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9年10期文献
  • CatSper基因家族在人和小鼠组织中的表达特征

    目的 研究CatSper基因家族在人和小鼠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探进行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CatSper基因家族.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的表达特征,及其在人和小鼠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基因芯片分析发现CatSper1、CatSper2和CatSper3在小鼠睾丸的表达呈阶段特异性.RT-PCR结果 表明该基因家族在睾丸的表达丰度明显高于其它组织:CatSper1和CatSper4在人体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结论 CatSper基因家族在人和小鼠中呈现睾丸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可能在精子发生中发挥重要功能.

    作者:余州;张晓燕;刁美玲;王勇;唐爱发;桂耀庭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PTEN蛋白和P504S(AMAC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蛋白和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AMAC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探讨两者在前列腺癌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9例前列腺癌(PCA)及22例良性前列腺组织标本(BPH)中PTEN和P504S的表达情况.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26.5%.明显低于对照组(95.5%),而P504S阳性表达率为89.8%,明显高于对照组(9.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级、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504S的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组织的分级相关,但与临床分期没有关联.结论 PTEN蛋白和P504S(AMACR)在前列腺癌中分别呈低表达和高表达,两者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此外,它们的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两者的表达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作者:罗振国;韩宇平;陈向峰;扈青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Snail、PDEF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Snail、PDEF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PCa组织及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Snail、PDEF的表达,分析两者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PCa组织中Snail、PDE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60.5%,BPH组织分别为20%和25%.两种蛋白在PCa和BPH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PDEF表达的升高与PCa不同分化程度、侵袭转移、临床分期和PSAD有关(P<0.05).Snail、PDEF两种蛋白在PCa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性相关.结论 Snail、PDEF与PCa发生、演进及转移相关.联合检测Snail、PDEF及PSAD可以作为PCa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Snail和PDEF的高表达可能是PCa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作者:王刚;蒋先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癃畅颗粒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bcl-2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癃畅颗粒对治疗前列腺增牛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去势后注射丙酸睾酮致前列腺增生法造模,灌胃给药后30d处死.摘取前列腺组织并测量湿重,采用PV两步法对癃畅颗粒和癃闭舒干预的大鼠前列腺增生组织进行bcl-2基因检测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前列腺湿重:空白组(0.61±0.03)g,模型组(0.95±0.04)g;癃闭舒组(0.73±0.02)g;癃畅颗粒低剂量组(简称癃畅低组)(0.80±0.05)g,癃畅颗粒中剂量组(简称癃畅中组)(0.78±0.07)g;癃畅颗粒高剂量组(简称癃畅高组)(0.68±0.03)g;与模犁组比较P<0.05.前列腺指数:正常组、癃闭舒组、癃畅低组、癃畅中组和癃畅高量组分别为:0.143±0.006,0.226±0.008,0.172±0.004,0.199±0.012,0.181±0.010和0.168±0.003;分别与模型组比较P<0.05.癃畅颗粒对BPH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bcl-2基因表达影响(平均光密度):正常组、癃闭舒组、癃畅低组、癃畅中组和癃畅高组分别为:0.089±0.010,0.131±0.005,0.093±0.015,0.109±0.001,0.097±0.003和0.091±0.003;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 癃畅颗粒能够有效缩小模型大鼠前列腺湿重,减轻病理变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大鼠前列腺bcl-2基因表达,促进前列腺细胞凋亡.

    作者:安立文;张敏道;赵勇宁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尿道等离子切割系统行前列腺电切术和剜除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和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BPH患者303例,PKRP组143例,年龄(74.0±12.4)岁,前列腺体积(75.6±13.5)ml;PKEP组160例,年龄(76.0±15.5)岁,前列腺体积(77.3±12.5)ml.比较两组忠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组织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残余尿量、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2个月内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切除组织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继发性出血发生率、3个月内尿道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BPH均有满意疗效,但PKEP在术中出血量和2个月内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方面更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闫涛;俞建军;徐月敏;谷宝军;包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氧化损伤在糖尿病性E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N=10),B组为糖尿病无干预组(N=13),C组为糖尿病胰岛素干预组(N=13)和D组为糖尿病胰岛素+GSH干预组(N=14).采用腹腔注射STZ法制作糖尿病模型并进行筛选.8周后取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进行组织匀浆,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用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检测胞外型SOD基因(SOD_(EX)基因)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CUZNSOD蛋白含量.结果 A组大鼠海绵体组织基本无过氧化产物蓄积.与A组相比,B、C、D组的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B、C、D组SOD_(EX)基因的表达、CUZNSOD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B组相比,C、D组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SOD_(EX)基因的表达及CUZNSOD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SOD_(EX)基因的表达及CUZNSOD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糖尿病性雄性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自由基代谢明显障碍,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同时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而抗氧化剂GSH的应用能部分减弱氧化损伤.提示氧化损伤可能在糖尿病性E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为糖尿病性E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姚乐申;李燕;陈赟;戴玉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乳蛋白αs1-Casein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组织中蛋白表达的特点,了解有无与BPH相关的特异性蛋白表达.方法 通过双向电泳方法 所发现的检测BPH组织特异性蛋白表达,αs1-Casein进行定量免疫组化研究来验证该蛋白表达的特异性.结果 通过对正常前列腺组织,BPH及前列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αs1-Casein在90%(20/22)的BPH组织中呈弱到强表达,而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未见表达(0/10),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也不足10%(3/30).结论 αs1-Casein可能是一种BPH诊断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赵国栋;王驭良;张晓鹏;许克新;王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致下尿路梗阻

    目的 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 25例病人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PKP)加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口服氟他胺的联合内分泌疗法.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下尿路梗阻情况明显缓解,4例骨痛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6例曾有尿潴留病史的患者无一例再次发生尿潴留,术后4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身体一般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手术前后,分别为(30±5)分,(9±4)分和(50±20)分,(75±20)分,P均<0.05,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TUPKP能解除下尿路梗阻,联合内分泌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而延长生命.

    作者:杨大坤;李恩春;谈树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TUVRP联合保留附睾去势术治疗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TUVRP)术联合保留附睾去势术治疗膀胱出口梗阻(BOO)的晚期前列腺癌(PCa)之疗效.方法 对62例晚期PCa伴BOO患者应用保留附睾去势术联合TUVRP等综合治疗.比较分析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MFR)、残余尿以及血清总PSA值情况.采用问卷调查保留附睾去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62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未发生大出血和电切综合征(TURS),无术后阴囊血肿等并发症.TUVRP平均时间(65±12)min,保留附睾、附睾成形及睾丸切除平均时间(28±9)min.患者对去势术的满意度达到(59/62)95.2%.术后随访10~38个月,平均26个月.55例获随访.癌性死亡12例,非癌性死亡8例.术后患者排尿梗阻症状明显改善,术前IPSS(25.9±1.8)分,术后3个月的IPSS(9.1±0.5)分(P<0.05);MFR术前平均(6.5±2.9)ml/s,术后3个月(13.2±4.1)ml/s(P<0.05);术前残余尿(1 67±41)ml,术后3个月残余尿(30±13)ml(P<0.05);术前血清总PSA值(70.3±8.5)ng/ml,术后3个月总PSA值(15.2±1.7)ng/ml(P<0.05).术后有少数患者出现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有2例患者随访时出现排尿梗阻症状而再次行TUVRP术.结论 对晚期PCa病人伴BOO行TUVRP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迅速解除BOO症状:保留附睾去势术安全、经济且满足患者对外观形态和心理需要.

    作者:顾正勤;齐隽;叶敏;沈海波;陈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养精赞育颗粒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养精赞育颗粒治疗弱精子症患者对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弱精子症患者86例,口服养精赞育颗粒3个月.通过吖啶橙试验(AOT)与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检测DFI(精子DNA断裂指标)和精液常规参数.再将86例患者按照DFI值(大于10%或小于10%)进行分层研究并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3个月后,a级精子百分比和(a+b)精子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86例患者DFI绝对值(6.89±4.08)与治疗前(11.31±7.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FI正常组DFI绝对值(4.71±1.87)与治疗前(5.25±2.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I异常组DFI绝对值(8.61±4.53)与治疗前(16.11±5.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养精赞育颗粒治疗男性不育可显著改善精子的活力和精子DNA的完整性;补脾益肾是提高精子DNA完整性的有效方法 .

    作者:谭广兴;何映;曾庆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麻醉后在输尿管镜下用钬激光汽化或切除疣体,术后住院观察3~5d,随诊时间3~6个月.结果 本组9例手术时间15~60min,平均32min,术中无尿道穿孔,导尿管留置时间3~5d,随访半年无尿道狭窄,2例复发经再次钬激光治疗,随访半年未再复发.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作者:尹光明;汤育新;黄凯;汪金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附216例)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在积极进行个体化围手术期处理的基础上对216例高龄高危BPH患者行TURP术.结果 本组216例安全实施TURP,手术平均时间46 min,电切前列腺组织平均41 g.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排尿通畅,无一例水中毒、永久性尿失禁及继发性出血.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30.5分降到7.8分,剩余尿(PVR)由156ml降至20ml,大尿流率(Qmax)由8ml/s增至20ml/s,生活质量评分(QOL)由4.9分降到1.5分,治疗前后IPSS、PVR、Qmax、QOL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只要加强个体化围手术期的处理,TURP仍是治疗高龄高危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

    作者:宁新荣;王毓斌;冯中文;侯东亚;郭进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负压吸引对糖尿病性ED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负压吸引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阴茎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25只实验鼠中随机选取5只为正常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用链脲左菌素和阿朴吗啡诱导建立Ⅰ型糖尿病性ED大鼠模型.之后把造模成功的糖尿病性E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ED吸引组(B组)和糖尿病ED非吸引组(C组).在B组大鼠负压吸引治疗结束后将A、B、C 3组大鼠处死并取阴茎组织进行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各组大鼠阴茎组织中三种一氧化氮合酶亚型(nNOS、eNOS、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大鼠阴茎组织中nNO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B组和C组(均P<0.001);A组和B组大鼠阴茎组织中eNOS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组(均P<0.01);A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B组和C组(P<0.01,P<0.001),同时B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组(P<0.01);剩余其他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吸引可以通过升高阴茎组织中的eNOS和降低iNOS的表达来改善勃起功能.

    作者:金明昱;张滨;陈俊;德班文;齐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c-mos原癌基因在小鼠附睾的表达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c-mos在小鼠附睾的表达及c-Mos蛋白在小鼠附睾上皮细胞的定位.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 分别检测c-mos mRNA和蛋白在附睾不同区域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电镜对c-Mos蛋白在附睾上皮细胞内进行精确定位.结果 c-mos mRNA表达量在小鼠附睾头部高,体部低;仅在附睾头部管腔面检测到c-Mos蛋白表达;电镜观察见c-Mos蛋白定位在附睾上皮细胞的项部胞质内.结论 c-mos原癌基因在小鼠附睾的区域特异性表达以及c-Mos蛋白在附睾上皮细胞的定位,提示c-mos基因可能在精子成熟过程中发挥调节功能.

    作者:曹少锋;李定;袁青;徐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附528例报告)

    2004年5月至2008年11月,我院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应忠;王健;杨华;佟发春;李健;陈频;靳丕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30例复发性小儿鞘膜积液再手术治疗体会

    新生儿鞘膜积液发生率很高,可达94%.然而大部分可自行消退和吸收.因此1岁以上儿童才考虑手术[1].不恰当的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的病例较多.

    作者:钟全发;杨小华;王朝生;雷相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尿道下裂外科治疗常用术式的现状和进展

    尿道下裂是常见男性泌尿生殖系畸形之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尿道异位开口及阴茎下屈畸形.因不能站立排尿、痛性勃起及甚至成年后不能生育的尿道下裂患者,必需接受手术治疗.

    作者:张源锋;吕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PCa)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美国每年有23万新发病例及3万PCa死亡病例[1].根治手术是局限性PCa的首选治疗,而多于45%的局限性PCa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主要考虑手术后能否获得满意的生活质量[2].

    作者:谢红林;叶纯华;沈志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β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一种常见且让人十分困惑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可能是在一个始动因素的作用下逐步发展成多种因素并存并相互影响,或者发病一开始便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2],有证据显示免疫系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3].

    作者:赵玉龙;安立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精索多形性脂肪肉瘤彩超表现1例

    患者男性,24岁,自觉右侧阴囊肿块1年,近1月增大而入院.查体:外生殖器发育可,右阴囊内可及一个约40mm×20mm肿块,质硬,表面骀可触及结节,边界不清,皮肤表面无红肿,无压痛,不伴排尿异常.

    作者:刘东;李凤华;刘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附睾、精索黏液腺癌1例报告

    患者男,47岁,因右侧阴囊肿痛10余天入院.患者于10余天前出现右侧阴囊肿痛,疼痛呈持续性胀痛,向右腰部放射,无发热,未治疗.入院查体发现,右侧阴囊明显肿大约13cm×8cm×7cm大小,睾丸、附睾约5cm×4cm×3cm,界限不清,质硬,有触痛,精索增粗,压痛.

    作者:张选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积大本特有奖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阴茎异常勃起的临床护理

    阴茎异常勃起是一种与性刺激及性欲无关的持续性阴茎海绵体痛性勃起[1],是较少见的阴茎血流动力学障碍,并可能导致海绵体纤维化和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2].

    作者:曹国琴;杨勇;沙艳伟;徐则乔;平萍;李铮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