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1年11期文献
  • 大鼠发育第6天与第8天睾丸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

    目的 检测大鼠精原干细胞早期发育过程中第6天与第8天睾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利用Roche-NimbleGen公司大鼠12×135K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别与第6天和第8天睾丸组织的cDNA进行杂交.比较两个样品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 差异表达基因700个,表达上调的基因共295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共405个.参与了1 407个基因功能分析条目;参与了46个生物学通路.结论 大鼠精原干细胞早期发育过程中,精原干细胞的发生与增殖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因素作用和多阶段进展的过程.

    作者:刘陶迪;罗奋华;于泊洋;萨初拉;吴应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双侧和左侧静脉结扎术治疗左侧临床型并右侧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疗效的比较

    目的 探讨左侧临床型合并右侧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不育患者双侧精索内静脉结扎术(Bilateral Varicocelectomy,BV)是否优于单纯左侧精索内静脉结扎术(Left Varicocelectomy,LV).方法 将接受BV (n=51)和LV (n=53)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和x2检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参数有可比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精子参数显著改善(P<0.05),但血清睾酮浓度和睾丸体积无显著性改变(P> 0.05),术后两组间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V和LV两组疗效相当.

    作者:李志坚;郑轶群;高新;张孝斌;李法江;石映江;黄红星;黎卫;罗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miR-34a在前列腺癌血清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miR-34a在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分别提取20例前列腺癌(PCa)、10例前列腺增生(BPH)及10例健康对照者(N)血清样本的miRNA,应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的方法检测三组样本中miR-34a的表达差异,并分析miR-34a的表达与PCa转移是否相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iR-34a在PCa与BPH患者血清中明显低表达(P均<0.05),平均下调分别约为7.16、8.53倍.但PCa及BPH的血清中miR-34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iR-34a表达水平的高低与PCa是否转移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中低表达的miR-34a可能促进了PCa的发生发展,对PCa的诊断及治疗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春娟;翟庆娜;余振东;王俊豪;周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两组Snodgrass尿道下裂修补的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Snodgrass法尿道下裂修补法及在不同条件下施术的结果.方法 回顾2003年9月至2005年3月在津巴布韦中央医院(国外组27例)和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在国内(国内组24例)采用Snodgrass法施行尿道下裂修补的资料.国外组未行阴茎包皮脱退、转移皮瓣覆盖新尿道,缝线粗,单通道导尿管引流,术后3~5d出院.国内组术前准备充分,游离阴茎包皮皮瓣并转移覆盖新尿道,7/0~9/0可吸收线缝合,Foley's尿管可靠引流,抗生素预防感染1~2周.结果 国外组伤口裂开漏尿6例,阴茎轻度弯曲3例,无需再矫形治疗.需要再手术的发生率22.3%.国内组伤口裂开漏尿1例,术后出血1例,加压包扎后出血停止.暂时漏尿2例,随访时痊愈.再手术的发生率4.2%.结论 Snodgrass尿道下裂修补显著优于其他修补法.合适的手术条件是获得预期效果的根本.

    作者:朱雪阳;万波;龙智;曾青;何乐业;谭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包皮环切术后环状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包皮环切术后切口瘢痕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包皮环切术后出现环状瘢痕挛缩的患者共36名,年龄17~45岁,平均(28.7±8.9)岁,入院后在腰麻或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根据环状瘢痕的宽度、增生及挛缩程度、现有包皮组织量,分别予以瘢痕切除后精细缝合、二次包皮环切或多个“Z”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6周、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1)伤口外形及愈合情况;(2)阴茎勃起后有无不适及束缚感,(3)性生活改善情况.结果 90.1% (33/36)的患者术后对伤口恢复满意,术后有2例患者内板水肿仍存在,3例仍伴有勃起时不适感.结论 根据包皮环切术后环状瘢痕挛缩的程度及伴发症状,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进行矫治,可有效松解环状挛缩,消除或减轻阴茎勃起后不适感,提高性生活满意度.初次术式与矫正手术后疗效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平萍;刘毅东;黄翼然;叶惟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与形态学检测近期个体变异度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精子染色体扩散试验(SCD)及精子形态学检测结果的个体变异度及这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对3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与10例合格捐精者分别进行了2次精子形态和染色体扩散试验检测.2次检测的时间间隔均为1~3个月.结果 精子DNA断裂率(DFI)与正常形态率在同一受试的2次检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测项目的结果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SCD和形态学检测结果在短期个体变异度低,两者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作者:卢慧;刘勇;平萍;李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男性不育症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与精子质量的关系

    目的 观察抗精子抗体(AsAb)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男性不育患者553例检测血清AsAb和精液后分为两组,一组为AsAb阳性组(140例),另一组为AsAb阴性组(413例).统计两组患者精液精子密度、活率及活力的指标,两组间进行比较,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同时取正常生育男性6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不育AsAb阳性组与正常生育组进行比较,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男性不育症553例血清AsAb检测有3种结果:抗体阴性413例(占74.7%)、精子凝集抗体(TAT)阳性122例(占22.1%)、精子凝集抗体+精子制动抗体(TAT+SIT)阳性1 8例(占3.2%);无单独精子制动抗体SIT检出.男性不育AsAb阳性组与阴性组、正常生育组精子质量经统计学比较,精子密度、活率、活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精子抗体检测在免疫性不育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季明勇;黄明孔;马天根;郭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不良孕产史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 探讨不良孕产与染色体异常和多态的关系.方法 对573对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常规染色体G显带分析,并对不良孕产史夫妇和普通人群染色体异常和多态染色体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染色体平衡易位、倒位以及染色体多态中Y染色本的长臂延长(Yqh+)在不良孕产史夫妇组与普通人群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而罗氏易位和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inv(9)]在两组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染色体结构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多态中Yqh+也可导致不良孕产,而inv(9)可能不会导致不良孕产.

    作者:张清健;郑立新;田佩玲;叶嘉玲;杨卫;王柏贤;徐珊珊;周冰燚;赵文忠;蔡慧娜;方俊宇;朱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增龄对阴茎海绵体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年龄对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表达的影响,探讨老年性ED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PCR检测IGF-1在青年组(n=10)和老龄组(n=10)大鼠阴茎海绵体组织中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GF -1蛋白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GF-1在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与青年组比较,老龄组大鼠IGF-1明显降低(P<0.05).结论 年龄是影响IGF-1表达水平的因素之一,IGF-1的低表达可能与老年性ED的发生有关.

    作者:蒲小勇;闻安民;郑祥光;刘久敏;王怀鹏;徐战平;周香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杭州市萧山区成年男性生殖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杭州市萧山区成年男性生殖健康状况.方法 在杭州市萧山区8个乡镇随机抽取344例成年男性生殖健康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资料,并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体检及问卷344例,资料完整者共340例.体检发现前列腺增生53例,占接受肛门指检者(87例)的60.92%.在340例中,性欲低下86例(25.29%),勃起功能障碍64例(18.82%),包皮过长和包茎46例(1 3.5 3%),其他异常77例(22.64%).体检异常及勃起功能障碍的比例城镇组与农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镇组性欲低下显著高于农村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年男性的生殖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通过各种形式对成年男性进行生殖健康教育,以改善他们的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张军荣;徐惠明;唐锋;张凡;姚康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与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中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与勃起功能障碍(ED)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BPH患者作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对资料完整病例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BPH伴有LUTS患者ED的患病率为92.9% (260/280).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病程、大尿流率(Qmax)与国际勃起功能障碍问卷表-5(IIEF-5)评分有显著相关性.总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与IIEF-5评分无显著相关性.IPSS评分中的第2个症状、第5个症状和第7个症状与IIEF-5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其余症状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年龄、病程以及IPSS评分中的症状2、症状5、症状7与IIEF-5评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Qmax与IIEF-5评分结果有弱相关性;总IPSS评分、QOL评分与IIEF-5评分结果无相关性.

    作者:吴天浪;王同庆;黄轶;陈帝昂;李广森;张培海;陈文英;毛顿;熊伟;廖加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阴茎脚白膜折叠+背深静脉包埋术治疗中重度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

    目的 探讨阴茎脚白膜折叠+背深静脉包埋术治疗中重度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21例中重度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接受阴茎脚白膜折叠+背深静脉包埋术,在其术前和术后12个月分别作心理评估(症状自评量表,SCL90)、勃起功能评分(勃起功能国际问卷-5,IIEF-5评分)及勃起硬度检测(即时阴茎勃起硬度监测,口服西地那非片100 mg 30 min后予视听性刺激+Rigiscan监测阴茎勃起硬度),对比术前、术后上述评估指标变化,并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其手术后疗效.结果 21例患者完成了术后1 2个月的随访,其中1 7例“显效”,4例“有效”,“显效率”为8 1%;术后IIEF-5评分、即时阴茎勃起硬度值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阴茎脚白膜折叠+背深静脉包埋术通过“疏导”阴茎静脉血流回流,增加阴茎静脉回流的阻力,能显著改善阴茎勃起功能,术后随访中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值得期待.

    作者:苏新军;程跃;王国耀;吴科荣;罗春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模拟TUR环境建立兔尿道狭窄模型研究

    目的 研究模拟经尿道电切(TUR)环境制造新西兰大白兔尿道狭窄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每组1 0只.一组为对照组(单纯黏膜剥除组),显微镜下腹侧切开尿道1.5cm,将尿道黏膜从尿道海绵体上剥离.直至将黏膜完整从尿道床上剥下;另一组为电灼组,显微镜下腹侧切开尿道1.5cm,将尿道黏膜层与黏膜下层分离后剥除后再用双极电凝电灼尿道.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2个月分别行顺行膀胱尿道造影.观察术后2个月在手术部位取材行HE染色的病理切片.结果 电灼组术后1个月的造影片显示尿道的连续性、尿道管径都较术前有所改变;术后2个月尿道造影发现,电灼组实验兔全部出现明显尿道狭窄,而对照组实验兔术后只有2例出现明显尿道狭窄.术后2个月在电灼组的手术部位取材行HE染色,病理切片结果提示尿道腔内未见尿道上皮生长,大量纤维增生沉积.结论 采用显微镜下电灼法构建的新西兰大白兔前尿道长段狭窄模型是可行的,该方法为研究治疗长段尿道狭窄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作者:黎力平;李炳坤;陆勇;邵佳亮;王翔;丁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液中存在细胞外增殖型的衣原体并致精子畸形

    对尿道黏膜细胞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细胞内广泛存在衣原体包涵体、始体的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1-3],取精液姬姆萨染色镜检,发现了衣原体的细胞外增殖集落,经衣原体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是衣原体[4],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1.CP患者10例:选择有小腹坠胀、阴囊潮湿等症状,年龄在28~56岁,直肠指征前列腺饱满,有压痛,中央沟变浅,前列腺液白细胞增高(>10个/HP)并有巨噬细胞,尿道采样与精液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培养阴性,尿道黏膜细胞涂片吉姆萨染色镜检细胞内广泛存在衣原体包涵体、始体,临床与实验室诊断为CP的患者.无外伤及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体检未发现有明显睾丸、附睾及输精管异常,无精索静脉曲张、隐睾症与腮腺炎病史.

    作者:刘鸿玲;刘维洲;张明;郭艳丽;孟艳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低剂量他达拉非对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疾病,研究显示在我国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较为常见[1].这不仅导致患者焦虑、自信心下降,而且对患者及其女性伴侣的生活质量也可产生巨大影响.1998年首个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的问世给ED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ED是可以成功治疗的,这一观点目前已被普遍接受.他达拉非作为一个独特的长效口服PDE5抑制剂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其常规剂量(推荐剂量为每次20mg)效果肯定,但副作用也较明显[2],因而在一定时间内低剂量的他达拉非治疗此类疾病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为了解低剂量他达拉非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ED的疗效,我们对113例资料完整的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廖国栋;于志坚;何翔;俞蔚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龄患者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具有微创、适应证广、住院时间短、无伤口等优点.但由于患者多属高龄,体质差,且合并多种其他疾病,术中和术后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我科自2008年6月到2010年12月,共对66例75岁以上的BPH患者行TUVP术,出现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17.0%,经治疗均好转,疗效较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鹤鹏;俞斌;虞峰波;李斌;邹树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生物反馈治疗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88例临床疗效评价

    直肠癌手术后性功能障碍是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100 %[1,2],目前临床上术后对于患者的性功能恢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近年来报道[3,4]的生物反馈疗法对恢复患者的排尿功能及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有较好的疗效,而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和射精功能密切相关.为此,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笔者应用生物反馈刺激治疗直肠癌术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益峰;郎根强;褚健;曹建伟;庄剑秋;储传敏;张炯;李国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精子形态学检查的研究进展

    据报道,世界范围内约有15%~20%的育龄夫妇不能生育,且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竞争压力的日趋增加,生活步伐节奏的不断加快,男性生殖健康正受到严重威胁,男性精子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并且,还以每年2.1%的速度在减少.同时,畸形、劣质精子比例逐渐增多,精子活力、穿透力、致孕率在不断下降,致使男性不育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精液分析在诊断男性不育及辅助生殖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液分析主要包括了精子形态、精子活力和精子密度等.随着染色技术的发展和畸形精子分类体系的形成,精子形态学检查对不孕不育症诊断、生育能力预测以及基础或者公共健康研究有重要意义,比精子密度、精液质量和运动性更能在受孕中起到预测作用[1].本文主要从精子形态学检查的发展历史、方法学比较、分类标准和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柴宇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PKB/Akt信号通路与阴茎勃起功能的关系

    阴茎勃起是由神经内分泌调节下阴茎动脉和阴茎海绵体一系列血液动力学变化的过程.阴茎的勃起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研究普遍认为,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合成的一氧化氮(NO)作为海绵体平滑肌舒张的重要调节因子,在阴茎勃起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NOS有三种亚型,分别命名为神经元型(nNOS)、内皮型(eNOS)和诱导型(iNOS).其中eNOS在阴茎中活性较高,在海绵体平滑肌松弛和阴茎勃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蛋白激酶B (PKB/Akt)即作用于eNOS,使其磷酸化后激活,激活的eNOS进而催化合成NO,后促进阴茎勃起.

    作者:毛俊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腮腺炎睾丸炎对睾丸的损伤及其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小儿和青少年常见病,约18%~30%伴发睾丸炎,但实际可能超过这个数字[1].病毒除易侵犯腮腺,对生殖器官、神经组织和胰腺等也有侵犯,特别容易侵犯男孩的睾丸组织,引起病毒性睾丸炎,单侧受累约占2/3,双侧占1/5~1/3.30%的患者发生睾丸组织的广泛破坏和萎缩,生精功能发生不可逆的破坏[2].对于腮腺炎睾丸炎(parotiditis orchitis)生精细胞内包涵体的检出未见报道,笔者在临床生精细胞检测中,发现生精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形成包涵体[3],现介绍如下.

    作者:曹兴午;林凯;李翠英;袁长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ED)是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1].以往由于医患双方对癌症治疗的过度关注,RP术后的ED往往被忽视,特别在国内,大部分前列腺癌患者RP手术时的年龄已接近或达到70岁,术前即已存在不同程度的ED,或是已经没有正常的性生活.但随着近年来国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和PSA筛查的广泛开展,早期前列腺癌以及年轻前列腺癌患者检出的比例有所升高.这些患者在关注癌症治疗的同时,也势必担心手术对其生活质量,特别是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关注RP术后患者的ED,开展康复治疗有其积极意义.

    作者:叶定伟;沈益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