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描述和评价导尿管球囊扩张创造阴囊皮肤肉膜袋在睾丸阴囊肉膜固定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入院的159例单侧腹股沟可触及隐睾的患儿,按处理肉膜囊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球囊扩张创造阴囊皮肤肉膜袋组)73例和对照组(传统切开阴囊创造阴囊皮肤肉膜袋组)86例;观察两组术中创造肉膜袋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阴囊伤口美观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0.36±0.04)mL,对照组为(1.21±0.19)mL,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肉膜袋制作平均手术时间为(22.9±1.16)s,对照组为(63.7±5.29)s,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在阴囊血肿、伤口感染、睾丸萎缩、睾丸回缩等方面均无差异性(P>0.05)。实验组在阴囊美观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创造阴囊皮肤肉膜袋在睾丸肉膜囊固定术中是一种简单、快速、出血少和美容效果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祥;李爽;王军;郭晖;雷伟;李刚;马慧;杨春雷;程银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龄男性对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ICSI)结果影响。方法将男性患者分成两组,平均年龄(64±3)岁以上为研究A组(27例),平均年龄(35±2)岁为对照B组(54例),该两组的女性配偶平均年龄相仿。结果两组之间的受精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5.3%与82.4%),但B组的临床妊娠率要明显高于A组(P<0.01),但仍需要更多研究。另外A组患者精液分析显示精液量、精子浓度、正常精子形态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但这并不影响卵子的受精率。结论男性年龄会影响ICSI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江峰;彭献东;陈华;陈国武;孙晓溪;赵伟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NMT 基因(DNA methyltransferase)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弱精子症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检测了中国南方人群中DNMT1(rs2114724, rs2228611, rs2228612, rs8101866, rs16999593), DNMT2(rs11254413),DNMT3A (rs1550117, rs11887120, rs13420827, rs13428812, rs6733301), DNMT3B (rs2424908,rs2424913)和DNMT3L (rs113593938)14个SNPs与弱精子症的相关性。运用Sequenom MALDI-TOF-MS 平台技术对特发性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病例组,n=195)和正常精子活力男性(对照组,n=184)精液样本DNA进行基因分型。通过遗传平衡检验(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test, HWE)样本结果,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这些检测的SNPs中,DNMT3A基因rs13428812位点与弱精子症相关(OR=1.54;95%CI:1.02-2.13; P=0.039)。其余位点未检查出与弱精子症的相关性。结论 DNMT3A基因rs13428812位点可能与弱精子症密切相关,但是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李琦;欧光鑫;杨学习;余庆锋;叶禄伟;毛向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成形术治疗小儿完全型隐匿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小儿完全型隐匿阴茎患儿采用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成形术,患者平均年龄(6.5±1.0)岁(3岁~12岁)。结果术后48例阴茎体暴露充分,2例轻度回缩,包皮早期水肿轻微,外形美观,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随访6个月至1年无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肯定。结论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成形术治疗小儿完全型隐匿阴茎是一种操作简单、术后外观满意、并发症少的理想术式。
作者:李刚;李爽;王军;廖嫚;李莎;雷伟;郭晖;马慧;程银涛;杨春雷;郭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激励技术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10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专业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前列腺电切术围手术期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激励技术。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78.00%,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4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3.1±7.9)分、(44.8±6.9)分,分别低于对照组SAS[(49.2±6.7)分]和SDS评分[(50.6±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控制体质量、低盐饮食、低脂饮食、规律睡眠、戒烟限酒、运动锻炼等健康行为方面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励技术能够激发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
作者:秦淑英;王亚萍;邵四海;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尿道外口切开整形术与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在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病(MGLSc)并发阴茎头部尿道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MGLSc并发阴茎头部尿道狭窄患者的28例资料。通过病史、体检、尿流率、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进行评估,狭窄限于阴茎头部尿道(长度≤2cm)。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2例行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B组16例行尿道外口切开整形术,术后1、3、6、12、18个月,其后每年规律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尿流率及尿道外口形态。结果术后随访23.57±10.50个月,A组10例(83.3%)治愈,2例(16.7%)复发,B组6例(37.5%)治愈,10例(62.5%)复发。术后12个月A、B两组的大尿流率(Qmax)分别为17.71±3.06和14.03±3.85,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3.3%和37.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外口切开整形术后尿道狭窄复发率较高,且阴茎头外形不美观。在MGLSc并发阴茎头部尿道狭窄的治疗中,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优于尿道外口切开整形术,是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黄晓东;吕军;张小明;肖远松;冉俊武;王南雄;聂海波;胡卫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端粒酶(hTERT)基因的两端部分硫代修饰反义核酸(AS PS-ODN)抑制氟他胺耐受型前列腺癌细胞LNCaP端粒酶活性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LNCaP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台盼蓝观察hTERT AS PS-ODN与TRAIL共同作用对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LNCaP生长活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双标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hTERT AS PS-ODN作用于LNCaP细胞后加入TRAIL100ng/mL作用48h,LNCAP细胞的抑制率与对照组、正义核酸(S PS-ODN)组、AS PS-ODN组、TRAIL组及S PS-ODN+ TRAIL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hTERT AS PS-ODN作用于LNCAP细胞后加入TRAIL作用48h,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变化。hTERT AS PS-ODN作用于LNCaP细胞后加入100ng/mL TRAIL作用48h,凋亡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与对照组、S PS-ODN组、AS PS-ODN组、TRAIL组及S PS-ODN+TRAIL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TERT基因反义核酸对TRAIL诱导的氟他胺耐受型前列腺癌细胞LNCaP凋亡有增敏作用。
作者:高晓东;陈一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左炔诺孕酮纳米载药聚乳酸(PLA)-聚苯乙烯(PS)复合材料对人精子活力及超微结构影响。方法正常生育男性精液,经密度梯度离心处理后分为空膜组、载药膜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与PLA-PS复合生物膜(空膜)、左炔诺孕酮纳米载药PLA-PS复合生物膜(载药膜)共培养24h,以未加膜培养的精子作为对照,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检测精子活力,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共培养24h后各组间精子活力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空膜组精子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3)载药膜组精子的顶体波浪状改变,顶体缺损或消失,质膜溶解,线粒体空泡样变,凋亡精子及崩解精子与空膜组及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结论 PLA-PS复合材料本身对人精子活力及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加入左炔诺孕酮纳米载药的PLA-PS复合材料可使精子超微结构改变,促进精子凋亡,为左炔诺孕酮纳米载药PLA-PS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生物可降解纳米载药宫内节育系统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依据。
作者:刘凯峰;魏勉;吕芳;钱阳;顾方乐;王品;嵇玉蓉;张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SA水平、PSA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对B超引导下的前列腺外侧方活检阳性率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671例PSA在4~20ng/mL之间的患者接受了B超引导下的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大于或等于10点前列腺穿刺活检)。均资料齐全患者纳入本研究。以系统性6针前列腺穿刺活结果与系统性10针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比较。所有入组患者根据PSA水平、PSAD、前列腺体积进行进一步划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McNemar检验和Fisher’s 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采用SPSS19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统10针穿刺和系统6针穿刺总穿刺阳性率分别为22.8%和20.0%。与6针穿刺活检相比较,10针穿刺活检可额外发现19例前列腺癌(19/153,12.4%)(P<0.05)。PSA水平在4~20ng/mL之间且前列腺体积小于等于40mL时,10针和6针穿刺阳性率分别为28.0%和23.8%,10针穿刺活检可额外发现15例前列腺癌(15/98,15.3%)(P <0.05)。PSA水平在4~20ng/mL之间且PSAD大于0.15时,10针和6针穿刺阳性率分别为28.3%和14.5%,10针穿刺活检可额外发现17例前列腺癌(17/129,13.3%)(P <0.05)。PSA水平在4~10ng/mL之间时,10针和6针穿刺阳性率分别为19.4%和16.1%,10针穿刺活检可额外发现16例前列腺癌(16/94,17.0%)(P<0.05)。PSA水平在4~10ng/mL之间且前列腺体积小于等于40mL时,10针和6针穿刺阳性率分别为24.2%和19.2%,10针穿刺活检可额外发现14例前列腺癌(14/68,20.6%)(P<0.05)。PSA水平在4~10ng/mL之间且PSAD大于0.15时,10针和6针穿刺阳性率分别为24.1%和19.3%,10针穿刺活检可额外发现14例前列腺癌(14/70,20.0%)(P<0.05)。PSA水平在10~20ng/mL之间时,10针和6针穿刺阳性率分别为31.6%和29.9%,10针穿刺活检可额外发现3例前列腺癌(3/59,5.1%)(P>0.05)。PSA水平在10~20ng/mL之间且前列腺体积≤40mL时,10针和6针穿刺阳性率分别为41.7%和40.3%,10针穿刺活检可额外发现1例前列腺癌(1/30,3.4%)(P>0.05)。PSA水平在10~20ng/mL之间且PSAD大于0.15时,10针和6针穿刺阳性率分别为40.0%和34.1%,10针穿刺活检可额外发现3例前列腺癌(3/59,5.1%)(P>0.05)。结论10针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明显高于6针穿刺。B超引导下的前列腺外侧方活检可额外发现6针穿刺漏诊的前列腺癌。PSA水平、PSAD、前列腺体积是影响B超引导下前列腺外侧方活检的因素。
作者:李伟;陈跃东;张开颜;段波;郑嘉欣;邢金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少弱精子症、无精子症及死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探讨染色体与生精异常之间的关系,及造成男性不育的机制。方法对328例少弱精子症、无精子症与死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计算机软件进行核型分析,计数30个核型,观察5个核型,异常者加倍分析。结果在328例生精异常男性不育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132例,异常检出率为40.2%,其中性染色体异常75例,占异常核型的56.8%;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7例,占异常核型的12.9%;染色体多态现象40例,占异常核型的30.3%。经专家鉴定,有4例异常核型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引起男性生精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少弱精子症、无精子症或死精子症的临床诊断时,遗传因素不可忽视,这为确定是否有治疗价值提供重要依据。首报异常核型与临床资料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男性生精异常及不育提供依据。
作者:陈美佳;吕福通;黄霈;华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研究GNB3基因C825T位点多态性与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库,按照纳入标准纳入文献,对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后,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研究,包括969例ED患者和795例对照。采用共显性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CC基因型较TT基因型与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无显著关联(OR=0.639,95%CI:0.386-1.059,P =0.083);对不同人群进行亚组分析提示亚组人群CC基因型较TT基因型勃起功能障碍患病风险增加;欧洲人群GNB3基因C825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勃起功能障碍无明显关联(CC vs TT, OR=1.043,95%CI:0.602-1.810,P=0.88; CT vs TT,OR=0.989,95%CI:0.568-1.723,P=0.97)。结论亚洲人群GNB3基因CC基因型为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在欧洲人群中关联尚不明确。
作者:张正;陈涛伟;朱磊磊;奚荻;戴玉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阴茎折断急诊手术处理及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阴茎折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近年有关文献。所有9例患者都得到手术证实,均做了阴茎血肿清除、白膜或(和)尿道修补急诊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1例有阴茎皮肤中度水肿,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48月。1例患者出现阴茎勃起不坚,需要药物治疗。1例患者阴茎勃起时有轻度弯曲,不影响性功能。1例患者发生尿道狭窄,予以定期尿道扩张,现排尿通畅。其余患者术后性功能正常,亦无排尿障碍。结论阴茎折断行急诊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防治是临床处理的重点。
作者:方登攀;徐建新;佘贤梁;刘青山;张璐;张凡;刘涛;朱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河南省鹤壁地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方法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河南省鹤壁地区的40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鹤壁地区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等SF-36评分均低于中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鹤壁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文化程度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总体生命质量、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SF-36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方式的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鹤壁地区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命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患者家属、医疗部门等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吴燕芹;张淑艳;高雅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不生育是影响男女双方和家庭的全球性问题,国内外资料显示不孕不育症约占已婚夫妇的10%,并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导致不育的因素很复杂,而男性生育能力缺陷所致不育者约占不育夫妇的50%[1]。畸形精子过多是导致临床上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也可造成流产、畸胎、死胎等异常生育结局[2]。笔者在近1年期间采用中药配方“生精活血颗粒”治疗畸形精子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欧阳洪根;卢太坤;黄灵聪;张仁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隐睾是指睾丸不能按照正常发育的过程,由腰部经腹膜后,下降至阴囊内,是常见的小儿泌尿外科疾病之一。手术是治疗隐睾的主要方法,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2岁以内进行。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广泛应用与各种类型隐睾的下降固定治疗,其方便、安全、有效的优势已明确。腹腔镜治疗隐睾手术游离精索血管中常常需要破坏内环口处腹膜的完整性,对于内环口处采取不缝合的处理方式,近年来我院腹腔镜治疗隐睾患儿9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晖;李爽;王军;雷伟;马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2011年1月开始,截止今年6月底,我院使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RP)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例资料96例,其中TUPKRP组46例,TURP组50例,通过对以上两种手术的具体疗效的比较,得出如下报告。
作者:仝墨泽;于干;刘见辉;陶汉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男性一个非常普遍的疾病,与ED相关的因素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代谢综合征、心理和血管因素等。正常阴茎勃起是阴茎海绵体动脉扩张、平滑肌松弛和静脉阻断的综合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都有可能导致ED。研究表明睾酮可能通过以下机制改善ED:影响勃起组织的结构、弹性膨胀能力、恢复阴茎勃起密切相关的一氧化氮合酶(NOS)及RhoA/Rho激酶的表达,从而调节海绵体平滑肌舒张及静脉闭塞机制[1]。在血液循环中,血清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 TT)包括有三种存在形式: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睾酮(40%~50%)、白蛋白结合睾酮(30%~50%)和游离睾酮(free testosterone,FT)(1%~2%),其中白蛋白结合睾酮和游离睾酮具有生物学活性,统称为生物体可利用睾酮(bio-available testosterone,BT)。近年来,睾酮与ED的相关生理学机制研究更加深入,但睾酮和ED之间的相互关系仍没有牢固确立。本文拟对TT、FT、BT与ED的关系,以及性腺功能减退症和PDE5抑制剂治疗无效ED患者的睾酮替代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娄敬;米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前列腺癌根治术(RP)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有效的方法,而尿失禁则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十分棘手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术后尿失禁的发病率达到0.8%~87%,差距如此巨大是由于尿失禁的定义以及手术技术的不同引起的[1]。其中超过90%患者术后一年能够达到控尿,仍受尿失禁困扰的约占5%[2]。尿失禁现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尿垫试验、尿失禁调查问卷等。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尿失禁的机制目前多认为是因为尿道括约肌损伤以及逼尿肌异常等因素引起[3]。临床上目前对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有多种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陶晶(综述);孙忠全(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男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1],常常发生于睾丸旁组织、输卵管和子宫[2,3]。原发于睾丸的腺瘤样瘤是临床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
作者:吴本鹤;周林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转化医学是近几年兴起的新概念,倡导多学科交叉融合以推动医学的发展,其新颖的理念和迅猛的发展速度吸引了生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1]。生殖医学是研究两性生殖健康的现代医学科学,它把护卫人类整个生殖过程的健康作为己任,它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生殖生物学、生殖病理学、生殖免疫学、生殖药理学、生殖毒理学、生殖流行病学和人口学等多个学科,是临床妇产科学、男科学、泌尿科学以及性病学的重要基础[2],是当今世界生命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前沿学科。近20多年来生殖医学研究在转化医学理念下,发展迅速而日益受到瞩目,不仅在临床患者的诊治方面不断有许多新技术、新发现,而且在生殖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也有了更多新的认识。转化医学在为生殖医学的发展带来希望的同时,然而也对现行的生殖医学教育和生殖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钟秀宏;任旷;杨宁江;赵东海;张以忠;赵丽微;齐玲;郑中华;王玮瑶;田敏;杨淑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