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应用iTRAQ标记技术结合IPA生物分析平台,筛选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特异性差异表达蛋白候选标志物,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异常黏液质证候模型,并筛选阳痿病证模型后,分为正常组(N)、证候组(B1)和病证组(A1)共3组(n=10),分离血清,进行iTRAQ标记结合LC-MS-MS蛋白质组学分析,应用IPA在线生物平台对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组大鼠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蛋白质调控网络分析、生物功能分析、典型通路分析和生物标志物筛查分析.结果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获得61种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血清差异蛋白,IPA分析结果为,候选差异表达蛋白质中6种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3种与平滑肌活动相关;10种与炎症相关.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为损伤反应、炎症反应和防御反应等,涉及的主要通路为LXR/RXR通路和FXR/RXR通路等,并获得与勃起功能障碍疾病相关的标志物4个,分别是C反应蛋白、血管紧张素原、T-激肽原1以及β-2-糖蛋白1.结论 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可能在该病证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上述4种蛋白可能可以作为异常黏液质型阳痿病证大鼠与勃起功能障碍疾病相关的血清候选差异蛋白.
作者:马文静;毛吾兰?买买提依明;张盼盼;斯依提?阿木提;刘凤霞;薛志琴;蒋萍;阿莱?巴合提汗;阿地力江?伊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TMPRSS2-ERG融合基因在中国人群前列腺癌中的发生率以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和对内分泌治疗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到2014年12月前列腺癌穿刺活检标本96例及病例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标本中TMPRRS2-ERG融合基因.比较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布及预后差异.结果 患者年龄范围为51~93岁,中位年龄为77岁;PSA范围为5.0-5000.0ng/mL.Gleason评分<7分的有6例(6.3%),Gleason评分=7分的有38例(39.6%),Gleason评分>7分的有52例(54.2%).临床分期T1-T2有32例,T3-T4有64例;M0为35例,M1为61例.穿刺标本TMPRSS2-ERG阳性有19例(19.8%).缺失型重排有11例,易位型重排亦有11例,同时含有缺失型和易位型重排患者共3例.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患者在年龄、PSA、Gleason评分、主要Gleason分级、T分期及M分期的临床分布及内分泌治疗预后方面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TMPRSS2-ERG融合基因的发生率与日韩等亚洲国家人群基本一致,约为20%,远低于欧美人群.TMPRSS2-ERG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年龄、治疗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主要Gleason分级以及临床分期的分布不存在差异,同时其对内分泌治疗患者的预后不具备预测价值.
作者:陶晶;张豪杰;肖立;盛璐;钱伟庆;孙忠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归脾汤治疗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20例诊断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A组、B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十一酸睾酮软胶囊,治疗A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B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归脾汤治疗.以1个月为一疗程,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LOH症状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80%,说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疗效显著(P<0.01),治疗B组总有效率为90%,说明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归脾汤治疗效果比A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LOH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B组与治疗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归脾汤治疗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爱霞;刘艳伟;曲宝亮;缪希红;郑家华;关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附睾腺瘤样瘤(ATE)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附睾孤立性腺瘤样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经阴囊切口探查为附睾尾孤立、光滑的肿块,并行肿瘤及部分附睾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附睾孤立性腺瘤样瘤.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附睾孤立性腺瘤样瘤罕见,应与该部位相似形态的病变和血管外皮瘤样的肿瘤相鉴别.
作者:党民;宁亮;邢俊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单纯男性因素不孕患者不同来源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中心因单纯男性因素不孕行ICSI助孕治疗的192个新鲜移植周期患者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来源精子,将周期分为3组:射精组(严重少、弱、畸精子症)101周期,经皮附睾穿刺抽吸取精(PESA)组65周期,经皮睾丸穿刺抽吸取精(TESA)组26周期,分析比较3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结果 3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Gn用药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水平,平均获卵数以及MII卵数均无差异(P>0.05)情况下,除PESA组受精率、2PN受精率高于射精组、TESA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3组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纯男性因素不孕患者用不同来源精子行ICSI,这对胚胎发育、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无显著影响,可获得较好临床结局.
作者:王巍;梁国耀;李美玲;程金玲;吴福敢;胡肖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kinetic prostatectomy,TUPKP)治疗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伴逼尿肌收缩功能减退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BPH伴逼尿肌收缩功能减退患者行TUPKP治疗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成功拔除导尿管视为有效组,12例患者无法拔管视为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分析Qmax、残余尿量的改善与前列腺体积及逼尿肌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收集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对年龄、糖尿病史、IPSS、QoL、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逼尿肌收缩功能、膀胱出口梗阻程度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有效组术后3个月Qmax、残余尿量、IPSS、QoL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Qmax、残余尿量的改善与前列腺体积及逼尿肌收缩功能正相关.单因素分析表明,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逼尿肌收缩功能、膀胱出口梗阻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是其独立因素.结论 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收缩功能减退患者行TUPKP可取得较好效果,但需慎重选择病例,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
作者:钟隆飞;李巧星;王伟录;王勇;梁东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手术去势治疗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对前列腺癌患者症状及肿瘤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去势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ADT.9个月后所有患者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肿瘤干细胞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干细胞抗原(stem cell antigen,SCA)mRNA阳性率及表达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AmRNA阳性率及表达含量均显著下降(31.71%vs78.05%,22.59±8.03μg/L vs 74.05±9.3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减少程度与治疗前肿瘤的Gleason评分有关,Gleason评分越高,阳性肿瘤细胞减少的百分比越高.对照组治疗前后CD44和整合素α2β1双标阳性干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而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下降[(9.33±1.63)%VS(3.48±1.16)%,t=18.723,P<0.05].结论 ADT联合手术去势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SCA mRNA阳性表达率和肿瘤干细胞比例,值得临床进一步分析应用.
作者:朱军;张益萍;曹廷虎;胡锦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早泄病人阴茎头敏感度与阴茎背神经局部解剖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泌外二科行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的47例病人,术前阴茎生物震感测定仪检测阴茎头敏感度,对测定结果 和手术中游离出阴茎背神经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7例病人手术中发现阴茎背神经数目为6支1例,8支7例,9支7例,10支6例,11支12例,12支5例,13支6例和14支3例.术前病人满意率(32±6)%,性伴侣满意度(25±9)%.术后显效42例,占89.36%,好转4例,占8.51%;无变化者1例,占2.13%.术后病人满意率(85±9)%,性伙伴满意率(82±11)%.阴茎头敏感度大3.47V,小1.59V,平均2.63V.术前阴茎头敏感度、阴茎体敏感度均与术中阴茎背神经数目成负相关性,阴茎头与阴茎体敏感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1)阴茎生物震感阈值测定法是一种无创、可定量和重复性好的阴茎背神经兴奋性筛选方法;(2)本研究中病人阴茎头敏感度平均值为2.63V,阴茎体敏感度平均值为3.06V;(3)本研究结果 提示阴茎头敏感度越高的部位阴茎背神经分布越多,越稠密.
作者:张春影;姚志敏;范帅;邓昊;初茂林;曹伟;曲海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能否通过手术治疗改善其阴茎勃起功能.方法 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骨科病区行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男性患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再将筛选后的患者按其年龄进行分组,分为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59岁)以及老年组(≥60岁),再将3组患者分别进行编号,每组分别通过随机序列发生器抽取2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随访.问卷使用腰椎功能JOA评分表、国际勃起功能简化量表(IIEF-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量表(VAS)、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记录和评价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均得到问卷调查随访,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平均(13.4±1.4)月,整个随访期间患者无相同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3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腰椎功能优良率亦较术前提升(P均<0.05).3组患者术后12个月勃起功能均得到改善,ED患病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IIEF-5评分分别由术前的(15.23±1.32)、(12.55±2.24)、(11.15±2.13)上升至术后12个月的(23.43±2.07)、(20.32±3.23)、(18.41±3.19),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青年组勃起功能改善为显著,优于其余两组.但在老年组,术后6个月时,其IIEF-5及ED患病率均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焦虑抑郁评分和患病率却较术前增高(P均<0.05).辅以心理治疗后,在术后12个月,老年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患病率均较术后6个月下降(P均<0.05),ED患病率也开始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 椎间盘突出症与男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关系密切,针对病因的减压手术治疗对男性患者(特别是青年男性患者)勃起功能的改善意义重大.术后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患者勃起功能的恢复,术后通过心理治疗可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帮助患者性功能尽快恢复.
作者:文伟;龙游;张元丰;杨小军;黎舵;程嘉豪;葛成国;徐光勇;张唯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经尿道2μm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mLEP)、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及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3种术式治疗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BPH的.患者152例,其中TmLEP组35例,PKEP组53例,PKRP组64例.对比各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腺体切除量、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等.结果 TmLEP组、PKEP组和PKRP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4.3±15.9)min、(63.2±15.4)min和(80.1±24.3)min,TmLEP组及PKEP组较PKR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TmLEP组、PKEP组和PKRP组分别为(26.3±6.2)mL、(27.4±6.1)mL和(60.4±10.2)mL,TmLEP组及PKEP组较PKRP组出血量明显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mLEP组、PKEP组、PKRP组切除腺体质量分别为(50.9±6.6)g、(52.8±8.3)g和(32.9±6.3)g,TmLEP组及PKEP组较PKRP组切除腺体明显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TmLEP组、PKEP组、PKRP组出现包膜穿孔的例数分别为1例(2.9%)、1例(1.9%)和8例(12.5%).PKEP组较PKRP组包膜穿孔率明显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LEP组、PKEP组和PKRP组出现暂时性尿失禁的病例数分别为2例(5.7%)、2例(3.8%)、10例(15.6%).PKEP组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小于PKR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随访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组内术后1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间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各项指标在对应时间点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mLEP、PKEP及PKRP 3种术式均能有效缓解高危重度BPH的症状,但TmLEP及PKEP较PKRP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腺体切除多、并发症少.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和个体化手术方案的选择是手术治疗高危重度BPH的关键.
作者:张杰;龚旻;朱汝健;陈楚红;伊庆同;方恺;王根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包皮过长作为男性科常见外生殖器疾病,发病率一直较高,且该类患者常常伴随其他病理改变,如包皮阴茎头炎症、包皮脆性增加等,可能引起性生活包皮系带断裂,性交疼痛和性疾病传播,严重影响男性日常生活及工作.
作者:龙腾博;李美材;李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约占男科门诊患者的1/3,有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为4%~9%[1].其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为常见,因其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尚不理想,治疗目的主要为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
作者:王勤泉;萧云备;武志刚;王金国;翁志梁;李澄棣;蔡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人口约占育龄夫妇的15%,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占男性不育的10%~ 20%[1].无精子症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bstructive azoospermia,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2]两种.以往鉴别无精子症类型主要通过睾丸活检、阴囊探查和输精管造影等有创方法,其临床应用受到制约.因此,寻找无创、简便、准确的无精子症分型的诊断方法实属必要.睾丸体积[3]、血清生殖激素[4, 5]和精浆生化[6, 7]检测,因其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特点,近年来在男性不育临床治疗中逐渐被重视.本研究采用睾丸体积测量、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精浆中性α-糖苷酶(NAG)3项指标联合对无精子症患者做OA和NOA的分型诊断,探讨无创技术在无精子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颜秋霞;陈润强;周秀琴;陈彩蓉;郭晓燕;赵晓英;蔡志明;唐爱发;马义 刊期: 2016年第12期