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4年2期文献
  • 不育夫妇中男性染色体断裂率分析

    目的:了解生育障碍夫妇中男性染色体断裂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不育夫妇中的男性染色体断裂率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的就诊年龄平均在29.98岁,该组患者中染色体断裂率增高与年龄增大无关,染色体断裂率为1%的占36.84%;染色体断裂率为2%的为约占21.43%,而染色体断裂率为3%的患者约占8.65%,被检查的患者中发现染色体断裂的约占66.92%,明显多于未发现染色体断裂的人数。结论男性染色体断裂率增高可能是引起夫妇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余宏亮;薄立伟;曹恒海;王艳丽;吴艳红;李聪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结肠癌术后睾丸、附睾转移性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附睾转移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结肠癌术后双侧附睾转移性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并总结诊疗经验。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附睾、鞘膜、左侧睾丸转移性腺癌,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过程中。结论附睾肿瘤术前诊断困难,对于既往有肿瘤病史的高龄患者,应完善影像学检查了解机体其他部位有无转移,高度怀疑附睾恶性肿瘤时应限期行手术探查并送术中病理检查,证实恶性者需行根治性睾丸附睾切除术加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

    作者:杨超;于德新;谢栋栋;王毅;张涛;徐秀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索利那新联合多沙唑嗪治疗中青年女性重度膀胱过度活动症伴性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联合多沙唑嗪治疗中青年女性重度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伴性功能障碍(FSD)的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门诊收治女性重度OAB伴FSD患者93例,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3岁。入选标准:平均每日排尿次数≥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ml;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12分且尿急评分≥2分,残余尿<50ml,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25分,病程≥3个月。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单药组(44例)和联合组(49例)。单药组口服索利那新5mg/d,共4周;联合组口服索利那新5mg/d,多沙唑嗪4mg/d,用药时间为4周,观察指标为:感知膀胱症状量表(PPBC),OABSS(包括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FSFI(包括性欲、性唤起、阴道润滑、性高潮、性交疼痛、性满意评分),膀胱顺应性(BC),初始尿意容量(VFD),大膀胱容量(MC),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大尿道压(MUP),大尿流率(Qmax),PVR,并登记不良事件。结果两组间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值比较,联合组用药4周后PPBC、OABSS、MUP、PdetQmax、BC、VFD、MC、Qmax、FSFI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单药组用药4周后PPBC、OABSS、VFD、MC、FSFI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而MUP、PdetQmax、BC、Qmax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联合组PPBC、OABSS、MUP、PdetQmax、BC、VFD、MC、Qmax改善优于单药组(P<0.01),尤其在性欲、性唤起、性交疼痛、性满意评分较单药治疗后改善显著(P=0.00),而阴道润滑度(3.87±0.79 vs 4.08±0.73)、性高潮(3.42±0.74 vs 3.40±0.64)评分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急性尿潴留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残余尿量(PVR)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索利那新单用或索利那新联合多沙唑嗪均能改善中青年女性重度OAB症状,能有效提高性生活满意度。索利那新联合多沙唑嗪疗效更佳。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急性尿潴留出现。

    作者:王阳贇;王曦龙;施国伟;何家扬;章俊;张燕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的26例阴茎海绵体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年龄22~55岁,平均35.6岁。24例患者立即采用手术治疗,清除血块,缝合阴茎白膜裂口。其中8例为右侧海绵体破裂,12例为左侧海绵体破裂,4例为双侧海绵体破裂,4例同时合并尿道海绵体破裂。手术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海绵体纤维化、阴茎弯曲或畸形、痛性勃起、阴茎硬结等并发症,性功能均正常。2例保守治疗者其中1例发生痛性勃起,1例发生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随访12~24个月。结论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的临床特征明显,容易诊断,早期急诊手术治疗是首选,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以使患者阴茎功能早日恢复。

    作者:杨宏林;胡开松;地力木拉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婚姻状态对阴茎鳞状细胞癌预后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婚姻状态与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的预后疗效关系。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1988年至2009年诊断为SCCP的病例2681例。Logistic回归分析婚姻状态与肿瘤分期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婚姻状态与肿瘤特异性死亡(CSM)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对象中,结婚组患者占62.1%,而从未结婚组和分居、离婚和丧偶(SDW)组分别为15.8和2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态可能并不是影响肿瘤分期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相比于婚姻状况良好组,SDW (HR:1.194;P=0.005)组和未结婚组(HR:1.155, P=0.037)的CSM更高。结论婚姻状态可能并不是影响肿瘤分期的独立因素,但是婚姻状况不佳(未结婚和SDW)的病例CSM更高。

    作者:顾伟杰;朱耀;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张海梁;施国海;叶定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男性不育症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的:基于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对异常核型的检出率及临床效应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在813例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55例,检出率为6.76%。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6例,检出率为4.43%,占总异常数目的65.4%;染色体结构异常17例,检出率为2.09%,占总异常数目的30.91%;假两性畸形2例(核型为46, XX,社会性别为男性)。其中,常见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为46, XXY,即克氏征(非嵌合型);常见的结构异常为染色体相互易位14例,其中罗氏易位5例,涉及13、14、15、22及22号等染色体。导致男性不育临床效应的直接表现分别为少、弱、畸形精子症以及无精子症等。另外,共检出44例染色体多态性,检出率为5.41%。其中,常染色体多态性11例,检出率为1.35%,占总多态性数目的25%(11/44),表现为随体变异及次缢痕增长。Y染色体的多态性包括大Y核型21例,检出率为2.58%,占多态性总数目的44.73%(21/44);小Y核型12例,检出率为1.48%,占多态性总数目的27.27%(12/44)。常见的多态性为Y染色体的变异,其次是常染色体的多态性。染色体多态性导致男性不育临床效应的直接表现为少、弱、畸形精子症及无精子症等。结论染色体异常及多态性变异均可能是导致男性生育力低下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性染色体数目异常(非嵌合克氏征)、Y染色体多态性、染色体倒位及易位等。对于男性不育症,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应用ICSI技术能解决部分遗传相关男性不育患者的体外受精问题,合理应用PGD技术进行移植前胚胎选择,能避免遗传缺陷的传代,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陈亮;付杰;于丽;齐雯;马京梅;潘虹;陈菲;张娜;王晟;鞠慧岩;薛晴;左文莉;徐阳;杨慧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前列腺癌根治术前焦虑和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生活质量评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2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在其术前1d,采用焦虑状态-特质评分问卷(the Stata-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进行焦虑评估;在术后1个月,采用前列腺癌治疗功能评价(the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prostate, FACT-P)问卷,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通过SPSS软件对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生活质量评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的术前焦虑评分为59.0±7.3,术后生活质量评估为64.5±7.4。术前焦虑和术后生活质量评估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58,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呈负相关关系,根据焦虑评分状况积极地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加强患者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交流,对临床治疗及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储嘉慧;黄华兴;郑雨潇;沈露萍;路康;袁文博;李普;陈涛;肇毅;邵鹏飞;秦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梗阻性无精子症动物不同显微外科吻合技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梗阻性无精子症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比较不同显微外科吻合技术的优缺点。方法将2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包括假手术组、对照组、双针纵向输精管附睾套叠式吻合(VE)组、单针VE组、逆向单针VE组。除了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都行近附睾端双侧输精管结扎术,制作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动物模型;2周后分别行双针VE、单针VE、逆向单针VE,对照组只行输精管结扎术,假手术组我们把睾丸移出腹腔后再移回原位。12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吻合口和输精管结扎处精子肉芽肿形成情况,从输精管的腹腔端向附睾注射美兰,检测吻合口的机械再通率。结果双针VE组,单针VE组,逆向单针VE组的机械再通率分别是100%、75%、87.5%,精子肉芽肿的形成率分别是12.5%、12.5%、12.5%,平均手术时间是(38.1±4.3)min、(42.3±2.9)min、(41.0±3.3) min。结论双侧近附睾端输精管结扎制作梗阻性无精子症动物模型的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显微VE技术训练。单针法VE可以获得双针VE法相同的疗效,节约手术成本,在缺少双针缝线时不失为实用、有效的替代手术方法,逆向单针VE术能降低误缝输精管对侧粘膜的概率。

    作者:钱海宁;李朋;马猛;李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体重指数与不育男性生育力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不育男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精液参数、血清性激素及抑制素B(Inhibin B)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男科门诊的男性不育症患者317例,按照BMI≥28为肥胖,BMI 24~27.9为超重,BMI 18.5~23.9为正常进行分组。检测常规精液参数、血清性激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重组精子浓度、精子总数、活动精子总数、c级精子百分数、血清T、Inhibin B水平及T/E2均低于正常体重组,d级精子百分数血清E2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肥胖组精子浓度、精子总数、活力、活动精子总数、a级、b级、c级精子百分数、血清T、Inhibin B水平及T/E2均低于正常体重组,d级精子百分数、血清E2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BMI与年龄、血清E2水平呈正相关,BMI与精子浓度、精子总数、c级精子百分数、血清T、T/E2及Inhibin B水平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男性BMI的增加,精液参数可发生不同程度下降,同时伴有血清性激素的改变,BMI的增加可能是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因素之一,其中具体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作者:朱宏;陈斌;王鸿祥;胡凯;金炎;杨昊;冯坦;张涛;韩银发;王益鑫;黄翼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IL-17的表达及与TNF-α、IL-8、IL-6、IL-10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测定并对比不同类型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EPS)中IL-17、TNF-α、IL-8、IL-6、IL-10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了解IL-17在CP中的作用及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尿常规、EPS常规检查、两杯法尿液细菌培养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NIH-CPSI),将110例CP患者按NIH前列腺炎诊断标准进行分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EPS中的IL-17、TNF-α、IL-8、IL-6、IL-10含量。用SPSS for Windows 12.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Ⅱ型、Ⅲ-a型和Ⅲ-b型CP患者EPS中IL-17水平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型和Ⅲ-a型IL-17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与Ⅲ-b型IL-17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L-17水平与NIH-CPSI评分呈正相关(r=0.462,P<0.05)。IL-17与IL-10存在正相关(r=0.289,P<0.05)。IL-17与IL-6存在正相关(r=0.26,P<0.05)。结论 CP患者EPS中IL-17表达变化提示它参与了前列腺的炎症反应。IL-17不仅是评价CP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也是潜在的治疗CP新的突破口。

    作者:曹志彬;王元天;薛蔚;郑贯忠;黄旭元;黄翼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引发CD4+T细胞亚群失衡对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大鼠睾丸扭转/复位过程中CD4+T细胞亚群Th1/Th2失衡对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雄性成年大鼠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睾丸扭转组和复位组,每组10只。通过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和扭转复位动物模型,在手术后24h分别取材,血清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左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扭转组和扭转复位组与Th1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升高明显(P<0.05),Th2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下降(P<0.05);生殖细胞凋亡指数增加。结论在大鼠睾丸扭转和复位过程中CD4+T细胞亚群偏移与生殖细胞凋亡存在相关性。

    作者:杨奇盛;赵剡;周贤龙;倪绍洲;沈俊;王翔;潘正启;宋小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剂量敏感的性别反转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基因1与雄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目的:剂量敏感的性别反转-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基因1(dosage-sensitive sex reversal, adrenal hypoplasia critical region, on chromosome X, gene 1, DAX1)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研究证明二者之间存在某些联系,本实验主要检测DAX-1和AR蛋白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情况。方法构建人的带HA多肽标签的DAX-1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方式将该质粒和雄激素受体真核表达质粒共转染至非洲绿猴肾成纤维细胞(COS-7)中,转染48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DAX-1和AR蛋白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人DAX-1真核表达载体;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DAX-1和AR蛋白在COS-7细胞内可以相互作用。结论 DAX-1与AR蛋白在细胞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为后续研究DAX-1功能、突变致病及DAX-1与AR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杨丽华;李俞池;王旭亮;石敏;江智茂;桂耀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一次性包茎扩张矫形器治疗小儿包茎80例

    小儿包茎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临床有很多治疗方法,本单位采用专利技术一次性包茎扩张矫形器持续扩张的方法治疗小儿包茎,疗效较其他方法有明显优势,报道如下。

    作者:丁旭锋;王洪华;凌芳;蔡益娟;郑华平;任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低PSA型前列腺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临床重要、应用广泛的前列腺癌筛查手段之一,当PSA大于4μg/L时,建议患者作进一步的检查。但是鉴于PSA临界值自身的局限性和诊疗手段的提高,在PSA低于4μg/L的人群中也会发现一部分前列腺癌患者。现报告我院泌尿外科2006年至2009年收治的2例低PSA型前列腺癌,并复习相关文献予以讨论。

    作者:庄建;宋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相关精神心理症状研究进展

    1998年国际前列腺炎合作网正式将前列腺炎分为4型[1],其中III型即为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 /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 CP / CPPS),其定义为病史在3个月以上,骨盆区疼痛或不适,不同程度的排尿或性交时不适症状。此型根据前列腺按摩液、精液中白细胞计数又分为炎症性(ⅢA)和非炎症性(ⅢB)两个亚型。本病是成年男性常见病,对患者的身体及精神健康造成巨大影响,耗费巨大的医疗资源。该病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2.0%~16.0%不等,国内报道为6.0%~32.9%之间,因调查人群结构不同,各研究得到的发病率差异较大[2]。CP/ CPPS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非细菌感染及非感染性炎症有关[3]。本病的症状严重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NIH-CPSI)[4],但该量表并未将患者的精神症状纳入评分标准,而CP/CPPS患者常伴随出现精神心理症状,亟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现对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相关精神心理症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陈翔(综述);戴继灿(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55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血清抑制素B水平分析

    抑制素B(Inhibin B)在男性体内主要由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分泌,是一种糖蛋白激素。由于血清抑制素B的水平能够较准确地评价男性睾丸的生精功能,如今它已逐渐有趋势成为男科临床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1]。本文通过检测550例男性的精液参数以及其血清抑制素B含量,探讨男性血清抑制素B水平与精子浓度、总数以及活力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分析其在梗阻性无精子证(OA)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中的水平。

    作者:杨昊;陈斌;冯坦;张涛;金炎;胡凯;黄燕平;王鸿祥;韩银发;王益鑫;黄翼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前列腺增生症导致急性尿潴留的诱因探析及自我保健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尿液及精液均从前列腺中间流过排出体外。人进入老年期由于退行性改变,前列腺内结缔组织或腺体会增生肥大,形成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症(俗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据统计,50岁~60岁的老年男性,50%有病理前列腺增生;而80岁时,可高达75%。患者首先表现为尿频、夜尿次数增多,继而排尿无力,严重时导致急性尿潴留,进而影响肾功能[1]。为此,泌尿外科医生针对前列腺增生症导致急性尿潴留的诱因开展有效的健康保健宣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光华;钟秀宏;尤淑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药物治疗的进展与思考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治疗困难是引起患者疾病特异性死亡的主要原因。2004年以前的数十年CRPC治疗进展缓慢,没有一个药物和治疗方案可以延长CRPC患者的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2004年一项随机、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TAX327研究证实,与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相比,多西他赛每3周给药联合泼尼松方案不仅可以更好的缓解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多西他赛+泼尼松3周方案用于mCRPC治疗,使这一方案成为mCRP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作者:孙忠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男科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召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辨治男性不育症模式浅析

    男性不育症指夫妻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超过1年,由于男方因素致使女方未能受孕。大约有15%的夫妇在结婚1年内因不能怀孕而寻求治疗,终仍有5%的夫妇不能受孕。在不育夫妇中,50%的不育症夫妇发现男子存在精液参数的异常[1]。由于男性不育症病因多样性、未明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医生认同男性不育症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由某一种或多种疾病与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结果。现代医学对于有明确原因的男性不育症有一定的优势与规范的处理方案,但是临床中有高达60%~75%的患者找不到病因,临床称为特发性男性不育,而对于特发性男性不育症多采用经验性药物治疗,但是这些经验性的治疗药物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2,3],很多患者不得不求助于辅助生殖技术。但是辅助生殖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道德、法律、社会、政治与经济方面的顾虑,在学术界与国际社会已引起了广泛讨论与争议。而中医学对男性不育症认识较早,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肾藏精,主生殖”的理论,为中医辨证治疗男性不育症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逐步显示出其在男性不育症治疗中的优势。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对男性生殖理论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传统单一的辨证论治已经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亟需探索一种新的中医辨治男性不育症的模式。我们结合大量现有的中医辨治方法及临床实践,将男性不育症的中医辨治模式总结为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辨病论治为前提,重视微观辨证之辨精论治,兼顾辨体质论治,无证可辨从虚瘀论治。

    作者:李海松;马凰富;莫旭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男科学杂志》征订和征稿启示

    作者:《中国男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四次全国中医生殖医学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韩下尿路疾病诊治论坛暨第十届全国下尿路修复重建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作者: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