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8-0848
  • 国内刊号:31-1762/R
  • 影响因子:0.4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84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 上海科技期刊优秀奖
  • 泌尿科学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4年3期文献
  • 肝郁证SD大鼠睾酮及间质细胞水平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肝郁证SD大鼠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及间质细胞(Leydig cell)的水平。方法取6月龄SD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12只,空白组6只。空白组常规饲养,模型组采用自制枷锁套在大鼠颈部,并用自制的脚镣束缚其双后足,连续21d,造成肝郁证模型,造模成功将动物处死,测T水平,光镜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Leydig细胞的显微结构。结果模型组T水平为(71.41±43.97) ng/ml,空白组T水平为(155.03±93.14)ng/mL,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睾丸病理形态示:Leydig 细胞数量模型组为(19.67±8.70),空白组为(33.17±13.59),模型组数量减少,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型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不规则。结论肝郁证可降低SD大鼠T水平和减少Leydig 细胞数量。

    作者:张培海;李广森;潘俊杰;张科庄;俞旭君;尤耀东;吴天浪;常德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藻酸双酯钠引起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藻酸双酯钠导致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的临床特点及其机制。方法分析北大医院男科中心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9例静脉滴注藻酸双酯钠后出现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同时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文献,分析静脉滴注藻酸双酯钠导致的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万方医学数据库1998年至2013年文献共报道49例静脉滴注藻酸双脂钠后发生的阴茎异常勃起病例。我院共收治9例静脉滴注藻酸双酯钠引起的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的患者,应用藻酸双酯钠24h内发病的3例,其他为应用藻酸双酯钠2~7d;9例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文献中49例患者,应用藻酸双酯钠24h内发病3例,其他应用藻酸双酯钠2~20d,平均4~5d;报道血常规及凝血结果的6例,均无异常;2例报道阴茎海绵体内血液呈高凝状态。结论静脉滴注藻酸双酯钠后,可能使阴茎海绵体局部血液粘滞状态改变,出现高凝状态,导致缺血性阴茎异常勃起发生。阴茎异常勃起出现后,应及时处理,尽早使用海绵体内缩血管药物注射、海绵体抽血或阴茎头阴茎海绵体分流术等方式处理。

    作者:袁亦铭;彭晓辉;王刚;崔万寿;彭靖;张志超;高冰;宋卫东;辛钟成;周利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茯苓多糖体外对小鼠精子膜及DNA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茯苓多糖体外对小鼠精子膜功能、精子DNA 和存活率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精子制备精子悬液,并分为正常组(PBS),生理盐水组,维生素C组(阳性药对照组)和茯苓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5mg/mL,1.0mg/mL和5.0mg/mL)。各对照物及茯苓多糖分别与精子悬液共同孵育后,检测精子膜完整性、DNA损伤程度及存活率,通过精子全部低渗膨胀试验(HOS)评估精子膜功能,精子染色质扩散(SCD)实验检测精子DNA完整性,并与已知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照。结果低、中、高浓度的茯苓多糖在相同的条件下均可增加精子存活时间,提高精子存活率和活力,降低精子DNA损伤比率,对精子膜功能和DNA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1.0mg/mL和5.0mg/mL(中、高)的茯苓多糖组作用明显优于维生素C组(P<0.05或P<0.01)。结论茯苓多糖对小鼠精子膜和DNA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延长精子的体外存活时间。

    作者:张美华;邱毅;董云玲;王磊光;孙士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高位结扎联合中药对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精液的影响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联合自拟中药汤剂对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VC)合并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104例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予服用自拟中药汤剂,3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B组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不服任何药物。C组未行手术治疗,仅服自拟中药汤剂,3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后精液质量变化。结果104例患者,其中失访11例,余93例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A组精子存活率、a级精子比例、(a+b)级精子比例较B组及C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第6个月精液质量改善总有效率达93.5%,但在术后1月的精液质量检测中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术联合自拟中药汤剂能够改善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合并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质量,是有效且微创的方法。

    作者:姚林亚;曾学明;郑天如;胡兵;沈斌进;张曦;王骏;高敏;朱润宇;陈晶晶;方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精子-卵子细胞相互作用检测与IVF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功能;探讨精卵结合检测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助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并行IVF治疗的89例男方患者,根据不孕不育原因分为男性不育组(A组)44例和完全女方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组(B组)45例,将A组随机分为A1组和A2组各22例分别行IVF-ET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受精,将A1组受精率小于30%的行早期补救。将两组男方的精子利用废卵分别进行精卵结合实验和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实验。观察A组与B组平均精卵结合数和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情况,比较分析两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别,分析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与受精率的关系。结果 A组平均精卵结合数(65.84±10.27)和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43.87±17.65)%]明显低于B组的平均精卵结合数(89.93±8.73)及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79.48±1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受精率(43.37%)明显低于B组(73.21%)和A2组(6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经补救ICSI后A1组受精率为63.36%,与B组和A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优胚率(41.35%),与A2组(50.74%)及B组的优胚率(58.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的受精率及优胚率与B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妊娠率(43.18%)与B组(4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受精率与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889,P<0.01)。结论精卵结合及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是有重要意义的精子功能检测实验。开展精卵结合试验以及透明带诱发精子顶体反应试验能够更好的预测精子的受精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早期补救ICSI可以有效避免完全不受精或低受精率的情况,可以显著改善实验室及临床结局。

    作者:孙宝刚;王丽霞;曹井贺;梁鲁南;杨爱军;王雪楠;牛焕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糖尿病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防治

    目的:观察利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防治效果。方法年龄8周的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监测血糖两个月诱导DMED模型,分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安慰剂治疗组(DM),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DM-Inshulin)胰岛素每次2~6个单位,一天2次腹腔注射,连续治疗4周,早晚监测血糖。治疗结束后检测阴茎海绵体神经刺激下阴茎海绵体内压与平均动脉血压(ICP/MAP)评估勃起功能。留取阴茎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 DM-Insulin组大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到有效控制,虽然勃起功能(以ICP/MAP检测)比较DM 组有所改善,但是比较NC组显著降低。DM-Insulin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皮细胞标记物vWF、平滑肌等组织学病理变化及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比较DM组显著改善,但仍未恢复至NC组水平。结论糖尿病大鼠利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部分改善阴茎勃起功能和阴茎海绵体病理变化,但是不能完全修复勃起功能障碍的病理变化,这可能与糖尿病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相关代谢记忆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田文杰;王林;李辉喜;雷洪恩;关瑞礼;许永德;那万里;辛钟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前列腺IL-8、COX-2表达与组织增生伴炎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炎症与前列腺液、前列腺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环氧化酶-2(COX-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80例BPH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诊断分为单纯性增生组(30例)和增生伴炎症组(50例),两组均于术前进行前列腺液IL-8、COX-2含量测定,术后前列腺组织IL-8、COX-2含量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对前列腺液、前列腺组织中IL-8和COX-2 OD值进行组间比较,组间差异性具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IL-8和COX-2在前列腺液及前列腺组织中的水平变化,趋势呈线性正相关(r>0.5),其中,IL-8表达水平在两种标本中呈高度相关(r>0.08)。结论前列腺液中IL-8、COX-2水平能间接反映前列腺组织中IL-8、COX-2水平,通过检测患者前列腺液中IL-8、COX-2水平可以初步判定BPH患者是否合并有前列腺组织学炎症。

    作者:陈帝昂;俞旭君;张培海;李广森;常德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抗炎治疗对白细胞精液症患者精浆瘦素与活性氧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抗炎治疗对白细胞精液症患者精子参数的改善情况及对精浆瘦素(Leptin)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男科门诊的白细胞精液症患者80例(WBC组),另选取各项参数均正常的40份精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在患者治疗前及经治疗精液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后,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行精液常规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精浆Leptin、TBA法检测精浆ROS。比较各参数的组间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WBC组治疗前精子浓度及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精浆Leptin与RO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P<0.01),精浆Leptin水平与精浆ROS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 =0.695, P <0.05),经治疗后精子活力显著增加(P<0.01),精浆Leptin及ROS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白细胞精液症患者精浆Leptin、ROS水平均有增加,精子易受到氧化损伤导致其密度、活力下降,精浆Leptin与ROS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提示Leptin可能参与了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精子浓度和活力的下降。

    作者:张涛;陈斌;吕逸清;王鸿祥;胡凯;金炎;杨昊;冯坦;朱宏;黄燕平;韩银发;王益鑫;黄翼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体外受精受精率与男方精子参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技术中精子处理前后常规参数与受精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6月到2013年3月在南华星辉生殖健康专科医院行IVF助孕的285个鲜胚周期,将这285个周期分为受精率≤40%组(A组)和受精率>40%组(B组),分别比较两组处理前无A级精子比例、上游法回收率≤5%比例、处理后前向运动(PR)总数<1.0×106比例、精子巴氏染色正常形态<4%比例、精子顶体酶活性<48.2μIU/106精子比例的差异。结果 A、B两组处理前无A级精子比例(分别为14.7%和0.4%,P<0.05)、上游法回收率≤5%比例(分别为23.5%和0.8%,P <0.05)、处理后PR总数<1.0×106比例(分别为17.6%和0%,P <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子巴氏染色<4%(分别为11.8%和10.0%)、顶体酶活性<48.2μIU /106精子(5.9%和2.4%)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处理前无A级精子、上游法回收率≤5%和处理后PR总数<1.0×106是影响受精率的高危因素;精子巴氏染色<4%和精子顶体酶活性低对预测IVF受精率具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聂玉林;廖宏庆;周静;谢辉军;彭翠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输精管滤过装置节育术后并发症(附4例异位报告)

    目的:探讨输精管滤过装置(IVD)异位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对今后研究的指导意义。方法输精管滤过装置(IVD)发生异位男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40岁。3例临床表现为肉眼血精,经影像学检查确定IVD移位至盆腔,另1例无任何临床表现。1例行手术探查,1例行精囊镜检查。结果1例行精囊镜检查,术中双侧精囊内均未找到IVD;1例行阴囊探查+美蓝液输精管通液检查,双侧均未找到IVD,行输精管吻合术,术后6个月女方妊娠;另2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输精管滤过装置(IVD)发生异位虽然少见,但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是其诊断的重要手段,X线是其首选检查方法。发生异位的原因主要是IVD固定出现问题,如何解决IVD的固定问题,将直接影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陶晓海;刘瑞华;孙彬桂;袁玉枝;刁伟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阴囊脂质肉芽肿5例报告

    目的:探讨阴囊脂质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提高临床医生对阴囊脂质肉芽肿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阴囊脂质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因阴囊进行性增大就诊,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术前诊断考虑阴囊多发结节,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均提示阴囊脂质肉芽肿,其中2例一年内复发而再手术。结论阴囊脂质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应与阴囊肿瘤相鉴别,确诊需依赖组织病理学,手术切除为佳治疗方法。

    作者:刘和谦;于德新;张志强;谢栋栋;王毅;张涛;丁德茂;陈磊;闵捷;邹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四次全国中医生殖医学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精子浓度对长时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夜受精周期中不同精子浓度对卵子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根据过夜受精周期中不同精子浓度,分为A组(50×104/ml)与 B组(15×104/ml),比较两组的受精率、2原核率(2PN率)、2原核卵裂率(2PN卵裂率)、多原核率(多PN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结果 A 组受精率、2PN率高于 B 组(P<0.05),而B组优胚率、种植率高于A组(P<0.05),两组2PN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夜体外受精周期中适当降低精子浓度能提高胚胎质量,从而提高优胚率和种植率,改善临床结局。

    作者:宋丽君;陈碧;韦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尿道半导体红激光汽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分析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半导体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成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新的微创术式[1],目前国内罕有相关报道。

    作者:黄林;吴明贵;韦正树;范永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是指持续性的不能达到或不能维持充分的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的一种疾病[1]。ED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病因包括器质性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该病目前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本研究收集勃起功能障碍患者112例,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十一酸睾酮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军;李培勇;辛明华;沈倚天;黄志扬;伍伯聪;吴文峰;叶燕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损伤性E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近年来,前列腺根治术(RP)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外伤所致的骨盆骨折和尿道断裂(pelvic fracture urethral disruption, PFUD)以及骨盆和后尿道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多,其可对CN产生不同方式及程度的损伤,ED作为它们并发之一,发病率也不断增加,国外文献报道保留单侧和双侧神经血管束(NVB)的RP后ED发病率分别为76%和53%[1], PFUD患者ED发生率高达42%[2],后尿道端端吻合术后ED的发生率为56%[3]。ED可对男性及其配偶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4],为此,许多科学家参与了对ED的研究。1863年,Eckhard[5]首次报道了盆腔神经在勃起功能中的重要性,提出了ED的基本概念,并增加了我们对ED病理生理学的认识[6]。通过对调节勃起的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许多激素和神经递质对阴茎勃起起到重要作用[7]。虽然人类性功能复杂的属性不可能被完全复制,但是动物模型是研究和评估ED的重要方式。现将损伤性ED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崔志强;宋鲁杰(综述);卢洪凯;王永传(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使用冷冻遗精精子行ICSI治疗不射精症不育1例报告

    不射精症是射精障碍的一种,约占男子性功能障碍患者的28%[1]。不射精症常因不育影响夫妻关系,造成家庭不和甚至破裂。不射精症不育约占性功能障碍所致不育的72%[2]。针对不射精症临床多采用药物或综合治疗以恢复射精,但治疗效果很不理想。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辅助生殖技术通过微创手术从患者的附睾或睾丸中获得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可以解决患者的生育问题,但对男方有一定的手术损伤。现报道我院诊治的1例不射精患者,在偶然的机会下遗精,我们收集标本冷冻后使用ICSI技术治疗并获得成功妊娠。

    作者:吴正沐;孙健;王永卫;程怀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成人型双侧巨大睾丸鞘膜积液1例报告

    鞘膜积液多为单侧,双侧少见,成人型双侧巨大睾丸鞘膜积液临床更为罕见。我科于2012年9月诊治了1例成人型双侧巨大睾丸鞘膜积液,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4岁,因“双侧阴囊进行性增大10年”入院。患者10年前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双侧阴囊进行性增大。入院查体:双侧阴囊外形增大,阴囊内可触及质地坚硬肿物(图1),变换体位时肿物大小无变化,无法触及双侧睾丸及附睾,透光实验阴性。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素激素(HCG)、乳酸脱氢酶(LDH)均正常。超声检查:左右侧阴囊内分别可探及8cm×20cm、7cm×15cm混合性液性暗区,并可见萎缩的双侧睾丸。CT示:双侧阴囊明显增大,内可见囊状水样密度影,可见双侧睾丸(图2)。术前诊断:双侧睾丸鞘膜积液并出血可能性大。于2012年9月10日在硬膜外麻下取阴囊纵形切口,行双侧阴囊探查术,术中见双侧睾丸鞘膜增厚,双侧睾丸外形偏小,呈苍白色。左侧睾丸鞘膜内可见500mL咖啡色性液体,右侧睾丸鞘膜内可见400mL暗红色液体。切除双侧增厚睾丸鞘膜壁层(图3),用2-0薇乔线连续锁边缝合创缘,彻底止血。并在双侧睾丸下方及侧方各缝一针,固定于后方筋膜,以防术后睾丸发生扭转,并在双侧阴囊底部留置引流胶片(图4),大棉垫抬高双侧阴囊以防术后阴囊水肿。术后病理:镜下为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壁,血管扩张充血伴有出血,可见少许炎性细胞浸润,局部有机化,符合睾丸鞘膜积液并出血的术前诊断(图5)。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双侧睾丸鞘膜积液复发。

    作者:付伟金;刘德云;米华;黄伟华;莫曾南;颜海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非梗阻性不育患者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当今社会中不孕不育夫妇数量正逐步增加[1]。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5%~20%的育龄夫妇存在生育障碍,其中男性原因导致不育的比例占40%~50%[2]。精子形态异常、精子畸形率增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3]。近几年来研究发现不育男性精子不仅存在光镜形态学异常,而且精子的超微结构也发生了病理性改变。鉴于诸多精子超微结构研究过程中,存在精子超微结构特征描述不系统、不同形态精子超微结构描述不全面等问题,本文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临床非梗阻性不育患者精液精子进行观察,努力发现患者不同形态精子超微结构的细微缺陷,在精子超微结构水平分析患者不育原因,预测男性潜在的生育能力,从而指导临床诊断,为病人选择佳的治疗方案[4]。

    作者:葛少钦;王然;郭明申;刘淑卓;殷慧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垂体瘤与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s),广义上是指一组原发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狭义上的垂体瘤即指垂体腺瘤。按照分泌功能,可分为无功能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泌乳素(PRL)瘤、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促性腺激素(Gn)腺瘤和混合性腺瘤等。

    作者:徐浩;刘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国男科学杂志》征订和征稿启示

    作者:《中国男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