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牛症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0ng/ml的原因及治疗选择.方法 总结5例血清PSA>60ng/ml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治疗后PSA的变化,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术后PSA水平均明显下降,术后3月PSA由术前平均(72.8±8.3)ng/ml降至平均(16.4±3.2)ng/ml.其中1例前列腺增生伴炎症患者由术前103.5ng/ml降至34.8ng/ml,l例前列腺增生伴部分不典型增生患者由术前84.6ng/ml降低至42.6ng/ml.术后6个月复查,5例PSA平均(11.6±4.8)ng/ml(7.5~18.5 ng/m1).结论 PSA增高除了与前列腺癌相关外,还与年龄、前列腺体积、尿潴留、尿路感染以及前列腺炎症密切有关.对于高水平PSA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建议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许晓文;徐耀庭;李杜渐;沈志杰;黄汝强;顾炜;谢敏;顾伟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研究特发性弱精子症(idiopathic asthenospermia,IAS)患者以及精液参数正常人群的血清、精浆瘦素,探讨瘦素与精子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 IAS患者54例及精液参数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常规CASA精液分析,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及精浆瘦素.结果 排除体重指数差异的影响,(IAS患者与精液参数正常者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AS患者精浆瘦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5);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活力与血清瘦素水平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0.213,P=0.249及r=-0.167,P=0.154),IAS患者的精子活动率及活力与精浆瘦素水平显著负相关(r=-0.31,P=0.034及r=-0.47,P=0.025).结论 IAS患者精浆瘦素水平显著增高,可能对精子运动能力有调控作用.
作者:高龙;陈斌;范宇平;王鸿祥;胡凯;卢永宁;吕逸清;韩银发;王益鑫;黄翼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症(BPH)急性尿潴留(AUR)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143例BPH AUR 患者,留置尿管1周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患者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无逼尿肌过度活动(none detrusor overactive,NDO)组(75例)和逼尿肌过度活动组(detrusor overactive,DO)组(68例);比较两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及尿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IPSS评分中储尿期症状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和前列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DO组中无逼尿肌收缩患者22例(22/143,15.4%),NDO组患者(不包括无逼尿肌收缩患者22例)大逼尿肌压力及线性被动尿道阻力关系梗阻程度分级均小于DO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NDO组患者初始感觉时膀胱容量、顺应值和测压容积均大于DO组,差异也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患者出现AUR,应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明确膀胱功能状态,这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存在DO的患者早期手术解除膀胱出口梗阻,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和降低上尿路损害风险.
作者:刘丹;乔庐东;陈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口服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 1200例ED患者服用西地那非治疗,其中心理性ED 789例(65.75%),器质性ED 162例(13.50%),混合性ED 249例(20.75%).结果 经服用西地那非治疗1006例取得有效和显效,总有效率83.83%,其中心理性ED 95.06%(750/789)、器质性ED 66.05%(107/162)、混合性ED 59.84%(149/249),本组口服西地那非治疗ED无重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西地那非为口服治疗ED一线药物,安全有效.
作者:蒋跃庆;王忠;董国勤;蔡志康;卢慕峻;姚德鸿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阶段的小鼠睾丸全基因组表达谱,筛选小鼠年龄依赖性表达基因.方法 采用Affymetrix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版本号430.2),对日龄为4、9、18、35、54d和6月龄的小鼠睾丸组织进行全基因组表达差异分析.并采用半定量RT-PCR验证其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经过比较,在9d和18d,18d和35d之间的小鼠睾丸基因表达谱之间,存在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2058个基因在小鼠6个日龄中表现为递增表达趋势,通过半定量RT-PCR验证了其中10个随机挑选的递增表达基因.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已知功能的21个精子发生相关基因均在这2058个基因之中.因此,推测这2058个基因是小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本文同时对这2058个基因的基因表达和功能分类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论 本文筛选出小鼠精子发生相关基因2058个,并对其表达特征、功能分类进行了初步分析,这项研究提供了从分子水平识别小鼠睾丸组织精子发生相关基因的方法,有助于进一步阐述雄性哺乳动物生殖相关分子学基础.
作者:葛颂;唐爱发;余振东;桂耀庭;蔡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上海市社区中老年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ate Onset of Hypogonadism,LOH)患病率状况.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选取434例40-70岁的中老年男性进行中老年男子雄激素缺乏(ADAM)、老年男子症状(AMS)和国际勃起功能问卷调查,同时测定血清中总睾酮(TT)水平和超声检测前列腺、睾丸体积.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8.2±7.4)岁,ADAM和AMS筛查LOH的阳性率分别为83.18%和62.21%;ED阳性率为76.50%,睾酮(TT)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各年龄组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浦东新区潍坊社区中老年男性LOH筛查阳性率较国内其他报道高,ED发生率与其他报道的结果 相近.上海地区男性生殖健康形势严峻,应予以高度关注.
作者:梁国庆;王波;张时君;姚文亮;王辉清;刘智勇;孙凯;李凤华;袁伟;李铮;孙颖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种生长调控因子在前列腺增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二步法检测61例前列腺增生(BPH)和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TGF-β1、b-FGF、EGFR和TGF-α的表达.结果 TGF-β1主要定位于前列腺上皮细胞浆、间质细胞浆内,呈棕黄色颗粒,BPH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上皮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5.90%、13.33%;间质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4.59%、6.67%,BPH中前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总阳性率为52.46%,正常前列腺组织中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总阳性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定位于前列腺间质细胞浆内,部分上皮细胞浆阳性,呈棕黄色颗粒,上皮细胞阳性率为26.23%,间质细胞阳性率为75.41%,BPH中前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总阳性率为75.41%,正常前列腺中上皮细胞阳性率为0%,间质细胞阳性率为13.33%,总阳性率为13.33%,P<0.05.EGFR主要定位于前列腺上皮细胞膜上,呈棕黄色颗粒,偶见于细胞浆内,阳性表达率为55.74%,TGF-α定位于前列腺间质细胞浆内,呈棕黄色颗粒,阳性表达率为88.52%,前列腺增生与正常前列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腺体增生为主和间质增生为主两组间,TGF-β1、b-FGF、EGFR和TGF-α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b-FGF、EGFR和TGF-α是促进BPH的重要因素,TGF-β1、b-FGF和TGF-α主要与前列腺间质增生有关,EGFR主要与前列腺上皮增生有关.
作者:艾力·艾尼;史永华;辛钟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染色方法 对精子形态学分析结果 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人精液样本,每例样本制作2张涂片,分别采用改良巴氏染色方法 和Diff-Quik快速染色法进行染色,每例样本剩余精液经生理盐水洗涤后再制作2张涂片,也分别用上述两种染色方法 进行染色.染色后的所有涂片在精子形态自动分析软件上进行分析.结果 未经洗涤的精液涂片经改良巴氏染色和Diff-Quik快速染色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分别为7%(95%CI,5%~9%)、9%(95%CI,6%~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洗涤后改良巴氏法和Diff-Quik法评估的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有明显提高,并且Diff-Quik法评估的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15%,95%CI12%~18%)显著高于改良巴氏法(10%,95%CI 9%~11%).结论 未经洗涤的精子涂片两种评估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子洗涤后涂片染色对计算机精子形态学自动分析结果 有显著影响,且Diff-Quik法提高效果更明显.
作者:唐立新;王奇玲;唐运革;江芳;庄嘉明;朱胜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途径中Axin、β-catenin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癌肿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常规采集90例符合实验条件的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理标本以及临床相关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检测Axin,β-catenin mRNA在肿瘤和增生组织中表达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两种基因在癌肿组织及增生组织表达的差异以及与肿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Axin、β-catenin的mRNA水平在前列腺癌和增生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差异明显.并且β-catenin mRNA的表达与癌肿病理分级密切相关.结论 Axin、β-catenin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的原因之一.并且进一步证明了Wnt信号途径异常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周亮;邓军洪;杨柳平;石华;涂肇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及补肾填精方的预防作用.方法 用移动电话的模拟辐射源对各组小鼠(空白组除外)进行全身辐射,辐射频率为900MHz,每天2h,连续35d.按平均功率密度分为4个组,即空白组(0μW/cm2)、低辐射组(33μW/cm2)、高辐射组(181μW/cm2)和补肾组(181μW/cm2).辐射期间,补肾组每天给予0.15ml/10g体重的补肾填精方浓缩液(含生药量0.9g/ml)灌胃,其他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5d后取附睾,分析附睾的精子计数、活动率和畸形率,精子染色体结构分析法检测其精子DNA损伤.结果 与其他各组比较,高辐射组附睾的精子活动率(36.86±7.58)%下降,畸形率(10.31±1.04)%上升(P<0.05),精子染色体结构分析法显示高辐射组精子重度DFI(18.28±3.3)%、总DFI(22.56±3.41)%、HDS(18.43±2.7)%明显升高(P<0.05).结论 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对小鼠的精子及精子DNA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补肾填精方对其病理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江少波;蒋远春;孙洁;杨伟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环王巴明诱导Du145细胞凋亡作用,并探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环王巴明处理细胞,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时行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变化;应用western blot 方法 检测Bc1-2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10μmol/L环王巴明作用72h后,DA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见Du145细胞核内有致密的颗粒荧光,固缩或片段化的细胞核.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细胞膜微绒毛减少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而对照组的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膜表面可见许多微绒毛.10 μmol/L组Du145细胞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及DMSO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王巴明通过调节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Du145细胞的凋亡.
作者:周逢海;王养民;孙全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对阴茎头体感诱发电位(GPSEP)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早泄(PPE)患者21例,分别检测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GP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结果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后患者的GPSEP潜伏期比术前显著延迟(P<0.05),GPSEP振幅也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可降低PPE患者GPSEP.
作者:姚志敏;张春影;张海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正常的阴茎勃起过程依赖于勃起器官的解剖结构完整,并由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纤维介导,依赖于各种神经递质、神经调控物质和局部(内皮)合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对海绵体平滑肌张力的调控相对平衡[1].
作者:王华;俞增福;侯岩松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病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但由于多数患者年老体弱,且往往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对一般的手术耐受能力差,因此,采取高效、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治疗BPH已成为泌尿外科医生探索的方向.
作者:章更生;虞伟星;陈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不能勃起及不能维持有效的勃起而完成满意的性生活.ED已成为困扰全球男性的重要疾病之一.全球范围内大约有1.5亿的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ED,到2025年,患病人数将会翻一番[1].
作者:李明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持续不能达到和(或)维持充分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牛活[1].根据病因不同可将ED分为心因性、器质性和混合性3大类,其中器质性ED的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原发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疾病等.
作者:黄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核因子kappaB(nuclear factor kappaB,NF-kB)具有多中心调控作用,在细胞凋亡、肿瘤、炎症反应中均起关键性调节作用.NF-kB参与调控多种细胞因子并参与细胞信号转导.NF-kB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不断深入.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和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本文就NF-kB参与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细胞信号转导过程、调控转录起始因子及基因表达等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安立文;魏学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LGR8(leucine rich repeat containing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8),中文名称为富含亮氨酸的G蛋白偶联受体8,是体内胰岛素样因子3(INSL3)的特异性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家族.LGR8能与INSL3结合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参与睾丸下降的第一过程(经腹下降阶段),被认为是导致人类隐睾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近年来对LGR8基因及其突变与隐睾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段守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我院对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采用改良双切口法包皮环切术4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种庆贵;贾红星;牛志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城乡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交通日益繁忙,车祸或各种工伤所致的骨盆骨折,尿道挫伤或断裂的患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近年来,泌尿微创手术开展日益增多,各种医源性器械操作导致的尿道损伤也呈上升趋势,在尿道损伤的同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性功能改变;而不同的尿道修复手术是否会导致或加重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问题历来也是泌尿及男科专家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作者:傅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