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状况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通过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估145例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平均72.9±6.7岁)的抑郁症状及社会支持状况,并调查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前列腺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前列腺癌患者GDS得分为(8.69±2.13)分,其中34例(23.5%)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教育程度、癌痛、糖尿病、高血压、外科去势是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前列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3.86±7.10)分,客观支持得分为(8.25±2.13)分,主观支持得分为(18.54±3.67)分,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06±2.12)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和睾酮是前列腺癌患者抑郁症状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抑郁症状是前列腺癌患者常见的情绪障碍,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筛查,其影响因素有教育程度、癌痛、高血压、糖尿病、外科去势、睾酮及社会支持。应加强前列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以减少抑郁症状,提高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志强;于德新;杨琳琳;谢栋栋;李光远;施浩强;王毅;张涛;丁德茂;闵捷;陈磊;邹慈;王大明;刘和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尿道狭窄复发患者疤痕组织细胞中CXCR3水平与其尿液TGF-β1浓度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尿道狭窄复发及尿道狭窄复发合并造瘘患者各50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ELISA法定量分析患者尿液中TGF-β1的浓度。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以及Q-PCR技术测定各组患者尿道组织活检分离培养后的成纤维细胞中CXCR3受体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仪以及Q-PCR技术探究高浓度的TGF-β1对各组成纤维细胞CXCR3受体表达影响。结果相对于正常人群对照组,尿道狭窄复发患者尿液中TGF-β1浓度显著增高(P<0.05),同时狭窄复发合并造瘘患者较单纯狭窄复发患者其TGF-β1浓度亦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进而在流式细胞仪以及Q-PCR技术检测中也提示相应各组成纤维细胞表面CXCR3受体明显低于正常(P<0.05)。当高浓度的TGF-β1溶液作用于尿道狭窄疤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时,其细胞表面CXCR3的表达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在尿道狭窄复发的进程中,尿液中TGF-β1浓度的变化与成纤维细胞表面CXCR3受体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两者可能在导致致终尿道周围组织疤痕增生的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谢弘;徐月敏;傅强;冯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联合视听性刺激诱发心理性ED患者勃起后的阴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选择心理性ED患者20名,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100mg,15min后给予视听性刺激。在阴茎疲软状态下、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后30min、45min、60min、75min和自觉达到佳勃起状态时,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阴茎海绵体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低流速(EDV)、阻力指数(RI)、动脉血管管径(Ad)及其扩张程度(E-Ad)。结果所有受试者均顺利完成检测,服药前疲软状态下、服药后30min、45min、60min、75min和自觉达到佳勃起状态时海绵体动脉PSV平均值分别为(10.92±2.92)cm/s、(23.28±5.45)cm/s、(37.10±5.13) cm/s、(35.45±6.34)cm/s、(28.77±4.98)cm/s、(33.83±7.14)cm/s,EDV的平均值分别为0cm/s、(2.49±1.89) cm/s、(-2.15±1.69)cm/s、(-1.98±1.85)cm/s、(0.65±1.13)cm/s、(-2.82±1.92)cm/s;RI平均值分别为1、0.89±0.18、1.06±0.21、1.05±0.24、0.98±0.15、1.08±0.29;Ad平均值分别为(0.79±0.13)mm、(0.97±0.12)mm、(1.02±0.14)mm、(1.05±0.09)mm、(1.08±0.20)mm、(1.04±0.11)mm,勃起后各时间点参数值与疲软状态下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服药后45min和60min时阴茎勃起充分,该时间点各参数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西地那非联合视听性刺激可诱发阴茎充分勃起,服药后45min及60min勃起充分,此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阴茎血流动力学参数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慧峰;鲁军;吴振启;刘敏;郭剑明;邢晋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鼠隐睾模型睾丸损伤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隐睾后睾丸组织中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鼠左侧隐睾成功模型48只,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2只):A组为隐睾组,B组为生理盐水(隐睾+生理盐水)组,C组为GDNF(隐睾+GDNF)组,D组为正常对照组(正常35d龄小鼠,体质量60g±10g)。每组根据设定处理方式的不同分别进行处理,采集左侧睾丸并行生化指标(SOD、CAT活性及MDA含量)检测;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隐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AI);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学形态;定时PCR法检测隐睾组织中SCF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隐睾组织中SC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GDNF组中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减少,SOD活性上升,MAD含量下降,SCF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其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OD、CAT、MDA分别为1.30±0.09,288.78±10.02和1.61±1.09(P<0.01)。A、B、C、D组SCF基因表达含量分别为0.36±0.11,0.48±0.23,0.81±0.09和0.61±0.33;C组与A、B、D组;A组与D组;B组与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SCF蛋白表达含量分别为0.89±0.07,l.50±0.47,2.19±0.12和1.71±0.03; C组与A、B、D组;A组与D组;B组与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DNF对小鼠单侧隐睾睾丸损伤后组织生精功能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同时提高抗氧化酶系统的抗氧化能力及睾丸SCF基因的表达含量,从而改善睾丸生育能力。
作者:张华锋;赵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在阴茎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以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对30例阴茎癌患者施行改良的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标准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界限上,外侧缘和下缘减少1~2cm范围,清除区域内浅深组淋巴和脂肪组织,其中保留大隐静脉。结果两腹股沟区淋巴结共检出68枚,平均2.3枚,病理证实阳性共3例3枚淋巴结,10%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和高热,1例发生单侧下肢水肿,另有18.3%的单侧腹股沟区域出现局部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皮缘轻度坏死以及愈合延迟、淋巴瘘。无一例出现皮瓣大面积坏死、囊状淋巴管瘤和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三年无进展生存率100%。结论对阴茎癌患者,在保留大隐静脉的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保证淋巴转移灶被清扫的同时,也降低了并发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梁宇;袁俊斌;陈敏丰;祖雄兵;蔡雅富;任胜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显微外科和腹腔镜及开放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有关显微外科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文献,并行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显示MV复发率及鞘膜积液发生率优于腹腔镜,妊娠率、早期并发症、睾丸萎缩率及住院时间与腹腔镜类似,手术时间长于腹腔镜;MV妊娠率、早期并发症,复发率及鞘膜积液发生率优于开放手术,睾丸萎缩率与开放手术类似,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手术。结论 MV可以有效保护睾丸动脉及淋巴管,使术后睾丸萎缩、睾丸鞘膜积液、复发等并发症减少,妊娠率提高,但手术时间略长。
作者:鲁骋洲;肖二龙;林少强;王志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顶体相关蛋白Dkkl1在小鼠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方法将4d、9d、18d、35d、54d和6月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筛选出差异表达的Dkkl1基因。采用RT-PCR方法检测Dkkl1基因在小鼠不同日龄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kkl1蛋白在小鼠睾丸组织中的定位。结果对Affymetrix全基因组芯片杂交结果分析后,筛选得到1个差异表达杂交点,通过在NCBI网站与小鼠全基因组序列Blast分析可知该差异表达基因是Dkkl1基因。RT-PCR结果表明Dkkl1 mRNA呈小鼠睾丸特异性表达,在出生31d小鼠睾丸开始高表达,在成年前达到高峰。Dkkl1蛋白主要定位在睾丸精母细胞和圆形精子细胞。结论 Dkkl1基因存在发育的表达调控,为小鼠年龄依赖性表达基因,其表达与小鼠精子发生的过程有很强的一致性,且具有睾丸特异性表达的特征,因此我们推测该基因可能在精子发生中具有关键作用。
作者:颜秋霞;郭晓燕;陈彩蓉;李介华;蔡志明;唐爱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治疗早泄患者及性功能正常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比较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安慰剂用于治疗早泄患者及性功能正常人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随机交叉实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系统评价,对于不能合并的效应量采用描述性研究。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和随机交叉实验,512例患者。结果显示,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以提高早泄患者的射精潜伏期(IELT),缩短患者的射精后勃起潜伏期(PERT),提高性生活满意率。对于性功能正常人使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类药物可以缩短PERT,但能否提高IELT还存在一定争议。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组副作用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结论对于早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来治疗,对于性功能正常人要慎用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由于文献纳入的较少,需要更多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肖二龙;鲁骋洲;丁慧;李永前;王志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在Ⅱ型糖尿病影响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Ⅱ型糖尿病易伴发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机制。方法选取10周龄雄性SD大鼠造模,分别造成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糖尿病组、前列腺增生组,另外设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1/2及P-ERK1/2在的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计算ERK1/2磷酸化活化程度。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K1/2在各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K1/2在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组中的表达呈强阳性,而在糖尿病组与前列腺增生组中的表达以阳性结果为主,实验对照组中表达以阴性为主;Western blot结果可以看出ERK1/2在各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RK1/2在各组中的表达不同,在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组中的表达强,在实验对照组中表达甚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糖尿病组及前列腺增生组中的表达有差别(P>0.05)。结论推测ERK是Ⅱ型糖尿病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之一,ERK的高磷酸化程度是造成两种疾病高伴发率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靖宇;李永智;李子政;张西玲;刘屹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灌胃不同剂量枸橼酸西地那非(sildenafil ciltrate,Sn;商品名Viagra)后对大鼠性行为的影响,为ED药物治疗后性行为的变化提供动物实验数据。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蒸馏水)、Sn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灌胃Sn后与发情雌鼠1:1配对,观察记录60min内雄鼠的捕捉潜伏期、乘骑潜伏期、捕捉次数及乘骑次数等性行为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n中、高剂量组均能缩短捕捉及爬高潜伏期,增加捕捉及爬高次数(P<0.01);且有量效关系(P<0.01)。结论 Sn在增加勃起功能的同时,能够显著增强雄鼠的捕捉潜伏期、乘骑潜伏期、捕捉次数及乘骑次数等性行为,可用于评价勃起功能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国宏;何丽娟;张晨;耿芳;李文玉;李上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对于低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在术后功能恢复的评判标准上,患者已不仅仅满足于排尿功能的改善,同时希望术后性功能得到保留和恢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 TURP)是目前BPH 切除的金标准,Muntener等[1]多中心调查发现,TURP后勃起功能变化不大,但射精功能损害加重。为探寻能有效保护射精功能的前列腺电切技法,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们采用双极等离子体行经尿道腔内前列腺剜除术(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of prostate,PKEP)治疗了28例50~59岁术前性功能正常的BPH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海平;杨艳颖;林昀;吴松江;韩子华;陈安屏;王仙友;张中;朱汝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医源性尿道狭窄是临床较少的并发症,常并发于经尿道电切术后、留置导尿后及经尿道检查治疗后,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医生带来很大困惑与挑战[1]。现就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治疗19例医源性尿道狭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义;马亚东;张鸿毅;靳永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男性不育患者日益增多,其中少弱精子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目前病因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因此仍然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经验用药的临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1]。本文通过对诊断为少弱精子症的120例男性不育患者,给予四子种王胶囊和育之缘片进行治疗,并观察此种配伍用药方案在治疗男性不育方面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旭初;彭鹏;高萍;贺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睾丸扭转(Testicular Torsion, TT)作为泌尿男科的常见急诊,好发于青春期和青春前期[1]青少年。患者的害羞及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常导致本病误诊,因诊治不及时导致睾丸坏死而不得已作睾丸切除,这已成为青少年男性丧失睾丸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睾丸组织因缺血导致部分或者全部坏死,进而引起血-睾屏障破坏、血抗精子抗体(antisperm antibody, AsAb)的产生多被认为是患者术后免疫性不育的常见原因[2]。为研究TT患者术后血与精浆AsAb产生的时间及其规律,早期发现免疫性不育、并为制定早期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我课题组收集整理了2009年8月至2012年3月间在我院诊治的TT 患者24例与非生殖系统疾病手术患者2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耀;吴科荣;施小东;方立;苏新军;严泽军;蒋军辉;胡嘉盛;程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临床上精索静脉曲张常用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较高,有报道术后复发率高达21%~28%[1]。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对10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采用经皮穿刺导管法栓塞精索静脉,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明;杨远清;杨燮樵;陈丽君;陈铁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被美国疾病防治中心(US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定义为所有对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操作处理的生育治疗[1]。自1978年问世以来,全世界A RT子代的数量与日俱增,近的统计数据表明,发达国家通过A RT出生的婴儿占总出生人口的1%~4%[2]。尽管ART已成为不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相比自然妊娠(natural conception, NC)受精过程仍存在许多差异,无论是这项技术的人为操作因素,还是引起不孕不育本身的某些因素都可能与早产新生儿死亡、脑性瘫痪有一定的联系[3],因此A RT治疗与妊娠结局、子代近期及远期生存质量的关系也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分析A RT子代与自然妊娠子代的妊娠、出生结局及生长发育等情况的差异,对这一焦点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朱宏(综述);陈斌(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隐睾扭转为外科急症,临床罕见。我院近收治1例隐睾扭转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患者男,18岁,学生,因“右下腹胀痛3d”就诊。患者出生后右侧阴囊内无睾丸,未曾诊治。入院前3d凌晨5时突发右下腹疼痛,于当地卫生院治疗无好转,于2013年2月26日急诊入院。查体:急性痛苦面容,右腹股沟可触及约5cm×4cm×4cm大小包块,触痛明显,界限欠清,右侧阴囊未触及睾丸,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右阴囊内未探及睾丸图像;右腹股沟区探及类似睾丸回声,4.6cm×2.3cm,体积增大,形态不整,回声不均,血流信号显示差。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5.4×109/ L,中性粒细胞82.8%。临床诊断:右侧隐睾扭转。
作者:赵海岩;杨光天;杨文发;方毅;温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男性,23岁,已婚,育有1女。因“发现阴囊右侧包块20余年”于2013年1月入院。患者自幼有右侧阴囊肿块,因无症状故未重视,近1年来肿块增大伴右阴囊坠胀不适遂来就诊。查体:右侧阴囊沉重感,较对侧明显增大,内可触及约11cm×10cm×4cm大小不规则肿块,质硬,凹凸不平,包膜光滑,界清活动好,无触痛,肿块透光试验(±),肿块与阴囊无粘连,阴囊无破溃,腹股沟未及肿大淋巴结。左侧睾丸、附睾未触及异常,阴茎发育正常。心、肺、腹部查体未发现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睾丸结构混乱,内见囊性混合团块,回声不均匀,内有多个液性暗区,右侧睾丸形态失常,大小10.5cm×9.5cm ×3.5cm,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左侧睾丸、附睾未发现异常。CT检查:右睾丸见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见条状钙化影,无强化,盆腔及后腹膜无肿大淋巴结,甲胎蛋白(AFP)0.52ng/m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0.27 mIU/ml。入院检查: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各项术前常规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入院后针对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束腔镜手术后针对右侧睾丸占位行右侧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在术中见睾丸鞘膜明显增厚,睾丸白膜无破裂,睾丸质硬,与附睾无明显界限。术后肿瘤标本包膜完整,大小约10cm×9cm×3.0cm,解剖后可见右侧睾丸组织包膜完整,内无正常生精小管结构,睾丸组织成皮脂样,囊液呈胶冻样,其中可见毛发组织及软骨样组织,部分囊性变。镜下可见成熟软骨、脂肪、脉管、软骨、纤毛及柱状上皮等组织,病理报告为“囊性成熟畸胎瘤,伴灶性坏死及异物巨细胞反应”,见图1。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按期出院。并随访至今,复查胸片、腹部CT及 AFP、β-hCG等均正常,腹股沟无肿大淋巴结。
作者:孙涛;唐开发;王雷;余琦;雷鸣;孙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男性,33岁,因尿道外口疼痛1月,会阴部胀痛1周入院。查体无异常。入院后行盆腔CT平扫加增强检查示:前列腺区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为5.9cm×5cm,边界清,增强无强化,与精囊腺分界欠清。盆腔MRI+水成像检查示:输精管走行区见不规则囊性灶,边界清楚,呈长T1、长T2信号,DWI呈低信号,大小约8.0cm×7.7cm×5.7cm,双侧精囊腺向外侧推移。水成像:膀胱后方见不规则囊性灶,病灶下缘管状与尿道相连。泌尿系彩超示:膀胱后方、前列腺上方可探及一囊性团块,大小约62cm×51cm×38cm,彩色多普勒于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患者于2012年12月21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右侧射精管梗阻切开术。术中见膀胱三角区及底部隆起,精阜增大明显,经电切将精阜切除,保护外括约肌,可见明显增粗的右侧射精管并有精液涌出,左侧可见正常射精管开口。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抗感染治疗。术后3d拔管,排尿正常顺利出院。病理报告为:精囊腺囊肿,见图1。
作者:黄永辉;王玲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早泄(Premature Ejaculation ,PE)是男科常见的性功能障碍之一,其发病率为成年男性的20%~30%[1]。据有关学者统计,约25%~40%的成年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一时段会出现早泄[2]。就目前针对早泄的治疗而措施而言,有药物、手术、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等多种手段,其中行为疗法是较为安全有效的途径之一[3]。
作者:朱勇;曾庆琪;刘正建;杨凯;施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特发性弱精子症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见病症之一。据国外文献报道,因精子活力低下而导致的男性不育约占18.71%[1],而特发性弱精子症又在弱精子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了探索本病的发生机制,我们采用蛋白质组技术对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精子和活力正常精子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研究。睾丸特异性钙结合蛋白CBP86-IV(Testis-specific calcium-binding protein CBP86-IV,TS-CBP86-IV)就是所鉴定出的蛋白质之一,它在弱精子症患者精子蛋白凝胶图谱中存在,却在活力正常精子蛋白凝胶图谱中的相同位置缺失,进一步采用定量PCR技术对该蛋白质编码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克隆得到该基因的cDNA序列,原核表达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TS-CBP86-IV多克隆抗体,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树林;梁季鸿;朱春晖;张迅;刘宁;陆庆华;刘德铭;唐石伏;杨文涛;李群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