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8年10期文献
  • 睾丸特异性基因BAFL在人和小鼠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筛选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基因.方法 将4d、9d、18d、35d、54d和6月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RT-PCR分析该基因在小鼠睾丸不同发育阶段4d、9d、11d、14d、18d、21d、38d、6月龄及人和小鼠不同组织心、肝、脾、肺、肾、脑、附睾和睾丸中的表达.结果 芯片结果分析筛选出1个差异表达杂交点,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差异点是BAFL基因,该基因全长527bp,含有273bp的完整ORF,编码9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Mr)为10.266kDa的蛋白质.RT-PCR分析表明小鼠mBAFL基因在小鼠21d龄睾丸及之前没有表达,在35d龄睾丸后开始高表达并特异性地表达于睾丸组织.人hBAFL基因在所检测的8种组织中,也只在睾丸组织中表达.结论 BAFL基因为睾丸特异性基因,小鼠mBAFL的表达与小鼠精子发生的过程一致,可能在精子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唐爱发;余振东;桂耀庭;郭新;江智茂;蔡志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人参二醇组皂苷对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anoxadiol saponin PDS)体外对DU145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PDS对DU145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吖啶橙染色观察PDS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并计算细胞平均凋亡率;细胞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结果 经中(100mg/L)、高(200mg/L)剂量的PDS处理后,DU145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吖啶橙荧光染色可见经中、高剂量PDS处理后的细胞呈明显凋亡形态,并随药物剂量增加,凋亡细胞数增多;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DS可明显提高细胞的凋亡率,呈剂量依赖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随着PDS剂量增加,细胞内激活的caspase3的表达上调.结论 PDS体外对DU145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艳波;赵丽娟;郭亚雄;韩向北;李德龙;董妍;赵雪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饲养层的制备

    目的 从人胚胎躯干中分离、培养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建立人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用于人精原干细胞的培养.方法 利用酶消化法从孕5~9周龄人胚胎躯干中分离培养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制作饲养层,使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处理,以细胞形态、生长曲线作为胚胎成纤维细胞和饲养层的评价指标.结果 从人胚胎中成功分离培养出人胚胎成纤维细胞,该细胞可传代15代以上,且经过传代及冷冻复苏后生物学特性无改变.12.5mg/L丝裂霉素C作用2h可达到较好处理效果.结论 成功分离和培养人胚胎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用于人精原干细胞饲养层的制作.

    作者:王毓斌;陈斌;张志玲;王颖超;王鸿祥;向祖琼;卢永宁;胡凯;杨怡珂;韩银发;汪铮;王益鑫;黄翼然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前列腺鳞状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前列腺鳞状细胞癌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报告一例62岁男性,前列腺鳞状细胞癌并膀胱结石患者的诊治结果,并复习文献,探讨本病的病因及诊治、预后.结果 病理检查:前列腺表面呈结节状,切面灰白、质韧.镜下观察:癌组织呈巢团状排列,有角化珠形成,癌细胞胞浆丰富,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病理诊断:前列腺低分化鳞癌并前列腺结石.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多脏器转移.结论 前列腺鳞癌临床罕见,可由多种因素导致,恶性程度高,肿瘤进展快,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无效.

    作者:任维果;周自寅;边家盛;王忠;朱从武;吴石;刘志祥;文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精子形态与体外授精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精子形态与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480对接受IVF-ET的男方精液进行分析,观察精子形态对IVF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冷冻率、着床率、妊娠率、流产率等的影响.结果 随着精子正常形态率的降低,精子的质量逐渐下降,其密度、活动率,活动力都有显著下降(P<0.01);精子形态对卵子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有显著影响(P<0.01),但对辅助生殖中的其它参数,如卵裂率、胚胎冷冻率、着床率、妊娠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精子形态在IVF中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其受精率及胚胎的发育潜能,而对IVF妊娠的结局无预测作用.

    作者:陈欣洁;孙筱放;张伟良;龙晓林;骆玉梅;吴学诗;廖宝平;周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正常精子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在体外对人正常精子运动的影响.方法 40例健康自愿者正常精液,Peroll梯度离心将精子密度调整为10×106/ml,分别与对照组以及终浓度为30 pg/ml、60 pg/ml、90 pg/ml、270 pg/ml的rhTNF-α孵育.在0.5h、1h、2h、3h、4h时间段取样,用CASA检测精子运动参数变化.结果 rhTNF-α终浓度为60、90、270 pg/ml各组精子的活力、直线速度、曲线速度、平均速度和前向运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70 pg/ml组的rhTNF-α对精子作用为显著.结论 一定浓度的rhTNF-α可明显抑制人正常精子运动.

    作者:张燕;刘汉丹;郭贤坤;徐小平;邵韦;边疆;田园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睾酮影响兔阴茎勃起功能的实验观察

    目的 评价睾酮对兔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等分成对照组(C组)、去势组(Ox组)、睾酮替代治疗组(OxT组).依据替代治疗的睾酮剂量不同,OxT组再等分为OxTa组、OxTb组、OxTc组3个亚组.在第2周、4周、8周测定血清睾酮浓度(STL)、海绵体内压(ICP)和颈动脉血压(SAP).结果 第2周、4周、8周,Ox组STL分别降至C组的17%、14%和13%;ICP(Ox组/C组)分别为(59.3±3.1)/(92.5±4.6)mmHg、(55.7±3.4)/(91.7±3.8)mmHg和(53.6±2.8)/(92.3±4.4)mmHg.睾酮替代治疗8周后,OxTa组、OxTb组和OxTc组ICP分别为(57.6±3.4)mmHg、(73.9±2.9)mmHg和(90.2±4.8)mmHg.Ox组、OxTa组和OxTb与C组之间的ICP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OxTc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CP基线值及S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L降低,可以引起ICP峰值下降,补充睾酮,ICP可以恢复正常.因此,我们推测睾酮是影响阴茎勃起功能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国喜;邓世洲;白文俊;王晓峰;杜左萍;田龙;赵亚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ROC曲线分析比较tPSA、fPSA/tPSA和PSAD在PSA灰区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ROC曲线分析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总PSA(tPSA)和游离PSA/总PSA(fPSA/tPSA)3者在PSA灰区前列腺癌(PCa)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同顾性分析tPSA在4~10ng/ml之间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75例和前列腺癌患者31例.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PSA和fPSA,经直肠超声(TRUS)测定前列腺体积,计算fPSA/tPSA和PSAD.比较BPH组和PCa组间tPSA、PSAD和fPSA/tPSA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各指标在ROC曲线卜的面积、各指标的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 PCa组与BPH组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fPSA/tPSA比值较BPH组降低(P<0.01),PSAD值较BPH组升高(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从大到小为fPSA/tPSA>PSAD>tPSA.在诊断敏感性相同的情况下,fPSA/tPSA比值诊断特异性高于PSAD的诊断特异性.当fPSA/tPSA临界值取0.16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67.7%和79.7%,PSAD临界值取0.12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为61.3%和62.7%.结论 当tPSA在诊断灰区时,PSAD和fPSA/tPSA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fPSA/tPSA较PSAD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毅夫;蒋先镇;龙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ERp29蛋白在BALB/c小鼠附睾头部和尾部精子中的鉴定和定位

    目的 对在BALB/c小鼠附睾精子中内质网蛋白29(endoplasmic reticulum protein 29,ERp29)进行鉴定以及定位.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BALB/c小鼠附睾头、尾部精子ERp29蛋白,同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间接免疫荧光定位的方法研究ERp29在附睾头、尾部精子上的定位.结果 证实ERp29蛋白存在于BALB/c小鼠附睾头部和尾部精子中,且其在尾部精子中含量较头部明显增高.ERp29蛋白主要定位于BALB/c小鼠附睾头部精子的头部前端,而在附睾尾部精子则主要定位于头部和尾部主段.结论 通过对ERp29蛋白在BALB/c小鼠附睾头部和尾部精子上的鉴定和定位,可以帮助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对小鼠精子的作用.

    作者:应晓倩;刘悦;郭强苏;朱晔敏;丁之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对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后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探讨

    目的 探讨对可疑受精障碍的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在授精失败后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acue ICSI)的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中心接受常规IVF助孕治疗,可能有受精障碍的13例患者,取卵后6h授精,4h后观察,发现所有卵母细胞均未排出第二极体,立即行补救ICSI.结果 13个周期共154个卵母细胞,其中M Ⅱ期142个;未行补救ICSI的46个均未受精;补救ICSI的96个,受精89个,受精率92.7%,移植13个周期29个胚胎,临床妊娠1例双胎和5例单胎,种植率24.1%.结论 常规IVF受精后4h行补救ICSI可以获得较好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作者:罗清炳;杨梅;王华;李文辉;董毅飞;何小波;张昌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参数与性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性功能情况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参数的分布情况,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评分表(IIEF-5)和不同的射精功能情况,将BPH患者分为勃起功能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障碍4组和射精正常、射精量减少、射精痛或射精不适和早泄4组,分析各组间的下尿路症状(LUTS)、前列腺总体积(TPV)、大尿流率(Qmax)间的情况,应用方差分析研究各参数间的差异,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BPH患者165例,年龄53~75岁.144例有勃起功能障碍(ED)(87.27%),140例有射精功能障碍(EjD)(84.85%).研究显示:年龄与性功能关系密切.TPV在IIEF-5评分正常组与重度E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SS评分在IIEF-5正常组与轻、中、重度E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SS评分在射精正常组与精液量减少、射精痛或射精不适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是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BPH患者中ED和EjD的发生率较高.ED的程度与LUTS的严重程度和TPV大小之间有相关性,而不同的射精障碍与LUTS的严重程度也有相关性.

    作者:金重睿;徐月敏;吴登龙;撒应龙;俞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与精液白细胞及精子形态的关系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精液白细胞与精子形态的关系.方法 对1023例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样本进行检测,解脲支原体采用培养法,沙眼衣原体采用生化酶法进行检测,白细胞采用联苯胺染色方法进行检测,精子形态检测采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下人工修正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UU阳性率为27.57%,CT阳性率为30.11%.UU阳性组、CT阳性组及UU+CT阳性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亦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P<0.01).UU阳性组、CT阳性组及UU+CT阳性组白细胞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亦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1).白细胞异常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白细胞正常组(P<0.001).结论 UU、CT感染、白细胞、精子形态关系密切,UU、CT感染可能直接影响精子形态,亦可能通过激发白细胞异常,通过白细胞机制影响精子形态.

    作者:陈鑫;许宗革;郑贤红;白立晶;Shaik Abdul Azeem;刘睿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肾上腺囊性畸胎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肾上腺畸胎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平15例素健康44岁女性,体检时发现巨大腹部肿物,腹部超声波及增强CT检查显示右侧肾上腺密度不均巨大囊性肿物(大小8.5cm×8.2cm×7 cm),其间可见条索状钙化,边界清晰.遂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可见复层鳞状上皮及皮肤附属器(皮脂腺及毛囊)、呼吸上皮、脂肪组织、结缔组织以及散在神经纤维,诊断为右肾上腺巨大良性成熟畸胎瘤.结果 手术切除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或转移.文献复习国内、外目前相似病例共报告21例,大多发生在女性,肿物以右侧居多,患者多无自觉症状.肾上腺畸胎瘤可通过超声和CT检查初步诊断,发现后应尽早手术,术后依靠病理确诊,术后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畸胎瘤是较为罕见生殖细胞来源肿瘤,睾丸以外器官如肾上腺畸胎瘤罕见,有恶变风险,可以通过超声波和CT检查特点初步诊断,及早手术切除治疗,病理检查确定诊断,需要定期随访.

    作者:丁全明;朱一辰;梁伟;韩宝龙;王刚;汪洋;张浩斌;辛钟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03例附睾结节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附睾结节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103例附睾结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顺利.病理检查示:附睾结核46例,精子肉芽肿17例,腺瘤样瘤13例,慢性非特异性附睾炎12例,精液性囊肿5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化脓性附睾炎3例,纤维瘤2例和平滑肌肉瘤1例.结论 附睾结节诊断依赖病史、体征和病理检查.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附睾结节大部份为良性病变.

    作者:刘昌明;盛明雄;李惠长;张家彬;林宁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成年多囊肾病与男性不育(附5例分析)

    目的 观察多囊肾病(PKD)患者泌尿生殖系统改变及其对男性生育力的影响.方法 对331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B超探查精囊腺、前列腺、睾丸、附睾、精索、肾脏和肝脏等,精液常规分析,232例正常生育成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多重PCR检测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结果 3318例男性不育患者中PKD5例(0.15%,5/3318).发现PKD患者一家系7例.5例PKD患者(附睾囊肿5例,精囊囊肿3例),其中1例为无精子症,2例严重少精子症(精子密度<5×106/ml),2例少精子、死精子症(精子密度<20×106/ml而>5×106/ml,100%死精子),检测到Y染色体AZF缺失1例.结论 PKD合并生殖系统的囊性化阻塞可能是造成精子运输障碍引起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作者:邱毅;张伟;樊云井;王磊光;王苏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睾丸扭转的诊断与治疗(附45例报告)

    睾丸扭转临床并不少见,初诊时易误诊,处理不及时易造成睾丸坏死.我院1998年9月至2007年9月共诊治45例,报告如下.

    作者:宣生琪;王培乐;吴德锋;何文桂;杨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精子膜表面包被IgG抗体阳性患者的精液常规分析

    男性免疫性不育诊断的主要依据系证实射出精液精子表面抗体的附着,因此活体精子膜表面抗体检测是免疫性不育具诊断价值的指标.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相当比例的男性不明原因不育症与机体免疫相关,其中精子膜表面包被的IgG抗体已被列为免疫性不育的测定重要指标之一 [1,2].本文采用混合凝集反应法对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精子膜表面包被的IgG抗体进行检测,现将其对精液常规的影响报告如下.

    作者:叶玲玲;索永善;曹文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袖套状包皮环切术158例

    作者自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袖套状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患者158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亚中;李龙鹤;梁梦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慢性前列腺炎致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勃起功能障碍(eree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不能达到或维持实现性交的勃起.ED对男性正常性生活具有巨大负面影响.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很多人非常重视性生活[1]:42%的男性认为性生活非常重要,另外41%认为至少偶尔需要满意的性生活,仅17%的男性认为性生活是可有可无的.

    作者:范宇平;陈斌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腺苷及其受体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研究进展

    早在1929年,Drury等就已发现腺苷对心脏的作用,但直到1972年Bumstock才提出嘌呤能假说.目前研究表明,腺苷信号通路参与了体内多方面生理与病理过程.本文就腺苷及其受体在泌尿生殖系统的表达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陈厚仰;文甲明;汤育新;蒋先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干细胞在男科学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目前治疗器官功能障碍,除了临床药物和手术以外,一般考虑选择器官移植或者人工器官替代治疗.但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种异体器官移植治疗常常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作者:朱一辰;金哲;巩艳青;覃新程;张建;辛钟成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非扭转性急性隐睾出血坏死1例报告

    非扭转性急性隐睾出血坏死临床罕见,目前未见文献报道.2007年5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群强;丁明霞;杨力;王剑松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睾丸表皮囊肿2例报告

    我院自2006年1月至今收治2例睾丸表皮样囊肿患者,现报告如下.例1 男,10岁.入院前1周其父亲发现患儿左侧睾丸较右侧明显增大,无疼痛、红肿等不适.来我院行B超检查提示:左侧睾丸实质性肿块,以左睾丸肿瘤收入院.查体:左睾丸明显增大,约3.5cm×3.0cm大小,质偏硬.磁共振显像(MRI)提示左侧睾丸囊性增大.

    作者:刘章顺;徐月敏;傅强;张炯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