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成人包皮与儿童包皮肉膜肌层平滑肌细胞及弹性纤维分布的差异,探讨平滑肌细胞及弹性纤维在生理性包茎自然消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igert氏间苯二酚复红染色来检测成人包皮与儿童包皮组织中平滑肌细胞及弹性纤维含量的差异.结果 成人包皮中的平滑肌细胞含量少于儿童包皮中的含量,而弹性纤维的含量则高于儿童包皮中的含量;而在包皮过长组与包茎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 平滑肌细胞及弹性纤维在生理性包茎的自然消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成人包茎的发生与平滑肌肌细胞及弹性纤维的关系不明显.
作者:于圣杰;张唯力;李旭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从人附睾组织中克隆OCTN2基因,构建PGEX-2T-OCTN2载体,原核表达人OCTN2重组蛋白.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从人附睾组织中克隆OCTN2,利用ECoR Ⅰ和BamH Ⅰ酶切位点把OCTN2克隆到PGEX-2T载体,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大量诱导重组蛋白并回收.结果 从人附睾组织中克隆到人OCTN2的基因片段,构建了PGEX-2T-OCTN2载体,表达了预期相对分子质量的融合蛋白并大量回收.结论 成功克隆OCTN2,表达并大量回收其融合蛋白,为制备人OCTN2特异性抗体、进一步研究附睾肉碱转运机制奠定了前期基础.
作者:龚东明;李铮;郑敏;朱晓斌;平萍;刘玉林;张伟;胡双纲;王益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无、少精子症不育患者睾丸、精液基因组HSFY基因缺失情况,探讨其病因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选择35例特发性无、少精子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少精子症18例、严重少精子症12例、无精子症5例;10例正常已生育健康男性作为正常对照.应用PCR技术,检测每例患者睾丸、精液中精子基因组中的Y染色体上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STS)的引物扩增了解基因缺失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5例表现睾丸、精液中精子基因组微缺失,其中少精子症2例,严重少精子症3例;其余30例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睾丸、精液中精子基因组未见基因微缺失.结论 AZFb区热休克转录因子基因的部分缺失将会使精子数量明显减少.
作者:任玉林;王家吉;赵立明;岳中瑾;史庭凯;马宝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低位显微外科与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位显微外科精索静脉结扎术组(A组,20例)和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组(B组,20例),比较术前、术后第1、6、12月的精液质量,并且追踪术后2年内配偶临床妊娠结果.结果 两组术后精子密度、精子总数和(a+b)级精子数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但组内术后第1、6、12月的精液质量各主要参数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术前、术后第1、6、12月精液质量各主要参数进行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2年配偶临床妊娠A组为13例(65%),B组为12例(60%).结论 低位显微外科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VC)伴有男性不育患者是一种经济、简单、有效、便于推广的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齐涛;张滨;周祥富;陈俊;金明昱;班德文;臧志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中老年男性的下尿路症状(LUT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6例.对所有病例进行病史采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6例患者的ED患病率为68.60%.三个年龄组中ED的患病牢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ED患病率随着LUTS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IPSS评分和残余尿量相关性良好(r=0.818,P<0.001);年龄和IIEF-5评分之间相关性良好(r=-0.688,P<0.001);IPSS评分和IIEF-5评分之间相关性良好(r=-0.686,P<0.001).控制年龄后进行统计分析,发现IPSS评分和IIEF-5评分之间仍然有相关性(r=-0.428,P<0.001).结论 前列腺体积和IPSS评分之间有弱相关性.残余尿量和IPSS评分之间相关性良好,说明残余尿量可以作为评价LUTS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年龄、IPSS评分和IIEF-5评分的相关性良好,说明年龄和LUTS是ED的影响因素,其中LUTS是BPH引起E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寒坚;王翔;陈露;瞿连喜;张元芳;丁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我院自2001年至2007年收治的5例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病例的病因、诊疗过程,并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年-2007年文献,荟萃分析高流昔阴茎异常勃起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4例患者为会阴部外伤,1例为性交后出现.3例行高选择性阴部内动脉造影术及可吸收性明胶海绵选择性阴部内动脉栓塞术,随访8~12个月,勃起功能恢复;其余2例等待观察,随访12个月,勃起功能恢复.结论 高流量阴茎异常勃起诊断主要依据体格检查、阴茎海绵体超声、海绵体血气分析.不需急诊治疗,应依据患者要求,选择保守治疗或动脉栓塞术.
作者:李清;白文俊;徐涛;许克新;王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慢性前列腺炎(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62份前列腺标奉取材于周围带,分别进行病理观察及IL-1β、TNF-α和NGF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31.5%(51/162)的组织病理呈CP改变,其中轻度灶性间质炎44例,轻度灶性间质伴腺体周围炎5例,轻度灶性腺体周围炎2例.IL-1β、TNF-α和NGF在前列腺间质及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CP标本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IL-1β和TNF-α之间的表达(r=0.797,P<0.01)、NGF和IL-1β(r=0.674,P<0.01)及TNF-α之间的表达(r=0.714,P<0.01)均存在正相关.结论 C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神经免疫调节的参与,IL-1β、TNF-α和NGF可能参与了CP的神经免疫调节.
作者:谢辉;杨亦荣;黄慧聪;何秋香;朱启建;陈建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VP)治疗85岁以上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85岁以上前列腺增生症伴随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脑、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异常等一种或数种合并症的患者,经TUVP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104例患者手术后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12月,IPSS评分(10.2±2.0)分;QOL(2.1±0.4)分;Qmax(13.5±2.2)ml/s;RU(35.6±16.2)ml,术前术后两者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无1例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高龄高危BPH患者并非是TUVP的绝对禁忌证.对于高龄高危BPH患者,围手术期针对每位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准备方案,对重要脏器功能作正确评估并调整至手术的基本要求,术中应使用加温冲洗液,采用低压持续灌注,发现有早期电切综合征(TURS)情况,立即静脉输注高渗液体、利尿剂,同时注意补充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术后一方面注意TUVP术后近期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等的治疗,另一方面继续观察治疗合并症.TUVP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
作者:周文龙;沈周俊;楚晨龙;张志伟;王名伟;黄欣;刘定益;孙福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用阴茎硬度测试仪(RigiScan Plus)检查勃起功能障碍,进行夜间勃起(NPT)和视听性性刺激(AVSS)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比较.方法 对162例门诊ED患者随机采用两种检查方法,AVSS92人共125人次,NPT 70人共129人次.分别对阴茎的头部、根部不同膨胀度的时间,头部和根部疲软时周径、膨胀(勃起)时周径,阴茎膨胀(勃起)与疲软时周径变化比率,阴茎膨胀反应阳性率、勃起正常率等参数进行比对.结果 两种检查结果不同,AVSS检查数据差于NPT,尤其在阴茎膨胀度、时间、反应阳性率、正常率两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ED病因的检查,尤其是心因性ED,NPT结果可靠性大于AVSS.
作者:文双纶;马金涛;陈利生;张迅;朱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无精子症实验诊断流程图,探讨实验诊断在无精子症病因分析中的意义.方法 对672例无精子患者按无精子症实验诊断流程图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和精浆生化检测,精液脱落细胞计数,血清性激素或抑制素B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基因检测(AZF),必要时细针经皮睾丸穿刺活检等检查,同时结合病史及体格检查判断无精子症的病因.结果 睾丸前病因37例(5.5%),睾丸病因284例(42.3%),睾丸后病因262例(39.0%),特发性无精子症89例(13.2%).结论 无精子症实验诊断流程图在病因诊断中起到规范作用,有利于指导治疗.
作者:黄永汉;杨明;邓天勤;谭兴银;李颖嫦;张海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精原干细胞在中药生精制剂中的生长特性,为探讨精原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5~7d龄昆明系雄性小白鼠,脱颈椎处死后,无菌取出睾丸,进行精原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取培养3d的精原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DMEM/F12完全培养液(含10%FBS、4mmol/L谷氨酰胺、0.12%NaHCO3、0.5mmol/L丙酮酸钠、15mmol/L HEPES、50U/mL青霉素和50μg/mL链霉素)培养,实验组用条件培养液(DMEM/F12完全培养液中添加中药生精制剂生精胶囊浓缩液)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酶联吸收OD值,细胞DNA倍体分析.结果 实验组精原干细胞在中药生精制剂条件培养液中较对照组细胞生长快,条件培养3~7d后见细胞生长迅速,呈集落样增长,细胞立体感增强,但未见明显细胞间桥;诱导培养15d见细胞增殖达高峰,增殖细胞的胞质间桥仍然不明显.酶联吸收OD值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细胞DNA倍体分析,实验组DNA四倍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鼠精原干细胞在中药生精制剂培养条件下能较快速生长与增殖,在增殖过程中表现出与正常体内细胞增殖的某些特性,这为进一步研究精原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提供实验参考,也为中药制剂治疗少、弱精子症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兆林;胡建新;何坚;梁韶峰;袁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男性和女性血清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滴度及其差异性.方法 样本获自男科和妇科就诊的不育患者,血清分离后用精子浅盘凝集试验(TAT)和精子制动试验(SIT)检测,并用已知阳性和阴性血清作质控对照.结果 男女性不育症8331例中,抗精子抗体阳性率26.8%,其中男性25.2%,女性29.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3,P<0.005).抗精子抗体阳性的2232例中,单一TAT阳性90.4%,TAT和SIT均阳性9.6%,无单独SIT阳性检出.TAT阳性率,男性不育症为25.2%,女性不育症为29.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9,P<0.001).SIT阳性率,男性不育症为3.3%,女性不育症为1.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免疫性不育在不育症诊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者:季明勇;黄明孔;马天根;郭健;唐永军;俞旭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对照观察体外电场热疗及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1组治疗组和2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体外电场热疗和药物治疗;对照1组单纯体外电场热疗,对照2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及前列腺液常规变化.结果 3组治疗前后NIH-CSIP评分、前列腺液常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更为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85%,单纯体外电场热疗组总有效率70%,单纯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65%.治疗组分别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治疗组疗效佳.结论 体外电场热疗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利于前列腺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药物的局部吸收,减轻炎症,消除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黄小庆;龙云;成亚平;侯幼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1977年Virag应用罂粟碱诱发勃起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以来[1],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的是罂粟碱、罂粟碱和酚妥拉明混合剂、前列腺素E1.
作者:解鲁明;付海艇;李会全;王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肾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一代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病人逐年增加,如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黄炯伟;王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近年,生殖道微生物感染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备受关注[1].由于睾丸内富有血管和淋巴管,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因此孤立的睾丸感染较为少见.
作者:曹兴午;曹育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的、大小为22左右nt的单链小分子RNA,通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1993年第一次发现miRNA[1]以来,已经有大约1000种左右的miRNA被发现.
作者:李涛;黄翼然;李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从Lesauvage于1845年报告首例精索肉瘤以来,国外文献迄今报道近200例,国内文献仅报道20余例[1].患者发病年龄差异很大,可从14岁到80岁,精索肉瘤绝大多数发生于一侧,极少数两侧同时发生.我科收治2例报告如下.
作者:任玉林;赵立明;赵小东;李少君;裴一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血精症是男科常见病症.肉眼可见精液带血,其病因复杂,有很多疾病均可引起血精[1-4].虽然多数是良性疾病引起,但目前还缺乏特效治疗.
作者:姚佳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勃起功能障碍(ED)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男性的生活质量与自尊.世界范围的研究表明,ED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中老年男性绝对人数占世界首位.
作者:朱选文;戴玉田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