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4年1期文献
  •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在重度畸形精子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估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术在重度畸形精子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35例重度畸形精子症患者(1%≤精子正常形态率<5%)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随机分组,101例直接实施ICSI为A组,134例实施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ICSI为B组,短时受精后4~5h行极体观察,其中109例大于30%可见双极体列为B1组,25例早期判断未见双极体或小于30%未见双极体行早期补救性ICSI术列为B2组。比较不同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结局。结果3组的卵子成熟率分别为83.93%,87.03%和90.48%,正常受精率分别为78.76%,72.49%和75.61%,异常受精率分别为6.11%,14.88%和9.76%,卵裂率分别为83.93%,85.89%和84.96%,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9.45%,50.49%和53.23%,胚胎植入率分别为28.10%,26.67%和32.0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3.66%,43.04%和47.62%,流产率分别为6.45%,8.82%和10.00%。3组的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受精率在B1组有增高趋势,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性ICSI在重度畸形精子症患者有应用价值,可以大限度的减少ICSI比率,获得好的临床结局。

    作者:乜照燕;吴海峰;甄秀丽;张娜;郭丽娜;赵素英;吕翠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侧附睾乳头状囊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双侧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及病理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一例31岁的男性患者,间断性双侧阴囊坠痛不适1年,入院查体:两侧附睾增大于双侧附睾头分别可触及约5mm大小肿块,B超未给出明确诊断,术后病检确诊双侧附睾乳头状囊腺瘤,随访至今未见明确林岛综合征(Yon Hippel-Lindau Syndrome, VHL综合征)。结论本病确诊来自于病理学检查,附睾乳头状囊腺瘤为良性,手术是治疗附睾肿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涛;阿力木?热合曼;阿里木?太来提;艾克帕尔?阿布拉;木拉提?马合木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微波辐射对大鼠精子密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对大鼠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辐射组15只。辐射组大鼠应用微波模拟源,按平均辐射强度100mW/cm2对辐射组进行照射一周,常规采集大鼠精液。利用WEILI-9000电脑精液自动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30只雄性成年健康Wistar大鼠精液样本进行精液常规及精子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精液常规中,活跃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在辐射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电镜下辐射组大鼠精子存在多种形态超微结构异常,精子稀发、长头、圆头、顶体缺如、线粒体排列紊乱等。结论微波辐射对大鼠精液的精子总数和活跃精子密度具有影响,精子超微结构变化明显。

    作者:胡海翔;于欣;孙静;魏利召;徐少强;丁浩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49例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结果,探索细菌感染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因学中的意义,对临床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嘱前列腺炎患者停用抗生素3d以上,清洗尿道外口,按摩前列腺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49份前列腺液标本中,98份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39.4%。检出细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93.9%,革兰阴性杆菌6株,占6.1%。78株葡萄球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敏感,而对青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全部耐药。对其他种类抗生素亦有不同程度的耐药。6株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对常见的抗生素均敏感。结论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及棒状杆菌可能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原学中占有一定比例,抗生素的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杨彦磊;王瑞;张卫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国男科学杂志》征订和征稿启示

    《中国男科学杂志》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自创办以来,坚持“提高与普及结合,临床与基础并重”的办刊方针,为广大男科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本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发行代号4-484。2013年每期定价10元,全年120元。本刊覆盖学科范围广泛:男性生育与不育、男女性功能障碍、男性激素相关问题、男性衰老、前列腺疾病、与生殖器和附性腺有关的其它问题等,欢迎投稿和订阅。编辑部联系电话:021-63282126;E-mail:chinajournal@hotmail.com。

    作者:《中国男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1期阴茎鳞状细胞癌竞争生存分析

    目的:比较T1G1-3,cN0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肿瘤特异性死亡率(CSM)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率(OCM)。方法2004年至2009年SEER数据库诊断为SCCP分期为T1G1-3,cN0患者641例。采用Fine和Gray竞争风险模型估计不同肿瘤分级的CSM,使用Gray检验比较各组的CSM,再利用竞争风险回归模型探索影响CSM的因素。结果原发肿瘤切除术(PTE)后5年,发生CSM和OCM分别为12.38%和30.60%。根据肿瘤分级(G1、G2、G3)分为三组,各组术后5年CSM分别为7.34%、15.05%和1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OCM分别为29.52%、28.45%和3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级为G3的患者相比于G1的患者有2.45倍风险发生CSM(95%CI 1.09-5.62,P<0.05)。然而未发现G2期患者相比G1期患者发生CSM的风险更高。结论 T1G3和T1G2患者术后5年出现CSM概率较高,适合进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ILND);而T1G1术后5年发生CSM较低,积极随访监测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顾伟杰;朱耀;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施国海;叶定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活血化瘀法在ED治疗中作用的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门诊收集同时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72名ED患者,同时满足相关排除标准,将患者分为联合应用PDE5抑制剂和血府逐瘀胶囊组(A组)、单独口服PDE5抑制剂组(B组),每组各36名,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月均进行IIEF-5、血瘀证评分、并检测血清NO、sVCAM-1水平。结果 A、B两组在治疗开始IIEF-5、血瘀证评分和血清NO、sVCAM-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束时IIEF-5评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瘀证评分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存在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1月,血瘀证评分、IIEF-5评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指标A组优于B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物可能通过改善全身状况和阴茎海绵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血瘀证ED患者阴茎勃起功能,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翔;胡超;陈小豹;戴继灿;裴晓华;周智恒;李曰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体素内无规则运动核磁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体素内无规则运动核磁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MRI)参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诊断、评估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例前列腺癌患者IVIM参数弥散系数D及灌注因子f,结合病理结果对比良性增生组织与肿瘤组织及中高危组与低危组中之间的区别。结果弥散系数D及灌注因子f (排除b=800 s/mm2)在良、恶性组织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弥散系数D在中高危组与低危组之间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技术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弥散系数D值有助于对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预估。

    作者:曹曙;曹惠霞;胡卫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的急诊处理(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低流量型阴茎异常勃起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低流量型,持续勃起时间6~150h,平均35h。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7例。结果经治疗后,9例(69.2%)勃起完全消退,3例(23.1%)部分消退,1例(7.7%)转移性癌症所致勃起治疗无效。11例随访2~37个月,平均14.1个月,8例恢复正常勃起功能,2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ED),2例失访。结论阴茎海绵体穿刺抽血行血气分析、海绵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有助于阴茎异常勃起准确及时诊断。对于勃起持续时间在24h以内者,采取有效非手术手段解除病理性勃起,可以避免继发不可逆转的阴茎勃起障碍;对于上述治疗无效或勃起持续时间超过24h患者,可直接选择手术治疗,以免延误有效的治疗时机。

    作者:袁鹏飞;杨英刚;郭建军;梁荣兴;蔡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精索静脉结扎术后阴囊疼痛改善的预测因子

    目的:精索静脉曲张可表现为阴囊疼痛不适,本研究旨在探究精索静脉曲张术后阴囊疼痛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本项研究共入组115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患者术前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阴囊疼痛的病因。精液常规均采用WHO第5版精液分析标准。多普勒超声确定精索静脉宽度和有无返流。患者接受经腹膜后高位结扎术或者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术后患者不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或其他辅助治疗。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103例患者完成3个月的随访(12名患者失访)。平均年龄为(27.9±5.7)岁,平均病程为(14.4±17.2)月(中位病程为8个月)。在所有的参数中,病程长短、静脉血液返流情况、血清抑制素B水平与术后疼痛缓解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44,0.001和0.014),可以作为术后疼痛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年龄、精索静脉宽度、精子浓度和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手术方式与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精索静脉曲张手术在合理选择的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阴囊疼痛。病程长短、静脉血液返流情况以及血清抑制素B水平可以作为精索静脉曲张术后疼痛是否缓解的独立预后判断因子。

    作者:吴科荣;苏新军;王国耀;方立;程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成功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治疗梗阻性无精症的预测因素

    为评估预测梗阻性无精症患者行PESA时获取精子成功率的因素,作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的255例行PESA的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的资料。梗阻病因分别为108例为输精管结扎、96例为输精管结扎疏通术失败、38例为CBAVD以及13例其他病因。根据PESA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穿刺后有活动精子(活动率>1%)192例(75.3%)、极少量活动精子(活动率≤1%)24例(9.4%)、不动精子27例(10.6%)以及穿刺后未见精子12例(4.7%)。附睾穿刺见不动精子或未见精子需进一步行TESE或TESA。另外,多因素分析发现较大的睾丸体积可以独立预测较高的附睾穿刺活动精子获取率,而较大的年龄则与之相反。因此作者认为梗阻性无精症应用PESA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活动精子获取率,并且较大的睾丸体积和较小的年龄可以作为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陈小豹(摘译);戴继灿(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PTEN能负调控前列腺癌PC-3细胞Raf-1磷酸化

    目的:探讨PTEN基因表达变化对Raf-1磷酸化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PTEN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后前列腺癌PC-3细胞Raf-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PTEN基因过表达后,PC-3细胞的磷酸化Raf-1减少61.1%;PTEN基因干扰后,磷酸化Raf-1增加75.1%。结论 PTEN可负调控前列腺癌PC-3细胞Raf-1的磷酸化。

    作者:孙健玮;王剑松;刘子超;杨峻峰;马辉;郑立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33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经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患者,行经腹股沟外环下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结果33例再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术后3个月27例精液质量提高,占总例数81.8%。结论输精管及提睾肌静脉同时发生曲张是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行内环压迫试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术后复发率;经腹股沟外环下显微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是治疗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段。

    作者:黄钢;郎根强;章益峰;褚健;庄剑秋;曹建伟;陈元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甲基硒酸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甲基硒酸(methylseleninic acid,MSA)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促凋亡效应,并初步探讨发生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Lncap细胞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mock),MSA低剂量组(1.25μM)、中剂量组(2.50μM)和高剂量组(5.00μM),MSA分别作用24h、48h和72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SRB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免疫荧光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stat3的表达。结果光镜及SRB实验结果显示:随MSA剂量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Lncap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MSA呈剂量及时间依赖关系促进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多数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免疫荧光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MSA可明显抑制细胞内stat3表达。结论 MSA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降低stat3表达,进而抑制下游增殖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刘艳波;孙媛媛;徐杰;焦桥;费聪聪;赵晓晖;芦丽莉;董妍;赵雪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

    对高龄(大于70岁)伴有多系统病变的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难点之一。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12年6月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TUPKVP)治疗BPH 156例,其中53例为高危BPH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颖斌;詹敏;徐小将;徐秀娟;周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十一酸睾酮联合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男性少弱精症的临床研究

    据报道,世界范围内约有15%~20%的育龄夫妇不能生育,且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竞争压力的日趋增加,生活步伐节奏的不断加快,男性生殖健康正受到严重威胁,男性精子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并且,还以每年2.1%的速度在减少[1]。近年来,随着少弱精子症患者日益增多,临床上有关少弱精子症的治疗药物不断出现,但临床疗效参差不齐,尚不尽如人意[2]。随着十一酸睾酮在男科临床中的广泛应用,2009年何学酉等[3],2012年房磊臣等[4]相继通过研究发现小剂量雄激素补充治疗可显著改善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的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及精子存活率,从而提高配偶的妊娠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2004年以来,Lenzi等[5]和Cavallini等[6]以及2010年柳建明等[7]相继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左旋肉碱可显著提高每次射精中前向运动精子和运动精子总数,对男性少弱精子症有一定疗效,但目前我们尚未发现将十一酸睾酮与左卡尼汀口服液联合用药的疗效报道,因此我院男科门诊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进行了十一酸睾酮联合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疗效好于单一用药,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超;陈涤平;阿布来提?买买提明;许鹏;王玉杰;张发东;于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生精种玉汤治疗肾虚型少弱精子症的疗效观察

    近半世纪,不育症发生率从8%~10%上升到12%~16%[1],其中50%为男性因素,而明显的是男性精子数量及质量的下降[2]。男性不育中少、弱精子症占70%左右,是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相对棘手的问题[3],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少、弱精子症患者属肾虚者占61.4%[4]。西医治疗为激素、抗炎和辅助生殖技术等,效果均不太理想。生精种玉汤为韩延华教授临床验方,应用数十载,对肾虚型少、弱精子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报道如下。

    作者:尹艳茹;韩延华;王孟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清热活血滋肾汤治疗弱精子症180例临床观察

    随着社会发展不孕不育发生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男性不育中弱精子症是常见原因之一。弱精子症是指精液参数中前向运动的精子(PR)<32%[1],该病作为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其发生率约占全部男性不育症的37.5%[2],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家庭幸福,甚至导致婚姻破裂。然而至今,现代医学治疗还没有针对性指导意义的方法,笔者根据临床总结采用活血滋肾法治疗弱精子症,取得了相对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阴囊淋巴管瘤1例报告

    淋巴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发生于阴茎、阴囊少见,易被误诊。现报道我院诊治的1例阴囊淋巴管瘤患者,并回顾国内外关于此病的介绍作一报道。

    作者:王南雄;吕军;胡卫列;王尉;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视妊娠失败中的男性因素评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众对不孕不育及妊娠失败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尤其发生反复妊娠失败(即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发生在妊娠早期、中期的自然流产[1])的时候,而其中男性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妊娠失败的男性因素常被关注的有:年龄、身体状况、精液常规异常(如少精、弱精、畸形精子)、免疫学异常(存在抗精子抗体)、内分泌异常(性腺轴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生殖系统感染炎症、精索静脉曲张、染色体异常(体细胞染色体异常、精子染色体异常、精子DNA损伤等)、药物、手术、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电离辐射及其他未知因素。

    作者:白文俊;耿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年龄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为追求高学历和职业发展,女性推迟生育已成为一种趋势。此外,随婚姻类型的变化,再婚后希望生育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选择在中年后生育的男子也越来越多。据统计,美国2009年每1000例活产儿父亲年龄在45~49岁的比例从1980年的6.1升至2007年的8.2,上升34%[1]。英国1993年25%出生儿父亲年龄在35~54岁,10年后该比例上升至40%[2]。许多中国男子也在推迟生育年龄,尤其在大城市更为明显[3]。这一趋势的公共卫生意义尚未引起广泛关注。夫妇年龄增加,生育问题的风险也随之增高。女性生育力在35岁以后明显下降,同时流产、妊娠并发症、以及后代染色体缺陷的风险也随之增高[4,5]。与女性不同,男性雄激素合成及精子发生可维持至生命晚期,男方高龄是否也可能存在生育力受损和生育风险增高等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作者:刘小章;岳焕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探讨青少年克氏综合症生育力保存的可行性

    在无精症患者中克氏综合症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而睾丸活检取精成功率随年龄增加或睾酮治疗后而下降。因此,在青少年克氏综合症患者青春期刚启动或睾酮治疗前是否能够增加睾丸活检取精成功率?作者回顾性分析8例15~17岁的克氏综合症患者(47, XXY),其中有一例为嵌合体47, XXY/46, XY。这些患者首先进行精液分析,如果为无精子,则至少间隔3个月复查1~2次精液分析,如果仍为无精子则考虑双侧睾丸活检及睾丸组织冷冻保存,并且在睾丸活检之前心理学医师将与患者确认进行生育力保存。结果只有1例嵌合体在精液中发现少量精子并进行4次精液冷冻保存,另外7例均为无精子,其中有5例同意进行睾丸活检,2例拒绝。在5例进行睾丸开放活检患者中,有1例发现有精子,另有1例发现有长形精子细胞和Ⅰ型精母细胞,均进行冷冻保存。后作者认为在青少年克氏综合症患者的精液或睾丸组织中也是可以获得精子的。并且睾丸组织中可能含有精原细胞、不完全分化的生精细胞和精子细胞。然而在进行睾丸活检前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与患者及其父母进行沟通。此外,考虑在青春期刚启动后进行生育力保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可以获取精液进行检查,另一方面患者已成熟可以考虑生育力保存以便孕育后代或面对睾丸活检失败的现实。

    作者:陈小豹(摘译);戴继灿(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2013年欧洲泌尿科学会男性不育指南介绍

    2013年欧洲泌尿科学会(EAU)男性不育指南介绍如下。一、不育症WHO将不育症定义为夫妻同居有正常的性生活,未避孕超过1年,女方仍未能自然怀孕。在1年内约15%夫妇有不育并寻求治疗。生育第一胎有1/8妇夫不育,生育第二胎有1/6夫妇不育。有生育力的女方可能弥补男性生育问题。30%~40%男性不育患者找不到相关不育因素称特发性男性不育症。少精症、弱精症、畸精症常常共存,称少、弱、畸精症(OAT)。男性不育的预后因素有:不育持续时间、原发或继发性不育、精液分析结果以及女方年龄和生育状况。少精子症不育夫妇2年随访累积怀孕率是27%。女方年龄是影响辅助生殖结果重要的单变量。与25岁女性相比,35岁女性生育力下降到50%,38岁女性下降到25%,40岁以上女性下降到不足5%。

    作者:王万荣;谭艳;谢胜;谢子平;王澍弘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