的83.87%、97.69%、84.25%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的多原核率差异无显著性(3.55%vs1.29%,P>0.05).比较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冷冻周期率,B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而A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常规IVF受精失败者可通过第2天补救ICSI或下一周期直接行ICSI而提高受精率和种植率,而后者比前者能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史哲;黄敏珍;陈创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受体性别及完整性对睾丸组织移植物发育的影响

    目的 以免疫缺陷小鼠为受体,探讨受体的性别及完整性对未成熟睾丸组织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作为受体的免疫缺陷小鼠分为4组:雄性正常组、雄性去势组、雌性正常组和雌性去势组.移植供体组织均为新生1~2 d的昆明小鼠睾丸,移植部位为受体背部皮下.移植7周后取材,计算移植物的回收率并称重,对各组移植物中生精小管结构和生精细胞的组成情况以及生精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移植7周后,从4组受体中获得的移植物体积和重量与移植前相比均有明显增加.染色体观察显示,所有4组移植物中生精细胞染色体数量均为正常2倍体(40条)和单倍体(20条);HE染色结果显示,所有4组受体取出的移植物中均发现带有长形精子的生精小管,其中雄性正常组、雄性去势组、雌性正常组和雌性去势组分别有1、5、1和3只受体中观察到含有长形精子的生精小管.结论 新生昆明小鼠睾丸组织分别移植到去势的、未去势的雄性和雌性免疫缺陷小鼠背部7周后,未成熟的生精细胞均可发育成为长形精子.

    作者:于洁;房家智;万汇涓;张芳婷;尹美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康士得(比卡鲁胺)治疗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评价康士得150mg和药物去势治疗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单一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案,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康士得片150mg,每日1片;对照组:诺雷得(醋酸戈舍瑞林)植入剂,每28d在腹前壁皮下注射1次,每次3.6mg,共3次,初2周合用康士得50mg,每日1片.在治疗12周时,观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抑制百分比,前列腺体积的变化及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 在治疗12周后,口服治疗组和对照组PSA的抑制率分别为62.18%和68.0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6.23%和42.5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治疗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分别为乳房疼痛1例,男性乳腺发育1例,不需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结论 在局部晚期、无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口服康士得150mg的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其近期治疗效果与目前常规标准药物去势治疗相似.

    作者:何学酉;洪宝发;符伟军;高江平;张磊;杨勇;宋涛;张朝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不育症患者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分析

    目的 评估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不明原因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男性患者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的频率,探讨不同民族间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以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区STS-AZFa、AZFb、AZFc和AZFd4个基因8片段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23例(汉族61例,维吾尔族62例)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不育男性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并比较不同民族的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61例汉族患者中有27例(44.26%)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62例维吾尔族患者检出13例(20.97%)存在Y染色体微缺失,在所有被检出有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的患者中AZF区联合缺失23例(58%).汉族患者与维吾尔族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率及AZF多位点联合缺失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不育男性患者中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发生率及AZF多位点联合缺失发生率存在民族差异,PCR检测AZF基因是诊断Y染色体长臂微缺失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涤平;邵为民;蒲春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前列舒通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前列舒通抑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机理,观察其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前列舒通作用于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后的前列腺指数,前列腺体积,前列腺腺体总面积、bF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bcl-2(抑制细胞凋亡因子),以及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前列舒通各浓度组前列腺指数、前列腺体积、前列腺腺体总面积、bFGF、EGF、bcl-2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前列舒通能显著抑制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大鼠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bFGF、EGF、bcl-2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前列腺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而实现的.

    作者:李祥光;张亚强;宋竖旗;鞠大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改良会阴切口疤痕切除对端吻合治疗后尿道狭窄闭锁

    目的 报告经会阴瘢痕切除尿道对端吻合治疗后尿道狭窄闭锁之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经会阴途径切断会阴中心腱,切除耻骨联合下缘,直视下切除瘢痕,行尿道对端吻合的方法治疗后尿道狭窄闭锁31例.结果 30例1次手术修补治愈,1例经3次手术方治愈.追踪观察短1年,长10年.排尿通畅,平均尿流率(13.8±3.7)ml/s,2例有尿失禁现象.结论 改良会阴切口暴露良好,切除瘢痕后能获得可靠对端吻合,疗效满意.

    作者:蒋先镇;刘玉明;钟狂飙;蒋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鼠曲细精管生殖细胞体外共培养和精子发生过程的观察

    目的 建立体外长期共培养体系和观察方法,为精子发生过程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采用大鼠曲细精管生殖细胞及支持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对睾丸生精细胞作显微镜观察.结果 共培养的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在体外存活超过6个月.在共培养期间,观察到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和长形精子细胞.结论 在不添加任何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情况下,大鼠曲细精管生殖细胞长期增生分化,不断产生精子细胞.这一结果暗示组织块和共生的支持细胞可为生殖细胞的增生和分化提供必需的细胞因子.该方法为体外研究精子发生过程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岩;罗奋华;吴应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结扎膀胱前列腺侧血管蒂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65例体会

    目的 评价结扎膀胱前列腺侧血管蒂改良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Madigan)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5例有症状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改良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随访1月~1年,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大尿流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IPSS由术前(25.6±2.1)分降至术后(7.2±1.2)分,Qmax由术前(7.9±2.2)m1/s提高到术后(19.1±2.5)ml/s.结论 结扎膀胱前列腺侧血管蒂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可行的,降低了改良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难度.

    作者:周林玉;陈昊;诸禹平;肖峻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长春市15 192例男性前列腺癌集团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中国长春市和日本名取市集团筛查前列腺癌对比性研究,揭示两国人群中前列腺癌病理学特征.方法 长春市15 192名和名取市4 444名人群中50岁以上的男性应用血清PSA检测进行前列腺癌的集团筛查,对血清PSA含量>4.0ng/ml阳性候选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1)长春市人群中筛状腺癌为42.4%(42/99),名取市为1 8.3%(21/115)(P<0.01);长春市人群中小腺泡腺癌为29.3%(29/99),名取市为73.9%(85/115)(P<0.01);(2)长春市人群中低分化腺癌为64.7%(64/99),名取市24.3%(28/115)(P<0.01),长春市中分化腺癌为33.3%(33/99),名取市为72.2%(83/115)(P<0.01);(3)长春市人群中43.4%(43/99)的腺癌出现神经周围浸润,而名取市为7.0%(8/115)(P<0.01);长春市人群中11.1%(11/99)腺癌出现被膜浸润,而名取市未发现被膜浸润(P<0.01).结论 (1)长春市人群中前列腺腺癌较名取市以低分化癌为主;(2)长春市人群中进展期前列腺癌较名取市人群中多.

    作者:高洪文;王功伟;陈世范;姚敏;武艳;王伟华;赵雪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B超引导10点前列腺穿刺法诊断前列腺癌的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0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前列腺癌阳性结果的分布情况.方法 本组473例均因PSA>4ng/ml而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0点法宝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点为在标准的系统6点(前列腺旁正中线矢状切面尖部、中部、底部)的基础上,两外侧各增加2针(外侧周缘中部、底部).本组患者年龄为41~85岁,平均65岁;PSA水平4.1~444 ng/ml,平均15.05ng/ml;前列腺体积8.0~160.0 ml,平均42.17ml.对穿刺各针的阳性率及各区域独立出现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穿刺总阳性率为26.6%(126/473).前列腺各穿刺部位的阳性率为:外侧底部23.7%(112/473)、外侧中部20.7%(98/473)、底部19.5%(92/473)、中部18.4%(87/473)、尖部23.9%(113/473).只有该区域出现阳性的分布情况:外侧底部8.7%(11/126)、外侧中部5.6%(7/126)、底部2.4%(3/1 26)、中部3.2%(4/126)、尖部7.1%(9/1 26).各穿刺部位的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10点法穿刺活检术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检出率.其前列腺的尖部、外侧底部和外侧中部的穿刺阳性率要比其他部位高.

    作者:陈跃东;邢金春;陈实新;刘荣福;陈斌;王惠强;周中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异甘草素和Flutamide联合应用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异甘草素(ISL)和Flutamide联合应用对人前列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Bcl-2表达.结果 ISL和不同浓度Flutamide联合用药比单独应用Flutamide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1),同时显著下调Bcl-2基因表达,增加癌细胞凋亡.结论 ISL和Flutamide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基因表达及增加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郑航;王小芹;罗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健康人成熟精子中mRNA的种类特征

    目的 分析具有正常生育能力男性成熟精子mRNA的种类特征.方法 健康并育有后代的成年男性11例,禁欲3~5 d后取精液,上游法纯化精子,Trizol试剂提取精子总RNA.混合所有总RNA进行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随后对所得SAGE文库进行功能聚类性分析.结果 所建SAGE文库共获877个克隆,测序得到21 052个标签,出现两次以上的独特性标签有2 712种.SAGE文库用DAVID软件进行功能性聚类分析,高丰度的389个基因能聚合成25组功能性的基因.突出的是一组核蛋白基因、参与DNA依赖的基因转录和转录调节;其次是与胞质,核糖体蛋白以及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因;其他基因类别还包括蛋白多肽水解相关蛋白;具有蛋白激酶活性,蛋白氨基酸磷酸化、蛋白修饰相关蛋白;免疫相关蛋白等.结论 人成熟精子中存在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mRNA,这些mRNA可能并不仅仅是在精子形成过程中残留下来的,它的功能可能包括重新翻译以替代降解的蛋白、染色质的重组装,受精过程中传递一些父系必须的RNAs到卵子中以进行表观遗传.

    作者:药晨江;赵仰星;李巧丽;徐汪节;王朝霞;周颖;乔中东;王一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减少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并发症的体会

    目的 探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技巧及改进,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1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 16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3.5h,术中平均出血量700ml,术中无直肠损伤者.术后尿瘘1例,尿道狭窄1例,无尿失禁.结论 有效控制背深静脉丛,精细解剖前列腺尖部,保护尿控神经,以及良好的尿道膀胱吻合术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黄滔;刘定益;周文龙;张志伟;王名伟;楚晨龙;张朝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射精管梗阻引起的无精子症

    目的 进一步探讨由于射精管梗阻(EDO)引起的无精子症的治疗.方法 采用精液分析(包括精液的量、pH值、果糖的测定)、经直肠指检、B超检查精囊腺,手法检查和B超检查附睾的方法诊断.于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20例患者临床上诊断为因射精管梗阻引起的无精子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切开、切除梗阻的射精管,直至见到有乳白色、褐色、黄褐色或暗红色精液排出.结果 20例无精子症患者的精液量增多,精液中出现精子,1年内精液分析连续3次正常,其中4例其配偶怀孕.5例患者术后1年复查精囊腺明显缩小.本组没有发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射精管梗阻的无精子症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姚友生;王涛;黄海;蔡奕川;林明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前列腺癌中PTEN蛋白表达与血清PSA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血清PS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32例Pca和1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血清PSA水平、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TEN在Pca、BPH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和100.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ca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血清PSA水平、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P<0.05).结论 随着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它的异常表达在Pc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作者:李树平;刘永红;谭常兰;姚利萍;尹利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基因芯片研究尿道下裂的基因表达差异

    目的 筛选出与尿道下裂发病相关的基因.方法 尿道下裂病人的尿道或包皮组织,年龄配对的包皮过长患儿组织作为对照,提取组织mRNA,合成双股cDNA并纯化,再逆转录成cRNA,生物素标记的cRNA打成碎片后与人类基因芯片进行杂交,计算机工作站自动扫描并记录芯片上的信号强度,转化为EXCEL数据库,总共分析了22000个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发现一组表达有显著差异的基因,包括CYR61,CTGF,ATF3和GADD45.结论 这些表达差异的基因可能参与尿道下裂的发生和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关键基因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忠;姜华;马利民;俞斌;达骏;蒋跃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生精胶囊治疗少弱精子症疗效观察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世界共有6 000~8 000万对夫妇患有不育症,其中一半为男性不育患者,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除了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外,不育症还严重地影响了患者夫妇的家庭生活,为不育夫妇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是探讨生精胶囊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白双勇;彭林;欧阳武;叶峻杰;李江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舍曲林治疗早泄71例临床经验

    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PE)是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之一,发病率达21%~31%[1],目前认为对PE的治疗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行为治疗,还应针对病因予以药物治疗,本科自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采用舍曲林(商品名:左洛复)治疗PE患者7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智勇;许传亮;孙颖浩;叶华茂;杜稳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阴囊钙质沉着症1例报告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阴囊无痛性皮肤肿块10余年,于2005年4月19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阴囊皮肤表面出现数个粟粒大小肿物,近似阴囊皮肤颜色,质较硬,因不影响日常生活而未予重视,近年来肿物数量和大小逐渐增多、增大,颜色变成淡黄色,无疼痛感,阴囊有轻微瘙痒感,自服抗生素无明显好转.

    作者:刘剑新;夏仁惠;韩孝洲;陆磊;陈秋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精卵结合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受精是有性生殖的关键环节,而精卵结合则是哺乳动物受精过程的启始步骤.哺乳动物的精子在睾丸中生成,在附睾中成熟.在成熟过程中,精子经过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从而具备了与卵子特异结合的潜能.

    作者:周密;王健;施惠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多发性睾丸鞘膜纤维性假瘤1例报告

    患者男性,23岁,一年前沐浴时自检发现右侧、左侧阴囊内分别可及2枚和1枚质硬结节,直径约0.5cm.一年后阴囊内类似小结节逐渐增大、增多,故来院治疗.

    作者:赵菊平;祝宇;张翀宇;吴瑜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国男科学杂志》征订和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第十一届亚太性医学学术会议简介

    亚太性医学学术会议每2年召开一次,今年是第11届,于2007年10月6~10日在韩国济州岛举行.包括参展商共有27个国家的38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收到194篇论文,100多篇进行了口头交流,还有80多篇poster.会议内容简介如下:

    作者:张新华;莫曾南;辛钟成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