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4年11期文献
  • 蒺藜提取物对小鼠睾丸热损伤后NOS-NO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蒺藜提取物对小鼠热损伤睾丸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系统的影响,探讨蒺藜对小鼠热损伤睾丸的保护修复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建立睾丸热损伤模型,给予治疗剂量的蒺藜提取物;睾丸NOS活力和NO含量测定;睾丸NOS和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酶联法检测血清中睾酮含量。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睾丸组织NOS活力和NO含量明显升高,睾丸iNOS阳性表达明显增加,睾丸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降低。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睾丸组织NOS活力和NO含量明显降低,睾丸iNOS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睾丸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血清睾酮含量明显升高。结论蒺藜提取物通过调控NOS-NO系统,实现对小鼠热损伤睾丸的保护修复作用。

    作者:田洪艳;李质馨;徐冶;潘晓燕;王弘珺;刘忠平;林冬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对男性高血压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对男性高血压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男性高血压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24周、48周的降压达标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D患病率明显下降。治疗后48周,观察组轻度ED患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睾酮(T)明显升高,而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男性高血压患者可能对患者的性功能影响较小,医疗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杜晓马;蔡建丽;沈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膀胱内前列腺突入度对BPH患者TURP手术效果的预测评估作用

    目的:探讨超声测定膀胱内前列腺突入度(IPP)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前列腺电切(TURP)手术效果的预测评估作用。方法136例患者因BPH入院行TURP,经腹超声测量IPP,根据IPP程度将患者分为突入组(IPP>10mm)66例,对照组(IPP≤10mm)70例,比较2组术前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差异,统计、分析2组术前和TURP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变化;多因素分析IPP与手术效果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术前IPSS、QoL相比无差异(P>0.05),但突入组PV、PSA、Qmax、PV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URP术后随访6个月,突入组 IPSS下降、PVR减少和Qmax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PP程度与TURP术后IPSS下降(OR=2.98,95%=1.05~6.89)、Qmax提高(OR=5.96,95%=2.85~9.55)相关。结论IPP程度可影响BPH患者PVR和Qmax,相对于IPP≤10mm,IPP>10mm的BPH患者TURP术后IPSS下降、PVR减少和Qmax提高更加明显,IPP程度可预测BPH患者TURP术后IPSS下降、Qmax提高。

    作者:王大伟;陆国樑;屠卫超;潘隽玮;张敏光;邵远;徐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肾造瘘球囊扩张器治疗男性尿道狭窄(附39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造瘘球囊扩张器治疗行单纯扩张失败的男性尿道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使用肾造瘘球囊扩张器治疗狭窄段长度≤2.0cm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尿道探子扩张失败的39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在尿道镜下置入斑马导丝,沿导丝置入肾造瘘球囊扩张器并定位于狭窄段,退镜后球囊加压扩张尿道,根据患者尿道扩张情况,留置三腔硅胶导尿管(F20~F22)1周,并随访3~12个月。结果37例患者完成扩张,其中5例患者尿道扩张后因尿道狭窄段疤痕较长加用钬激光切除疤痕组织,2例患者改为开放手术。术后第6个月,25例无需再次干预即可顺利排尿,10例患者经过定期金属探子扩张术顺利排尿,2例因再次出现排尿困难转开放治疗。术后6个月,大尿流率(Qmax)0.5~1.0cm狭窄段为17.1ml/s(15.2~25.4 ml/s, n=17),1.1~1.5cm狭窄段为16.8 ml/s(15.2~24.9 ml/s, n=7),1.5~2.0cm狭窄段为15.5ml/s(n=1)。所有患者均无假道形成、尿道穿孔及尿道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尿道镜下联合肾造瘘球囊扩张器治疗窄段≤1.5cm且单纯扩张失败的尿道狭窄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丁茂;粘烨琦;易路;李益坚;陈放之;王荫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包皮脱鞘三点固定术治疗隐匿性阴茎

    目的:研究报道一种治疗隐匿性阴茎的手术方法。方法五年来我院收治隐匿性阴茎患者共223名。采用包皮环切入路,脱退皮肤至阴茎根部,将阴茎海绵体、耻骨前浅筋膜和包皮的皮下组织缝合固定。纵向切开背侧包皮,扩大包皮开口,重新定位缝合伤口。结果所有患者中,4例出现阴茎回缩,11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包皮内板水肿。其余阴茎术后形态良好。结论包皮脱鞘三点固定术治疗隐匿性阴茎是有效的。

    作者:孙洋;赵海腾;何蓉;陈其民;孙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附睾腺瘤样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附睾腺瘤样瘤临床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诊治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附睾腺瘤样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合近期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本病好发生于附睾。临床表现多为阴囊内无痛性肿块偶有疼痛。彩超可确定肿瘤的部位。所有病例均行肿瘤切除术。结论附睾腺瘤样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多认为来源于间皮。诊断主要靠病理确诊。免疫组化和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肿瘤切除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睾丸及附睾保留的范围。

    作者:罗能钦;张志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相关性研究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M1、T1及P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相关性。方法该病例-对照研究包括246例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及117例正常健康有生育史男性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别对GSTM1、GSTT1和GSTP1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GSTM1基因缺失型在正常对照组和特发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1.88%和60.57%,具有显著差异(P=0.001);GST T1基因缺失型在正常对照组和特发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7.86%和62.60%,具有显著差异(P=0.008);GSTM1/T1基因缺失型在正常对照组和特发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53%和38.62%,具有显著差异(P<0.001);GSTP1基因突变型在正常对照组和特发性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35%和32.11%,无明显差异(P=0.847)。结论GSTM1、GSTT1基因缺失型分别是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危险因素。GSTP1基因突变型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唐开发;徐绍源;邹铁军;丁上书;刘睿智;王新阳;田源;孙发;邢俊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2μm激光汽化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下尿路梗阻

    目的:探讨2μm激光汽化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下尿路梗阻疗效。方法从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我院采用2μm激光汽化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下尿路梗阻患者26例,术前评估准备、观察平均手术时间、血浆血红蛋白降低,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RUV)及大尿流率(Qmax)变化等指标。结果26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病人无输血,没有患者出现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平均手术时间为(81.2±24.4)min,平均血红蛋白下降(6.4±3.2)g/L。术前PSA,IPSS,QoL,Qmax,RUV分别为(13.9±4.2)μg/mL,(23.6±4.1),(5.9±1.2),(7.3±2.3)mL/s,(147.3±55.4)mL。术后1个月随访 PSA,IPSS, QoL,Qmax,RUV变化,分别为(1.6±0.8)μg/mL,(8.8±2.9),(2.4±0.8),(15.8±3.6)mL/s,(40.6±19.3) mL。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μm激光汽化术针对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下尿路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杨冉星;李高峰;俞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可膨胀阴茎支撑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与随访研究

    目的:报告29例国产可膨胀阴茎支撑体植入术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和远期疗效,以探讨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至2013年行可膨胀阴茎支撑体植入手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29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6个月,记录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同时患者术后12个月门诊复诊,监测阴茎勃起硬度数值、手术前后进行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评分,综合评价患者勃起功能和性生活满意度。结果29例ED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1例患者术后2月出现液泵阀失灵,半年后行二次植入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其余28例患者到目前研究,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阴茎勃起硬度较术前有极显著增加(P<0.001),术后IIEF-5评分均较术前有极显著提高(P<0.001)。结论可膨胀阴茎支撑体植入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性生活满意度高,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庆华;张立元;陈小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及经阴囊小切口治疗小儿隐睾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隐睾症的不同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在我科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患儿159例,其中睾丸位于阴囊上方或可推至阴囊内者采用经阴囊小切口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睾丸位于内环口或者无法触及睾丸且超声提示未见明显睾丸者采用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摒弃经腹股沟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159例隐睾患儿,除其中15例睾丸萎缩切除外,其余均成功将睾丸降至阴囊内。术后随访患儿,睾丸发育正常,手术切口隐蔽,无明显疤痕,美容效果好。结论低位隐睾选择经阴囊小切口,高位隐睾选择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术均能获得满意效果,且术后外观更美观,掌握好这两种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或可取代经典的经腹股沟切口睾丸下降固定术。

    作者:杨春雷;李爽;王军;李刚;童强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穿膜肽EGFP的构建及其对人成熟精子的穿膜活性鉴定

    目的:构建穿膜肽TAT与EGF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研究该融合蛋白对人成熟精子的穿膜作用和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方法以pEGFP-N1载体为模板,设计N端和C端含有TAT序列的引物,用PCR技术扩增TAT-EGFP和EGFP-TAT基因,扩增产物插入载体 pET28a,构建成重组质粒pET28a-TAT-EGFP和pET28a-EGFP-TAT。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E3中,IPTG诱导TAT-EGFP和EGFP-TAT融合蛋白表达。表达产物经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SDS-PAGE电泳鉴定。将融合蛋白TAT-EGFP和EGFP-TAT分别加入正常人精子中孵育,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TAT-EGFP和EGFP-TAT穿膜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高表达重组质粒pET28a-TAT-EGFP和pET28a-EGFP-TAT,纯化了分子质量约为32 kD的融合蛋白 TAT-EGFP和EGFP-TAT。融合蛋白TAT-EGFP和EGFP-TAT在正常人成熟精子中有穿膜作用。不同浓度的融合蛋白TAT-EGFP和EGFP-TAT对正常人成熟精子存活率及运动参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通过对融合蛋白TAT-EGFP和EGFP-TAT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证实穿膜肽TAT在精子中的跨膜转运作用,为将来精子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陈厚仰;仇克清;孙捷;黄志辉;应志伟;吴丽萍;曾韩;伍琼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外伤性阴茎折断的诊断与治疗(附4例报告)

    外伤性阴茎折断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男科急诊,又称阴茎海绵体破裂或阴茎白膜破裂。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我院自1995年至2014年4月共收治外伤性阴茎折断4例,均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苟成毅;孙天明;曲小勇;张长胜;高永峰;党乾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前列倍喜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精液不液化的临床研究

    精液液化异常会导致精子活力低下,是男性不育症的常见病因之一,目前临床没有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2013年6月至12月,我们联合中药前列倍喜胶囊和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精液不液化,并与2013年1月至6月期间单用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正沐;范国华;尹峰华;朱惠斌;程怀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男性不育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引起全球常见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的病毒之一。在不同年龄、地区、种族、职业中,均有一定不同数量的男性和女性感染HPV[1,2]。目前,HPV感染与女性生殖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是众所周知,而关于男性与HPV感染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外已有研究显示在精液中存在HPV感染,精子活力降低与精液HPV感染有关,会引起男性不育[3-6]。当前关于HPV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正在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两者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深入研究。

    作者:明章书(综述);陈晓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前列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常见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9%,致死率在美国仅次于肺癌。中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但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尤其是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域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目前,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前列腺癌的高发人群集中于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有研究发现,睾丸不发育或没有睾丸的人不发生前列腺肥大,也不发生前列腺癌,说明前列腺癌的发生与男性睾丸和雄激素(androgens)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每年投入巨额经费进行前列腺癌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但至今尚未获得实质性进展。“癌干细胞学说”为探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治疗开拓了思路,本文就“癌干细胞学说”、前列腺癌干细胞的起源、表面标志物、信号通路和临床意义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刘欣;刘丽丽;曹靖晨;陆志平(综述);顾晓;江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前列腺癌标记物的研究现状

    前列腺癌是泌尿系常见的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而在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在我国2009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所有肿瘤中位居第六位,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1]。肿瘤标记物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及对预后进行评价,因此肿瘤标记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更有效地探索和应用前列腺癌的肿瘤生物标记物,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现将前列腺癌抗原标志物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于茵;牛吉瑞(综述);李红松(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勃起功能障碍(eretile dysfunction,ED)是指男性在性刺激下,持续或反复不能达到或维持足够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性交,在男性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近几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受此困扰的男性患者的就诊率也随之增高,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仅就近年来糖尿病E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文君(综述);王传航(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男科医患沟通探析

    医患沟通是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恰到好处的沟通可以使两者达成共识,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对缓解甚至治愈疾病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作者临床工作中的感悟,现就男科医患沟通作一简要阐述。

    作者:曾庆琪;朱勇;焦刚亮;牛培宁;孙磊;刘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精子相关抗原6与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精子相关抗原6(SPAG6)为新发现的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s, CTA)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具有巨大肿瘤早期诊断的前景蛋白。SPAG6基因是1999年Neilson等[1]在用男性不育患者的高滴度抗精子抗体血清来筛选睾丸表达基因文库时克隆出来的。目前发现SPAG6在肿瘤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以及其能引起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均符合肿瘤生物标记物的筛选标准。因此该基因可能适用于肿瘤早期诊断。本文就国内研究相对较少的SPAG6的基本特征、功能以及其与肿瘤早期诊断作一下概述。

    作者:平光伦;汪智琼;张玲;石玉琴;江高峰;张双玲;刘晙玭(综述);张志兵(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先天性前尿道憩室伴息肉1例

    前尿道憩室是位于尿道周围与尿道相通的囊性病变,男性较少发病,病因尚不明确。2014年2月我院接诊1例前尿道憩室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琴琴;曹志彬;王元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崔云教授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男科病经验

    崔云教授为浙江省名老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男科临床30余年,德艺双馨,美誉无数。吾久慕其名,终得所愿,侍诊于侧一年余,收获颇丰,今将崔云教授运用提壶揭盖法治疗癃闭病及精闭病经验整理小结如下,与同道共享互启。

    作者:詹耀辉;吴骏;崔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